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索赔概念: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图文 诗词 音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36:51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以梅、兰、竹、菊谓花中四君子,是以"梅、兰、竹、菊"的个性、品质和画画而得名。据《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文人高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的鉴戒。它的起源可早至晚唐,到宋代更为盛行。表示作者的胸襟,作为自我心灵情致的表现。明万历年间黄凤池还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一般均借“四君子”来表现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
先说梅。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再看兰花。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馆,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1)">
',2)">
',3)">
',4)">






“梅兰竹菊”四君子,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高洁的象征。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也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它既没有牡丹仪态万千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浪漫温柔的艳丽芬芳。梅花的美,不是一朵,而在一群,她在盛开时一团一簇,给人温暖的感觉。深冬初春里赏梅,会有一种热烈的气氛,让人感觉不到深冬初春的冷峭。她那不畏严寒、经霜傲雪、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独特个性,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敬重。

古往今来的文学写作中,也是被歌咏得最多的品种之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黄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笔下,梅是如此的寂寞,也衬托了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妙笔,让人闻到雪中梅花的淡淡暗香。“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的词,把对故国的思念,离恨随人而远的忧思,融进了雪梅之中。
雪满高卧苍雅红,

梅在绘画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南北朝时就有人画梅,到宋朝成了一种风气,再到明清画梅者更是数不胜数。元朝画梅大师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墨梅图》,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当代画家王成喜,有“梅花王”的美誉。他笔画的《凌风傲雪》,神姿绰约、暗香疏影,不奇、不特、不狂、不怪。凝霜傲雪的梅花,在王成喜笔下的梅花生机勃勃,浓艳瑰丽。
剪雪裁冰寒亦融。
清韵澄滢呈傲骨,
幽芳逸致何俱冬。

兰花,是花、香、叶“三美俱全”的花卉。它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的兰花,清香淡雅,气宇轩昂,临风摇曳,婀娜多姿,花开幽香清远,沁人肺腑。它那“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的高洁品质,为自己迎来了“空谷佳人”的美誉。古时,把好的文章称为兰章,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称为兰友或者兰宜。因此,兰花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

在源源流长的中国文学中,兰所占的比重也相当大。“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屈原大夫用如此的词句来赞美兰花,让人领略了兰的美丽。“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杜牧笔下的兰花,在碧水茫茫的兰溪河边,河水与兰花相映,兰花散发着特有的幽香,细雨霏霏,将一幅朦胧淡雅的图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苏辙的这首诗,意境虽颇蕴禅机,但对幽兰的简约品性,推崇备至。

再看兰的画,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清代画家李方膺画的《兰石图》,以焦墨写兰叶,几丛幽兰,花叶纷披,纠缠错结。运笔如飞,纵横豪致,粗犷不羁之气充满画面。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他画的《幽谷兰竹图》,以骨气、骨力取胜。追求雄强、豪壮、气势、刚阳之美。潘天寿的艺术是渗透着时代精神的。
风姿秀逸且郁葱,
香馥惠芳万花丛。
素雅清幽洁尘世,
绿叶紫茎丽质中。

竹,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竹子与松树、梅树合称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许许多多叶似剑鞘的竹子,枝繁叶茂,在竹波荡漾,连片成海。它们有的如绿珠坠地,有的又如翠云接天,那千姿百态的竹海里,竹叶婆娑起舞,摇曳万里。置身于竹海,处处饱含着竹的清香。其情其景其幽香,无不使人陶醉。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千百年来,竹子清峻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文人爱竹,古已有之。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知之者很多,称颂者也不少。竹对苏东坡来说,竹比每天必须的食物都重要了。李贺的“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写出了竹的几分哀怨,把情与恨的感叹用竹写了出来。范成大的“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则在竹中写出了含泪的离愁,让人感觉那绿竹也有着一分与人相同的离愁别恨。

菊花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深秋季节,百卉凋零,唯有菊花霜中争艳。经过严霜后,才能等到花开,这也许就是被称为傲骨的由来。

