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调罗锅子相亲:《古代智谋故事》之政治谋略(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2:45:16

《古代智谋故事》之政治谋略(三)

曹操献计伐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陈留太守张邈、豫州刺史孔、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讨伐董卓,每人都拥兵数万,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代理奋武将军的职位。二月,董卓得知各地兴兵讨伐的消息,便胁迫献帝迁都长安,董卓仍带兵驻守在洛阳,一把火烧毁了皇宫。这时袁绍驻扎在河内,张邈、刘岱、乔瑁、袁遗驻扎在酸枣,袁术驻扎在南阳,孔驻扎在颍川,韩馥驻扎在邺城。董卓兵多将广,袁绍等都不敢率先进军。曹操说:“我们举义兴兵,讨伐暴乱,现在各路大军都已会齐,众位还有什么疑虑的? 假如先前董卓刚听到太行山东起兵的消息,倚恃天子的威望,占据中原洛阳一带的险要之地,向东发兵控制天下,尽管他用背离道义的手段做这些事,仍然是很大的忧患。如今,他焚烧宫殿,胁迫天子西迁,使全国震惊,百姓不知依附何人,这正是上天要使他灭亡的时机。一战就能安定天下,机不可失。”说罢便向西进军,准备占领成皋。只有张邈率部将卫兹带一部分兵随曹操前去。部队来到荥阳汴水,与董卓部将徐荣相遇,双方交战,曹操军队失利,回到酸枣。这时各路军队已有10多万人,每日置酒设筵,大吃大喝,不图进取。曹操前去责备他们,并谋划说:“众位听从我的计谋,让渤海太守袁绍带领河内郡的部队到孟津;酸枣的各位将军守住成皋,控制敖仓,封锁辕、太谷二关,占领所有险要之地。再让袁术将军率领南阳的军队进军丹水和淅县,进入武关,使三辅地区震惊;各路大军都高筑垒壁,深挖沟壕,不与敌兵交战,各设疑兵,迷惑敌人,表明天下形势,以正义讨伐叛逆,天下立刻就可以平定。如今已经以正义召集了各路军队,却顾虑重

重,不敢进军,使天下老百姓失望,我私下里为你们感到羞耻!”袁绍等人没有采纳他的计策。

徐福上书宣帝抑霍氏

西汉时期,因霍光辅政有功,霍氏家族的权势也就越来越大。其亲属早在昭帝时期,即已遍布于朝廷的各个要害部门。待到霍光死后,他的儿子霍禹承袭了博陆侯的爵位。他的妻子把霍光的坟墓修建得规模特别宏伟,幽闭良家女子为婢妾,替他守坟。还大兴土木建造府邸,完全仿效皇宫的样子。霍光在世时宠幸家奴冯子都,霍光死后其妻便与冯子都通奸。宣帝在民间时,就已经听说霍氏家族权势显赫,内心很反感。茂陵有一个叫徐福的人认为霍家会有不轨之举,他向宣帝上疏说:“霍家势力太大,陛下就是优待他们,也应该适当抑制,不要使其自取灭亡。”三次上疏都没有引起宣帝足够的重视。后来霍氏因谋反被族灭,告发者都得到封赏,徐福却一无所获。有人替徐福不平,向宣帝上书说:“我听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烟囱不直,旁边堆满柴草,有客劝主人把柴草挪远一点,以避免发生火灾,但主人默然不听。后来他家里果然失火了,乡里邻居都去救火,有的人被烧得焦头烂额,好不容易把火扑灭了。主人设宴酬谢乡邻,焦头烂额的被尊为上等客人,而对从前曾劝他避免火灾的人却完全没有表示任何感谢之情。有人批评这家主人是‘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主人听后立即去把那位曾劝他设法避免火灾的客人也请来了。现在,揭发霍家叛乱阴谋的人,都已受到封赏,而徐福没有任何功劳,这岂不是也如同那位主人一样,只知酬谢焦头烂额的救火者,而忽视了曾向他提出过避免火灾的宝贵建议的人吗?”宣帝大悟,于是下诏赐给徐福帛10匹,后来任用他为郎。

