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公安局薛小霞全文:深山藏古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40:33
宋朝有个叫赵佶的皇帝,朝政理得不怎么样,却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级画院。按讲他不做皇帝就好了,当个全国美协主席也不错。有一次他主持美术考试,出一题目:深山藏古寺。
  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赵佶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
  一个好的命题终于成就了一幅传世名画。这幅画让人们朝思暮想进入一种静谧的佳境。
  真正有山有寺的生活画卷定然引人神往。
  首先是一座山,兀立的石头,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宁静的山林,挤挤挨挨,在风中站直身子。山泉叮咚,把日子迎来流走,不知倦怠。蓝天之上,云卷云舒,淡然闲适,对人间不求什么。
  其次是一坐寺庙。在当下,旅游业风行,山中之寺大都在原有的风格基础上,该修葺的修葺了,该扩建的扩建了,决非是破败的古庙了。这些庙宇这些道观这些庵堂,敬奉或儒或佛或仙或神,让人们追求着生活的禅意。
  禅,在我看来,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静坐调心,超越喜忧。修禅,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是所谓戒贪、戒瞋、戒痴。听僧布道方知禅有如来禅与祖师禅之说,虽然都是释迦牟尼佛所传,都能明心见性,成佛作祖。不同点是如来禅依照佛的经典而修;祖师禅不立文字,依照祖祖相传,心心相印而修。看来祖师禅不恪守一成不变的信条,能够达到与时俱进的吧。
  道教则是引导人成仙或成神的。其主要方法大致是服食仙药、仙丹,炼气,内丹修炼,或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成仙。人们常说的道衡不浅云云,大概是要说这种修炼的真功。
  我想无论禅无论道,真正的源头是自我。禅定今生是自我,真正的神和仙也是自我。神和仙是宁静的,我们追求的就是心中的禅。
  夜宿过庐山,虽然仙人洞香火氤氲不断,但没有体会到太多的静谧,只被山中繁华的城遮挡住了。山中最大的幸事是静默。那一夜在三清山,眺望许多山头如参禅的高僧、老道,浩大的静默一下子湮没了我。我在思索,山本是山,过分的开发,真的会丧失其原有的本性。有的时候听听山中鸟鸣,体会“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感觉有时声音也是对静默的补充。
  城市污染了,人可以逃避到农村;农村污染了,人可以逃避到山上;山上污染了,人又该去向何方?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更多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欲望让我们放不下。其实,在佛面前,我们渺小无比,生活的担子再重,与佛所承担的对大众的承诺无与伦比。
  敬慕参禅悟道之人。真正参禅悟道不一定是名山大川,因为山有名气了,自然会多了很多的俗气。一些有名气的山,因为香客多,用录音机放僧人击木鱼的声音,实在让人生厌。僧中的主持总是盯着钱权势力,用不同的眼神打量来来往往的香客、游人。听说乡下有出去打工的,就有做僧道短工的,头发一剃,披上袈裟,成了道貌岸然的和尚,然后去欺骗香客。他们真的会亵渎了禅意。
  家乡泌阳多山,有名字的山就不在少数。县城东20里有个老鸦山,数次登顶。感悟到它最静的是寺庙。说是寺庙也就是当地名流捐资重修的山庙,不过又修出村村通水泥路直抵山脚。有了路,就平添了小山的名气。每年二月十五的庙会,重在老鸦山隆重开幕,引来八方游客,前来物资交流。无数人上山拜谒祖师爷的神灵,一时香火不断,老鸦山也算得上有些喧嚣了。
  老鸦山两座对峙的山峰,各有一座庙宇,庙内供有各路大仙,香火不断,乡人占卜求子多来拜祭,日渐成了人们原始的心灵依傍。五年前,来了一位半路出家的仝道士,在这里守神。仝道士大名仝彦清,早年做过古董生意,后在马谷田铁矿给人看场子,铁矿赔本了,自己也落得分文皆无,遂经人介绍,出家至此。与其谋面,促膝谈心,得知他年高七十四岁,原来曾一身染疾,现在吃斋念佛,挑水打柴,爬山涉水,来回如风,实在难得。用他的话说,佛光普照,净心难求,如今他求到了。只要心中有佛,自然百毒不浸也。真的令人向往的境界!我问他:家人可好?他说老妻早已做古,一子一女在信阳明港做生意。他每年回家两次,给儿子要些钱,除了维持自己简单的生活,还要买香裱和蜡烛。用他的话说,我有饭吃,佛也要有。香火不能在我的手中中止。
  显然,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僧人,但是他有一种敬佛的静心。他不为香客收取什么施舍,清净的素食主义者。有这种虔诚,也就足够了。
  人根盘古氏曾经在泌阳留下足迹,我们这里有个小有名气的盘古山。一个傍晚,我们自驾车来到此地,落日的余晖正点点洒在山石青松之中,金灿灿的,仿佛跳动的灵光,我们幸庆,那天与心中的佛祖分享了美妙的大自然带来的最后一抹晚霞。
  走进山顶的大殿,香客已经散尽,非常的静。焚香拜祭,叩首仰视。虔诚地膜拜各路仙人,并略作布施。在香台上,执起《皇历宝钞》、《太上感应篇》等诵读起来。道人击打木鱼,清脆的声音在山岭悠悠回荡。我们在庙宇前的石凳上坐下,彼此竖掌闭目,似与盘古山神交。
  多少次跪在寺院香火炉前的蒲团上,摊开双手,虔诚地膜拜。上一炷神香,想象一下当我们放下沉甸甸的欲望,逃离纷扰的俗世。有时想把自己的愿望也融进这氤氲的香火之中。说真的,我们并不是渴求什么,只是求一种淡定,求一种宁静。幸福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神灵指引我们的只是别贪别恋别生气,遇事平和,平等待人,看待事物一分为二,不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真的,来到一座山,看一看春季山中野桃花的绽放,野杏花的娇媚,听一听夏季山中的流泉飞瀑,感受山间小路上的浓荫蔽日、山风阵阵,品一品秋日满山层林尽染的红叶,尝一尝挂满枝头的山果,闻一闻冬季皑皑的白雪。来到一座寺院,万籁俱寂间,晨钟暮鼓的回荡,在香火缭绕间,领悟佛之慈心如云的境界,享受一下出世的宁静,那是何等的惬意。禅山、禅水、禅寺,好一派天人合一的世外圣地!
  掩映在山林中的寺院,被太阳朗照过金色,被月光披洒过银白。经历过风吹,经历过雨沐,缭绕的山岚,青翠的树色,清冷的山路,寂静的林荫,这一切的一切,正在禅的引领之下,适合我独自徘徊。
  是山生了石,是石生了山,山山石石联成脉络。在山上,我们听到的是山石的声音,是风吹树鸣,是时间在这里流动的声音。还有惊心动魄的木鱼声,我在想木头撞击的声响,此起彼伏,在心中无止境的放大,洞穿岁月,洞穿灵魂,让我每每流连于空谷深山,内心空洞无边,所有的一切只剩下空灵的木鱼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