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人委托书:酸碱平衡-21世纪人类健康新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2:39:36

 

酸碱平衡-21世纪人类健康新理念

上海老科协轻化委 袁星荣

早在1992年国际心脏卫生会议上的《维多利亚宣言》就曾警告:在发展中国家,成亿人群开始采取高危生活方式,这些方式会带来许多灾难!正在崛起的中国,“现代文明病”,它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过劳死”等各种形式频频叩响现代生命的大门: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高血压人群已达到1亿2千万,每年由高血压导致脑卒中风超过150万,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高血脂人群超过6000万,据统计,心肌梗死的病人90%是以上都是高血脂引起的;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糖耐量异常的约有7000万,专家指出,在今后的 10-15年时间内我国糖尿病将爆发,到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1亿3千万,接近我国人口的10%。协和医院内泌科主任向红丁教授说,在60年代,他们医院要是发现一例糖尿病病人,大家都非常开心,这个开心绝对不是幸灾乐祸,主要是他们有了研究的对象。可现在两眼一闭,随便找几位老人,不是糖尿病,就是高血压。在50年代,糖尿病患者很少,一说起糖尿病不知道是什么?而现在不但中小学生中有糖尿病的病例,而且连刚出生的婴儿,医生在作体格检查是也发现血糖偏高;每年我国死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癌症的人群高达数百万。为什么如今我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我们的体质却越来越差?为什么我们经济在不断发展,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各种新药层出不穷,但疾病还是越来越多?不光是多了,而且更突出的是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癌症及肥胖症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呈不断年轻化的趋势。是什么引起的?根源又在哪儿呢?答案就是:酸性体质!这一切都是源于人体的酸碱失衡,体质酸化所至。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指出:人体的酸性化是现代人的“百病之源”。

一、人体为什么需要酸碱平衡?

酸碱性在化学中是指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用PH值表示。酸碱性对于有生命的机体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例如微生物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培养液中进行;酶的活性只能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表现出来;人体的各个部分都要求其体液具有一定的PH值,否则就会影响到组织活动。我们说水是中性的,酸碱度(PH)为7, 那么大于7是碱性,小于7是酸性。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水做的,因为人体体重的70%是水分,也称作为体液。我们健康人体液的酸碱度(PH)通常保持在PH 7.35-7.45之间,呈弱碱性。

人体正常体液的酸碱度为什么呈弱碱性,而不是酸性的?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可做这样的解释,地球上的生物体都是从海洋进化而来,人也不例外,海水是弱碱性的,PH值为7.4,人类起源于弱碱性的环境里,所以人体体液也是弱碱性的,PH值也是7.4。我们人在娘胎里的雏形跟鱼的形象一样,以后慢慢变成人样,在这个过程中,胎儿一直生活在娘胎里的羊水中,而羊水是弱碱性的,所以我们从娘胎一生下来,正常体液的酸碱度就呈弱碱性。另外,从医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讲,人体的酸碱性是由一个体内酸碱平衡缓冲体系所决定的。人体的酸碱平衡缓冲体系由碳酸盐缓冲对H2CO3-NaHCO3(主要缓冲对)、磷酸盐缓冲对NaH2PO3-NaHPO4、血红蛋白缓冲对(血红朊-血红朊盐)和血浆蛋白缓冲对(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盐)组成。维护人体酸碱平衡主要靠人体的缓冲体系,肺的呼吸作用以及肾的排泄和重吸收作用。

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也从日常膳食中摄取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人体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必须依靠机体的调节功能来保持相对平衡。这个平衡就是酸碱平衡,平衡的范围为PH值7.35-7.45。这一PH值最适合于细胞代谢及整个机体的生存。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变化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稳定的PH值条件下进行的,如细胞蛋白质合成、能量交换、信息处理、酶的活性等都需要一个稳定的酸碱度环境。如果人体PH值高于7.45或低于7.35,人就会发生病变。所以人体需要酸碱平衡来保持生命的健康。

二、酸性体质是如何形成的?

