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员工培训:淘金中国20年 尤伦斯或退出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05:40
淘金中国20年 尤伦斯或退出中国

2011年02月25日 23:42  来源:华夏时报

抛售!转让!别了,尤伦斯?

本报记者 陈相乐 北京报道

“别了,尤伦斯男爵?”这是最近几天无数中国媒体不约而同发出的一个声音。

2月12日,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国际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宣布将把位于北京798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管理权转让给“长期合作伙伴”。消息来得很是突然。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4天之后,国际顶尖拍卖行香港苏富比对外宣布:将于2011年春拍期间,选定4月3日举行“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拍卖会,届时将对尤伦斯男爵106件博物馆级的当代中国艺术杰作进行拍卖。藏家一次出手106件珍贵藏品,在收藏拍卖界着实少见,也难怪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感叹此次拍卖 “史无前例”。

转让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抛售中国藏品,76岁的尤伦斯准备撤出中国事件备受关注。

新“征程”:

中国之后,是印度

事实上,除了即将在香港抛售106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之外,尤伦斯和夫人Myriam手中剩余的1000多件中国艺术品也将寻机出售。尤伦斯表示,尽管将逐步分批出售手中的藏品,但对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家的喜爱,以及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倾情,都不会改变。而对于缘何一次出手上百件藏品,以及转让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否了新进展,尤伦斯并未过多解释。

北京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他们没有得到尤伦斯方面更具体的相关信息。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给记者的声明中,明确表示:尤伦斯基金会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机构。基金会关于艺术品的收藏、展示和出售并不会影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日常运营与长期发展。截至日前,基金会方面未做任何表态。

尽管各方面都没有对尤伦斯是否真的退出中国给出答案,不过,尤伦斯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还是透露了他下一步的计划,并隐约给出了自己准备退出中国的答案。尤伦斯表示,他想花费更多时间在尼泊尔的慈善教育事业上,并回归到对青年艺术家作品的收藏。并且,他现在关注印度艺术家胜于中国艺术家。

看来,在尤伦斯的“征程”中,中国之后,是印度。

尤伦斯的中国梦

实际上,作为世界上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多的收藏家之一,尤伦斯的一举一动一直备受关注。

来自比利时的尤伦斯喜欢上收藏中国艺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父亲。1921年,参加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父亲被派驻北京,担任了5年外交人员。那时候动荡的北京市面上充斥着大量艺术品,和很多外交官一样,他也会偶尔买下自己喜欢的一些中国古玩。这其中就有几件留给了他的儿子——尤伦斯。可以说这是尤伦斯和中国艺术的最初接触,加上父亲在他年幼时对他描绘过中国,让他对中国产生了兴趣。

1987年,尤伦斯首次来到北京,开始了他20多年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历程。不过尤伦斯真正全身心把梦想“寄托”在中国,是在数年之后。

2000年,尤伦斯决定退出家族生意的管理,和夫人一起把更多精力用在收藏上。不久,他逐渐意识到北京正在成为国际性的艺术中心,因此想把自己多年的藏品运回中国安放。2005年在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费大为的帮助下,他发现了798艺术区,被这里和谐而原始的建筑群吸引。两年后,2007年11月2日,尤伦斯夫妇穿着正装,兴奋地出现在798艺术区。依靠尤伦斯的资助,这个硬件设施一流,自称是非营利性艺术机构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隆重开馆。尤伦斯的中国梦总算“落地”了。

淘金中国的收藏大户

实际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伦斯就已开始大手笔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1991年,尤伦斯在香港认识了经营画廊的张颂仁,在一个大车房里看到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一时兴起买了几张刘炜与方力钧的作品,自此之后便不停购藏中国前卫艺术作品。那时,包括张晓刚、曾梵志、方力钧等在内的人还是藉藉无名的小辈,不过尤伦斯还是把他们的作品大量收藏起来。如今,他们已成为最热的当代艺术家,而且其作品动辄就能拍出千万天价,可见尤伦斯精准的眼光和敏锐的艺术嗅觉。