文人笔下的菊花,更显得多姿多彩。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妇孺皆知。王安石的“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把落地的黄菊比喻成雨后的黄金。李清照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诋迟?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出了自己的满腹忧郁。

在这“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高雅清静之地,拔动心情的琴弦,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在清静的港湾得以歇息。静下心来,坐在茶楼或者在自己的居室中,聆听一曲梅的《望乡》,细赏一曲兰的《月朦胧》,慢品一曲竹的《小桥流水》,再用心听一曲菊的《心静如水》。用心聆听那传统乐器二胡、古筝、排箫、洞箫、琵琶、扬琴、中音笙中发出来的清心音乐,再细想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清淡与高雅,把你我带入清新宁静的心境,让心灵在与世无争的清淡中,在悠扬的音乐里,感悟生命、感觉温馨、感受自然,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美好!
梅兰竹菊古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 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妆。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 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 已被游蜂圣得知。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 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来。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咏梅
风雨送春归, 毛泽东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兰花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王勃《春庄》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谦《兰》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唐·唐彦谦《兰》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施肩吾《兰渚泊》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马戴《秋思》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李白《孤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唐·无可《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李峤《兰》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
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 元·揭 斯《秋蕙》
幽兰既丛茂,荆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洁,怡然与之俱。
— 元·李祁《题兰棘同芳图》
伙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 元·倪瓒题郑所南《兰》
鹈 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
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
— 元·张翥《题兰》
采兰湘北芷,搴木澧南浔。
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
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
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 明·李梦阳《湘妃怨》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 明 陈汝言《兰》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唐·崔涂《幽兰》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唐·杜牧《兰溪》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唐·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
万倾荒林不敢看,买山客足拟求安。
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
—唐·刘商《与于中丞》
兰蕙芬芳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唐·刘谷《和三乡诗》
中禁仙池越凤凰,池边词客紫薇郎。
既能作颂雄风起,何不时吹兰蕙香。
— 唐·褚朝阳《奉上徐中书》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 宋·苏轼《题杨次公春兰》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 宋·苏轼《题杨次公蕙》
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
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
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
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
— 宋·释文兆《幽兰》
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 宋·丁谓《兰》
种萧芳兰中,萧生兰亦瘁。
它日秋风来,萧兰一齐败。
自古贤者心,所忧在民泰。
不复梦周公,中夜独慷慨。
— 宋·张咏《萧兰》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 宋·晏殊《盂兰盆》
极目生晚照,幽情眷兰芷。
白苹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宋·释重显《日暮游东涧》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 宋·梅尧臣《兰》
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
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
—宋·梅尧臣《石兰》
紫兰红蓼簇香盘,晓逐金壶下太官。
朝罢三宫归已晚,日华明丽雪消残。
— 宋·赵湘《皇后阁春帖子》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 宋·朱熹《咏蕙》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 宋·朱熹《兰涧》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 宋·朱熹《兰》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 元·余同麓《咏 兰 》
偶培兰蕙两三栽,日燠风微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堂,开窗时有蝶飞来。
— 明·文彭《题兰竹卷》
国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宫。
谁道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
— 明·史鉴《子昂兰》
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 明·李日华《画兰》
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 明·陈继儒《王楚玉画兰》
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明·董其昌《兰》
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
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
—明·董其昌《兰》
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明·徐渭《水墨兰花》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清 钱谦益《咏同心兰四绝句》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郑燮《题画》
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郑燮《峤壁兰》
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清·郑燮《得意写之》
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
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清·郑燮《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
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
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
—清·蒋士铨《题王蔗村镜影图》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清·智永《写兰石有寄》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清·黄任《题画兰》
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清·黄任《题画兰》
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
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
—清·马骀《兰》
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
—清·曹寅《冬兰》
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
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
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
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
—清·姚燮《珠兰》
离骚一种旧根苗,湘水湘云绿共摇。
认取春风双影子,不闻香气也魂销。
清·孙原湘《清·孙原湘》
阴崖百草枯,兰蕙多生意。
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
— 明·陈献章《题画兰》
飞琼散天葩,因依空岩侧。
守墨聊自韬,不与众芳碧。
— 元·元梅《墨兰》
从风不猎香,俯溪自怜影。
空山狼藉春,半属野樵领。
— 明·李日华《垂兰》
