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和中国季节:佛性之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35:17
  

 

 

 

  佛性是佛的本性,但也合符人的本性。人受后天的影响,沾染了不良习性,便有贪欲。只有清除贪嗔痴,才能觉悟。佛是觉行圆满,人的觉行尚不圆满。佛有大智慧和大慈悲。智慧是自身的觉悟、丰富、光明,慈悲是面对他者的认同、关怀、救护。自性就是人自身的本性。贪欲是人迷误的表现,不是自性的显现,而是自性迷失,自性遮蔽的表现。 ­

  佛性是觉悟的本性,是每个人的悟性,悟到真理本身、悟到世界真相,看到真如的显现。  人人有佛性,但人的佛性被遮蔽,遮蔽是迷误,悟到佛性就是成佛。这是慧能禅的结构性表达。《坛经》说:“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覆盖,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识开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彻”(见郭朋:《坛经校释》,第二十节,中华书局,北京,1983)。它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人的本性是清净的,其次妄念遮蔽了人的本性,最后通过去蔽顿悟成佛。 ­

 

 

 

 

 

 

  佛性美即自性美。自性的显现亦即自性光明的显现。自性的光明既是人性的光明,也是智慧的光明。 ­

  一个尚未开悟的人自性虽然清净,但却被妄念遮盖,其清净的光辉不能显现,他人性的美也用样不能显现。一个开悟的人,就自性而言,并没有增减,亦无垢净,开悟前后的变化在于自性完成了由隐藏遮蔽到显现的转变。此转变使开悟者的人性发生了改变,他是一个单纯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有魅力,他的话语会柔和、温柔,他会是心平气和的典范,他不仅在灵性上能吸引人,而且在生活中也能帮助人。他不是靠法力和神通来吸引人和帮助人,而是靠人性的魅力来感动人。开悟的人是人性圆满的人,他不会有贪嗔痴,他既明白自己也明白他人。但一个开悟的人的魅力并不是来自人性,而是来自佛性,从禅宗讲是来自自性。自性的显现使他的人性得以完美的实现。自性之美来自佛性之美。 ­

 

 

 

 

 

 

  佛性之美是智慧之美,也是庄严、崇高、圣洁之美。佛性之美是成佛之后显现的。一个开悟的人虽然还尚不是成佛,但却能将佛的品性通过自己的人性显现出来。开悟者在凡夫与佛之间建立了联系,将成佛的可能性变成了成佛的现实性。这一现实性并非成佛的完成,而是佛之佛性得到了显现,是佛性的实现。一个处于禅定中的人,既使没达三摩地,他的宁静,他内在的喜悦、内在的清醒正是佛性的显现。此佛性是人性所不能包含的。禅定实现了人性的自我提升,实现了与日常生活的分离。如果说行、住、坐、卧都在禅定中,看起来日常生活如常,但禅定者的内在意识却与生活中的世界仍然是分离的。他的定是外在所看不到的。此定是专一在他所专注的事物里。禅作为思维修,是思维的专一,专一就是与杂念分离,就是纯粹,就是回到了自性自身。禅定具有纯粹之美。 ­

 

 

 

       

  庄严之美是外在形象的美,神圣之美是内在美。禅定者有庄严,开悟者显佛性。由于禅定者实现了专一、开悟者见到了内在的光明,因此禅定者的身体有庄严之美,开悟者的人性有崇高之美。无论庄严还是崇高都是自性的显现,因此庄严美和崇高美都是自性之美。自性即佛性,佛性之美通过禅定者和开悟者得到了显现。 ­

  作为神圣之美,指的是人性提升之后所显现的光辉,它是品性之美,单纯之美,是对其他人所具有的影响力。此影响力是促使其他人看到佛性的光辉,从而促使其他人的人性渴望提升。神圣之美是佛性之美,但禅宗并不讲佛性之神圣,慧能的禅也不讲神圣,在此,神圣是佛性之显现所表现的净化和提升人境界的那种力量。它是对人心的改造。神圣之美是净化人心之美。­

 

 

 

 文摘:网络              配图:极品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