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户政管理服务中心:《蜿蜒的羊卓雍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44:18

《蜿蜒的羊卓雍措》--行色西藏之完结篇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 仓央嘉措--

续...

13号晨。在拉萨河傍,因为客车要等齐其它游客,因此得以细细地打量这条拉萨的母亲河,发现它原来是如此迷人,在晨羲中更添一份恬静、祥和。

弯过了这条拉萨大桥,就要向我们这两天去的主要景点:羊湖、日喀则、札什伦布寺出发。

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汇处,这座昔日的后藏首府海拔3800米,是当年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

       由于整个日喀则地区所处的海拨高度要比拉萨高,有高原反应者慎重前往。还好,昨天去纳木措的路上,我在团长身上偿试了一种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那就是出发时先吃一颗高原安和一包头痛散(广州人称之柠檬精,一毛钱一包),快到最高的山顶前的半个小时再吃一包,发现效果理想。今天,阿娟带着忐忑的心情如法试用,效果拭目以待...

      我坐车走盘山路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但数今天过的弯道数量最多。车经过不知多少次的拐弯甩尾,那真是一拐一惊呼。惊呼过后,再惊回首,发现路原来是那样的险峻,同样,景色原来是那样的壮美。


羊卓雍措,从地理上划分属于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但旅游一般都选择去日喀则地区时取道这里。羊卓雍措(当地人通常简称为“羊湖”),藏语意为“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总面积638平方公里,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

        我有个习惯,一见到水就兴奋。特别是面对这盈满的湖水如玉带般缠绕山间,那不是一个美字能概括。这湖光山色之美,似天外之物,冠绝藏南。

 移个位置,毫不吝惜地再次按动快门。
忍不住,指点了一下江山
 山这边,藏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
车贴着羊湖蜿蜒而行,因为云层的阴影的投射,翡翠般的湖面上形成了颜色深浅不同的彩带,令人伸手就想去採摘。



师傅适时地停下了车,大伙撒欢似地跑到湖边,与湖水来个亲密的接触。五位卓玛兴奋地摆起了Pose,一于来个众乐乐。


剩下了这个不听劝告,不用我药方的家伙,头痛气短。却又强作笑颜,一个人在车上独闷闷。


湖面上的景色依然是那么诱人,一道浅弯使画面生动起来。



其实下面这种画面不太适合我拍摄的习惯,因为我总是喜欢在风景中留下某种可以点缀画面的物体。但这片没有,湖面上,空空如也,却爱不释手。因为我不忍在这如镜的湖面上破坏它的宁静。


由于太喜欢水的缘故(当然也喜欢钱包里“水”),所以,对羊湖的着墨点多了些。当然,这里的景致确实的美,来张湖上有湖的。


要是能在这依山傍水的藏居里住上两晚,看看这里的日出日落,到了晚上,头顶着星星月亮,于湖边处,伴着它们的倒映,那种飘然的感觉难以言表。


 我是没这个机会了,可是羊儿却捷足先登。


终于,到了羊湖的尾段,过了这个弯,车子会绕到对岸,继续的跑...


我们往江孜的方向赶,与刚才羊湖沿途的风景截然不同的是,这里的地形地貌,是荒凉大气的宏浑。


路旁边的景致依然是那种苍凉的感觉,只是,慢慢地,除了那些裸露的山体,多了一些平地。


车子停了下来,大家都赶紧下去“唱山歌”。这时,正好碰到这支与我交错而过的风驰电掣的摩托车队。同一个目的,只是我们选择行走的方式不同。彼此一扬手,一回敬,佛仿都在说 :  珍重! 


 看看亚娟这个造型,恍如涅磐重生。我前面所说抗高原反应的药方,效果如何,一目了然(来藏者不防一试)。


到达江孜已是晌午时分,太阳正猛。匆匆拍下有名的抗英遗址“宗山堡”,远观了一下白居寺后,我们到达了日喀则。


  当晚,我们宿于日喀则。

         14号晨,由于扎什伦布寺九点多才开门,所以我们也不用起得太早。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创建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根敦珠巴。根敦珠巴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1600年时,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扎什伦布主持时,对该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在离日喀则很远的公路上,你就能看见城西的扎什伦布寺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从第四世班禅起,后历任世班禅均以此寺为驻锡地,