竹子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咏竹 (唐.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唐寅
题菊花图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菊花图
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
菊花图
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
菊花图
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
墨菊图
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
菊图
锦里先生日晏眠,客来高论坐无毡。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
墨菊图
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 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妆。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 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 已被游蜂圣得知。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 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来。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咏梅
风雨送春归, 毛泽东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兰花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王勃《春庄》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谦《兰》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唐·唐彦谦《兰》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施肩吾《兰渚泊》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马戴《秋思》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李白《孤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唐·无可《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李峤《兰》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
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 元·揭 斯《秋蕙》
幽兰既丛茂,荆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洁,怡然与之俱。
— 元·李祁《题兰棘同芳图》
伙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 元·倪瓒题郑所南《兰》
鹈 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
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
— 元·张翥《题兰》
采兰湘北芷,搴木澧南浔。
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
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
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 明·李梦阳《湘妃怨》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 明 陈汝言《兰》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唐·崔涂《幽兰》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唐·杜牧《兰溪》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唐·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
万倾荒林不敢看,买山客足拟求安。
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
—唐·刘商《与于中丞》
兰蕙芬芳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唐·刘谷《和三乡诗》
中禁仙池越凤凰,池边词客紫薇郎。
既能作颂雄风起,何不时吹兰蕙香。
— 唐·褚朝阳《奉上徐中书》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 宋·苏轼《题杨次公春兰》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 宋·苏轼《题杨次公蕙》
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
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
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
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
— 宋·释文兆《幽兰》
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 宋·丁谓《兰》
种萧芳兰中,萧生兰亦瘁。
它日秋风来,萧兰一齐败。
自古贤者心,所忧在民泰。
不复梦周公,中夜独慷慨。
— 宋·张咏《萧兰》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 宋·晏殊《盂兰盆》
极目生晚照,幽情眷兰芷。
白苹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宋·释重显《日暮游东涧》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 宋·梅尧臣《兰》
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
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
—宋·梅尧臣《石兰》
紫兰红蓼簇香盘,晓逐金壶下太官。
朝罢三宫归已晚,日华明丽雪消残。
— 宋·赵湘《皇后阁春帖子》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 宋·朱熹《咏蕙》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 宋·朱熹《兰涧》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 宋·朱熹《兰》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 元·余同麓《咏 兰 》
偶培兰蕙两三栽,日燠风微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堂,开窗时有蝶飞来。
— 明·文彭《题兰竹卷》
国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宫。
谁道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
— 明·史鉴《子昂兰》
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 明·李日华《画兰》
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 明·陈继儒《王楚玉画兰》
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明·董其昌《兰》
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
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
—明·董其昌《兰》
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明·徐渭《水墨兰花》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清 钱谦益《咏同心兰四绝句》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郑燮《题画》
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郑燮《峤壁兰》
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清·郑燮《得意写之》
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
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清·郑燮《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
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
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
—清·蒋士铨《题王蔗村镜影图》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清·智永《写兰石有寄》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清·黄任《题画兰》
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清·黄任《题画兰》
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
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
—清·马骀《兰
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人生感悟: 君子坚贞如梅
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不仅是其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之赞美,更以她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为世人所敬重。梅花浓而不艳、冷而不淡,她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任何花卉都无法相比的。
然而,比其香韵更为可贵的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傲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文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种在凌厉寒风中兀然怒放的火红与馨香,曾经给了多少凄凉的心灵以慰藉,给了多少彷徨的灵魂以振奋的动力与勇气。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之中,梅花依然“凌寒独自开”,顶风披雪,迎天竞放。古人爱梅,是因为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高尚品格。

