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山东徐珠宝最新去向:小谈领导方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7:39:46

小谈领导方略
冯夕永
  领导,顾名思义,就是领而导之。说白了,就是既要带路,又要指路。所以,首先要识路。
  路有千条万条,但概括而论,无非有历史之路,有现实之路,有未来之路,还有不是路的路。历史之路,就是古人走过的路,在史书里,在传说中。现实之路,就是当今之路,现代人都在走的路。未来之路,就是后人要走的路。正在修建的路,正在探索的路,都是未来之路。未来之路,是势所当然,是再前进的方向。不是路的路,就是实有而若无的路,也是出奇制胜的路。背水一战,说的就是没有路的路。前有强敌无进路,后有险川无退路,但硬是有了一条置之死地而后生、弃之亡地而后存的取胜之路。不是路的路,才是自己的路。
  走得通的路叫活路,走不通的路叫死路。换个角度讲,走得通的路叫路,走不通的路不叫路。乡间小路叫路,跑拖拉机则可,跑奔驰车则不可,是拖拉机的活路,是奔驰车的死路。也就是说,对拖拉机而言叫路,对奔驰车而言则不为路。作为领路人,千万不可带着奔驰车式的团队走拖拉机的乡间小路,也不可带着拖拉机式的团队走奔驰车的高速公路。否则,自己不掉到沟里,也会被掀翻在沟。因此,要带着团队走活路,而不走死路;走行得通的路,而不走行不通的路。
  当然,领导人所带着走的、指着走的,并不是有形的人群,而是无形的人心。人心向背,最重要。能把大众的心带着走、指着走的领导人,才是真正的顶尖高手。
  如何知道人心之向背?方法并不复杂,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现代的话,叫换位思考。做起来也不难,有3个反问就可以了:
  其一,谁还不希望能从团队中感受到美好的前途吗?答案,肯定是“ 希望感受到”。这就说明,每个人都希望团队好而不是坏。既然这样,就不怕有任务、有目标、有追求。给大家以压力,肯定会激发出活力和动力。不用担心任务、目标和追求会使大家离心离德。
  其二,谁还不希望能从团队中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吗?答案,肯定是“希望感受到”。这就说明,每个人都希望团队是个大家庭而不是个大牢笼。既然这样,就不怕有手足之情、肝胆之义,最好让大家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不是亲姊妹胜似亲姊妹,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其三,谁还不希望能从团队中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吗?答案,肯定是“希望感受到”。这就说明,每个人都希望团队强而不是弱。既然这样,就不怕强势领导,就不怕治军严明。地里有草,主要手段是锄,去其末而存其根,因为除根反而伤苗。但个别的高草,宁肯伤苗,也要拔掉,不拔掉则众苗受害 。
  既然知道了人心向背,那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得人心。大致有四点:一是打造以正确主张为内涵的团队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要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把个人的主观意志,分层面、分角度地内化成所有成员的统一价值取向,树好思想大旗,点亮心灵世界。撇开团队文化,其他一切行为,只能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而不能形成长期的连锁效应。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二是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以干起来顺劲,促看起来顺眼,处起来顺心,最终形成越看越顺眼,越处越顺心,越干越顺劲的良性循环。大劲不顺,则摩擦不止,矛盾不断。工作上的劲口,这是一个团队气血运行的经脉。三是推行以人为本的亲情化管理模式,让每个人都心有归属,就象风筝离不开线一样地离不开团队。亲情化也好,人性化也好,这是一个团队有亲和力、凝聚力的源头。四是运用宽严相济的扶正压邪工作手段,让团队有规矩成方圆,始终充满正气。欺软怕硬,是大忌所在。如此,则歪风邪气不招自至,虽有智谋而不能善其后。以上四点是笼统说法,并不是准确的概念,其一为育苗之土,其二为立苗之根,其三为壮苗之干,其四为润苗之末,有相得益彰之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领导风格,没有成型的模式可套,因个人的修养和秉性不同而各有千秋。但有一条基本原则要铭记在心,那就是不能臭上加臭。明白地讲,不可因为一件工作、一项任务出了差错,便批张批李,就是不反省自己。批来批去,事情没有办好,反而人心也散了。人心散了,于事无补。人心不散,就能知耻后勇,以励再战。总之,凝聚人心的能力,是衡量领而导之水平高下的根本尺度。

