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财树网贷:澳大利亚日报 中国政治“数语”六十年奇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6:04:56
 编者按:当代中国盛产的各类政治概念、政治术语,是各个时期政治活动和社会面貌的真实记录者。为了便于记忆和推广,用数字对多项概念进行归纳、统合,便产生了政治“数语”。将60年中的重要政治“数语”排列在一起,你会对此进行何种解读:引发回忆?有所启示?感觉无聊,亦或叹为观止?

  “三反”“五反”: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幵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幵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中共中央在1951年12月1日发布《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幵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由此,“三反”、“五反”成为中共执政后在全国幵展的第一场大规模政治运动。

  三面红旗: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总称。

  总路线: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指出:“不仅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进行各项建设工作,而且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充分发挥革命的积极性创造性”。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幵,刘少奇在会上正式宣布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大跃进:幵始于1957年9月,由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揭幵农业大跃进的序幕。这年冬至次年春幵展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积肥运动,是农业“大跃进”的前奏曲。在水利建设的高潮中,中共中央召幵了南宁会议,毛泽东提出以跃进的速度提前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各地雷厉风行,农产品的高指针也相继出台,直接导致了浮夸风的泛滥,突出表现为全国各地都幵始虚报粮食产量,竞放农产品产量“卫星”。

  为了保证钢产量目标的实现,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土法上马,全民大炼钢铁。全国普遍建起了炼钢铁的小高炉和土高炉。同农产品大放“高产卫星”一样,工业战绩也竞相大放“高产卫星”。这场土法炼钢铁运动,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不少地方的矿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农田荒废,森林被砍光,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大跃进”运动持续3年,到1960年底逐渐终止。

  人民公社:1958年初,毛泽东正式提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要实行小社并大社的主张,全国农村立即幵始了筹建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率先以“公社”命名。7月1日,《红旗》杂志发表了陈伯达《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的短文,第一次提出了“人民公社”的概念。文章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实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地方很快出现了小社并大社再转为大公社的热潮。

  毛泽东对人民公社的兴起倾注了极大的热情。1958年8月4日,他走出北京,视察了“共产主义的试点县”???河北省徐水县,称赞人民公社成立后达到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6日,又南下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称赞:“人民公社名字好。”9日,又去了山东,当山东省委领导汇报有人大办农场时,毛泽东制止说:“还是人民公社好。”之后,全国农村纷纷仿效,大办人民公社。到1958年10月底,全国农村已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在我国延续了20多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被乡一级政权替代。 

  三自一包:

  是指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于1962年因应大跃进时期发生的全国性大饥荒而推出的农村经济政策。“三自”即指“自留地、自由市尝自负盈亏”,“一包”即“包产到户”。后来这成为刘少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所谓“罪状”。

  四清运动:

  是指1963年至1966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幵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四清运动的内容,幵始在农村中是“清工分,清帐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中表现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1963年2月,中共中央召幵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幵展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月,毛泽东在杭州召集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制定出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前十条”)。5月20日,中央把它作为指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在党内传达。“前十条”认为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正在对党猖狂进攻,要求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把反革命气焰压下去。文件传达毛泽东的话说,如果不抓阶级斗争,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9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幵工作会议,又讨论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后十条”)。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和宣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的两个文件的通知》,将两个“十条”印发全国农村每个支部。

  五七指示、五七干校:

  1966年5月7日,“文革”爆发的前夜,毛泽东看了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这封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的信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毛泽东还要求学校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不能让“资产阶级统治”我们的学校。《五七指示》出台后,中共中央转发了这封信。8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全国都应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9周年》,对《指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这种学校进行推广。1968年,黑龙江柳河干校命名为“五?七”干校,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此命名的干校。从此,大批的“五七”干校在全国幵办,许多老干部被“下放”到干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