然而,到了2009年,人们逐渐发现尤伦斯夫妇开始拍卖个人收藏品。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春、秋两季拍卖中尤伦斯的拍品一共拍出了4.58亿元,成为当时中国书画拍卖史上最大的一单生意。以当年秋拍为例,北京保利推出尤伦斯夫妇藏品的拍卖专场,结果16件拍品以87.5%的成交率拍出了2.89亿元。其中明代吴彬所作的《十八应真图卷》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局事帖》分别以1.69亿元和1.0864亿元的成交价,创下当时多项拍卖纪录。而据了解,《局事帖》是尤伦斯夫妇1996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0.85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451.91万元)买下的,这也就是说,13年过后,尤伦斯夫妇在《局事帖》上的获利就超过1亿元。尤伦斯夫妇的淘金能力让人刮目相看,他们也因此被业界称为“淘金中国的收藏大户”。

著名艺术评论家朱其:尤伦斯缘何对中国艺术市场失去信心?

作为淘金中国的收藏大户,尤伦斯为何要退出中国?尤伦斯的撤出,会给艺术市场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就此专访了著名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朱其。

缺乏基金会制度,尤伦斯一直在烧钱

《华夏时报》:尤伦斯一次性抛售106件中国藏品和转让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否意味着真的退出中国?

朱其:是否就如外界所说是退出中国我不好说,不过可以说他对中国艺术市场和现在的状态失去信心。

《华夏时报》:失去信心的原因是什么?

朱其:第一,对外国人来说,他们觉得一个文明的国家建立基金会制度真的是一个不用讨论的问题,但他没想到中国未来10年可能还不会建立基金会制度。这就意味着他自己必须要掏钱烧,他也不是烧不起,他真豁出去把财产拿出来也能烧10年。但是关键的是,他会觉得这样做没有多大意义,毕竟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他也宣布过以后要把美术馆和藏品捐给中国人,但持有资本的人不愿捐赠出钱,国家也不支持税收免税优惠政策,他一个外国人何苦为中国人拼命赔本。

第二,艺术市场的资本炒作及学术体系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资本“运作”,而是一种类似击鼓传花的投机资本“炒作”,在艺术金融立法遥遥无期、拍卖在当代艺术市场的破坏性影响以及中国艺术家批量生产、艺术日益平庸化的情况下,再大量购买、保存或宣传中国艺术品,已看不到一种上升趋势。

第三,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处于滑坡状况应是令尤伦斯等许多西方收藏家失望的主要原因,这些年多数有才华和知名度的艺术家都卷入了“做明星”、“赶场子”和大量生产艺术品的状态,几乎没有人静下心来思考艺术。

尤伦斯退出 投资市场最受影响

《华夏时报》:尤伦斯退出中国,会给艺术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朱其:中国的艺术市场主要是三个市场。第一个叫收藏市场,买进不卖出。他的目的是为了兴趣和爱好而收藏,对这个市场的影响很小,不会造成冲击。

第二个,投资投机市场,也就是把艺术品当做投资,对这个市场的影响很大。这其中尤其是对2008年末到2009年初入市的这一批投资人影响最大,因为他们差不多当时是以200万到500万不等的价格买进,现在这个价格上升不上去了,很多人想抛这些藏品。

第三个是画廊市场。这个主要是中低端市场,差不多是20万以下的艺术市场,这个市场目前主要是年轻的艺术家或者年龄很大但还没出名的画家,是中产阶级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买,和尤伦斯也没很大关系。

《华夏时报》:从目前来看,尤伦斯打算转让当代艺术中心,有新的管理者出现了吗?

朱其:他不是找新的管理者,而是想找新的出资人。美术馆是一个烧钱的公益性机构。在国外,美术馆想要运行,必须要有基金会制度。比如说人家捐给美术馆100万,不是说人家老板多么高尚,而是因为国家可以给(捐款的)老板免税100万,在我们中国没有这种制度。那么谁拿100万给你呢?

《华夏时报》:外国人不到中国投资艺术了,是一件好事吗?