小谈领导方法
  方法问题,乍听起来似乎是道号很深的问题,其实并无太多的玄机。就象做菜一样,咸了加点水,淡了加点盐,仅此而已。
  方法指向的对象是人和事,是为人和事服务的,同时也依存于人和事当中。知人识事,是讲究方法的起点。
  怎样才算知人识事?知人贵在知其性,识事重在识其理。人性无非善恶,事理莫过难易。使人挟泰山而跃北海,不能则责之于人,这是有悖于人性,因为这本身就是事的问题,是事可不可为的问题。受命挟一毛而跨毫沟,不能则怨之于事,这是有悖于事理,因为这本身就是人的问题,是人肯不肯干的问题。
  假如把方法比作医生,那么人和事就相当于病号,人性与事理就相当于病灶了。只有把握住病灶,才能对症下药,手到病除。所以说,不知人性不识事理,方法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灵验不灵验了。
  解决人的问题,顺着人性来,该劳心的让其劳心,该劳力的让其劳力,该内敛的让其内敛,该外显的让其外显,该淡泊的让其淡泊,该执着的让其执着,人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解决事的问题,按照事理办,该重抓的重抓,该轻抓的轻抓,该急抓的急抓,该缓抓的缓抓,该实抓的实抓,该虚抓的虚抓,事的问题顺理成章就解决了。然而,问题往往出在该与不该颠倒了,错位了,导致了许多想不到的意外,甚至是悲惨的教训。历史和现实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商纣不该杀比干贬箕子却这样做了,所以丢国丧身。胡亥不该重用赵高而重用了,也国破家亡。也许有人会问,齐桓公该杀管仲而不杀,所以有了九合诸侯的霸业;李世民该杀魏征而不杀,所以有了贞观之治,这种颠倒和错位不是很好吗?其实,管仲和魏征不是该杀不该杀的问题,而是可杀不可杀的问题。这两个人都是顶尖人才,昏君可以置顶尖人才于不顾,一杀而解心头之恨,但君不会为私情而忘人才之难求。史实恰恰从正面又给我们提供了两个例证,即:齐桓公不该杀管仲而不杀,所以有了九合诸侯的霸业;李世民不该杀魏征而不杀,所以才有了贞观之治。齐桓公最终的生命悲剧,也说明了该听管仲的遗言而不听的错位之憾。一言以蔽之,该与不该决不能阴差阳错,这是方法的本原即人性和事理决定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驭人的方法原理,是抑恶扬善。制事的方法原理,是图难于易。使善的一面彰显出来,恶的一面抑制下去,让善不向恶转化,恶能向善转化,这是驭人的根本宗旨。使易的一面彰显出来,难的一面抑制下去,让易不向难转化,难能向易转化,这是制事的根本宗旨。亲贤臣远小人是抑恶扬善,而亲小人远贤臣则是抑善扬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抑恶扬善,而焚书坑儒则是抑善扬恶。釜底抽薪是图难于易,而扬汤止沸则是图易于难;火上浇水是图难于易,火上浇油则是图易于难;退而结网是图难于易,缘木求鱼则是图易于难。顺其道而为,其人易驭,其事易制;反其道而行,其人 难驭,其事难制。

需要明了的一点,善与恶、难与易乃至人与事都是一体两面的东西,舍弃任何一面都是办不到的事情。假如没有这一面就不会存在那一面,两面融通而达到和谐才称得上完整。拿善与恶来讲,不能好善而忘恶,也不能好恶而忘善。农夫与蛇的故事、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提醒世人的就是不能好善而忘恶。项羽坑杀秦卒、火烧阿房宫,提醒世人的就是不能好恶而忘善。溺子等于杀子的古训,提醒世人的就是不能好善而忘恶。吴王夫差百战百胜而致败的道理,提醒世人的就是不能好恶而忘善。拿难与易来讲,不能喜易而烦难,也不能喜难而烦易。揠苗助长,提醒世人的就是不能喜易而烦难。蚍蜉撼树、螳臂挡车,提醒世人的就是不能喜难而烦易。拿人与事来讲,不能因人废事,也不能因事废人。中年丧妻,便丢魂失魄,借酒浇愁,家庭也不顾了,工作也不管了,这就是因人废事。小受挫折,便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张也不来往了,李也不接触了,这就是因事废人。用误事之人,便是因人废事。为不可为之事,便是因事废人。好善而忘恶,善就变成了害己的祸首;好恶而忘善,恶就变成了害己的祸首。喜易而烦难,易就变成了坏事的祸根;喜难而烦易,难就变成了坏事的祸根。因人而废事,人就变成了功名两空的祸源;因事而废人,事就变成了功名两空的祸源。所以说,任何偏执于一面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明智之举,就是“中和”。

