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文件的办公桌图片:不可不知的古代文学典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05:23

不可不知的古代文学典故

1.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少年时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夜读无烛。邻舍每晚点烛,但烛光照不到他家中。于是匡衡凿穿墙壁,使邻家烛光照入,以书映光而读。由于刻苦攻读,后来他终于成为西汉有名的经学家,以说《诗经》著名于世。汉元帝时还官至丞相,封乐安侯。后世就以凿壁偷光为家贫苦读之典,如唐骆宾王《萤火赋》:“匪偷光于邻壁,宁假辉于阳燧。”唐独孤铉并有《凿壁偷光赋》,称颂此事。(典见《西京杂记》)

2.孔壁:汉鲁恭王刘馀口吃,不善言辞,性豪奢,肆意大兴土木,建楼造殿,广辟园林。汉武帝时,刘馀下令毁孔子旧宅,以扩建宫室。相传因壁中有钟磬琴瑟之声,入未敢尽毁,其时,匠人在孔宅夹壁中发现《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古文经籍多种,全以先秦古篆书写。后因以孔壁为收藏经典之所。如元柳贯《尊经堂》诗“济南耆言出,孔壁发神秘”,明顾清《谒文文山祠》诗“貂蝉不改崖山制,金石惟闻孔壁音”,均用此事。

3.余音绕梁:古代传说:韩娥善歌,曾东行至齐,因中途断粮,在雍门卖唱乞食,人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余音绕梁”,回旋不散,后遂用以赞扬歌声之美妙动听,使人难忘。晋张华《博物志》卷五作“余响绕梁”。唐罗隐《中元夜泊淮口》诗“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用典本此。(典见《列子?汤问》)

4.响遏行云:古代传说:薛谭拜歌唱家秦青为师,学艺未成自以为得奥妙,而向老师告辞。秦青并不挽留,将他送到郊外,途中为他抚节悲歌,表达师生依依之情。其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知己之不足,于是恳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终身不敢言去。“响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亮,似乎能阻止行云的前进。苏轼《减字木兰花?咏庆姬》词“响亮歌喉,遏住行云翠不收”即用此典。

5.渔阳掺挝:汉末文学家祢衡,少有才辩,长于笔札,孔融曾向献帝表荐,曹操多次召见。祢衡恃才负气,称病不往,又以言词讥讽。曹操深为嫌怒,但因他才名远播,杀之恐招害贤之名,欲借机轻侮之。时方正月十五日,曹操大会宾客,乃命祢衡为鼓吏,在席上击鼓助兴。祢衡扬槌击鼓,作《渔阳掺挝》,音调悲壮,铿锵如金石之声,四座为之动容。依惯例,鼓吏当易衣,衡便于众人前脱衣裸身而立,然后徐徐著鼓吏之服,颜无作色。后人因称《渔阳掺挝》为鼓曲中妙品,又用以比喻慷概悲壮乐曲。北周庚信《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典见《世说新语?言语》、《后汉书》注引《文士传》)

6.春月胜秋月:宋哲宗元佑七年 (1093)正月,苏轼知颖州 (今安徽阜阳)时,堂前梅花盛开,月光皎洁。夫人王氏因谓:“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王氏平日未尝作诗亦不言诗,苏轼却以此语实诗家语。欣然相邀欧阳叔弼、欧阳季默兄弟饮酒赏月,又作《减字木兰花》词一首云:“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专咏春月胜于秋月,一时传为佳话。元梁寅散曲《人月圆?春夜》“三春月胜三秋月,花下展清阴”句,即用此典。(典见《侯鲭录》、《艺文类聚》、《后山诗话》等)

7.梦游华胥:相传黄帝即位三十年,因思为天下大治之难,乃寡欲清心,顺其自然,三月不理政事。曾梦中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元首,亦无贵贱贤愚之分。人民无所嗜好,既不恋生,也不畏死;既无亲疏向背之隔,亦无爱憎利害之心;水火难伤,鞭斧无损;云雾难遮其眼,雷霆不扰其耳,是个没有人世利害得失的奇妙极乐世界。黄帝醒后若获养身治物之道。廿八年后,终至天下大治。后因以“梦游华胥”喻到达理想王国。唐李商隐诗云“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即用此典。(典见《列子?黄帝篇》)

