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民间小调软件:新华网评:清明吏治应常修官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2:08:54

    侯严峰 新华社山东分社副社长、总编辑

公民要讲公德、教师要讲师德、医生要讲医德,党政领导干部也必须讲官德。官德就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是为官者基本的从政德行,也是社会道德和公民道德的集中体现。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官德是否高尚,官风是否清廉,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而且直接影响着党风和社会风气。坚守官德,可造福一方;败坏官德,可作乱一地。

实际生活中,不少领导干部嘴上挂着“以德治国”,但常常忽略了“治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官德修养。“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发生在一些地方的腐败大案,一个共同或相似的“特征”就是,手握公权力的党政官员贪婪地占有公共资源以谋取一己私利,官德缺失到了失控的地步。

官德的基础是信仰的确立。常见这样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本来信仰缺失、道德败坏,却大言不惭地说什么“社会变了”;本来作风霸道、横行乡里,却巧舌如簧地说什么“如今老百姓难管了”;本来作风腐化、挥霍无度,却牵强附会地说什么“大环境如此,只好随波逐流”;本来拜金主义、私欲膨胀,却颠倒黑白地说什么“市场经济就是要开放搞活”。这些事例说明,在时代发展、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的大背景下,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坚定政治信念,坚守政治操守,决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丧失基本的党性立场和道德规范。

恪守为官之德,自然要靠教育。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实际上,这正是官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一个领导干部只有体恤民情,才能体察民意、集中民智,做到“以人为本”,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谋福祉上来;只有风清气正,才能严于律己、防微杜渐,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声色所迷。诚如一位多年从事反腐败研究的专家所言,要经常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能做,做了会怎样。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有效监督,如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等,真正把领导干部的官德置于如影随形的监督之下,让他们为社会多立功德,防止他们滥用权力。只有把官德教育、党风建设、政务公开、评价机制和监督体系等行之有效的干部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前移监督关口,实行综合治理,才是清明吏治的治本之策。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世间万物,各有其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时刻谨记自己的“立德”关乎垂范世人,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信誉,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切不可因自己的“官德毁”而导致“民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