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山东民间泥玩具简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55:36

山东民间泥玩具简述

王瑞

中国乡土玩具,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发展、演变,盛衰兴替,绵延不绝。国画大师李苦禅曾说说:“别看不起土老乡的作品,虎帽、猪鞋、小兜兜、泥饽饽……我看要让毕卡索和马蒂斯见了,准得叫好”。近三十年以来,受经济发展和人们审美习惯影响,各地民间泥玩具制作日渐式微,部分品种已经绝迹。山东作为民间泥玩具的重要产地,分布广泛,品种众多。现就所知,分列于下。

一、高密聂家庄泥玩具:高密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泥玩具产地集中在东聂家庄、西聂家庄和高家庄三个自然村,泥玩具艺人以聂姓为多,所以又称为“聂家庄泥人”。 民谣唱道:“聂家庄,朝南门儿,家家户户捏泥人儿。”聂家庄泥塑玩具相传是由明代这里出产的一种“锅子花”焰火演变而来。人们把装火药的泥蹲塑成娃娃形或小动物状,放完焰火还可当作玩具哄孩子,一举两得,深受喜爱;其后装火药的的泥蹲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泥玩具。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因受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影响,在造型和着色上均有借鉴、发展。它的制作取材方便、工艺简单、易学易做,表现题材十分广泛;所塑动物、人物神态各异,绚丽多姿,令人爱不释手。聂家庄泥人均为模制,造型敦厚结实、凸凹明确,体积感强。设色华丽雍容,除了一般泥人常用的大红、深绿、黄色之外,还喜用桃红、玫瑰、深紫、并佐以金色和银色。彩绘时使用退晕笔法,用笔饱沾清水与颜色,一笔涂过,色彩深浅过渡平缓自然。泥狮、泥虎的面部以及人物的脸颊均轻抹桃红色,形成了健康、强壮的意趣,加上金银色的纹饰,显得富丽堂皇。

二、苍山小郭泥塑:相传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以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为代表。它的造型完整统一,夸张而又逼真,简洁而不粗糙。彩绘时以小笔触涂色,很少有大面积的色块,这种方法在各地泥玩具中实属少见。墨线纹饰潇洒自如,随意性较强。当地的泥玩具艺人们说:“先勾墨线后上色,颜色跑了墨当家。”不论是泥人还是飞禽走兽,背后或底部大都装有芦哨,轻轻一吹,就会发出“唔唔”的音响,深受儿童们的喜爱。小郭泥塑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戏曲故事、神话故事,如“杨家将”、“孙悟空与猪八戒”、“白蛇传”、“牛郎织女”、“梁祝”、“七品芝麻官”、“三国演义”、“财神”、“观音菩萨”、“罗汉”、“寿星”等;有仕女、娃娃,娃娃又有多种多样,如抓髻娃娃、抱鸡娃娃、抱鱼娃娃、响娃娃(带哨音的)等;有动物,如老虎、对狮、猴子、鸡、狗、牛、马、羊、青蛙等;还有人和动物在一起的,如骑马人、武松打虎、麒麟送子等。这些题材造型概括夸张,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苍山泥玩具的颜色上面罩有一层鸡蛋清,这是在化学材料上不够发达的年代而形成的传统装饰方法。晾干后呈现较弱的光泽,油润含蓄,而且不易脱落,现代泥玩具已很少采用这种工艺方法。

三、临沂褚庄泥塑:临沂市河东区褚庄村制造泥玩具已有三百四十余年的历史。据传,当年村中有一村民被征去修临沂城墙,得一泥马,甚为喜爱。回家后,反复揣摩,仿其法,塑造了八洞神仙,到市面叫卖,很受欢迎,遂成专业,影响四邻,从业者日多,种类亦增。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鸟兽鱼虫、神话故事、戏剧人物和瓜果之类为题材的泥玩具,造型新颖奇巧,富有夸张性,且制作精良,色彩绚丽,少年儿童爱不释手。由此销量大增,成为当地一大收入,当时民间流传着"贞一吴兰印票子,不如褚庄泥哨子;铁匠木匠强,不如佃文家泥哨行"的民谣,说明当时褚庄泥塑玩具生产十分兴旺。褚庄的泥鸟、泥鸡造型较为粗犷,但装饰纹样富于变化,同是一种造型的鸟,却可分别用牡丹、菊花、条纹、网纹、点纹等十几种花纹装饰。褚庄泥塑玩具不用白粉罩底,而是采用当地所产“红土子”打底色,晾干后方施彩绘。彩绘纹饰的着色面积较小,所以,这些泥玩具的主色调为暗红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玩具。