人们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对于君子的雅称,梅是当之无愧的。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和平。梅先天下春,她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资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古今的文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29岁参加进士考试,虽名在前列,但因触犯当时的大奸臣秦桧而被除名。他在《卜运算元?咏梅》中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咏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永远保持高风劲节的情操。
在道德水准较高的中国古代,不乏品德高尚的仁人君子、忠臣义士。
梅花凌寒不惧,报天下春然后隐去,不求名,不贪利,她是仁人君子和忠臣义士的化身。古诗中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 以人比梅花,应该要怎样活在世间呢? 那就是说要有在寒风中绽放的勇气,在冰雪中屹立的风骨,而且,还有在月色下暗香涌动的雅致。想来这样的高雅之士,应该是凡人中的得道之士吧。
梅,百花独先,千古风流。冰封中,点点红晕,洋洋洒洒,落应缤纷,诗情画意。梅,凌寒独开,冷香暗送,虬枝嶙峋。 一树风华,铮铮铁骨,浓缩世事沧桑,疏影横斜斗霜雪,凌寒独放。不与凡卉为伍,不与山花争春。高标孤诣,幽香袭人,蓬勃灿烂。集刚劲、坚贞、俏丽、希望于一身,以她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更具高寒超逸之韵致,清雅绰约之风姿,梅花是名副其实的花中之仙!
图为铃兰花
人生感悟:君子清香如兰
兰花是花、香、叶三美俱全的传统名花,她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在道德修养上的坚贞不二和自尊自爱的高风亮节。古人云:“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俱有之。”兰生于幽谷深山之中,清香远逸,却从不因为无人来欣赏而失去芳香。其高雅的品格犹如人世间的大德之士,令人心慕神往。
兰所开之花,挺拔潇洒,风度翩然,姿色俊秀,幽艳吐芳,香气四溢,清雅沁人。兰花在中华文化史上还被誉为“香祖”、 “空谷佳人”、“国香” 、“花中君子”,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赞颂。人们之所以推崇兰花,是因兰之气清,清则久远;是因兰之芳洁,清香袭人。兰花那种清净而微妙的香似乎并不刻意要去取悦任何人,可是当你去欣赏她时却又幽香清远,馥郁袭来。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质超凡脱俗,兰花也是真诚、美好的象征。
兰花品种繁多,按开花季节分为春兰、夏兰、秋兰、寒兰和报岁兰,花色也依时而异。在各种形形色色的兰花中,生长在荒野幽谷中的铃兰花特别令人喜爱。她细长的叶捧出一串串洁白的似铃铛一样的花朵,如白玉般的纯洁,默默的传送着春天的讯息,绽放出世间罕有的美丽。铃兰花色白而细小,一朵朵密生的小花,像唤起幸福的小铃铛,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在中国古代,铃兰又名“君影草”,她生长在沟谷林下,藏于寂寞的深山,花自芬芳,与幽兰相伴,藏于深山不以无人而不芳,正合“君当如兰”的寓意。铃兰花纤细、柔美,时时刻刻都弥漫着优雅的气质,能轻易的将人引领到生命中最难忘的意境之中。她的香味,茫然而幽静,若有若无,就仿如典雅柔美的女性气质,怀着温婉、而又包含着缕缕清香的温馨,缓缓的绽放着高雅的气息。
古人称颂有高尚品德、高洁志趣的人为“君子”。君子乃人中之精品,德高望重,思想境界非一般常人所能及。人世间的俊男美女,常人都认为很美好,但是他(她)们不一定就是君子。释迦牟尼佛在谈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好时说:“所谓的美好,是一个人眼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身不着细滑,这才是真正美好庄严的人。手不盗他财是好手,言不伤人是好口,足不履非法是好足。世间的脂粉佳人,身内身外,昼夜九孔恶浊淌流不已,有何美好?唯有六根清净之人,戒德馨香,令远近芬芳,得护法常相左右,六时吉祥无难。”因此,如果以君子之品比之于兰,则君子之德犹如兰香,所到之处,香气宜人。
兰花的花形万千,清香高雅,色彩艳丽,变化无穷,总揽了所有花卉的美容、香型、形姿,包罗了大自然色谱中的各种颜色。在中华文化史上,最早欣赏兰花的是高士屈原。他在诗中写道:“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纫秋兰兮以为佩”,揭开了把兰花与道德高尚的人并列的序幕。
儒家始祖孔子赞美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至道,不为穷困而改节。”又说:“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矣。”
唐朝大诗人李白说“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幽兰香飘远,松寒不改容”。左丘明给兰花冠之于“国香”的美称,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撰文赞曰:“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苏轼说“春兰如美人”,杜牧则说“本是馨香比君子”,清朝的散文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
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情有独钟,题咏众多,皆赞美兰为“王者之香”。
人的品德有高低之分,花的品性也各具特色。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菊傲严霜;清莲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其风致神韵各不相同。
兰花以其气质高贵、形态典雅且香气沁人心肺而持久,而被人们誉为花中君子。也有人说,兰是象征仁人志士的花。她生于幽岩绝壑中,不求闻达,抱芳守节,且极尽馨香于四围。
屈原曾以兰之雅特清新的高标韵致以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苟合取容的胸怀,以兰的品格来表现正人君子的高风亮节与坦荡胸襟。君子做学问必须耐得住寂寞,必是超越红尘的隐者,“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正合乎君子的宁静致远、孤独清高;兰,还是忠诚的情爱、坚贞的友情、不落世俗的洒脱、不争自高、典雅圣洁的风度等品格的象征。
兰也是友谊之花,因而含蕴无以言喻的真情。所谓“义结金兰”,就是指友情的贞淑。人们心中有寒梅,是因为寒梅有刚毅坚贞的傲骨;人们心中有夏荷,是因为夏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人们心中有秋菊,是因为秋菊有心淡如水的风韵;人们心中仰慕春兰,是因为春兰有清逸典雅的圣洁和君子无争自高华的美德。
在红尘浊世中,贪婪自私、为蝇头小利而乐而忧的人所发出的气息犹如烂疮中的脓水污物,奇臭无比;以真、善、忍为信仰,在磨难中仍以祥和的心态救度世人的正人君子所发出的慈悲之光则犹如幽谷中盛开的兰花,纯香之气沁人心肺。花中真君子,幽香献人间。人间大觉者,慈悲照宇寰。与修炼人结识、结缘,就可知他们都具有与兰花一样的高贵、雅淡、志远、心善和坚韧,虚怀若谷,不入尘嚣。君子人品如兰,以微笑迎接人世间的凄风厉雨,坚贞不阿,不媚不谄,高雅素淡,独放幽香。其实人生的真谛就是返本归真,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寻找清静的心灵天地,在修行中不断的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喧嚣的红尘中,洒脱自然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君子清香如兰,香气幽幽,若隐若现,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祥和,也为人世间的所有生命无私的奉献着永不消逝的温馨与清香。--贯明