现代流行的说法,我们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病甚至癌症都称为“富贵病”,为什么称为“富贵病”,主要还是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应有尽有,饮食结构大大改变。富贵在什么地方?就是一个“吃”字,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的命脉。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得太好,吃得太多,造成了“病从口入”,也有称这些病为“现代文明病”的,我不同意这样的叫法,正是由于不文明和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了生命“杀手”的肆虐,国家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赵霖教授在“人体健康与酸碱平衡”研讨会上就指出:“我们现代人正在不知不觉中吞进了现代文明,用牙齿给自己在制造坟墓”。

有人会说,我也没有吃什么特别东西,不就是鱼、肉、禽、蛋、油、米、面加上水果和蔬菜吗?是的,正是你吃进去的这些东西对你的健康产生了影响。我们知道空气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维生素、矿物质是我们人体所需的五大营养要素,在这五大要素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给人体提供能量和热量,其主要来源于鱼、肉、禽、蛋、油、米、面;而维生素、矿物质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其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等。我们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大能量都称作为高营养物质,同时也称作为酸性物质。也就是说鱼、肉、禽、蛋、油、米、面,一方面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在我们人体内代谢以后产生酸性物质: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含硫、含磷的氨基酸(产生核酸分解成尿酸)。

脂肪分解产生的脂肪酸、乙酰乙酸(也称酮体)、B-羟丁酸。

糖分解产生的乳酸、丙酮酸、甘油酸。

在前面提到人体有一个调节酸碱平衡的缓冲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血浆里的碱储备以及肝、肾、肺等器官。通过人体酸碱平衡体系的调节,可以确保人体在科学、合理饮食条件下的酸碱平衡。但如果人们饮食不当,摄入的酸性食物过多,超过了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那么人体的酸碱平衡就会被破坏使体内酸碱度失衡,甚至出现轻度酸中毒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酸性体质;另一方面,有些人摄入了大量的酸性物质,可能暂时尚未出现酸性体质,但这并不表示万事大吉了,那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碱储备较多,及时调整了体内的酸碱平衡,但酸性物质毕竟还在体内,只是暂时被体内的碱中和了而已,但对体液所造成的污染是无法消除的,长期积累下去人体内环境严重恶化,同样也会形成酸性体质。

可能有人说,我现在年纪大了,肠胃功能不是很好,一般吃得比较清淡,基本上不吃大鱼大肉,还会造成酸性体质吗?首先酸性体质是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另外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就是油的摄入量。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油的摄入量为每人每天是半两(25克)。两口之家应该一天吃一两,一个月三斤。有糖尿病患者,油的限量更少,一天只有10克。为什么要限制油的用量,因为油是脂肪,脂肪是酸性的。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吃动物油,现在为什么大家吃得少了,因为动物油是饱和脂肪,长期食用会使血脂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80年代我们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得血栓,其实和吃动物油脂有关。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也开始注意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如,日常食用葵花子油、茶油等植物油,或者食用比较合理的调和油,含的大多是不饱和脂肪,为什么还会对我们身体造成影响?因为植物油在高温加热后就变成了饱和脂肪,因此在日常膳食中,油的摄入过多及烹调方式的不合理也是造成我们酸性体质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现在都在关注外部环境的保护,其实我们人体也有一个内部环境保护的问题,这个内环境就是指我们人体的酸碱度的状况。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大家更明白:鱼缸里养鱼。我们知道鱼缸里水很干净的话,鱼生存质量就非常高,如果水受污染以后,鱼就会生病死亡,我们在家里养金鱼,两三天就得换水,为什么?否则金鱼就会死亡。同样的道理,我们人体犹如一个金鱼缸,人的体液就像鱼缸里的水(人体体重的70%是水分,也称作体液),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和近60兆亿的细胞生活在70%的水中,当金鱼缸中水受到污染或变质时,鱼就会生病死亡。人体的体液在受到酸性物质的污染后,细胞就要变质甚至死亡,组织器官就会发生突变,从而引发脏器功能的病变,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我们现在这个年代的饮食结构与60年代这个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酸性体质主要有四大因素:营养过剩、运动偏少、压力过大、环境污染。而其中我们美食过量、吃得太多、太好,体内酸性物质大量堆积是形成酸性体质的关键因素。

三、酸性体质有什么危害性,会得那些疾病?