杜袭用计平操怒

许攸曾拥有大量私兵,不肯归附曹操,而且还说了不少侮辱轻慢的话。曹操大怒,要立即去讨伐许攸。大臣们多数认为可以招抚许攸,不可强逼。曹操把刀横放在膝盖上,脸色阴沉,不肯听从。杜袭走进来也要规劝他,曹操迎面先对他说:“我的主意已定,你不必再说了。”杜袭说:“如果主公的主意正确,臣下完全可以替您去完成;如果主公的话有错,即使定下了也必须加以修正。您还是让我把话说完。”曹操说:“许攸怠慢侮辱我,你看应该如何处置?”杜袭说:“您认为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曹操说:“凡夫一个。”杜袭说:“只有贤人才能知道贤人,只有圣人才能知道圣人,许攸是个凡人,他怎么能知道非凡的人呢? 如今豺狼挡路却要先除去狐狸,别人将会指责、嘲笑您避强攻弱,以至进兵称不上英勇,退兵称不上仁慈。臣下听说有千钧力量的弓弩不去射杀小小的家鼠,有万石容积的大钟不用草茎撞击。如今区区一个许攸,哪用得着劳动主公的神武大驾呢?”曹操说:“有道理。”于是派人前去厚抚许攸,许

攸当即归附了曹操。

曹操智除二袁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烽火遍野。各路诸侯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不断明争暗斗。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后,逐渐称雄北方。袁绍死后,其子袁尚和袁熙继续率领残余兵马与曹操为敌。但他二人怎是曹操的对手?几战几败,最后剩了几千人,落荒而逃,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

公孙康久据辽东,曾是袁绍劲敌。袁绍在强盛时一心想灭公孙康而占据辽东。但中原战火频燃,无暇东顾。当袁绍与曹操争战最激烈之时,公孙康坐山观虎斗谁也不帮。所以被曹操逼得走投无路的袁氏二兄弟,在万般无奈中投奔到公孙康处暂避锋芒,但他们又不甘寄人篱下,商议一旦有机会,杀掉公孙康取而代之,借辽东兵力同曹操决一死战。

曹操的谋士们见二袁投靠了公孙康,一个个咬牙切齿,力主发兵征辽东,生擒二袁。曹操问计于谋士郭嘉。郭嘉胸有成竹地说:“主公大可不必兴师动众,让公孙康同二袁暂且相处,为时不久,公孙康必把二袁的人头献来,主公坐收渔利即可。”曹操半信半疑,下令大军停止追击。果然,过了不长时间,公孙康就把二袁的人头献来。众将大为不解。曹操此刻却明白了郭嘉的远见卓识。他向众谋士解释道:“这是郭嘉的高见。二袁与公孙康本来相互猜疑。如果我们起兵攻打公孙康,必然使公孙康和二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我们,我们反而不易对付他们。相反,如果我们有意停止进攻,公孙康反而顾念利害关系而杀掉二袁。一来消除心腹之患,二来给我们送个人情。我们不用费一兵一卒,借刀杀掉二袁,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席话说得众将士恍然大悟,深为佩服曹操的坐山观虎斗,顺手而得渔翁之利的战术。

程昱借计行计

刘备到东吴联姻,偕夫人平安回到荆州,孙权以“招亲”为名谋取荆州的计划失败,十分恼怒,想兴兵进攻刘备,以报仇雪耻。谋士张昭劝阻道:“北面曹操日夜在想报赤壁之仇,只是怕我们同刘备同心合力,所以不敢轻率兴兵。今天主公如忍不住一时之忿,与刘备相互残杀,曹操一定乘虚进攻,东吴就危险了。”孙权说:“那该怎么办?”谋士顾雍献计道:“我看还是派人到许都去,推荐刘备为荆州牧。曹操知道后,认为我们两家十分团结,就不敢向我们东吴发动战争,而且刘备也不会怨恨主公。之后,再用反间计,唆使曹操、刘备相互吞并,我们就可以乘虚谋利,荆州就有可能为我所得。”