四、莘县西郭泥塑:莘县河店镇位于莘县城北十公里处,地处莘县、冠县、东昌府区三县交界。河店镇西郭泥塑源远流长,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河南民间艺人孟三逃荒到西郭村,靠捏制泥塑维持生计,后来全村百姓效仿,泥塑手艺代代传承下来。西郭泥塑造型简练概括、大胆夸张,不刻意追求形体的逼真,多着意于情态传神,富有生动情趣和余味无穷的装饰效果。题材主要有模制泥娃娃、苇哨小公鸡和不倒翁。西郭泥塑的人物形象受明清以来戏曲人物描绘方法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泥娃娃主要是民间传说和戏剧中的人物:送子观音、孙悟空、猪八戒、苏三起解、嫦娥奔月、武松打虎、卧冰求鲤、刘庸判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五、惠民河南张泥塑:惠民县皂户李乡河南张一带,自古家家户户加工泥塑,曾盛极一时。农历二月二日,惠民地方称为“迎福日”,这一天,距河南张村不远的火把李村有庙会,旧时人们在这一天到庙会买泥孩、不倒娃,意在求子,因此形成很大的市场,使泥塑玩具盛行不衰。河南张泥塑以红粘泥为原料,经制胚、涂粉、着色、涂胶等工序加工制成。有的玩具内装有哨子或弹簧、引线,能发出音响和局部活动。泥塑着色,多以火红、桃红、绿、黄、紫等单色为主,涂色多重正面,背面一般从简或不涂色。河南张泥塑,品种繁多,造型古朴,有“不倒孩儿”、“牛郎织女”、“白蛇传”、“梁祝”、“武松打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造型夸张,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六、薛城洛房村泥塑: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洛房村的泥塑历史久远,创始人张有立早在清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就开始手工捏制泥娃娃,当时全村几乎都会做泥塑,光是做泥塑的模具就有二百多种。晒干的泥塑胎子如果直接上色就是“白货”,如果再在火中烧炙,颜色就会变成黑色,当地人称之为“黑货”。“白货”中人物和动物都有,“黑货”中只有动物而没有人物,这是因为泥塑的人物是不能经过火烧的,否则民间认为不吉利。目前,全村仅张玉明老人还保留有祖传的四十多种模具。

七、济南“兔子王”: “兔子王”是农历八月十五仲秋节的节俗泥玩具。用泺口胶泥塑胚,镶头盔、镜片、绒球、耳朵、手臂、枪头,干后上白粉、彩绘,节日用作祭月,节后成为儿童玩具。“兔子王”跟着月饼、水果走,买月饼和水果馈赠亲友都要捎带一个“兔子王”。节前从济南普利门到舜井街一条主要大街都摆满了“兔子王”摊子,做“兔子王”的有三十多家,批发地点在盛唐巷,解放后移至人民商场东北的顺河街一带。济南“兔子王”有十几个品种、大小二十多个样式,分头王(有头盔、插锦鸡翎和纸旗,下颌、眼、手臂能够牵动,高约八十厘米)、二王(高约五十厘米)、三王(高约三十厘米)、四王(高约二十厘米)几种,其中又有站式与骑虎式的分别。另外有小花脸、女王子、小插旗、小坐蹲、小锅腰等。艺人周景福还创制了“兔子山”,山上有亭、有树,动物都能牵动,十分有趣。

八、莱州塔埠村泥塑:产地集中在莱州城西北的塔埠村和西坊北村。塔埠村有老艺人周庭,以制作不倒翁、摇叫和“四老爷打面缸”等活动玩具闻名。周庭老人制作的不倒翁泥托纸胎,纸胎的原模为泥制,泥胎设一道环绕的深沟,糊上纸层晾干后,沿深沟割开纸层,取走泥胎,再将纸胎粘合,安在泥托上,上轻下重,是为不倒仇。周庭老人创作了多种形式的不倒翁,有寿星、娃娃、小闺女、猴子等等,还创作了青蛙形、小鼓形的各种摇叫,深受农家孩子娃的欢迎。塔埠村有老艺人周绍榜,长年坚持泥玩具的创作活动,手捏的泥人很少,但用模子翻印的泥人很多。单个泥人有各种古装人物、戏剧人物。周绍榜创作的“猪八戒背媳妇”身体与所背人物由一块模子翻制而成,前面留一个小洞,另做了猪八戒的头安上去,也可以找成书生、壮汉等头型,用以表现猪八戒幻化骗人的情节,设计巧妙、工艺简洁,增添了趣味性。绍榜老人还用泥土制作了“猴子换草帽”,猴子的四肢用纸板制成,灵活多变,只要转动横柄,那一顶草帽就会轮流戴在两只猴子的头上。

九、潍坊黄家庄泥塑:潍坊城区西郊黄家庄黄氏一族,明代初年由山西迁来,泥塑工艺随之而来。六百年来,由随心所欲的手捏的稚拙浑朴发展到用模制,形成泥塑、制模、翻模、晾晒、上彩等工艺程序。其泥塑作品造型洗炼夸张,富有农村田园泥土气息。彩绘线条粗犷、稚拙浑厚,配以原始红、黄、绿、兰色彩,色彩强烈明快。

十、安丘县景芝镇泥塑:景芝镇泥塑是高密聂家庄泥塑的外沿分支,它是在聂家庄泥塑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造型夸张,更加稚化,色彩绚丽,传统作品有不倒翁、泥老虎、泥孩子、泥猴、泥公鸡等等,约十多种。

十一、聊城马官寨泥塑:近年用部分旧模和新开模具恢复,以油漆彩绘,工艺、手法皆有待提炼。

十二、即墨龙湾头泥塑:为清代同治年间即墨龙湾头村廪生吕干廷创造。一九四九年以后增添了吧叭人、芝麻官及点头鹿等新花样。龙湾头泥人的形象生动、滑稽。民国年间,章丘景芝两人曾登门学艺。车家沟村曹典有于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参考龙湾头泥人的制作法创制车家沟泥老虎。泥老虎分为大、中、小三类,制作工艺较泥人复杂。虎的腰部用皮纸连接,中装竹哨,一张一合发出“咕咕”叫声。面部刻化惟妙惟肖,尤为儿童所喜爱。

兹就所知简述如上。其余各地民间泥塑或已湮灭,或尚残存而未纳入研究视野,亟待有志同好赐知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