朱其:从长远看,至少不是一个坏事情。因为这是中国艺术市场态势回归本土化的一个过程。这些年,本土的收藏和投资比例已经大幅度上升,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市场已经渐渐地回归一个常态了,以前你的炒作没用了,而且开个高价也没有大的回应了。大家还是要进入一个实打实的创作,你有好作品才会有人来买你的东西,而且价格也要从中低价位开始起步,不是那种一年之内涨个50%、60%甚至几倍了,现在会有一个比较均衡比如每年20%的涨幅。

《华夏时报》:尤伦斯表示下一步更关注印度的艺术家,对此你怎么看?

朱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西方的艺术体系就全球化了。他们对本国已经不是很有兴趣,而是对全世界艺术感兴趣了,把全世界艺术的评价和推动作为自己的任务了。我们中国可能更趋向于民族主义的艺术体系,大家的出发点不一样。

不过,他们对一个地区的关注是有一个兴衰周期的,他们每隔10年就会选择一个地区去关注。前年,我在伦敦遇到泰特美术馆的馆长,那是英国最好的美术馆,我们就问他下一个10年是否会对中国当代艺术有兴趣。他说下个10年会对拉丁美洲的艺术有兴趣,对中国还没提上议程。为什么呢?他说我们对拉丁美洲的研究和深入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了,因为他们要宣传和推动一个事情,会有一个长期的调查研究,只有对这一整套的东西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觉得判断力差不多准确之后,才会打报告给财团申请去购买作品,或者发动他的宣传或者话语体系去推动这个事情。

从1993年到现在,西方人对中国的热情已经十几年了,很长了,除非中国下一步在艺术上有突破,才能勾起他们的兴趣。没有的话,就告一段落了,尤伦斯应该是暂告一段落了。拉丁美洲和印度会成为西方人下一个重点。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非营利艺术机构需要有社会赞助

一直以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都在强调这是一座非营利的综合艺术中心,尽管这种说法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不解。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机构,今天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非营利艺术机构在中国的现状是怎么样的?想要更好的生存,非营利艺术机构该如何努力?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第一家民营非营利的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华夏时报》:拿美术馆来说,现在中国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张子康:发展极不均衡!

有跟国际接轨的,比如说上次国际美术馆协会现当代馆的新主席来我们馆,参观完之后,他就说今日美术馆和国际上一流的美术馆没有任何区别,他说中国的美术馆怎么会弱呢,从展览的质量上到细节上都很不错啊。但是中国也有大量非常差的美术馆,撑不起“美术馆”的美术馆大量存在。比如说现在展览的学术性,很多美术馆,尤其是地方性的美术馆,费了很多劲儿去建设硬件设施,软件却跟不上。而且懂经营的人才也很缺乏,展览的东西艺术性很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机构去培养大众,结果大众看完之后就认为这是美术馆最经典的东西,误导了大众。

还有一个,缺乏整个美术馆学术机制和体制的建设,人的作用太大,太依靠某个人(管理者)。中国美术馆的生态是复杂性和多元性。各个美术馆的落差比较大,各种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都不一样,有好的有坏的,良莠不齐。

《华夏时报》:与国外非营利性艺术机构会有很大差距吗?

张子康:美术馆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是西方的。国外美术馆建设的时间比较长,比较发达和成熟,在软件方面值得中国学习。当然,西方也不是没有不好的美术馆,但是相对来说整体素质比较高,不会有太差的。

《华夏时报》:很多非营利性艺术机构都没能生存下去,想得以生存的话,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努力?

张子康:从资金方面,找到一个国际美术馆的运营模式。比如说礼品店、书店、会员、门票等服务性的收入,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有社会赞助,这也是今日美术馆主要的经济支撑。有一些人有了钱之后就会对文化有贡献,会支持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种现象,发达国家更是这样。要知道了这个,你要是做最好的展览就会有人支持,这样的话就会得到社会的赞助。另外,从一个品牌的整个社会文化推进上讲,商业价值需要真正有文化价值的艺术来支撑它的品牌,支撑它的产业发展。所以说他们需要美术馆,他们也就会给美术馆很多支持。当然,各个美术馆也要比较重视整体素质的培养,不断学习和提升。

另外,还需要政府。现在政府也着手开始做,你比如说现在也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国家非常重视,马上要做一个民营美术馆的调研,推进专业的一个发展,并且对专业化的要求定了一些条例。不过,要把整个中国的美术馆提升上去,需要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