孙权即派华歆带着奏表前往许都。

曹操接见华歆后,手足无措,心情慌乱。谋士程昱说:“丞相在矢石交攻的时候,也未曾害怕过,今天听说刘备得了荆州,为什么就如此惊慌?”曹操说:“刘备是人中之龙,平生未曾得水。今天占领荆州,是困龙跃入大海,谁是他的对手?我怎么不心惊胆战呢?”程昱说:“丞相知道华歆的来意吗?”曹操说:“不太清楚。”程昱说:“孙权一直是忌恨刘备的,常常想发兵进攻他,只怕丞相乘虚袭击东吴,所以派华歆为使,推荐刘备为荆州牧,这是安抚刘备,并断绝丞相‘渔翁得利’企图的手段啊!”曹操猛然醒悟:“对,对!”程昱说:“我有一个计策,让孙、刘之间自相火并,丞相可以乘虚谋利,将他们两家各个击破。”曹操大喜,急问:“什么计谋?”程昱说:“东吴最倚重的将领是周瑜,丞相向皇帝推荐他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并留华歆于朝廷重用。这样,孙权、周瑜为得到南郡、江夏,一定会兴兵讨伐刘备。我们乘虚进攻,不是很好吗?”曹操立即采纳程昱的建议,将孙权踢来的球踢了回去。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程昱所料,周瑜既然接受了南郡太守的任命,便向孙权提出兴兵夺回荆州的要求。自此,孙、刘两家又开始了争战。结果周瑜斗不过诸葛亮而活活地被气死。

陆抗计杀步阐

公元272年,吴国大司马陆抗率军讨伐降晋叛将步阐。陆抗首先命令江陵各军构筑坚固的城墙,日夜督促。部下认为应急速进攻叛将驻守的西陵,何必未攻先防呢? 陆抗说:“江陵城防不坚固,若晋兵来救而我们没有设防,内外受敌,怎么抵御?”诸将都想攻打步阐,陆抗想使众人心服,就试着攻一攻,果然无利可图,于是开始齐心协力筑围防守。这时,羊祜的5万兵马到了江陵。诸将官都认为陆抗不适宜去西陵,陆抗说:“江陵城坚固,兵卒又多,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如果敌人得到了江陵,纵然守卫不住,我们的损失也小。如果晋兵占据了西陵,那么南山的众多夷人都会因受干扰而动摇,这样的话,祸患就不可估量了!”于是,亲自率部奔赴西陵。

当初,陆抗因江陵以北道路平坦,命令江陵督张咸兴造大坝拦断水流、浸润平地以杜绝敌人进攻和内部叛乱。羊祜想利用大坝阻住的水用船运送粮草,就故意扬言要破坝。陆抗听说后,让张咸立即毁掉大坝,诸将都迷惑不解,多次劝谏,陆抗不听。结果羊祜到了当阳,听说大坝已毁,只好用车子运粮,耗费了许多人力和时间。

11月,晋朝杨肇到达西陵。陆抗命令公安督孙遵沿着南岸抗击羊祜,水军督留虑抗击徐胤,陆抗亲自率军凭借长围与杨肇对峙。将军朱乔营中的都督俞赞逃到了杨肇那里。陆抗说:“俞赞是军队中任职时间较长的官吏,了解我军虚实。我常常担心夷兵平时的训练不够,敌人如果围攻,必定先打夷兵防守的地方。”于是连夜更换夷兵,全用精兵把守。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原来夷兵防守的地方,陆抗下令反击,箭与石块如雨点一般,杨肇的部众死伤不断。12月,杨肇无计可施,连夜逃走。陆抗想攻击杨肇,又担心步阐积蓄力量,伺机进攻,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对付两边,就只擂鼓警戒部众,作出要追击的样子。杨肇的部众惊恐异常,全都丢铠弃甲逃走。陆抗派轻装部队追击,杨肇兵大败,羊祜等人都领兵而还。陆抗攻克西陵,杀死步阐以及与他同谋的将吏共几十人,全都夷灭三族,余下的几万人请求赦免。陆抗回到东边的乐乡,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仍和从前一样谦和。吴王加封陆抗为都护。

