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微民间小调十八模2:怎样对待个人崇拜时代的遗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1:50:48

红场的列宁墓

    对于政治图腾遗物,比如红场上的列宁陵墓和各地的一些列宁塑像,我认为,叶利钦和普京先后领导的俄罗斯,处置是有政治智慧的。随着政治公开性的推行和历史档案的解密,人们重新认识了“十月革命”和列宁。尽管有人要彻底否定列宁,将列宁墓从红场迁走,但最终还是维持了现状。处置是折衷的,一方面将列宁格勒改回“ 圣彼得堡”的旧名,尽量消除搞个人崇拜的神话,在言论自由中允许各方表达对历史的看法;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列宁塑像仍然保留着,只要当地居民没有太大的反感。总之,对可能引起政治纷争和不止于言语的社会冲突的前朝遗物,保持耐心,由下一代人更冷静地处理。这是对所有前代人情感的尊重,也是符合全民族利益的现实政治选择。

    当我在红场(俄语本义为“美丽的广场”)宫墙边看到低矮的列宁墓时,便想到我国天安门广场中宏伟的“毛主席纪念堂”。这座违背毛泽东生前的约定建立起来的纪念堂,在“拨乱反正”之初有不少人要求拆除。那时候,不反对“两个凡是”,不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将他请下“神坛”,就不可能“彻底否定文革”,就不可能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但为了聚精会神搞建设,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没有在毛泽东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上争论开去,而在中共有了关于建国后历史和“文革”的决议之后,基本上就是“不争论”。“毛主席纪念堂”立在原地不动;“文革”中个人崇拜大盛行时到处竖立的“伟人塑像”,大部分都拆除了,有些地方保留了下来也算是文物吧。这样处置,将对毛的评价留给后人,留待全体中国人生活更从容、心态更放松之后再说,应该说是明智的。

    本来,我基本上是赞成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学术研究领域则不应有禁区),可是,现在似乎颇不公平,个人崇拜年代的东西被封为“红色经典”,大行其道:国家大剧院试演的就是当年江青要基辛格看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正在央视4套重播的电视连续剧《井冈山》,居然唱起了“文革”时流行的“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等老歌,教人不禁生起“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慨。此前的电视连续剧《长征》、《延安颂》,不尊重这些年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只知以张国焘反衬毛泽东而对红四方面军的陈昌浩、李特等将士表现得很不公正,对延安前期总书记张闻天的领导作用表现也不到位,这也罢了,编导们也就那个水平。但也不要刺激在那个时代蒙受巨大伤害的那么多人的感情,否则,教那些被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害惨了的上亿人和家属怎么心服?恐怕也不符合党的历史决议和“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政治原则吧!(2007年12月9日《南方都市报》 鄢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