中和相当于做饭的火候,既不能使饭半生不熟,又不能使饭糊成灰。中和,就是要把善与恶、难与易、人与事达到相依而不相伤,相利而不相害的最佳境地。从人性看,比方说“公心”与“私心”,从常规意义上讲,“公心”是善,“私心”是恶,“公心”好,“私心”不好。实质上不能抬举了前者,贬低了后者。难道公心到心如止水,不与物争,面对侵略者的铁蹄连自己是哪国人都忘记了,也好吗?难道私心到把集体乃至民族、国家的荣誉和命运都当成是自己的脸面和生命,还坏吗?再比方说,医生治病,正是因为珍惜生命所以才开膛剜肉,将癌变的器官摘除。推而得之,善与恶之间有一个同心圆,名字叫“良心”。把善与恶中和到“良心”,人人才能好做人。从事理看,登天难,一睹易,然而乘飞船而上则登天实不为难,直览己眉于目则一睹实不为易。推而得之,难与易之间也有个同心圆,名字叫“可行”。把难与易中和到“可行”,事事才能好成事。从人与事看,与渴者饭,与饥者水,则渴者不悦于饭,饥者不悦于水,饭不顺于渴者之口,水不果于饥者之腹。推而得之,人和事之间也有一个同心圆,名字叫“道义”。道义,是人性与事理合而为一的产物,也是“良心”与“可行”浑然一体的标志。把人性与事理中和到“道义”,事就变成了人愿意做的事,人就变成了事值得从的人,人与事就会顺其宜而易举,乘其便而功倍。懂得了人性的可为在“良心”,事理的可为在“可行”,人与事的可为在“道义”,那么五彩斑斓的方法就会如影随形,不期而至,谈笑之间诸多问题便可释然于心,化解于外。

现实当中,没有孤零零的人,也没有孤零零的事,总是人中有事,事中有人,人中还有人,事中还有事,人中还有事中事,事中还有人中人,因而领导人在运用方法的形式上,只有变动不拘,方可周游六虚。但推本溯源,不外乎两手:一手是就事用人,一手是就人用事。就事用人,就是依靠正确的主张、美好的蓝图、端正的人格,吸引有识之士来为其所用;就人用事,就是依靠有识之士,把正确的主张、美好的蓝图、端正的人格变为现实。尤其是很多情况下,领导没有用人上的机断权,那就更需学会如何就事用人和就人用事了。要知道,高明的瓦匠没有用不上的石头,各种各样的石头都能就其形而用之,这样才可以带徒弟。方法上的这两手,相当于用兵上的奇正两术、乒乓球技的正反两拍,两相交和,妙变无穷。
  方法求的是个“巧”字,但离不开“力”字。这就好比投篮,光有技巧而力不及篮,球还是投不中的。“力”是“巧”的保障。
  讲“力”,就得讲“势”与“时”。就“势”而论,什么事都是人办的。之所以有难事,就是因为没有能办之人。之所以有易事,就是因为有能办之人。在大的方略已定的情况下,领导人的精力要倾向于谋人,兼顾于谋事。得心才能得人,得人才能得势。势成,则力生。就“时”而论,人与事交融有一个过程,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转化的时机,要循机而进,不可急,也不可缓。先者,心与事合;再者,劲与事合;后者,令与事合。认识不能统一,劲道不能贯通,命令就不可下达。否则,就是盲动。势成时宜,方法之矢则快似流星,疾如霹雳,一发而中的。

领导人所带着走的、指着走的,并不是有形的人群,而是无形的人心。人心向背,最重要。能把大众的心带着走、指着走的领导人,才是真正的顶尖高手。

 

09年工作思路之团结篇:
  要加大团结力度,力促整体合力再有新提升。要夯实团结向上的立足点,真正做到齐心、用心、舒心。
  立足于齐心,要把全局上下的思想和行为统一于既定的工作思路上,进而转化成无限的工作热情和干劲,营造出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浓烈氛围。
  立足于用心,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引导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精益求精做事情,使每一位干部都能成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立足于舒心,要千方百计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大家越看越顺眼,越处越顺心,越干越顺劲,最终都能拥有一份特殊的资产,即一家人的亲情、一条心的斗志、一盘棋的合力。

《小谈治乱之策》
  
  大小单位不乱最好,乱了就要治。就象人一样,不病最好,病了就得医。
  
  乱的根源,错综复杂,但刨根问底,无非是主要领导昏而不明。昏而不明,如同醉汉驾车,不出事乃是侥幸,出事则实不为怪。
  
  乱的形式,千奇百怪,但概括而论,无非是一反一护,即反对或者维护主要领导。
  
  乱的口锋,各执一辞,但察其表里,无非是一正一邪。矛盾双方,都声称自己“正”对方“邪”,自己“是”对方“非”,自己“对”对方“错”。要明白,起始阶段有正邪之分,但摩擦到一定程度,则无是无非,无对无错,都是私心在作怪。一方以为维护能够受益,一方以为反对能够获利,至少可以解气。看不透这个本质,就容易被假象蒙蔽,无法做到制人而不制于人。
  
  治乱的策略,玄机难测,但博古览今,无非是一刚一柔。怀柔于面,刚硬于点,刚柔兼济方是上策。
  
  治乱的手段,各有千秋,但翻来覆去,无非是一分一合。分化小团体,整合对立面。只分不合,如同耕耘而不收割。只合不分,无异于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
  
  治乱的心智,人人有别,但理乱成绳,无非是一静一动。静为主,动为辅。静则无影无形,无声无息,以见怪不怪促其怪自败。这也是:无为而无不为。动则飞沙走石,山崩地裂,以雷霆之势求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一剑封喉。
  