王慧龙智释刺客

公元431年,东晋宋文帝元嘉八年,荥阳太守王慧龙在荥阳当政10年,一方面劝民农桑,另一方面又积极备战,成绩显著,声名远扬,前来归附的百姓有万余家。宋文帝乘机使用反间计,四处散布谣言说:“王慧龙自认为功勋卓著,但地位卑微,所以计划勾结宋人前来进犯,然后挟持司马楚之背叛魏国。”北魏皇帝拓跋焘听了这些传言,赐给王慧龙一封亲笔诏书,上称:“刘义隆(宋文帝)害怕将军您就像害怕老虎一样,欲从中陷害,我心里很清楚这是他的诡计。至于外面所传的风言风语,想必您不会介意。”宋文帝又派刺客吕玄伯行刺王慧龙,并向吕玄伯许愿说:“你如果砍下王慧龙的头颅,封你为食邑200户的男爵,再赏你丝绢千匹。”于是吕玄伯假装投降,要求屏退左右,声称有话要单独对王慧龙说。王慧龙有点怀疑,派人对吕玄伯搜身检查,从其腰中搜出一尺长的短刀。吕玄伯叩头请求处死。王慧龙说:“我们都是在为各自的主子做事罢了。”随即把吕玄伯释放了。左右亲信都劝阻王慧龙说:“宋人的阴谋不会停止,如果不杀掉吕玄伯,恐怕以后没有办法阻止要发生的事了。”王慧龙说:“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他刘义隆又怎能害得了我呢?我用仁义来作屏障,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王慧龙一如既往治理地方政务,愈加受到百姓的爱戴。而刺客吕玄伯回去之后将王慧龙的大仁大义讲给众人听,从此再没有人前来荥阳行刺了。

韦孝宽巧施离间计

北齐大将斛律光智勇双全,为北齐政权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斛律光因战绩卓著,在朝廷中声誉渐高,因而居功自傲,曾开罪于当朝权贵祖、穆提婆等人。北周韦孝宽忌妒斛律光英勇善战,想除之而后快,因而派人到北齐都城邺城(今河南安阳北)造谣蛊惑,作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摧自崩,槲树不扶自竖。”暗示高氏北齐将亡,斛律氏将取而代之。祖听后,正想借此机会打击斛律光的势力,以此来独揽朝权,于是在其歌谣后又加上“盲眼老公背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让儿童在街上到处传唱。穆提婆听到歌谣,连忙告诉其母亲陆令萱。陆令萱因抚养后主高纬有功,加上又会钻营,一时权倾朝廷内外。陆令萱以为其歌谣中的“饶舌母”就是影射自己,而“盲眼老公”则指祖。祖前因犯罪,被熏瞎双眼,后主惜其才学,又召而用之,位至三公。于是陆令萱与祖密谋商议,将歌谣内容启奏高纬,并说:“斛律光家族世为朝廷大将,斛律明月(光)声震关西,斛律丰乐(光弟)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娶公主。其家势如此强大,歌谣所言,甚是可畏。”要求后主杀死斛律光。高纬将此事与韩长鸾商议,韩以为不能杀,因此这件事就暂时未成。不久,祖又将此事上奏,高纬说:“上次你奏请此事,我本欲杀斛律光,但与韩长鸾商议,韩以为无此道理。”祖只好缄口不言。

适逢何洪珍在场,何说:“如果本来没有杀光之意倒没关系,现您已有此意而未施行,万一此事泄露出去让斛律光知晓了,怎么办呢?”高纬于是说:“你说的也有道理。”但高纬还是犹豫

不决。正好丞相府佐封士让密报:“斛律光前两次西讨周军还军之时,帝令其解散军队,而他竟率军进逼京都,欲谋不轨。后来因故未成。其家里藏弩甲甚众,奴婢千余人,常与其弟丰乐勾结往来。如果不早杀斛律光,恐怕后事难以预料。”高纬本来就怀疑上次斛律光军逼京城之事,这时听了封士让之言,对何洪珍说:“人心真是难以预料,我上次就怀疑他将反叛,现在看来真有此事。”于是决定杀斛律光。但高纬生性懦弱,因斛律光拥有重兵,怕事情败露后危及自身,即与何洪珍与祖商量计策。祖说:“如果正面召他入宫,他必有疑心而不来。如果派人送他骏马一匹,只说明天将到东山游览,要他乘此马前来,他肯定会来感谢后主赐马之恩,到时将其抓获。”高纬于是依祖之计行事。第二天,斛律光果然入宫,将他带到凉风堂,事先埋伏于此的刘桃枝等人,从后面袭击斛律光,将其杀害。然后高纬下诏说斛律光策划谋反,现依法处死。不久又下诏诛其九族。

