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月嫂培训中心:哈佛的幸福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8:59:28
哈佛的幸福课 董月玲 张开平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在一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本-沙哈尔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我曾不快乐了30年。”本-沙哈尔这样说自己。他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是令许多美国人深感困惑的问题。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我们的很多课,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他的幸福观是: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据本-沙哈尔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忙碌奔波型”。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少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予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奖金。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获。

在课堂上,本-沙哈尔不断地向听讲者发问:我们可以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来反思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职或任何其他的目标。看看要问多少个“为什么”,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问问自己,我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吗?它们给我带来了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去做不同的尝试?是不是在提醒我,需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