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跃钢:国家统计局和央行两官员泄密获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5:38:15
国家保密局:涉密经济数据泄露案件背后存在利益驱动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 李菲 华春雨)
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杜永胜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有关部门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干部孙振、中国人民银行干部伍超明泄露涉密经济数据案件背后确实有利益驱动。
“去年5月以来,我国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多次被泄露。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依法履行职责,迅速查明了泄密经过。”杜永胜说,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案件背后确有利益驱动:有的通过和证券从业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证券机构从业人员指导其买卖股票、谋取利益;有的通过参加证券机构举办的一些活动,比如,讲座、恳谈会等等,获取高额的讲课费用。至于案件的中间人,相信检察机关一定会依法追究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杜永胜表示,关于追究领导责任问题,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我们一定会依法、依纪进行处理,绝不会网开一面,姑息迁就。
最高检通报两起案件查办情况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通报了国家统计局干部孙振、中国人民银行干部伍超明泄露涉密经济数据案件查办情况。
据介绍,目前已立案侦查6件6人。6名涉案人中,1名为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原副主任、副处级干部孙振,1名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副处级干部伍超明,另外4名犯罪嫌疑人均为证券行业从业人员。目前这6起案件已有2起法院作出了有罪判决。有2起法院正在审理之中。另外2起已经侦查终结,移送检察院起诉。
原统计局官员孙振被判5年
孙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孙振在担任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副主任及局领导秘书期间,于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定,先后多次将国家统计局尚未对外公布的涉密统计数据共计27项,泄露给证券行业从业人员付某、张某等人。经鉴定,这27项被泄露的统计数据中有14项为机密级国家秘密,13项为秘密级国家秘密。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依法判处被告人孙振有期徒刑5年,判决后被告人孙振没有提出上诉。
原央行官员伍超明被判6年
伍超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伍超明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工作期间,于2010年1月至6月,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定,将其在价格监测分析行外专家咨询会上合法获悉的、尚未正式公布的涉密统计数据25项,向证券行业从业人员魏某、刘某、伍某等15人故意泄露224次,经鉴定,上述被泄露的25项统计数据均为国家秘密级秘密。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依法判处被告人伍超明有期徒刑6年,判决后被告人伍超明没有提出上诉。
泄露的宏观数据有9种
据李忠诚介绍,孙振、伍超明等人泄露国家秘密案件中所泄露的宏观数据,查明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有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国民生产总值(GDP)、全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消费品零售总额、人民币贷款增加、广义货币同比增长M2、狭义货币同比增长(M1)等9种。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鉴定,部分数据在国家正式公布前,属于机密级国家秘密,部分数据在国家正式公布前属于秘密级国家秘密。
据介绍,每一次经济数据泄露以后,股市发生异常波动,异常波动背后就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出现。
延伸阅读
宏观经济数据屡遭泄露
过去两年的资料和报道显示,宏观经济数据的疑似泄密并不是新鲜事。
最为典型的事件发生在今年3月。当时,由于央行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宣布加息,业内普遍预计1月CPI可能破5%才迫使央行采取行动。但在数据发布前的2月14日,有外媒援引两位市场人士的话说,由于中国官方调整了2011年CPI的权重,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4.9%,环比涨幅约在0.9%,低于市场普遍预期。2月15日国家统计局网上公布经济数据时,其中的CPI数据正是4.9%。
宏观数据屡屡被猜中,数据的保密及统计局权威发布的公信力受到极大质疑。
(据新华网)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