房玄龄定计诛太子

房玄龄从小聪明机智,唐高祖李渊率军入关以后,投奔唐太宗,成为其重要谋士。唐朝建立以后,太宗因功高权大,遭到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嫉恨,多次遭到陷害。房玄龄对太宗另一重要谋士长孙无忌说:“现在大王与太子矛盾很深,无法调和,如果不早想办法,不但会危及秦王府,恐怕连国家都有覆灭的危险。我有一条计谋,不如效法周公的做法,先下手为强。有句古话‘为国者不顾小节’,与家国沦亡、身名俱灭哪个强些?”长孙无忌说:“我早就有这个想法,没敢说出来,今天你所说的,与我的想法太相同了。”于是,无忌将两个人的计谋告诉太宗。太宗又召房玄龄一起谋划。房玄龄说:“国家患难,历代都有,不是圣明之人,不能平定。大王功盖天地,不但人会为你谋划,就是神也会暗中帮助你。”于是,便与杜如晦一起同心协力,进行谋划。李建成非常痛恨他们二人,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把他们赶出了李世民幕府。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又令房玄龄、杜如晦穿着道士衣服,偷偷潜回共同谋划。事变成功以后,房玄龄因功封为邢国公,升中书令,赐实封1300户。

裴度一言定幽州

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幽州卢龙节度使朱克融扣留朝廷派去的赐春衣使杨文端,奏称今年三军春衣不足,要求皇上拨给一季春衣,大约30万匹;又请求允许他派工匠5000人帮助修复东都。唐敬宗对朱克融这种毫不恭顺的态度,甚是担忧,连忙问宰相说:“对于朱克融的要求,如何处理?我想派一重臣前往抚慰他,顺便把赐春衣使带回来,可以吗?”裴度说:“朱克融出身暴徒的家庭,现在无故又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一定会自取灭亡,陛下不必担心。这个叛逆只敢在他的老巢无礼,不能离开幽州半步。因此现在既没必要派使者去慰问,又不要索取所扣留的赐春衣使,只要延缓到10天以后,给他下一诏书说:‘听说朝廷派去的使者到你那里有失体统,等他回来以后,我自应作出处理。所赏赐的春衣,有关部门制造不谨慎,质量不过关,我更要了解,已下令依法惩处。’至于他们说的派工匠5000人及兵马前来助修东都,本来是句空话,我估计他不能派出那么多人。现在要当面揭穿他的奸谋,就回答他说:‘你请求派工匠来修复东都,可以马上派来,我已命令魏博等地,做好安排所派工匠路途生活的准备。’我估计他接到这个诏书以后,一定会惊慌失措,无计可施。如果不能这样,还可以向他显示朝廷对他的宽容,那就回答他说:‘东都宫殿修复,由有关部门负责,不必劳你那么远派工匠来。又所说三军春衣一事,朝廷只在出兵打仗时才赏赐,现在无缘无故赐给范阳的军队春衣,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我如果单独给范阳驻军,不符合有关规定,这点你应该清楚。’只要这样处理就行了,陛下更加不要介意。”唐敬宗采纳了裴度的意见。果然不出裴度所料,唐敬宗的诏书下达不到十天,幽州发生兵变,朱克融及他的两个儿子被杀。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靠兵变当上了皇帝,惟恐他人故技重演。他问心腹大臣赵普说:“唐末以来,几十年间换了八代皇帝,天下战乱不息,原因何在? 朕欲使国家长治久安,你有何良策?”赵普回答说:“天下战乱的原因,是由于将权重而君权轻。陛下欲长治久安,只有对拥兵自重的将领夺其权,收其兵,控其钱谷。”宋太祖赵匡胤点头应允,一条妙计随之在心中酝酿成熟。