人生感悟:君子守节如竹
竹在植物中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翠竹风过不折,雨过不污,不畏严寒,也不惧炎热。冷热起伏,只会使它显的更加青翠挺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剑拔十寻,枝摩苍天。古今之人常把梅、兰、菊、竹合称为四君子,竹也被中国文人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在北风凛冽、万物凋零的时候,仍然能迎风傲雪,坚韧不拔,不懈的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资讯。它以特有的神姿仙态,潇洒自然,素雅宁静之美,令人心驰神往;又以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的品格,与古代圣贤们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的高尚情操相契合,因此古人有“君子比德于竹”之名言。
竹茎中空寓意为谦虚,竹节分明代表着气节,广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古诗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未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把竹子的清雅比为君子的文明有礼,贞洁视为自尊自爱,心空表现为宽容、虚怀若谷等,这些都是古代君子具备的基本品质。
《诗经 卫风 淇奥》中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赋予竹以人的精神、道德、情操。杜甫的《咏竹》中说:“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苏东坡在《于潜僧绿筠轩》中有诗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唐朝的大诗人兼大画家王维,在他的辋川“竹里馆”中也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佳句。
在中华五千年的神传文化中,十分推崇做人要重节守义。节,是人之操持,即节操贞节也。义者,义气也,不屈也。古代的忠臣义士都把气节、操守、道义看的很重,将忠诚节义视为自己做人的准则,甚至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愿失节弃义。岳飞精忠报国,面对奸臣的冤杀也不放弃对朝廷的忠诚;关羽城破被围,面对威逼利诱,心如铁石也不肯背主;任凭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袍赠马再加上黄金美女,关羽之心终不为财色所动,仍然坚持:“若知皇叔下落,虽蹈水火,必往从之。”即使在败走麦城之际,仍能正义凛然的对前来劝降的东吴使臣诸葛瑾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文天祥兵败被俘,在牢中写下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面对生死要胁与高官厚禄的引诱,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一个人无论寿命长短,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都是匆匆的过客。因此无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都应该在人生中保持豪壮的气节。竹子具有坚韧不拔的高风亮节,一个人如果守节坚贞如竹,就足以名传千古,光照后人。其高贵的灵魂也将在守节不屈中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贯明
人生感悟:君子心淡如菊