  治乱的功效,称道不同,但评判于一字,无非就是“妙”。妙到矛盾各方各得其所,皆大欢喜。正所谓:鬼有所归,乃不为厉。

有一种人,为人宽厚,处世通达,上下融洽,左右逢源,遇风浪能险中求胜,遇机会能胜券稳操,处事平稳,不急不躁,待人宽容,很少计较。领导来视察对单位一番品评后,不会点头哈腰,而是对误解说明原因,对过誉表明谦逊,讲问题拿捏的准,提要求切合实际,接待过程自然,爽快,熨帖。他的单位,领导有事没事都喜欢走走因为他能让人浑身轻松,自由挥洒,不必为俗套所缚,又能听到几句直率贴心的实话。有一种人,练就了一身的定力从不表现出半点急功近利。他的头如同电脑,储存着“大的”“小的”“远的”“近的”数据,而且多而不乱,有条不紊。他是现任领导喜欢和信赖的好部下,也是老领导的贴心人,有口皆碑。他眷顾下属,无可挑剔。该给下属的待遇,按级别,按制度,按标准,只增加不减少。如果不符合制度的要求,哪怕你是他顶头上司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不因人而异,乱开了口子。在单位一言九鼎,说一不二。该谁做的工作,责任到人,推诿的不行,虚与委蛇的不行,逾期办砸了的更不行,按章办理,不留情面。被他"办理"的人也不怨。他从不纠纏细枝末节,对下属大胆放手。“单位就是家”,这是他的口头禅,“家里的那些事,他们去弄,都明白敞亮着,有啥不放心的?我只管外面,争地位,争资金,把待遇争回来,让大家安心舒心齐心同心努力工作,创造高效”。下属有什么事情,只要不违法乱纪,他都会尽心竭力,绝不拖泥带水,上上下下,人人满意,而且从不张扬。有一种人,为人稳重,一步一个脚印,不出险招,信心十足。待人接物,虽有亲疏远近之分,但亲而不腻,远而不疏。他从不缺少朋友,无论在在哪儿工作,每天都有看望他或者打电话问候他的朋友。新调一个单位,不出一个月,他的身边就会聚集一帮这个那个行业的朋友,有上级、有下级、有平级的,他们未必是手握重柄的实权人物,而且怪就怪在人人齐了心地买他的帐。老家来人了,即使穷得叮当响,他也热情相待,拉家常,说往事,来人心底感动得一塌糊涂,逢人便夸。有一种人,运气总是好的,这与他的自信又关。别人是初一敬香,十五还愿,名山古刹到处求神拜佛,他不信这套。他凭本事,凭做人的柔韧,他相信“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他身上有一种感染人的力量,有人说是人格魅力,有人说是亲和力,但莫衷一是。这样的人不多,但十人中总有一二,而且放在哪儿都是一道风景,在哪儿都能如鱼得水,活得有滋有味。小谈领导方略者就是那道神采飞扬的风景。。。

《观念创新,是重中之重》
  走出“三个误区”,解决“三个问题”:
  一要走出“天上不能掉馅饼”的误区,解决好连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天上能降下风雨雷电,人类怎么就不能借风雨雷电造出期盼的“馅饼”?上级组织就是我们的天,那里既有一个管人的巴掌,更有抚慰部下的一堆蜜枣。广大群众也是我们的天,那里既有一张要吃“馅饼”的嘴巴,更有一堆能创造奇迹的智慧。得上级的信任,获群众的拥护,则不愁鱼儿得不到水。
  二要走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误区,解决好连说都不敢说的问题。人嘴里能吐出金牙,狗嘴里怎么就吐不出象牙?关键在于镶与不镶。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借鉴,就是在镶牙。
  三要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误区,解决好连干都不敢干的问题。巧妇难在无米,而米夫难在无炊。珠联璧合,则巧妇不愁无米可炊,米夫不愁有米无炊。要打优势之牌,走双赢之路。

