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恩演唱的豫剧选段:紧缩货币是中国经济的灾难(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52:17
2011-05-31
简介

原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毕业。十七年军旅后转至海南省单位工作,先后为IT、外汇投资公司总经理。倾心于强国,并致力于经济、改革等方面的探索。著有《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QQ:50058624
>>
>>
人们常说,聪明的人不可能两次掉到同一条河里。但中国经济至今可是第三次掉到同一条河里,现正在为活命而挣扎。第一次是从2007年开始的为“两防”而紧缩货币,在当时国际金融危机 的协同作用下股市与实体经济以摧枯拉朽之势直线跌落,其跌幅与速度竟远超过国际金融中心的美国,当时的中国经济面临的是人为崩溃之势,因此不得不紧急出动4万亿救市。对于这一幕业 内人士都是己知的,就不多说。其实2010年五月又紧缩货币又来过第二次。不过这次是十分谨慎的,一看到紧缩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困难,因为当时CPI指数在4%左右,有人自我安慰说CPI指数 “是翘尾因素”,也就立即停止了紧缩。这一次持续的紧缩是从2010年10月开始,简单而庸俗的货币主义者们看见CPI进入5%的范围,就再也坐不住了。持续紧缩至今,存款准备金率己高达 21%。
虽然2008年因为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叠加效应而这次没有,但对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影响几乎与2008年完全一样。我们来看《华夏时报》 2011年05月27日的《温州老板连环出逃 多部委调研民企 资金链》: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获悉,4月以来,温州波特曼(餐饮连锁企业)、江南皮革在内的五六家知名企业主相继出走,原因就在于当地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生存环境恶化。
”若不是银行逼得这么紧,我们手里一个浙江省技改重点项目马上就可以开始操作。“5月26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温州市基安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纪恩拿着一本厚厚的项目可行 性报告书直叹可惜。
本报记者采访期间,基安机械有限公司因为三旗集团担保1600万贷款受到牵连,眼下正被银行逼债。法院来执行,部分资产此前已被法院冻结,公司本身还有一笔4500万的贷款马上到期,公 司正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据记者了解,和基安机械有限公司一样受到三旗集团不能偿还贷款影响的,还有另外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也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其中一名企业主已经选择了出走。
事实上,类似三旗集团贷款引发的企业连环资金紧张,近来在温州并不是个案。
与此同时,整个温州甚至更大范围内因银根紧缩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造成的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大胆预言:”银根缩紧政策再持续下 去,到2011年末,温州将有40%以上的民企倒闭!“
据温州市金融办最近对35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末,企业运营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三者的比例为56:28:16,银行贷款占比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两个 百分点,民间借贷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
工行浙江分行一信贷人士则告诉记者:”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银行信贷很少惠及中小企业,收紧的时候,则往往是中小企业最先被‘紧缩’。“
事实上,紧缩政策之下,即使企业能够拿到贷款,但随着融资成本大幅提高,企业也会面临着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的局面。面临资金缺口急需借钱周转又很难贷到款的企业,则直接面临着资 金断裂的风险。
由于今年银行对大多数”借新还旧“进行严查,让不少向高利贷举债的中小企业老板掉进了利息”黑洞“。周德文说:”这段时间逃走的温州企业老板,都是因为借了高利贷,最终出现资金 链断裂。“
微观企业的困难,反映到宏观经济层面则是物价指标持续走高和经济增速放缓苗头的同时显现。
4月份PMI回落,随后公布的4月份统计数据工业增加值出现回落,近日汇丰银行公布的5月份汇丰PMI初值再创10个月以来新低。同时4月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情和早到的电 荒,进一步引发市场对于未来通胀高企和经济回落的担忧。”