菊没有百花的娇艳,也无令人赞叹的清香。她总是淡淡的在凄风冷雨中默默的忍受着孤独和寂寞,在世俗中保持着一份特有的从容和淡定。然而,她的平淡使其以独具特色的花、姿、色、韵,与兰、梅、竹一起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她姿色俱佳,其千姿百态的花朵,傲霜斗雪、独立寒秋、不畏严寒的性格使人们倍加喜爱。静观菊花,她是群芳中的隐者。在万花即将枯萎的深秋季节,百卉凋零,唯有菊花悄然于田野村舍、木栅竹篱、数影墙旁霜中争艳。在凛冽的秋风中,品读着恬淡脱俗。菊花花形优美,色彩绚丽,清雅高洁,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司马昭的重要谋士钟会曾称赞菊有五种美德:“园花高悬,谁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 更早欣赏菊花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写到“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此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 的品质。      东晋时代的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曾经写了很多的咏菊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他的《饮酒》诗“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外还有“芳菊开林曜,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诗人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的联系在一起,以致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操的象征。菊花则因陶渊明而闻名,由此而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心淡如菊,心静如水,那绝对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在嘈杂的红尘人世中,不张扬,不浮夸,凡事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本身即使才华横溢却选择过着低调的生活,我非常欣赏这样的人格。如果用一朵花来形容这样的人格,那就是:人淡如菊。人淡如菊,可贵的是人如菊花的淡定和坚贞。这样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这样的淡,能够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静如水”的思想境界。以淡心对待得失,以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在人生的历练中涵养淡定从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戏台上,举重若轻,击节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一份洒脱娴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红尘。落花无语,留香阵阵,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种崇高的境界是一个常人无法达到的,但是对于有道之士而言,只要修去了对物质利益的执著,自然而然的就可以达到“心淡如菊”的境界。古人云:“心为形所累”,欲望越大,压力越大,欲望越强,枷锁千钧。人一旦跌入 “欲”的深渊,无法自拔,就会腐蚀心灵,堕落良知,以至使人成为欲望的奴隶。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适可而止,他的一生也就只能是一个私欲不断产生和满足的过程而已。只有清心寡欲的智者才知道简单是福,平淡是真,知足才能常乐。 做一个心淡如菊的人,那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金钱、权力、名利与名气无关,只要能宽容地对待生活和家人朋友同事,并且能做到伸缩自如,那么心中就会升起一朵永不凋谢的菊花,使自己的心灵轻松自在,平静祥和。其实,尘世的一切原来就是那么简单。爱与恨,就像是一阵风;功与名,也就像是一片云。既然最终灵魂都要回归于天国世界,那么,做个心淡然菊的人,做个清心寡欲的人,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而美好的事情啊。但愿人世间所有的人都能心淡如菊,用平和的声音传唱神佛所给的慈悲祥和的诗篇,以感性而博大的胸怀包容这人世间的一切。

',5)">
悠然一笑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