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剧戏曲网:好一场“大革命”_——外论评我政府机构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05:19

好一场“大革命”

——外论评我政府机构改革

作者:于明 宋丽摘  网站编辑:杨宾  日期:2003-06-17     1998年,可以称得上“政府精简国际年”,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相继宣布了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作为由800万公务员组成的中国政府,其机构改革自然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1998年3月,纽约《世界日报》撰文《好一场“大革命”》,评述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介绍如下:

   机构改革乃大势所趋

    当中国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时,会场内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反映了公众对政府机构改革的渴望。

    中国政府的这次机构改革,实在是大势所趋,改革开放实施了20年,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具雏形。然而改革最困难的核心之一——行政机构改革迟迟不得进展,逐渐构成整体改革向前推动的重大约束瓶颈。中国庞大的政府体系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官僚作风盛行、文牍主义严重。这一系列弊端对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造成诸多负面影响。由于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预以及政务部门的相互扯皮等,使国企改革缺乏一个公平合理的外部环境,而对中国来说,国企改革至关重要。因此,为推动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政府机构就成为必然。
从人民的意向来看,人民对政府机构的庞大冗杂缺乏效率,颇有不满。大批的政府官员,花掉了大部分的政府收入,而这些收入本来是可以用在生产上的。民众要求机构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使改革的时机成熟了。政府机构改革顺应民众,呼之欲出。

   一场有深度和广度的改革

    此次机构改革,决定把40个部委减少到29个,将近一半的政府工作人员被分流。可见,无论就其改革的广度、深度和风险来看,无疑是建国以来最宏伟的政府机构改革计划。

    就改革的内涵而言,政府改革有助于减轻国家负担,提高办公效率,消除官僚主义,砸烂滋生腐败的温床,使政府组织朝精简统一、权责一致、政企分开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本次机构调整充分体现了政府要为市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愿望。精简臃肿政府机构的目标是建立“小型政府”,形成一个效率更高、协调性更佳、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行政体系。在计划经济下,资源配置全在国家计委的指挥棒下调动,此次,计委被调整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其主要功能从直接计划生产与分配,转变成从事国家长期发展方针的宏观规划。对这一“计划堡垒”的拆除,使计划经济在政治上的印记已渐渐远去。

    为适应时代需要,迎接外来竞争的挑战,本次机构改革组建了4个“超级部委”,其首要任务是推动高科技发展,引导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走上信息高速之路。顺应时代潮流的结果,一个符合现代化国家的效能政府将浮现于世人面前。

  投资人士看好机构改革前景

    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对此次行政机构改革非常关心。他们认为,由于各部委重新分配责任,一些投资项目在短期内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从长期看,改革计划会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涉,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富竞争性的市场环境,这可能给西方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中国分公司总裁阿瑟·科布勒说,他预料中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有助于建立更富竞争性的电信服务市场。他说:“我们普遍希望能获准参加竞争,中国将需要大量设备,我们都能提供。”

   机构改革,任重道远

    任何一项改革,在可能产生巨大收益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以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并非不存在着不利于机构改革的因素。首先,改革不可避免地要使一些人的利益受到损失,这很可能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其次,依照改革方案,中央政府将在三年内裁减一半机关编制人员,而随后进行的地方机构改革,也将裁减相当比例的编制人员。此外,各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也将在三年内实现自负盈亏,这表明事业单位也势必大幅裁减冗员。如何妥善安排这一为数庞大的分流人员,对政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可以肯定的是,如不改革,中国将无法转型为现代化国家,处境极为不利,而改革虽难,只要坚持不懈,终究可以突破难关,成功到达彼岸。对于这次机构改革,中国应坚决地按改革方案推进,在改革中要不留情面,尊重事实,杜绝徇私,一定要打破以往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另外,改革后的政府,不仅仅是规模小了,更重要的是运转要更加高效、灵活。提高政府的效能,才是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

    从中外历史看,一个规模如此庞大的机构改革史无前例,一个人数如此众多的就业安置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一艰巨无比的改革工程,将落在新一届政府的肩上,但愿中国政府能走出机构改革的艰难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