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直公积金注册:【燕赵上海散步】之十四——黄浦路15号浦江饭店(原礼查饭店)(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7:07:58
        外白渡桥北堍东侧黄浦路15号的浦江饭店,是个著名的老饭店,它的前身是礼查饭店。大约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英国人阿斯多·礼查见英租界对面苏州河北岸黄浦江边,地形位置居于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风景独好,以低价购进这块土地后,建造一座两层楼东印度风格的砖木结构旅馆。除了客房外,还有弹子房、酒吧、舞厅及扑克室,楼下大厅常有歌舞、戏剧演出。
  1856年外白渡木桥建成后,旅馆出现转机,外国旅客增多。约1860年英国人史密斯将旅馆买下,经营状况良好。1906年因修建外白渡桥钢桥,须让出部分饭店土地。又因附近南京路外滩新建六层楼的汇中饭店,为了争取旅客,同年旅馆拆除重建。
  新建的礼查饭店为五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式建筑,建筑面积为8.72万平方英尺(今金山大楼),但是它仍难以与汇中饭店媲美,于是1907年又在该楼前建造新楼。建筑(即今浦江饭店)聘请新瑞和洋行设计,周瑞记营造厂施工。新楼占地42万平方英尺,建筑面积为16.16万平方英尺,六层钢筋混凝土与砖木结构,1910年竣工。
  礼查饭店高101.71英尺,6层,部分砖木结构,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为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立面设计采用文艺复兴建筑三段式处理手法,整幢建筑凹凸面多、进深很长,所以室内采光较差。南立面中央主入口处装有铁架大雨蓬。底层和三层门窗采用半圆形拱门;二层和四层则采用平拱形门窗。二层檐口挑出外阳台,三、四层之间贯以爱澳尼柱式。西侧转角处作高出一层的半圆形塔楼一座,其上原有穹顶楼亭一座,现已不复存在。五层立面门窗上分别装饰三个弧形线条,女儿墙处东西两侧和南立面侧设立多座希腊神庙式三角形山墙,这种山墙在古典主义建筑中往往是立面的构图中心,是一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这是上海目前能见到的如此严格的希腊神庙山墙形式的不多见实例。
  饭店设客房200多套,均装有卫生设备,并设有酒吧、舞厅、弹子房、棋牌室等。1922年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客居于礼查饭店三楼304室;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寓居在310室;1931~1936年喜剧大师卓别林曾下榻在四楼401室。1922年礼查饭店又改建底层大厅,并进行客房全面装修,成为标准的英国式旅馆,顶层大餐厅十分宽敞,可容纳500人就餐。四周护壁板连接处采用弧形以避免灰尘。
  抗战时,英国人将饭店转让给日本人经营。抗战结束后英国人收回,由华建地产公司租用经营。大名路沿街改建成店铺,开设咖啡馆、酒吧等,楼上由美军俱乐部等单位租用。礼查饭店是上海外侨的第一个旅馆,而且它还有着众多个『上海第一』。旅店在上海第一个成功试燃电灯(时称『奇异的自来月』);1867年在上海最先使用煤气;1883年最早使用自来水;1901年最早使用号码为200号的『德律风』(即电话);1908年最早放映半有声电影;1913年最早放映有声电影。
  礼查饭店大楼在20世纪40年代后年久失修,险象环生。1954年7月人民政府为保护居民安全及公众利益,通知英商代理人限期修理,然屡经催促竟不遵办,于是在8月间代管修理。代管期间,修理费用仍不遵缴,依照规定,1959年由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接受管理改名为浦江饭店。   北苏州路  左为浦江饭店;右为俄罗斯领事馆  俄使馆1917年 

2007年09月10日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始建于一八四六年(清· 道光二十六年)西名RICHARDS HOTEL,由西人礼查RICHADS创建,是上海开埠以来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



十九世纪初八十年代的礼查饭店外貌此景摄于1880年前


韦尔斯桥(今日外白渡桥GardenBridge)北堍的礼查饭店,此景摄于1900年前
   饭店占地面积4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63平方米。现有各类客房134间,餐位400个。   黄浦路15号浦江饭店“ASTOR HOTEL”  浦江飯店(1912年)        法国人照的浦江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