公元961年秋,宋太祖在宫中安排了丰盛的筵席,宴请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席间,他借着几分酒意长叹了一声说:“朕之有今日,皆赖诸位拥戴之功。但做皇帝也很难啊,倒不如做节度使快活。朕自从做了皇帝,就没有一个晚上睡得安稳。”太尉石守信非常奇怪,急忙问:“这是为什么?”宋太祖说:“皇帝的宝座你们谁不想坐一坐呢?”石守信等人都慌了,纷纷表白:“如今天命已定,哪个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冷冷一笑:“即使你们没有异心,你们的部属岂能无人想富贵?一旦有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你不想当行吗?”宋太祖句句紧逼,石守信等连忙跪地叩头,说:“臣等愚昧,不曾想到。陛下看该如何,臣等无不从命!”宋太祖放缓口气说:“人生短促,你们何不放下兵权,享受歌舞饮宴,欢乐一世呢?这样,既可使儿孙免去贫乏之忧,又使君臣之间无所猜疑,各自相安,共享荣华富贵,该有多好。”众将领唯唯诺诺,没有一人表示相反的意思。第二天,石守信头一个自动呈表称病,要求解除兵权。接着,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一一要求解除手中兵权。宋太祖下诏,为他们各自安排了节度使的职守,其实地方的军事已归各州统辖,节度使已成无权的虚衔。

“杯酒释兵权”,这是赵匡胤开国以来加强君主集权的重大政治谋略之一。

辽太祖设计除政敌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出生于契丹迭剌部世族之家,自幼喜欢演兵习武,胸有大志。公元901 年,29岁的阿保机被选为迭剌部酋长,任“专征讨统帅”,他东征西讨,屡战屡胜,又被授予越尊号总理军国大事。公元907年,被推为契丹八部联盟可汗。

阿保机任可汗后,首先反对他的是自己的弟弟刺葛。剌葛纠集诸弟及有当选可汗资格的贵族,先后发动了三次叛乱。第一次,阿保机先下手为强,事变前将剌葛逮捕。他考虑自己称可汗不久,人心不定,便以和睦为策赦免了几个弟弟的罪,并与他们上山盟誓,永远和好。不料事过不久,剌葛趁阿保机出兵之机,发动叛乱,结果被阿保机打败。阿保机又一次宽恕了他们。根据当时的形势,阿保机是用忍让、宽容来争取对他怀有敌意的弟弟。但剌葛口头上“谢罪”,心中仍欲夺取可汗之位。三个月后,他再次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兵变。阿保机终于忍无可忍,亲自率兵讨伐,一举击溃叛军,并逮捕了几个主谋。剌葛见势不妙,慌忙北逃。阿保机并不罢休,率兵追击,当追到土河时,又突然下令停止追击。众将不解其意,阿保机说:“剌葛远逃,过些天,被他煽动叛乱的人必然怀念故土,对北逃不满。那时候叛军上下离心,我们再追击,获胜将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几天后,叛军果然分崩离析,阿保机大兵一到,很快平息了叛乱。阿保机不再手软,下令将参与策划叛乱的300余名大小首领全部斩首示众。

公元915年,阿保机连任三次可汗,实力越来越雄厚。契丹七部贵族秘议:“按照习俗,我们过去是三年选举一次可汗,可阿保机任可汗九年了,他想长期霸住权势,这怎么能行?”经过一番密谋,七部贵族举行了一次兵谏,威胁阿保机交出大权。阿保机迫于形势,表示愿意遵守旧约。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说:“我任可汗九年以来,不少汉人归附,我打算在汉城(今河北沽源之北)另立部落。”这一要求被答应后,他便在汉城整修城池,发展生产,开展贸易。

公元916年2月,阿保机邀请其他七部首领聚会盐池,共同改选可汗。毫无防备的七部首领应邀前往,中了阿保机的伏兵之计,被一网打尽。阿保机巩固了权力,统一了契丹各部,便仿照汉人王朝体制,自称“天皇帝”,封妻子为“地皇后”,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堂而皇之地宣布辽王朝的诞生。

朱元璋巧施反奸计

元末,元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把老百姓逼到了火海的边缘。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当时,数郭子兴的反元队伍最为强大。贫民出身的朱元璋投奔郭子兴起义军,在战斗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深受郭子兴的器重。