         果然,我们来到扎什伦布寺时(导游告诉我们,会说“炸菜萝卜丝”就会记得住扎什伦布寺),门还没开。到寺外咐近溜达一圈,发现很多藏民已经在等着进寺朝拜了。

多友善的藏民,很配合地望着镜头,露出会心的笑容。此时我想,他们的幸福指数一定会比我们高。

藏民们穿上了盛装,在广场上忙着拍摄,幸福写上了脸上。


 这是扎什伦布寺的正门,我们得己进去参观了。

  转经之路,转过去,前路是什么?每个人都想要不同的答案,而每个人又都拥有不同的答案。

白塔,是寺里的标志之一。在蓝天的烘托下,更显肃穆。

 这些的喇嘛,大多都很友善,匆匆之中也不忘打个招呼。

 不为今生,但求来世。对于藏传佛教,我并没有认真去了解虔诚教众的各种朝拜方式,只是静静的尽量不去扰人地感受。


 宗教,在寺内,是顶礼膜拜;在寺外,是满怀期待。

印象中,扎什伦布寺及整个后藏都是比较爱国的,这也是为什么班禅一直位居国家领导人之列的原因。

 离开之际,再次凝望这神圣的金殿。

路上看到, 后藏区的藏民都很爱国,家家的屋顶上都插上了国旗。

车一直往拉萨的归途中开,此时,天空瓦蓝,阳光灿烂。极目远看,前面的山谷里空无一人,一片寂静。突然,天空中传来几声凄厉的“啊”、“啊”声-----那是秃鹰的叫声。这时,四周的环境是如此的寂静,显然,不可能现在就会有天葬仪式正在进行。应该是前面的山谷上,有个天葬台刚进行过天葬不久。所以,我们仍然看见,在碧蓝的天空中,一群秃鹰在不停地上下翻飞着。

    虽然,我们在林芝的比目神山看到过那个己经没有仪式在进行的废弃天葬台,但是,我自始至终,也自觉地没有把镜头对准过它。  有关天葬的照片,我只是在这里拍了山与秃鹰。我想,这样的照片,应该没有犯忌吧。


过渡一下,途中,我们还参观了一下唐卡的创作工场。在昏暗的光线下,画师们一笔一画地描绘着各种与佛有关的唐卡,他们的专注,充满对佛的虔诚。回到拉萨,时间尚早。远远的,我们又看到了巍峨的布达拉宫。
 我们马不停蹄地登上玉峰山,从傍晚待到入黑,希望能拍到布达拉宫最美的一刻。这个角度,是我们上次没能拍到的。
灯亮了,镜头下的布达拉宫更加深邃幽远。
 至此,本来这篇《行色西藏》也应告一段落了。可是,当我们准备在最后一晚好好地“腐败”一下的时候,不经意间却看到了这极具反差的一幕。于是,我概叹,慨叹来自于对藏民虔诚的尊敬...

      他们靠的完全是对信仰的极度虔诚,才可以支撑他们这样不远千里,不分昼夜磕着长头朝拜心中的佛祖。外在环境的窘困,并不能改变他们心中对极乐的向往,转山,转水,单纯一生,寄望来世。

与虔诚的藏族同胞相比,我都不好意思再发下面的几幅图。不过,既然是记录旅途的见闻,心想,但发无妨。

         这是在布达拉宫正门右侧的一间藏餐饭馆。门口不大,但内里富丽堂煌。

柔暖的灯光,极有感觉的店堂装璜令人兴致高涨。毕竟,这些天来,我们都没怎么吃过一顿好的饭菜。

    用餐的人不多,只有傍边一桌三个藏族同胞在用餐。我们 把包随便一扔,抄起莱牌,大仙当仁不让,一通乱点。倾刻,我们的莱式也上台了。

     有烧羊排、牛排,甜豆饭。牛羊肉多了,加盘番茄和炒蛋,最受欢迎的还是那一罐罐的青稞酒。


  加上这窝里面也不知道有多少材料的火窝,足以令人大饱口福。

每道菜都物美价廉令人赞不绝口。空着肚子到来,见着菜就像见了亲人,光顾了吃,所以也没多拍。这一张,一声喊停,大家才停止了动筷。


 也许我们的酒令吸引了傍边的三个藏族同脆,这两个在我左右的哥儿们,是典型的康巴汉子,率性豪爽,五官轮廓分明,颇有蒲巴甲的影子。


当得知我们明天就要离开西藏时,藏族同胞邀我们共同举杯祝愿:藏汉一家,有缘再相见。其实,这时我心里己经跟西藏有了个约会,以后我会再次踏上这片神奇土地...15号,我们的西藏之旅也就圆满功成了。行走的意义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在路上的过程,以及一起在路上的人和遇到的事。目的地是固定的,而旅途的过程是随性的。每段旅行,都会在记忆深处刻下那些令人难忘的日子。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显然写的不是旅途,而是人生。

       然而,当我回过头,再次凝望着远方的布达拉宫,这座圣城、圣殿时。我心里在说:

       西藏!我蜻蜓点水般的到来,那只是才刚刚触摸到你的指尖;我也曾经在经殿里,用我匍匐的身躯,感受到了你的温暖;我转山转水,相信总会在途中与你再次相遇。只是,在这一刻,我贪心地想:既为来世,也为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