小谈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领导和下属不单纯是一种上下级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的相互纽带,离开了对方什么都不复存在。
    下属看重领导的只是领导的一种权威,而不是领导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在下属眼里,领导就是一群最无能的孩子,离开了下属什么也玩不转。
    领导看重下属的不是下属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而更看重的是下属对他的吹拍度以及恭维能力。在领导眼里,下属就是一群最没有主见的机器人,离开了领导这只遥控器,下属就是一堆废纸烂铁。
    领导就是一堆臭气熏天的****,走到哪里都有一群苍蝇跟着。在等到领导的臭气消失殆尽没有苍蝇跟着的时候,亦是领导下台准备享受孤傲的时候。
    下属就是一只最无助的宠物狗,领导想把下属牵到哪里就牵到哪里,在领导不想牵下属溜达的时候,正是下属靠边站或是被“发配边疆”的时候。
    事必躬亲其实是领导最无能的表现。领导所考虑的应该是全局和大局,而不是那些芝麻绿豆大和无关痛痒的小事。如果领导一味地事必躬亲,那下属就只有端着茶杯、拿着报纸闲聊瞎侃的分。领导和下属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哪个山头唱哪个山头的歌。
    事倍功半亦是下属最无能的体现。在领导眼里过目不忘的不是下属干了多少事,而是干了事后所起的功效。下属即便平时如老黄牛干了再多的事情,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给领导抺了黑拉了后腿,下属干再多的工作都一钱不值。
    下属就是领导手心的一只蚂蚁,领导想给下属一定的发挥空间,他就可以随意把手放松一下;如果领导想给你一只小鞋,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把手捏得更紧一点,直到下属在他手心窒息而死。领导能掌握拿捏火候,做到松驰有度,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灵气的领导。
    下属也是领导手中所攥的一只飘摇不定的风筝。领导一放线可以让下属飞向蓝天,纵横四海;领导一抽线也可以让下属跌入深谷,粉身碎骨。
    下属的眼睛是雪亮的,容不得领导揉进半点沙子。一旦领导揉进沙子,下属又不得不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多数领导在下属面前都会摆出一个正襟危坐的臭架子,也会装出一副“妍皮不裹媸骨”的臭皮囊,让下属望而生畏。
    领导的威性不是靠玩弄权术堆砌起来的,而是要靠关心下属疾苦和办事果断及刚正不阿而逐步树立起来的。
    多数下属在领导面前学会了两种本事:一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二是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但这两种本事不是在每个领导面前都是万能钥匙,有的领导也会装一下清高,看不习惯具有这两种才能的人。
    多数领导信奉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信条,下属如有不慎得罪领导,轻则会吃闭门羹,重则会被逐出“国门”,永远不得在此领导面前露面。
    领导是一艘漂浮不定的游船,下属则是托起游船漂浮的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领导千万别把下属惹急了,惹急的兔子也会反扑回来咬人。
    下属是领导最得力的助手和参谋,亦是领导最需支撑的左膀右臂,如果下属的工作能在暗中左右领导的判断和决策,就可以反应一个下属改变他人思维的能力。
    领导常常抱怨下属中没有一个精兵强将,而下属又常常感叹自己无用武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下属毛遂自荐,自掘才能让领导刮目相看。领导也要善于擦亮慧眼,在下属中搜寻笼络人才,多给下属肯定和鼓励,不惜成本锻造人才。
    能够与领导融洽相处的下属是把握别人情感、了解他人性格的高手,这样的下属需超前一步理解领导的意图,避其锋芒,博得领导的赏识。
    一个领导能进入管理阶层,自然有他过人之处,因此作为下属要学会欣赏领导学习领导,要善于发现领导的优点,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下属。
    与领导配合工作,这是下属分内之事,也是为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因此下属毋需推诿。
    下属看不起领导,抱着“你当年还不如我”这种不切实际狭隘的想法,其实是下属最自不量力的表现。
    无论领导是靠什么关系成功,还是靠运气走上仕途,好歹他现在是在管你,作为下属不应该滞留在研究领导是如何步入辉煌的,而应脚踏实地跟着领导干,才是通向成功的门票。

小谈领导之体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皆有其本体。离开本体,则万事万物不复存在。领导之体,就是一个字:“权”。丢掉手中之权,领导则不成其为领导。正如大江大河,若丧失一滴泉水的本体,难成汹涌澎湃之势。
  
  本体决定特性。水之体,就下而不就上。火之体,就干而不就湿。领导之体,就人而不就己。水之体,就下则畅,就上则雍。火之体,就干则烈,就湿则灭。领导之体,用权于众,则皆大欢喜;用权于己,则众怒纷起。是众星所捧之月,还是众矢所射之的,取决于领导者对手中权力的如何运用,不可不审慎。
  
  领导之用权,必须依权体而为。权体一分为四,即:国家之政体、单位之职体、大众之情体、个人之性体。就国家之政体而言,集权制的国度里,不怕君怕昏君。君可一举兴邦,昏君可一举败国。其他体制的国度里,抑制昏君也抑制君。所以,集权制国度下称职的领导者,要把手中之权用在力行果决上。就单位职体而言,各自的职能不同,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不同。比方说,乡镇工作的总体特点为动态,领导者就要把手中之权用在形散而神不散上。职能部门工作的总体特点为静态,领导者就要把手中之权用在周密严谨上。用权的对象是百姓,权力重心可舍本逐末,放在抓实事、办实事上,以此来引领工作向前推进。用权的对象是干部,权力重心须先本后末,放在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上,以此来引领工作向前推进。就大众之情体而言,众有所好,亦有所恶,领导者要把手中之权用在倡大众之所好,禁大众之所恶上。好大众之所好,恶大众之所恶,这是领导者手中之权上下贯通的基石。就个人之性体而言,或刚或柔,领导者也不例外。刚健之体的领导者,以力为宝。柔顺之体的领导者,以巧为宝。力由德生,巧从智出。所以,刚健之体的领导者,要把手中之权用在德胜上;柔顺之体的领导者,要把手中之权用在智取上。以上4种权体,各有奥妙,难以言尽。能深谙个中道理,犹如体天则地,知春生、夏长、秋敛、冬藏之机。
  
