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的作用:土字牌,望洋兴叹的无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55:22

土字牌,望洋兴叹的无奈

 

吉林省的“珲春”,是女真语,意思是指“边地”;而防川,则是“边地”之边。

 

 就地理位置而言,珲春是我国到俄罗斯、朝鲜的东海岸、日本的西海岸,还有中国到北美和北欧的最近点。

从防川沿图们江出海到俄罗斯的波赛图港,只有16公里。距离海参崴180公里。到日本的新泻港,也就800公里。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防川是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的经济文化和民俗宗教,都是由此传到日本的。

 

 

当我站在吉林省珲春市敬信乡防川村的中俄边界的“土字”前,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历史,特别是那几个由清政府签署的丧权辱国条约,就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土字牌”,中俄边境线上的第一座界碑。

和平年代站在这里,你可以“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花开香四邻,笑语传三邦”。从土字牌顺图们江往东而下,15公里外就是日本海。

 

 

然而,站在高处向东望,一边是俄罗斯,一边是朝鲜,一座俄朝铁路桥横跨江两岸,把中国人沿图们江顺江入海的梦彻底给阻断了。

眼见大海影,国门却止于海岸线前15公里的那处小白楼。

土字牌,中华民族辛酸史的见证。

土字牌,也是我国清朝爱国官员吴大澄,能被人们永记心中的“纪念碑”。

 

 

土字牌东是俄罗斯哈桑镇,西是朝鲜的豆满江市,南是朝俄铁路大桥。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石碑。

面向我国一侧的碑正中,竖刻着“土字牌”三个大字,其左竖刻“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字,在俄一侧,刻有俄文“T”字样。

 

 

据史料记载,16世纪后期,沙俄越过乌拉尔山,侵略黑龙江流域,结果被清军打败。此后,两国经过谈判,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18世纪中期,沙俄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同时,也趁火打劫,再次出兵强占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随后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两个条约,割走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

最关键的是,从此截断了中国的领海,使吉林省成为一个离海最近,却没有海域的内陆省。

 

 

18615月,中俄两国开始划定边界谈判,清政府代表仓场侍郎成琦在谈判时,唯恐谈判破裂,导致俄方采取军事行动,被迫答应俄方提出的条件,按俄方意愿,将地图内没有明确的边界,用红色标出,盖上印章,各派官员设立界标。

由于1861年所立界标全是木制,20年后或腐朽不堪,字迹剥落;或被水冲走,或毁于烧荒。直到光绪帝诏令吴大澄,会同珲春副者统依克唐阿,与俄方进行边务交涉,重新勘界,立标才有了彻底改观。

按《北京条约》,“土字牌”应立于距图们江口20里地方,而1861年中俄勘界时,却将它立于距江口46里地方,致使中国无法在图们江口岸立足。

1886年中俄边务交涉会上,熟悉吉林东部边界情况的爱国官员吴大澄严正提出,按旧约应将“土字牌”立于距图们江口20里地方。但俄方却狡辩说“海口20里海水灌入之地当谓之海河,除却海河20里才算图们江口”,妄图把“土字牌”立于距江口40多里的地方。对此,吴大澄再三驳斥,毫不退让,他指出:“海口即江口,有何分别?若论海水所灌,潮来时海水进口,不止20里;潮退时江口出口,亦不止20里。所谓江口者,总在海滩尽处,仍须照约由海口量准20里,方为妥洽”。

 

 

由于吴大澄据理坚持,俄方只好表示,可以把“土字牌”向沙草峰挪前18里,立于山南沿江高坡下。

 

 

有民间传说称,当时在吴大澄与俄国谈判后,负责立界碑的几个清兵由于喝醉了酒(也有说是鸦片烟瘾犯了),把界碑抬到防川后,再也懒得往前走半步。就这样,虽然日本海近在咫尺,界碑却挡住了中国人的出海路,留给今人的,不仅是对于清政府腐朽体制的辛酸和愤怒,还有望洋兴叹的无奈。

 

 

 

站在经过120多年风雨侵蚀、沧桑变化的“土字牌”前,仍然可以完整清晰地辨出字迹。

“土字牌”三字虽然简单,却深深地镌刻着中华民族一个多世纪的荣辱兴衰历史。

土字牌,静静地矗立在距离图们江入海口15公里的地方。

如今,这里已纪成为人们旅游的胜地。

 

 

人们登上一眼望三国的望海阁,就能遥见15公里外的日本海,一座横跨图们江的朝俄间唯一的铁路大桥,矗立在眼前。俄罗斯每天都有一趟列车经过这座大桥,开向朝鲜。

据说,虽然我国也有从图们江出海的权利,但是如果要建海港,就得拆除这座铁路桥。

但朝俄两国,岂能答应?

好在,不畏艰难的珲春人,面对现实,发展边贸,已经使昔日沉睡的边陲小镇,逐渐繁荣起来,人们的脸上,恢复了安康生活的快乐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