大量的近义词是什么?:美国何以“弃”天下独“爱”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5:54:59

美国何以“弃”天下独“爱”中国

转自凤凰论坛

——{编者:风影之鹰}——

    【导读】港媒发表文章报道:美国放弃中东把战略赌注下在中国门口。近来,中国和美国都发布了有关全球视野和亚洲秩序的白皮书。中国版本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展望了一种由经济发展推动的和平与繁荣的乐观景象。

     美国版本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则以希拉里·克林顿的名义发表在《外交政策》杂志上———这种在日程设定上的错误做法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长期后果。

美国觉悟——放弃中东,战略目标侧重东亚——对中弩箭拔张!

     这一设想的真正含义是,在奥巴马执政初期诞生的亲密关系已死,而且已被埋葬在美国的外交墓地里。如今,与中国的对抗关系似乎已成为美国亚洲外交的理由。希拉里·克林顿的文章的主题是从中东向东亚的“战略转向”。换句话说,美国政府放弃了梦魇般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而把主要精力转向了东亚。

     另一个不那么好听的解释是,美国关上了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大门,而越来越自信的以色列、沙特和埃及政府也不那么愿意听命于美国了。另一方面,亚洲的环境却更为友好:有一个带有威胁性的大国———中国,还有许多愿意靠美国来制衡中国的小国。

     从实际角度来说,希拉里·克林顿的“太平洋世纪”更像是过去60年的“太平洋世纪”:美国保持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并联合友邦遏制中国。

     就东亚来说,随着经济的增长,这个地区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正在逐渐减少。朝鲜、台湾和南海争议并不足以作为针对中国的地区结盟的理由。

     中国把它的筹码放在一个能让其施展经济优势的、和平的全球环境中,而不是想在本地区通过军事手段掠夺资源和市场。

     然而,在西方国家,国防费用似乎是纳税人唯一愿意支出的增长领域。亚洲的局势让美国有了挥霍因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而得到的和平红利的机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重新挥霍冷战结束所带来的和平红利。
可以不算太夸张地说,中国过去30年的外交政策就是要防止自己这个脆弱的多民族大国以及一批地区盟友引起美国的险恶关注。

    布什政府在中东的灾难性征讨带给了中国一段喘息的时间。但现在,正如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所指出的,美国想“重返亚洲”了。换句话说,通过培养一种中国内外的危机和不稳定景象来证明自己的相关性。

中国顾大局—— 一忍再忍

     考虑到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的重要地位,这种政策可能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甚至可能是危险的。

     随着印度、越南、韩国、菲律宾和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形成与中国对抗的阵线,整个地区对中国来说会更加危险。

     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应该感谢朝鲜和南海乱局带来的不安全形势。如果没有这些地区热点,美军第七舰队就要费尽心机地用地震、海啸和该地区的其他人道主义危机来为自己庞大而昂贵的存在寻找理由。

     希拉里·克林顿曾有过这样的说法,即国际贸易和商业属于国家安全事务。她说,经济对手正在直接进入市场或掠夺自然资源来“构建和施展实力”。

     美国的做法表明,它为了推动国家政策不惜给地区、人民以及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连带损失。说美国是“创造性破坏”或干脆“破坏性破坏”可能很合适,尤其是用在一个遥远的对手或竞争者身上的时候。

问天下——中国当今局势,何以对美国一忍再忍?

    20年来,美国一直在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近日,美日两国在日本东京发表声明,扬言联合“钳制”中国。美国不仅和日本联合,还要与印度、菲律宾、越南等国家联合对付中国。构成所谓“U”字包围圈。奥巴马政府不断叫嚷重返亚洲。很明显,美国重返亚洲的目的是冲着中国来的。

    中国总是想和人家搞好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笑脸相待,小心翼翼,低声下气,巴结逢迎,大送利益。可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把中国当做敌人,这是为什么呢?

    细细品来,是因为美国人觉得中国软弱可欺,中国人成了一盘散沙。

    且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当代中国人,有几人还有国家观念,民族大义,道德精神。普天下都在为争夺物质利益而忙忙碌碌,心机用尽。中国人的心,中国的社会图景,正像沙尘暴那样散漫。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条,第一是官员长期持久的贪腐。新中国建立以来,各个时期都有贪腐,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贪腐行为像瘟疫一样蔓延,且没有得到有效遏制。1992年,是贪腐发展的“分水岭”,过去一般是个案,数量较小,规模不大,卖官买官也不严重。可是这年之后,腐败迅猛发展,由个案到“窝案”,由数量、规模较小到数量、规模较大,甚至巨大,买官卖官行为也迅速炽烈。由国家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的腐败繁衍到各行各业的不正之风。参与腐败的人虽然众多,但与人口总量相比,必定还是少数。腐败的过程,实际上少数人不断非法占有国家和人民财富的过程,是少数人剥夺大多数人利益的过程,是制造贫富悬殊的过程。如此,自然会导致大多数人心里不满,自然会导致离心离德。所以,虽然腐败的是少数,他却搅乱了大多人的心态和精神。说到腐败,我马上举个眼前的例子,有街谈巷议云(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新闻):“学生高考,可以给老师行贿,每科2000元,包你考上。老师拿到了钱,会将你安排一个理想的考试环境,周围全都是成绩好的,做不来,可以看别人的。”

   导致民众心离散的第二个原因是公有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动摇。现在虽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是,在公有经济单位谋生的人毕竟只有少部分中国人。更多的中国人在从事私有经济、个体经济。原来的大量国有、集体企业都已经私有化。在中国,农民占的比重最大。田土下放到户以后,名誉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联产,也没有承包,虚有其名。农村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总体上和封建社会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种“复旧”的搞法,其形其势是分散的态势而不是集中的态势。利益为私有,心也就随之“私化”了。公心和私心是一对矛盾,既然私心占有主导地位,公心也就屈居下位了。

    在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哪里,不是技术的优越,因为科学技术赶不上发达国家,而是公有体制和组织形态的优越。也就是发挥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实行公有体制,组织、调动生产力容易得多。相反,困难得多。以农民为例,如果是集体经营,农民是很好组织调动的。当年很多大工程就是靠这样调动劳动力搞起来的。可能有人会说,那是生产工具落后,必须依靠大量手工劳动,现在机械工业发达了,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了,所以也不需要集体组织来调动了。但是,从政治和国防的角度看,世界并不太平,强食弱肉的状态还存在。还需要保持强大的民众团结以凝聚力量。如果是公有制,这种团结和凝聚很容易形成,而私有制则难以形成。由于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不像西方有充分的工业化,所以中国现在如果发生外敌入侵,组织、呼唤民众会十分困难。

    还有,现在,中国有2.5亿农村劳动力外流,这也是一盘散沙。一直以来,有人把这种情况看做一件好事。但是,站在国家管理的高度看,站在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站在中国均衡发展的角度,这并非幸事。如此众多的劳动力外流,如管理不善,或者遇到严重经济危机,企业纷纷倒闭,有可能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近年来,很多群体事件都与打工的农民有关联。再则,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省、市、区,大多为不发达的地区,外流导致很多地方十室九空,田园荒芜,且外流的大多数为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外流,会使贫困的地方的经济难以发展。是的,他们出去挣了一些钱,对当前的生活与好处,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把钱投入生产发展,而大多是用于修房子等消费上。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并不大。

国将不国”——敢问何人不欺?

请广大网友各抒己见,当今中国何以安天下?中国当局内忧且不论,何以平外患?

(注:论事勿论政,言语请酌后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