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监控器材批发市场:一组采购数据引发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59:33

某中型国有企业,集中采购,其采购链条能接触到价格的从基层采购人员到公司高层至少有3层(基层操作人员,中层采购管理人员,高层采购小组负责人)。

这个采购组织貌似比较完整,但在他们运作了2年多以后,竟然会犯一个低级错误,请看案例:

看似无相关可比性的塑料盖与塑料罐,实际上根据行内人士说,行业内是以重量(而不是以体积)来计算价格。成品价是以原料成本+加工费构成。

2008年1月10日前,某集团采购同某厂采购胶罐2.86元/个,重185克,可算出每吨售价15459.46元。同期某供应商采购瓶盖0.135元/个,重5.5-6.5克,按6.5克算每吨20769.23元。塑料盖比塑料罐贵34.34%。按2007年该集团某司瓶盖用量25,561,596个计算连体盖比塑料罐贵88.22万元,也就是本该属于该集团的利润蒸发掉88.22万元。

2008年1月7日,该采购中心中层与基层联合拟文要求集团批准其塑料盖升价,文中强调他们采取的只是一拖再拖,并一再强调其原料的高涨。但从未进行过横向合理性对比,这是采购人员不专业?一连串人没一个懂?还是采购不公开招标?后来胶罐和塑料盖都升了,我们来对比升价后两种产品情况。

若以2008年1月10日后新价计算,按2007年全年该集团下属某司连体盖用量计算连体盖比塑料罐贵69.78万元,也就是本该属于该集团的利润蒸发掉69.78万元。

当然,可能有人会抵赖,说瓶盖厂用的PE料与罐厂不同等等。但是如果内行人就会识破这谎言,因为1、与瓶盖对比的是用最好材料的瓶罐。因为罐是白色的,且是出口食品用,只能用新料,所以罐厂能不亏损的话,若盖厂用同样足料那么价格与罐厂一样,罐厂不亏他们也不会亏。2、如果盖厂偷工减料,材料不用新料而用再生料(因为瓶盖是红色或者黑色的,用再生料根本看不出),还要比罐厂成本便宜一半!(PE市价约1.6万/吨,再生料不到1万元/吨)而且盖子与瓶子里的食品接触机会较少,就算有危害食品安全物质,也不容易吃死人。

80万足够40个工人1年薪水,8个年薪10万的中层干部1年薪水。1个高层职业经理人1年薪水…如果不是工厂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这事还只有利益圈里的人知道。最可笑的是截至发稿前该集团仍在忙着大幅度裁员而不是考虑如何节约控制成本!

以上案例,我认为该反思不是企业该不该裁员,而是是到底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应该怎样?

采购无论私人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是很头疼的问题,国有企业更甚,因为国家利益确实很难保障。

我认为,为了防止“人为疏忽”导致采购成本虚高等等采购弊端,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去考虑:

1、         建立采购负责人轮岗制度,采购负责人应该从基层提拔,采取2-3年铁定一换的形式,可以有效大大避免大集团犯低级错误的情况发生;

2、         采购部门的权责利应当一致。以上案例,如果采购中心负责人放在最终集团的用家――某销售公司。那么低级错误的几率都会大大减少,因为用家通常有销售利润任务。采购的权力大,但责任与利益也要对等的大!加大责任做法可以通过完善制度特别是处罚制度进行。利益可以通过轮岗后默认升职的做法,那样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到违法成本,爱岗敬岗度必将大增;

至于大型集团,部署原则也是一样,万变不离其中,重点是权责利平衡还有采购负责人轮岗制度。国有企业采购就算用了上面办法也未必能完全避免舞弊或漏洞,因为相对于国家利益,只要一群人的利益达成一致勾结,国家利益肯定不能得到保证,改制才是根本出路。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是不要让那水那么黑而已。粗浅寡漏见解,欢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