上述报道的情况与2008年紧缩货币其间的情况几乎完全一样(2008年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可见《货币迷局》第六章第二节)。其中,民间高利贷2008年在宁波的极端情况达到了月利率达10%。本 次虽未见这种极端的情况,但也己见过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月息6分的报导。
上述报道的一事实,说明了如下几点:
1、当前情况下的这种紧缩货币政策,时不仅对输入性通胀无效,就国内来说同样也是不能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因为生产企业困难会减少供给,会造成供给紧张物价反而上涨。而当前的电力 供给紧张、大旱造成的对农业水利等的增加投资的需求,在紧缩货币政策情况下,都将会造成进一步的物价上涨。
2、股市持续下跌,通过股市对紧缩货币信号的放大效应,从四月份开始,己引起实体经济各项先行指标的下跌。而此传导滞后期3至6个月,此说明,未来半年内,中国经济将人为地进入经济 下滑通胀并不能去的滞胀状态。因为,一方面紧缩货币对控通胀不仅无效,反而会成为增加通胀的因素,包括国内的引起供给紧缺,国外的紧缩货币引起美国进一步的对中国的印钱消费(见 蔡定创2010年11月的《中国紧缩货币的利弊及对美国印钱消费的影响(上、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ml6a.htm  )。另一方面,通过股市下跌的货币信号放大效应, 经济下滑己成趋势,短期内将很难扭转,除非再来一次类似2008年的四万亿的紧急救市。
3、货币紧缩该紧缩的总是紧缩不到,不该紧缩的总是优先被紧缩。这种情况是那些持有货币主义观念的庸俗而简单头脑者始终想不明白的。因为,“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此简单的观点连 三岁小儿看一眼都能记下来。而过去与现在不一样,中国与美国不一样,则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对现实经济实实在在的研究与持有正确理论来的理解这些复杂的现实。
中国同美国不一样在哪里(这里只列举最简单的)?中国有强大的国企投资、权力资本也可以不遵循市场原则而优先获取银行贷款,这些最需要被紧缩的对象却恰恰是紧缩货币政策够不着的 。
过去与现在不一样在哪(也仅列举最简单的)?过去是自由竞争,现在是金融垄断占统治地位,垄断金融在国际上也己成势。美国的垄断金融己有能力操控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而将商品供 求规律抛进历史。大宗商品想涨就涨,与你中国央行控制的货币数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这就是说,由大宗商品涨价所引起的输入性通胀(输入性通胀并不仅是这些),国内央行的紧缩货币 根本够不着。
就国内来说,由于金融垄断、权力资本垄断,银行信贷资源从来就没有按货币主义者的想象自由分配过。自从房地产企业通过权力资本与各地方政府联手获得垄断定价权后,房价也是说涨就 涨,与你紧缩货币也是关联不大。我曾在《印钱消费》一书中说过,由于权力资本的因素、资本利润导向原则,货币再紧缩,房地产行业再需要紧缩,银行的最后一块钱也是贷给了房地产, 而不是极需要信贷资金支持的将要倒闭的生产性企业。因为不仅是权力资本问题,还有银行贷款安全性问题、成本与利润问题,此在各个行业中的分配都是极不均衡的。这些实际经济运行的 状况是那些只会背教科书的货币主义者们永远也不会懂的。
4、一提到信贷资金的增长,那些“书本经济学家”(指那些只会照搬书本,在黑板上作演算,对实际经济一窍不通者)就认为是投资的增长,其实不然。引用上面的报道数据:从温州350家 生产性企业情况看,“企业运营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三者的比例为56:28:16,”,正常生产性企业流动资金货款占总营运资金比为44%。不仅是因物价上涨,例如房价 的成倍上涨,会引起按揭贷款量的成倍上涨,当企业在商品流通与商品生产中周转困难,备料,压库时间增加等等因素,都会引起企业占用银行信贷资金的增加,从而引起银行信贷总量的增 加。也就是说,M2的增加,并不一定是投资过热的表现,总供求不均衡,实体经济运转困难时,也会引起银行信贷总量的增长。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也紧缩货币(控制供给),就必然会引发中 小生产性企业大量的倒闭。
我看到谢国忠在陆家嘴论坛上有一个发言,大意是必须将中国银行信贷增长控制在10%,其中5%为通胀所抵消,5%为实体经济增长所需要。这位被媒体热门和央行一些官员所倚重的经济学家, 就是一位典型的黑板经济学家,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与中国国情一窍不通。银行信贷控制在增长10%(过去的年代里一般信贷总量增长为16%至25%,目前己经引起大量企业倒闭的银行信贷总量增 长,也仍然还在16%以上),在银行信贷资金按垄断与权力分配的情况下,中小生产性企业还有活路?中国经济那就真的像谢博士唱空的那样天天危机了。谢博士的是“货币超发”、中国经济 必须降低发展速度,以降低对世界资源的消耗,以换取大宗商品降价等观点鼓吹最积极者,按照这位谢博士的逻辑,中国就是应该不发展,以降低对世界有限资源的消耗,以保证美国经济的 发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