很快,起义军攻克滁阳,分田分粮,郭子兴在滁阳称王,提携众将,封官加爵,把部下数万人都归朱元璋统领。朱元璋成了拥有兵权的实权人物,这引起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的嫉妒。他们没有什么大本事,凭着父亲积下的功德,尽享起义成果,还以为现在朱元璋碍了他们的事,一旦老头子撒手而去,他们斗不过朱元璋,继承不了王位。这个肉中刺、眼中钉、心病疙瘩非拔掉不可。诬言谄害,被郭子兴斥责一顿;明争硬拼,等于鸡卵撞石??施尽了好多阴谋诡计都不奏效。无毒不丈夫,他们准备用毒酒害死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他们的阴谋后,不动声色,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仍与他们称兄道弟,笑颜相待。他们以为朱元璋蒙在鼓里。

那天,他们三人相约外出打猎。白云碧天,青山绿水,风景很美丽,可他们三人各怀心思,谁也没有兴趣赏景悦目。行行走走,气氛很压抑沉闷。突然间,一阵马嘶声打破了这种沉默。两位郭公子回头一看,只见朱元璋跃马而起,仰头朝天好像看见什么东西似的。他们举目碧空,除了白云,什么也没看见。这时,朱元璋大骂他们说:“我有什么地方亏待你们? 刚才空中的神仙告诉我说,你们想用毒酒害我!”说完勒马转身,要往回走。他们连忙拦住,告饶说:“都是我们鬼迷心窍,今后再有此心,天在头顶上,叫我们不得好死!”朱元璋暗暗好笑,表面上还装得怒气未息的样子:“我也不追究了,你们得放正良心!”他们连声说是。其实,这两个家伙心肠虽毒,但很迷信呢,刚才中了朱元璋的反奸计,蒙在鼓里。从此他们再也不敢起谋害朱元璋的念头了。

朱元璋于1368年建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

康熙帝智除鳌拜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即位时才8岁。按照古时候的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当时由顺治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个辅助小皇帝的顾命大臣中,鳌拜最为专权,他并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贪赃枉法,自行其是。

康熙5岁就会写诗,才华出众。他觉得鳌拜处处与自己作对,是个心腹大患,就早作准备。他把一些满洲贵族的子弟召到宫中练习武艺,作为自己的亲信侍卫。鳌拜大权独揽,谨防有实力的大臣接近皇帝,并不断派人观察宫中的动静,不让康熙羽翼丰满,要使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这样自己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看见康熙和一些孩子在玩摔跤的游戏,并不觉得对自己有何威胁,反而认为康熙胸无大志,只知玩耍,便放松了警惕。其实,康熙的文才和武艺都有很大的长进,而鳌拜还蒙在鼓里。一次鳌拜称病,好久不来朝拜皇帝,康熙便亲自来到鳌拜府中探听虚实。他径直来到鳌拜的卧室,发现鳌拜在席子下藏有利刀,知道鳌拜心怀叵测。但他很能沉得住气,不但不加责怪,反而安抚说:“满洲勇士,身不离刀,乃是本色。”鳌拜听了,觉得康熙是个小糊涂虫,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康熙探病回宫,就把那帮孩子找来,说:“大清朝已处于危急关头,你们听我的,还是听鳌拜的?”那些孩子早就不满鳌拜欺上压下的行为,个个义愤填膺地喊道:“我们听从皇上的!”康熙便将鳌拜召进宫来,鳌拜不知是计,便大摇大摆地来见皇帝。康熙便命那些孩子玩摔跤游戏给鳌拜看。孩子们玩着玩着,一个个跌打翻滚地到了鳌拜身前,这个抱腿,那个拽手,一个抓住头,一个揽住腰,顿时将鳌拜掀翻在地。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力大无穷,他猛一挣扎,那些孩子都被他绊落跌翻。但这些孩子都忠于康熙,尽管敌不过熬拜,仍死命纠缠住他不放。正在危急关头,康熙拿出藏在袖中的匕首,一刀刺进鳌拜的胸中,众孩子蜂拥而上,将鳌拜擒住,康熙当即宣告:鳌拜谋反,令监禁听审。

康熙剪除了权臣鳌拜和他的党羽,自己亲政。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平息三潘叛乱,收复台湾,威震欧亚,在位60年,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