国际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指出:“酸性体质百病之源”,日本的一位医学博士小原秀隆指出:“人类80%以上的疾病是由酸性体质引起的”。我们常见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均与酸性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糖尿病。糖尿病是脂糖代谢紊乱性疾病,是典型的酸性体质。糖尿病95%是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其实并不一定是胰岛素少,而是因为胰岛素的活性不足或敏感性下降,比如说血液中有十个糖分子,我们胰岛细胞就分泌十个胰岛素与糖分子结合,但真正起作用的只有五个(就像我们十个人去干活,只有五个真正干了,其他的在睡觉)这就造成没有胰岛素结合的糖分子越聚越多,血糖当然就高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人体体液的酸碱度每下降0.1,胰岛素的活性就下降30%,胰岛素活性下降会加剧糖尿病的病情。而糖尿病的脂糖代谢紊乱,又使酸性物质不断产生,又会使胰岛素活性下降,造成一个恶性循环。我们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肯定会发生并发症,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较好,并发症轻一点,来得晚一点;血糖控制得不好,那么并发症来得早一点,重一点。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有一期节目就叫“酸性体质与糖尿病的并发症”,专家提出要预防糖尿病首先要预防酸性体质,要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首先要改善你的酸性体质。

第二,癌症。癌症也是典型的酸性体质,号称第三杀手。癌症是致病因子促使细胞突变产生的,目前全世界有癌症患者1000多万,在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人约160多万人。癌症与酸性体质有密切的关系。人体每天大约产生1个左右的癌细胞,但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够及时地将癌细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症;当人体体液PH值为6.85-6.95时,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而癌细胞的活性却大大加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抵抗能力下降,此时癌细胞大量增加,当体内癌细胞数量达到10亿个时,癌肿瘤就有一公分大小,那时人就会有感觉了,不舒服吃饭少、贫血、乏力。另外癌细胞产生的毒素L50也是酸性的,它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使人产生剧烈的疼痛。癌细胞转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癌细胞必须与血管壁接着分子结合,而这种结合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进行。

第三,代谢综合症。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粘等疾病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往往这些疾病都伴随着产生。医学研究发现这些疾病都与饮食过量造成人体代谢紊乱有关。医学上称为“代谢综合症”,就是指蛋白质、脂肪和糖这三大能量物质代谢紊乱,在人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逐渐在体内沉积,形成酸性体质,引发各种疾病。我们知道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及动脉硬化的最主要原因。高血脂表现为甘油三脂、胆固醇高,其实甘油三脂、胆固醇均是脂肪在肝脏分解以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如果这些酸性物质在体内不及时清除,在血管壁沉积使血管硬化,在肝脏中沉积就会引发脂肪肝。心脑血管病的本质是血管的病变,原因是血液质量的酸化,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血液酸化的罪魁祸首。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生成,而在弱碱性环境下,则有利于号称“血管清道夫”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生成,高密度脂蛋白(HDL)每升高0.1,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就会降低3%。高血压的形成和高血脂、动脉硬化有很大的关系,动脉一硬化,血管的弹性差了;心脏一收缩,血液就能对血管形成很高的压力,缓冲压力的能力也差了,血压就升高了。对高血压患者,医生一定会叮嘱你吃得清淡一点,要控制食盐摄入量为什么?因为盐(NaCL)里氯离子CL-是酸性的,它能使血管痉挛,血管一痉挛,血压就会升高。由酸性体质还会引起的代谢综合症。

第四,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功能减退,而钙从骨骼中分解增加,使体内钙的收支不平衡;另一方面是由于体液偏酸,加速骨质疏松。当人体体液偏酸时,血液中血钙与酸性物质结合生成钙盐,使血钙浓度降低,为了维持血钙浓度的稳定,骨骼中的钙就会溶解补充到血液中,血液中的酸性物质越多,消耗的血钙就越多,骨骼中的钙溶解得也就越多,那么骨质疏松也就越严重,并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酸性体质要想补钙,必须先纠酸,只有改善了酸性体质,补钙才能成功。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不改善酸性体质而盲目补钙,就会越补越坏,因为过量的钙与酸性物质结合会形成钙盐,容易得尿结石或肾结石等疾病。

第五,SARS病。最新研究发现人的血液酸碱度在7.41之间不容易感染SARS病毒。全国健康教育巡讲首席专家、301医院营养室主任赵霖教授在电视台《健康之路》直播节目中呼吁观众,应该注意酸碱平衡。他说:“研究表明感染了SARS病毒的人,他血液酸碱度都在7.2以下。”

第六,痛风。现在一些当官的、有钱的人得痛风比较多,因为他们整天吃山珍海味,生猛海鲜等高蛋白的食物,一口鱿鱼等于40口肥肉!每100克鱿鱼的胆固醇含量为615毫克,是肥肉胆固醇的40倍。山珍海味、动物内脏以及啤酒都是高蛋白、高嘌呤的东西,如果人体蛋白质代谢紊乱,这些嘌呤物质就会产生大量的尿酸,尿酸也是酸性物质,高尿酸会引起痛风。

酸性体质真是百病之源,人体内环境的污染,对我们全身细胞及脏器均会造成极大损害,所以,维护酸碱平衡,改善酸性体质,对于我们的健康显得多么重要!