  茫茫人海,无权而死争者有之,有权而拙用者有之。死争之辈,不知权之害;拙用之辈,不知权之利。权害有三:一曰贪,二曰狂,三曰暴。贪,不是简单地贪财,而是贪名。只知进,不知退,一旦失势便身心憔悴,无以自拔。狂,不是简单地目中无人,而是丧失自我。有朝一日,左顾右盼,形影相吊,举目无亲。暴,不是简单地顺者昌、逆者亡,而是不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以伤人始,以害己终。重拳打墙,墙无大碍,拳头却折裂了。避害有招,无非是:清、静、平。能做到清心、静心、平心,则得权不狂喜,失权不暴忧,悠悠哉哉,笑傲江湖。
  
  权利有二,一曰赏,二曰罚。赏能成名,罚能扬威,威名成就,不枉一生。趋利有法,无非是:“明、严”二字。明,就是要赏一人而众人欢,罚一人而众人服。严,就是要罚无上极,赏无下限,不因位高情亲而不罚,不因位低情疏而不赏。换言之,罚贵强与亲,赏贵卑与疏。赏罚有度,就能恩威并举,稳操权柄。
  
  领导用权,难在通权达变,不拘一格。重点要读懂“圆、虚、神、化”四字经。圆,则难倾难摧,左右逢源。虚,则空旷高远,万物悦归。神,则妙算无穷,人莫能测。化,则自然而然,润物无声。“四字经”读懂了,权锋所指,便能因祸为福,转败成功,趋利避害,化恶向善。
  
  领导之权,不用最妙。把权力当作尚方宝剑捧在手里的人,不是真正的领导人。当权者,应明白三个道理:其一,小权旁落,方可大权紧握。不把枪炮发给士兵,士兵何以杀敌立功?不把接力棒递至别人手中,别人哪会拼命奔跑?其二,用人所长,方可权威弥彰。用狗看门,用猫捉鼠,可拱手而治。反之,让猫看门,让狗捉鼠,则猫狗皆不能胜其任、称其职,虽绞尽脑汁而不能见其功。如此,赏则窃笑,罚则窃怨,久而久之,就会乱上加乱。其三,尊重加欣赏,方可降心服志,不令而行。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招而人自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冬日之阳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夏日之阴可以给人带来凉爽。懂得尊重特别是欣赏别人的领导,就是冬日之阳,夏日之阴。
  
  总之,领导要珍惜本体,管好、用好、守好手中之权。领导与权,好比鱼儿与水,鱼儿得水则生,失水则亡。而已,而已……

《疏通下属心结的二三事》
     
  第一件事:
  A;……这件事,我非常上火,所以必须向领导说,看领导怎么处理。
  B:难道这件事就没有值得你高兴的一面吗?
  A;没有。
  B:你肯向我说,证明你把我当作了可以交心的人。我为你能把我当做交心的人而感到高兴。难道你不为你和我能成为可以交心的人而高兴吗?
  A:当然高兴。但,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B:论职务,我为上,你为下。论岁数,你为兄,我为弟。工作上的事,你问我,我给你答复。除此之外两个同事也就是两个弟兄之间情感的事,我应该向你这个当哥的请教,你应该比我更有经验如何处理。刚才你所讲的事,归根结底,是属于工作性质还是情感性质呢?我看,是情感问题。遇到情感问题,当哥的来征求当弟的意见,你不觉得在难为我吗?再说,你和他之间,你更是老大哥。不管什么原因,当弟的不尊敬当哥的都是不对的。但,也有一点,当哥的能和当弟的去斤斤计较吗?我相信,他这个当弟的也不愿失去你这个当哥的,肯定他也在为自己一时冲动而冒犯了你这位老大哥而后悔。你说呢?
  A:我也觉得他有点反常。
  B:是啊,人都有反常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别的事心里不平静。你没有和他一样冲动,这说明你就是个有老大哥样的人。或许正是因为你是一个有老大哥样的人,所以当弟的遇到了想不开的事,才变相地向你发泄,或者说倾诉。人都说:“大人有大量”,我看你是“大哥有大样”,好吗?
  A:……

