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工伤保险:心电图的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21:02:41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间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冲动的起源,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交界处。窦房结兴奋频率为60~100次/min。
  结间束是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传导径路,分为前、中、后三个传导束。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的右后部,向下延伸为房室束,房室结与房室束(HiS束)构成房室交界区,再向前下伸延到室间隔膜部,分成左、右房室束支,分别位于间隔的左、右侧内膜下。房室结兴奋频率40~60次/min
  左束支在室间隔左侧起始部位又分为前上支和后下支两束纤维。
  右束支沿室间隔右侧下行直到心尖处才开始分支为Purkinje纤维。两侧束支在心室内膜下分成无数Purkinje纤维与心肌纤维相连接。分支为Purkinje纤维。浦肯野纤维兴奋频率为15~40次/min。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曲线图形。
  
  
  心电图导联体系: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由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lead system)。
  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变化。加压单级肢体导联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每个相邻导联间夹角为30度,对测定心脏额面心电轴有帮助。
  胸导联检测电检位置与心室壁部位关系。
  
  
  心电图的测量
  心电图多描记在特殊的记录纸上。心电图记录纸由纵线和横线划分成各为1mm2的小方格。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1mm)表示0.04s(即40ms)。当标准电压1mV=10mm时,两条横线间(1mm)表示0.1 mV。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作为心电图学习的一个基本知识,需要理解体会。
  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心脏激活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2.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的时间。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小于0.12s,多数在0.06-0.10s。
  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形,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波群可呈qR、qRs、Rs、R型,且R波一般不超过2.5mV。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1-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下,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在V3或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在肢体导联,Ⅰ、Ⅱ、Ⅲ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Ⅰ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于1.2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
  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否则称为低电压。
  
  4.R峰时间(R peak time):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如有R波,则应测量至R峰;如R峰呈切迹,应测量至切迹第二峰。正常人R峰时间在V1.V2导联不超过0.04s,在V5、V6导联不超过0.05s。
  5.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人的Q波时间小于0.04s,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可呈QS波。
  6.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J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有时可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部分心肌已。还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存,导致心房复极波(Ta波)重叠于QRS波群的后段,从而发生J点下移。
  
  7.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8.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电位变化。
  9.QT间期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
  10.u波:在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低小的波称为u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其产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u波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u波在胸导联较易见到,以V3-V4导联较为明显。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