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d验证码输哪:易中天:陷阱(南方都市报 2010-4-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37:33

陷阱

类别:人文历史   浏览量:38   版次:RB23   版名:大家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4-30
作者:易中天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易中天

    据新浪四川4月27日调查的结果,李承鹏在书博会对记者“发飙”,得到了九成网友的支持。对此,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这年头,毕竟还是明白人多。不过说实话,我前两天看新闻时,一口茶差点就喷了出来。李承鹏这也叫“发飙”?明明是犯傻么!他难道不明白那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而是“陷阱”,还愣往里跳,有病呀?

    不妨回到现场,同时做一个分析。

    那男记者问:你们出打假扫黑的书,赚得眼球,拉动了人气,赚了稿费,这就是你们的目的吗?如果这真是什么“问题”,答案也只有两个选项:是,不是。回答“是”,你就只能等着挨砖,当然不会有人选这个,包括那些真正“动机不纯”的。因此,能选择的答案,其实只有第二项———不是。这个结果,提问的人应该心里有数。

    这就有了一个问题: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问?是想亲耳听你说“不是”吗?恐怕也“不是”。那是什么?只能去问他们自己。但我知道,这种问题,结果是会让受访人出丑的,因为“不是”无法证明。比如你去逛商店(逛逛而已),营业员却问你“是不是想偷东西”,请问你如何回答?你拿得出“不是”的证据吗?混身是嘴都说不清吧?

    所以,李承鹏(还有郝洪军)的回答和解释,以及他们的“耐心”,都是很可笑,很犯傻的。什么叫“已经到了淡漠名气和稿费的年龄”?多少岁算啊?不是有人七老八十,还追名逐利吗?什么叫“根本不需要靠这种方法炒作自己”?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你名气大得不得了啊?还有,什么叫“我们不是炒作不缺钱”?你有多少钱啊?你的钱既然多得用不完,怎么才捐十二万,还要开发票呀?你们说自己“只是在追求真相”,是“有责任的媒体人”,请问谁会相信,谁能证明啊?总之,李承鹏和郝洪军的所有解释,都是可以质疑的。就算记者不问,也保不住有别人问,有别人起疑。比方说,在网上发帖子等等。

    于是,李承鹏和郝洪军就只好继续解释,这又会引出新的问题。他们呢,也就会陷入“质疑—解释—再质疑—再解释”的没完没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会出问题。因为当那记者提出那问题的时候,他们已经无形中被设定和暗示为“嫌疑犯”了。只要接招,就等于自认了“嫌犯”身份。否则,你回答他干什么?这本身就很窝囊,何况还要忍受反复解释的折磨,心里肯定发毛。事实上,需要反复解释,只能说明提问者要么弱智,要么阴险。如果他弱智,那么,你越解释,他越不信。如果他阴险,那么,你越解释,他越得意。而在公众看来,需要反复解释,却只能说明你自己有问题。否则,为什么不能一句话说清楚?结果,要么你发火,这就前功尽弃;要么你发虚,这就“越描越黑”。最后,你给公众的印象,就不但是个想出名和想发财的,还是个不老实和爱撒谎的,既贪婪,又虚伪。

    说那问题是陷阱,道理就在这里。说李承鹏不是发飙是犯傻,道理也在这里。他正确的做法,是反问那记者:你提这问题的目的,是打算赚多少眼球,拉多少人气,领多少奖金?或者像我在北京台那样,宣布“拒绝回答愚蠢的问题”。

    诸如此类的问题愚蠢吗?愚蠢,因为问的是动机。动机有什么可问呢?难道李承鹏“动机不纯”,足坛就没问题,南勇就抓错了?应该问的,是事实,是道理,是逻辑。不过,他们如果只是客观地问动机,比如问李承鹏“为什么要打假扫黑”,或者问易中天“为什么要质疑余秋雨”,倒也罢了。毕竟,一事当前,不问是非,先问动机,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习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即便不想回答,也会婉拒,不会“发飙”。

    然而他们的问法,却是预设一个“道德污名”,比如“出名赚钱”或者“保持名人热度”,然后问你“是不是”。这就不仅是把受访人当“嫌犯”来审,而且是“有罪推定”了,跟警察问小偷“那东西是不是你偷的”,没什么两样。但警察这样问的时候,手里通常是有证据,或者有疑点的。记者和主持人这样问,有证据吗?没有。有疑点吗?也没有。因此,说此类问题“愚蠢”,还是客气的。准确的说法是“恶毒”,或者“既愚蠢又恶毒”。

    当然,我并不认为那两个记者是故意使坏。北京台那两位主持人,就更没有主观恶意。说实话,他们只是这样问惯了。而且,别人也都是这么问的。别人问得,我问不得?问别人没事,问你们就不行?难怪他们或者委屈,或者愤怒。这种心情,我能理解;这种想法,我也能理解。但理解不等于赞成,更不等于迁就。相反,我主张并建议,今后但凡遇到这样“愚蠢而恶毒”的问题,受访人都应该断然拒绝,决不“配合”。

    不配合又怎么办?发飙也不是好办法,要被骂作“毒舌”,被不怀好意的人恶炒的。最好的办法,是一句话都不说,只盯住他们的眼睛笑,直到他们自己心里发毛为止。

    (题签:吴瑾)

    ◎易中天,学者,现居厦门。

http://gcontent.nddaily.com/b/5c/b5c01503041b70d4/Blog/c2d/c8b67c.html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10-04/30/node_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