第二件事:
  A:……把这么难的一件事叫我去办,就是在调理我。
  B:怎么没有调理别人呢?
  A:那是因为我好欺负。
  B:好啊。按照你的逻辑,我们都变成了好欺负人的人。
  A:我没有这个意思。
  B:你没有这个意思,但你有这个逻辑。局里大大小小的事我要安排给分管领导去办,分管领导要安排你们这些中层负责人去办,你们这些中层负责人要安排手下去办。特别是一些难办之事,一向是别人去办还不放心,总是压在少数几个人身上。办不好,不但不体谅,还要批评责怪,甚至追究责任。你说,这不是欺负人,哪这是在干什么?如此看来,你们都是“小欺负”,我才是“大欺负”,仗势欺人哪!
  A: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我是觉得心里不平,因为遭罪干活反而受气,那些不干活的领导却笑脸相待。太有失公正了!
  B:你参加工作多少年了?
  A:十五、六年了。
  B:工龄不短了,阅历比我肯定不浅。难道你没有注意到一种现象吗?大多数人,可交而不可用;个别人,可用而不可交;部分人,可用又可交。对“大多数人”,要笑脸相迎;对“个别人”,要加以提防;对“部分人”,要放手使用。你喜欢自己属于那种类型的人呢?
  A:当然是后一种类型。
  B:我看,你的分管领导对你既不轻易地表扬,又不刻意地提防,你就属于你喜欢的类型的人。谁遇到了这样器重自己的领导都会感到荣幸,难道你不是吗?我觉得你是不是有点拈轻怕重,不思进取?
  A:苦点累点,我不怕。
  B: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第三件事:
  A:……多年前的事却来闹闹你现任去解决,太不应该了。
  B:为什么他们不去闹闹马路上的人解决呢?
  A:就怕你上火。
  B:俗话说:火烧旺地,食气者寿。闹闹咱,是咱的福份。
  第四件事:
  A:辞职报告写好了,交给领导。
  B:知道为什么要你辞职吗?
  A:没有完成任务,违反了岗位责任制的规定。
  B:好啊。你能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讲给我听听吗?
  A:……

推本溯源二三事
  第一件事:
  A:你为什么对文体活动这么感兴趣?
  B:《礼记》上有句话: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端正风气,文体活动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第二件事:
  A:知道怎么做,就可以了吗?
  B:因人而异。比方说,学生知其然即可,而老师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负责人,某种意义上,也是老师。

第三件事:
  A:怎么才能处理好上下关系?
  B:上对下要关心,下对上要尊重。
   上对下要包容,下对上要服从。
  A:你能做到吗?
  B:正是因为做不到,所以才有这样的感慨。
  第四件事:
  A:“出污泥而不染”与“人至察则无徒”不矛盾吗?
  B:前者指的是做人,后者指的是做官。

闻善则断二三事
  第一件事:
  A:作为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中午喝酒得管一管。
  B:怎么管?
  A:处理人。
  B:怎么处理?
  A:该免的免,该辞的辞。
  B:开会重申市委的禁酒令。宁重勿轻,就这么办。
  
  第二件事:
  A:征管工作有淡季旺季之分。
  B:怎么划分的?
  A:这种划分是以农忙农闲为依据的,主要原因是只会路查,不会别的。如果进村入户,就不会存在这种现象。
  B:很好。那就改变一下征管方式,把“重心下沉贴心于民”这个口号喊出去,把“优化服务方便于民”这面旗帜打出去。
  
  第三件事:
  A:农机补贴的发放,最好有一个理念性的口号来引领一下。
  B:什么样的理念?
  A:体现一下给百姓办实事好事。
  B:那就叫“争足政策造福于民”吧。举一反三,执法工作就叫:“秉公执法公正于民”。

识人用人二三事
  第一件事:
  A:百姓太难管了……
  B:难在哪里?
  A:好赖不分,有理也说不清。
  B:你没有分析一下百姓的群体性特点吗?
  A:什么特点?
  B:简单地讲,就是“三多三少”,即:有头脑的人少,无知的人多;敢惹事的人少,怕事的人多;讲义气的人少,随风倒的人多。
  A:哪该怎么办?
  B:谋事,多谋“三多者”。谋人,多谋“三少者”。
  A:怎么个谋法?
  B:“三多者”求利,“三少者”求名。
  谋事,多谋“三多者”所求之利;谋人,多谋“三少者”所求之名。得“三多者”得张弓之势,得“三少者”得发矢之力。
  
  第二件事:
  A:这个人不能用……
  B:为什么?
  A:大多数群众不认同。
  B:原由?
  A:不近人情。
  B:这个地方以往乱在哪里?
  A:乱在主要负责人太软弱。
  B:失之在宽,济之以严。就用这个“不近人情”的人。
  
  第三件事:
  A:这项工程安排谁负责好?
  B:调张三过来管预算,调李四过来管监工。
  A:为什么这么安排?
  B:张三精明,李四诚实。
  
  第四件事:
  A:失误这么大,该追究责任。
  B:是该追究。但主要责任在我。
  A:哪是这回事?
  B:忽视了问题的复杂性,而用一个一是一二是二,原则性有余但灵活性不足的同志去处置,难道不是我的错吗?
  