四、怎么样才知道自己是否是酸性体质?

首先是“八个高”,你可以对号入座,如果你有,那你已经是酸性体质了。这“八个高”是高血压、高血脂、高体重、高血糖、高血粘、高胰岛素血症(就是我们老年人或糖尿病人胰岛功能弱化)、高尿酸、高脂肪肝。你有这“八个高”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表明你是酸性体质了。其次就是“亚健康”,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感觉浑身不舒服,但到医院一检查,什么问题都没有,我们平时说这是“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人生命进程中相对与健康、疾病的“第三种状态”,可以说亚健康是酸性体质的表现。如果不改善酸性体质,不维护酸碱平衡,那么发展下去,早晚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那么酸性体质平时有哪些不舒服的表现呢?

夜里睡眠不好,晨起精神不振;

食欲不振,身体乏力;

脂肪堆积,体态臃肿:

情绪不稳,容易发怒;

免疫力差,经常生病;

腰酸背痛,头疼耳鸣;

手脚发凉,四肢麻木;

胃酸过多,经常吐酸水,伴有便秘、腹泻现象;

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风、肾脏病、尿频尿急等病症;

心脏功能差,动脉硬化;

哮喘

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

容易得皮肤病;

牙龈易出血,伤口易化脓;

正常人的血液是鲜红的,酸性体质人的血液是紫褐色的。

除了从平时的症状来判断是否是酸性体质之外,我们还可以到医院作一些相关项目的检查,如二氧化碳的结合率(23-28);碱储备量(20:1);检查尿样PH值是否经常在5以下;特殊情况下可直接检查动脉血的PH值是否在7.35-7.45之间等等。最直观的、最好的是做MDI酸性体质检测仪的检测。这个仪器结合了细胞全息理论、氧自由基学说及酸碱平衡的理论,通过指尖的一滴血,将你的细胞放大两万倍,你可以通过电脑的荧屏看一下你自己的细胞及脏器有没有受到酸性物质的污染,你的血液中是否存在容易堵塞血管的酸性物质,非常的直观。这种仪器在北京的301、协和等医院都有

五、如何维护酸碱平衡,改善酸性体质?

那么我们如何来维护体内的酸碱平衡,改善酸性体质呢?我们知道酸性体质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吃得太多,动得太少。所以我们首先要从源头上管住自己的嘴,放开自己的腿,受住自己的心。也就是要做到营养要均衡,忌大鱼大肉;饮食要定量,忌暴饮暴食;心理要平衡,忌大喜大悲;适当要运动,忌久座久睡;适当补充第6要素这样的生物碱。我国中医认为:“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黄帝内经》中就曾经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晚饱食有损一天寿”。这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吃得太多、吃得太好。吃得太多太好等于慢性自杀。古人关于节制饮食的观点,对于现代人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饮食适度,这个“度”就是平衡,人体的酸碱平衡。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类只有1/3是自然死亡,还有1/3是药源性死亡,1/3是医源性死亡。医学界专家现在把疾病分为三类:食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和医源性疾病。其中食源性疾病是源头,因为你得了食源性疾病后肯定要看医生,吃药,难免又会造成药源性疾病和医源性疾病。健康的第一大基石―合理膳食。要做到“合理”,就是在保持人体体液弱碱性的前提下,合理地摄入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什么是食物的酸碱性?哪些是碱性食物?哪些是酸性食物?说到这里,有人会说,吃起来酸的是酸性食物。反之就是碱性食物,其实不然。营养学上划分食物酸碱性的标准,不是根据食物的口味,而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分解最终代谢产物的酸碱性来划分的,凡是在体内分解的最终代谢产物是酸性的,就称为酸性食物,反之就是碱性食物。

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有哪些?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强酸性:蛋黄、奶酪、白糖、西点、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中酸性:火腿、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等。

弱酸性: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等。

弱碱性: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中碱性:萝卜干、大豆、胡萝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强碱性: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天然绿藻类等。

营养学家认为,鱼、肉、禽、蛋、大米、面粉、油脂、糖类等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等都是碱性食物。食醋虽然是酸的,但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不会产生酸性物质,而是产生CO2和H2O,所以醋也是一种碱性食物。