8.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颔联即用此典。清黄景仁《濠梁》“梦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识我非鱼”,也用此意。(典见《庄子?齐物论》)

9.瘦羊博士指能克己让人的人。【典故】是说,在汉朝,博士是官名,主要是精通并能讲授五经(《易》、《书》、《诗》、《礼》和《春秋》)的人。当时得到一个博士的位子是很不容易的。甄宇是东汉人,光武帝建武年间,被封为博士。按当时旧例,每年腊月祭祀後,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当时的博士祭酒(博士主管)不知道怎么办,有人建议杀了羊分肉,有人说要抓阄,甄宇就牵走了那头最瘦小的羊,於是再也没有人争了。后来有一次光武帝在朝堂上问:“那个瘦羊博士现在在哪里?”“瘦羊博士”指能克己让人的人。(出自《后汉书﹒儒林列传》)

10.郢书燕说:有个(楚国首都)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说了便写到信上“举烛”。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意。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 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的意思。 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举”多余的字。)作者本意讽刺当时一些治学态度,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句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待人、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主观臆想,随意曲解,断章取义。

11.别风淮雨: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这是“列风淫雨”的误写,因“别”和“列”、“淮”与“淫”字殂相似。后称书籍中因错别字而以讹传讹为“别风淮雨”。

12.看朱成碧:出处在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朱:大红色;碧:翠绿色。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武则天所作《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里的“看朱成碧”有两种解释,一指泪眼摩挲之态,视觉模糊;一指观花落而余绿叶,有伤春隐意。有一本经典耽美小说《看朱成碧》,其主要内容是说:

  一个叫庄简的人,父亲是朝中首屈一指的大臣,宫里一个妃子认了他父亲当干爹,那个妃子有两个皇子。后来因为宫廷内斗,有人要杀那个妃子和她的孩子,好像是怕庄简他爹事后报复,决定把他家也拉下水,所以拿了假的皇帝昭书要求庄家亲自动手。庄家知道是假的,但来的人带着军队,他们没办法,庄简不想自己父亲出面,只好接过假圣旨进宫杀人。后来庄简杀了那个妃子,把她两个孩子带走,想跑没跑了,于是只好也杀了,那时候那个大的孩子好像七八岁,小的那个也就三五岁。他再回家的时候,他家已经被灭门了,但一个带兵的将军跟他以前是情人关系,偷偷把他放了,然后那将军知道这是大罪,也偷偷跑了。后来庄简在江湖上浪荡了10年,有次逛妓院的时候,遇到一个很阴险蛮横的公子,他算把那人彻底得罪了。再后来当今太子要找老师,久闻当代大儒周什么大名,亲自登门拜访。正好庄简在周家做客,因为他跟才气闻名天下,但年纪轻轻就病死了的周二公子当年是同学(当然周家是知道庄简真实身份的),庄简发现他之前得罪那位居然是太子。后来又因为一起乌龙事件,周什么死了,庄简最怕进衙门打官司,所以就冒充了周二公子,太子一看请不到周老爷子,只好把周二公子请去了,不过太子心眼比较小,一直记恨庄简得罪他,也没少整他。庄简一直好奇为什么太子性格这么阴狠偏激,谁知一查发现太子居然就是当年被他杀了的那个皇子(没杀死),太子不清楚那么多弯弯绕绕,因为当时太小,也认不出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仇人,他只是做一切探查工作,发誓一定要抓住当年逃走的庄家二儿子庄简,对此庄简一开始想逃,但又怕一逃反而暴露,一直内心极度矛盾。  但庄简心眼还是不坏的,后来在宫廷斗争中,好几次太子处在危难中,都是庄简帮他化解的,所以太子后来对庄简还不错,甚至很喜欢他,但庄简恨不得离太子远点,根本不敢接受。