  第五件事:
  A:来向领导检讨,我不该跟人动手。
  B:动手固然不好,但敢在老虎屁股上踢一脚,也算是年轻人勇气可嘉。
  A:担心以后不能相处……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个有血性的汉子是会变成好兄弟的。

 

与领导相处的法宝

这个话题想来有很多人都比较感兴趣,或许也曾有人研究过,和领导相处的好就会很容易风云之上,如果相处不来,就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打下擂台。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和领导搞好关系呢?现在我们来大致谈谈这个问题。
       和领导搞好关系首先要心里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这个领导适合做朋友还是就是单纯的作为工作上的同事。不管你的领导属于哪种类型,你都必须做好一个前提——努力工作。只有努力工作或是在工作上没有闪失的这个前提下才能有望和领导搞好关系,和谐相处,甚至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首先我们分析下领导:
       第一、投其所好。在工作接触过程中或是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细心,注意观察领导的嗜好,并掌握领导的秉性。说到这里,建议大家去看一看《宰相刘罗锅》,细细品味一下和珅的讨好之道。要记住,领导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喜好、也想找人互诉心声、也想有人能够陪着吃吃喝喝。所以,和领导相处的第一个法宝就是投其所好。
       第二、在非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始终站在领导的立场上说话。领导也是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对时局发出所误导的指令,这个时候有很多不怕死的人会站出来指责或纠正,但是你要记得,不管任何企业好员工的前提就是服从命令,领导也很喜欢这样的员工,哪怕领导下达的是错误的命令或是你认为不妥的命令也请你要执行,你可以保留意见,你要清醒的认识到领导下达了错误的指令出现的后果是由领导来承担的,你无需承担后果,但如果你不按照领导的指令进行或是提出了自己合理的观点即便领导采纳了,那么领导也会对你耿耿于怀,尽管嘴上不说。所以,第二个法宝就是在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你一定要站在领导的立场上说话。
       第三、要有眼色。有眼色的前提就是要注意细节上的东西,在领导开口之前或是在他要想满足自尊心的情况下,没等他开口你就已经在办了。比如有外事活动或领导陪客人出门,你就应该跑在最前面去开门,领导出电梯你就要站在电梯里的门口时刻准备开电梯并最后一个出来,领导水杯里没水你就去给接点水,领导拿烟你就要马上打开火机给领导点火。所以,第三个法宝就是要有眼色。
       第四、做好领导的参谋。一个人的思维肯定有限,也有其局限性。你要不时的给领导做好参谋,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这样会让领导另眼看你,或许你将成为领导必不可少的左膀右臂。所以,第四个法宝就是做领导的参谋。
       第五、做领导的侦察部队。员工的思想、当前形势、竞争对手的变化等都是领导比较关注的,而这时你就应该经常的去研究这么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最后给领导提供有意义的线索和思路。这会让领导很欣赏你的未雨绸缪及观察力。所以,第五个法宝就是做领导的侦察部队。
       第六、天天使用敬语。所谓领导,就是领导者,而你则是被领导者,这样就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上级往往很看重的就是下级对自己的尊重,也就是领导的自尊心。这是每个做领导都有的一种心态,只是都不肯说出来而已,所以哪怕领导比你小,你也要天天的您长您短。这样才会迎合领导的心态。所以,第六个法宝就是天天都使用敬语。
       第七、不断给领导惊喜。这个就需要你煞费苦心去冥思苦想了。谁都喜欢惊喜,领导更不例外。你可以偶尔给领导办公桌上放一份早餐、偶尔给领导发条搞笑的短信(在没和领导搞好关系前不要发不雅信息)、偶尔找个理由给领导塞包烟等等,惊喜可以让领导对你有深刻的印象。所以,第七个法宝就是不断给领导惊喜。
       第八、选择适当的机会说恭维的话。领导也特喜欢听好听的话,尤其是恭维自己的话,所以你就可以找适当的机会,比如领导正装出席某活动,你就可以对领到说:“您今天太帅了”、领导理发后,你就要说:“头型这么酷”等等,所以,第八个法宝就是恭维。
       第九、和老板保持距离。领导最头疼的就是自己的属下和老板有点关系或有交情,领导会认为这样对自己是一种威胁。所以,除非在老板找你的情况下你再见老板,没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往老板身边凑,和老板见面回来后一定向领导汇报你们的谈话内容,使领导放松对你的警惕。你也要记住,你的去留老板不过过多关注,而领导却可以掌握你的命运。所以,第九个法宝就是和老板保持距离。
       以上途径实施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和领导关系更亲近一步,这时要趁热打铁,时不时请领导小喝一顿、小K一顿等。时间长了领导就会把你当“自己人”看。当然,这是针对你和领导和谐相处的法宝。但是对老板就除外了,针对和老板搞好关系,你就适当的从以上几条中根据实际情况截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