在了解了食物的酸碱性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目前我们的膳食结构情况,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九十”年代“人群营养素目标”,提倡高膳食纤维、高碳水化合物、低糖、低脂蛋白、低胆固醇、低盐和平衡蛋白质的“二高四低一平衡”的膳食结构;中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四月通过并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就是我国居民平衡膳食金字塔。在这个膳食金字塔中可以算出我国居民每天平均摄入各种食物总量为1250克左右。其中鱼、肉、禽、蛋、油脂、谷物等酸性食物占总量的45%,蔬菜、水果占总量的49%,奶类和豆类占6%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指南中碱性食物占总量的55%,一半以上;而鱼肉禽蛋油米面等酸性食物占了45%,一半不到;这些数据反映出当时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指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目前我们的膳食机构却呈现了“三多一少”,蛋白质、脂肪、糖等酸性物质摄入过量,但纤维素却严重不足。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为什么人群酸性体质大量产生的主要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调整我们的日常的膳食结构,关键要补充碱性物质来平衡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前五大营养要素,也就是要寻找第六要素。有的中老年朋友会问,蔬菜、水果、离子水是碱性的,多吃一些不行吗?蔬菜、水果、离子水是碱性的,可它是无机碱,科学家们发现有一种来自海洋的物质含有有机碱,这个物质在我国就叫第六要素,在美国称作为几丁聚糖,在欧洲称作为几丁生态素,在日本称作为“救多善”(治病救人多多益善的意思)。第六要素是自然界唯一含游离氨基碱性动物纤维,是一种可食性的生物碱,它能吸附酸性物质、改善人体内环境,活化人体细胞,修复损伤细胞。1991年 美国、欧洲的医学界、大学及营养食品研究机构相继投入研究开发,并将几丁质(几丁聚糖)与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并列誉为人体六大生命要素。

那么为什么现在才寻找第六要素?第六要素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的营养要素,应该在日常饮食中能够摄取得到,在五六十年代确实能摄取到,我们现在吃的这些鸡、鸭、鱼、肉,跟30多年前的味道一样吗?不一样了,为什么?因为鸡、鸭、鱼、肉现在大都是人工化养殖,给的是配方饲料,添加的是激素;过去养的鸡鸭都吃到小虫子,吃小虫子、杂粮养的鸡,生的蛋就是好吃,因为小虫子里有一种非常好的东西,就是生物碱;那时,我们田野里有好多昆虫。第六要素就存在于这些昆虫壳的表皮上,在昆虫吃蔬菜或水果的时候,蔬菜或水果分泌酵素溶解并吸收昆虫表皮的第六要素,在昆虫死后,其尸体在土壤中分解出来的第六要素,被植物的根吸收了,人吃了这种蔬菜水果后就能获得人体所需的第六要素。由于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把昆虫与植物的生物链打断了,人们很难从自然食物中获得足量的第六要素。第六要素的缺乏,使人体内的酸性物质无法中和,酸性体质无法得到改善。所以更应该外源性补充第六要素这种碱性的物质。

我们人体既然缺乏第六要素,那么补充它应该像我们平时补充钙、矿物质和维生素那样重要。讲到现在,我们可以更确切地说造成酸性体质的原因就是“三多一少”,即蛋白质、脂肪、糖摄入过量,而第六要素摄入缺乏。我们现在的饮食结构与以前比,以前是蛋白质、脂肪、糖这三大能量物质本身就摄取得少,还能够吃到第六要素;现在是蛋白质、脂肪、糖这三大能量物质摄取过量,而正常饮食中的第六要素几乎就没有,所以用补充第六要素来完善我们的膳食结构,解决吃得过多、过好而造成的酸性体质问题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第六要素改善酸性体质的机理分三个方面:

其一,第六要素的游离氨基能结合体液中酸根离子H,减轻酸性物质对人体的污染,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其二,第六要素具有较强的络合吸附能力,在人体内直接吸附酸性物质排出体外。

其三,第六要素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氨基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改善人体内环境、修复损伤细胞,活化人体细胞。

第六要素化学名:聚(1,4)-2-氨基葡萄糖,英文名:Chitosan,平均分子量:8331.15,脱乙酰度:95%。第六要素分子结构清晰,功能因子明确,是一种第三代保健食品。包含五种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抗氧化,预防疾病,疾病康复和生理节奏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