  官场上庄简还认识了主管刑部的官员罗敖生,罗敖生长得很漂亮,人又文静,所以庄简老调戏他,实际罗敖生这人和太子一样,都比较腹黑,所以庄简总是吃亏的多。有天,终于东窗事发,当年放走庄简的那个将军被人找到了,太子命罗敖生审问,庄简陪同,一定要问出庄简的下落,庄简其实一往那站,那个将军就认出他了,但那个将军一直死扛着没说,其实这时候罗敖生已经看出了破绽,但罗敖生也替他瞒了。最后是皇帝死了还是别人要篡位,兵荒马乱中,太子拉人马抢皇帝的位置,庄简又大大帮了他一把,事成后庄简想走,但没走掉,这时候有周家的旧亲戚站出来举报庄简根本不是周二公子,太子终于知道了庄简的真实身份,把庄简下了狱,但太子自己都分不清到底该爱他还是恨他,最后还是下令杀了庄简。

最后是个让我觉得全文最遗憾的结尾,很恶俗的HE了,不是我不喜欢HE,但确实太有硬扭的感觉了。这文出彩的不是情节,而是人物性格,三个人都很有意思,尤其庄简,属于好色懒惰,有点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但关键时刻又很睿智勇敢,作者对于他对太子心怀内疚,整天诚惶诚恐,但又不忘记占便宜的表现刻画的非常好笑。

13.邯郸学步:故事出自(1)庄周《庄子·秋水》:“子往乎!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2)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汉书》。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邯郸:地名,战国时赵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典故】用现在的话是说:从前有个人认为赵国的东西好,他认为连赵国人走路也很漂亮,便带上盘缠去邯郸学习怎样走路。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看见的人哈哈大笑。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14. 丰干饶舌:台州牧闾丘胤受高僧丰干之嘱,抵任后,拜谒寒山﹑拾得二僧。二僧笑曰:“丰干饶舌。”见《续高僧传》:唐朝时有个僧人叫丰干。最初,他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作米的工役,后来行化到京兆。此时,京兆有个叫闾丘胤的要到台州去做太守,临行时他问丰干:国清寺有没有高明的和尚。丰干回答说:“有烧饭,洗碗的两个和尚,名叫寒山和拾得。”闾丘胤到任后,就去拜访这两个和尚。当闾丘胤见到寒山和拾得说明来意后,这两个和尚笑着说:“你怎么会知道我们呢,一定是丰干饶舌。”闾丘胤笑笑说:“正是丰干告诉我的。”后人们引用“丰干饶舌”表示喜欢多嘴。后以“丰干饶舌”指多嘴多舌。亦作“丰干舌”。如,清毛奇龄《答景文上人过赠原韵》:“莫嫌陶令眉频皱,犹喜丰干舌未饶。”柳亚子《莘子别后书来粘韵索诗为赋两律》之二:“丰干饶舌原多事,一笑韦倘可存。”

15.齿牙余论:出处 《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16.蚍蜉撼树:出 处: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蚍蜉,蚂蚁。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

  17.张敞画眉:出处:《汉书·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抚。”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张敞替妻子画眉毛。旧时比喻夫妻感情好。故事是说,汉朝时期,京兆尹张敞为官没有官架子,经常在散朝后步行回家。他们夫妻十分恩爱,每天都为他的妻子画眉毛,而且技艺十分娴熟,画出的眉毛十分漂亮,当时的汉宣帝得知后为此召见他们,将他们树立夫妻恩爱的典范。

  18.山上有山:【出处】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山”字上还有个“山”字,隐指“出”字。用来指外出不在家。有人曾经用“山上有山山连山,月旁有月月并月,口上有口口对口,人旁有人人碰人”四句话打四个字?很有意思。其中就有一个出“字”(多个答案:出 用  日 从;出、朋、吕、从;田用日从;出、朋、吕、从;出.用.回.众)。

19.青州从事: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膈上住。”指好酒的代称。

20.东食西宿:【出 处 】东汉·应劭《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应劭,东汉人。本文选自他的《风俗通》(又名《风俗通义》)。内容以考释议论当时风俗、名物为主,对当时社会风俗和迷信思想有所批判。传说:齐国有人有个女儿,有两家人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但是很有钱,西家的男子长得俊美但是很穷。父母犹豫不决,便征询女儿,要她自己决定愿意嫁给:“(你)要是难于启齿,不便明说,就袒露一只胳膊(以示意),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 女儿便袒露出两只胳膊。父母亲感到奇怪就问其原因。女儿说:“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这就是所谓两袒啊!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这则寓言辛辣地嘲讽了贪得无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