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喷灌机价格:不要把“差生”当包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58:06

一些中学(主要是高中)为了用减少在籍的本校学生参考总数的办法提高升学率、学科优秀率和知名度、竞争力,把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升学无望的学生学籍转到其他学校,但学生本人还在本校就读;对方学校可以得到一笔收入,又不必增加管理学生的负担,何乐而不为?这种把“差生”当包袱甩来甩去的做法弊病甚多。

首先,严重损伤被转移学籍的学生的自尊心。他们因被学校、老师和同学看成异类而经受着心灵的压抑、人际关系的冷漠和对前途失去信心的煎熬,非常容易造成“破罐破甩”、挺而走险甚至酿成人生悲剧。对于还没有被转移学籍但成绩较差的更多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心理负担。就是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学校这样“处置”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通常是极为反感的。总之,这种做法对全体学生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次,与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这种做法,是明明白白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是不折不扣的把学习成绩当成衡量学生素质的惟一标准;是实实在在的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现在的学校都在高呼“以学生为本”,这些所谓的“差生”却被视为包袱;现在的学校都在大搞“素质教育”,你叫这些被入了另册的学生怎样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特别是那些因搞“新课改”、“素质教育”而名声大振的“先进校”、“示范校”,竟然还在搞这样的名堂,岂不是莫大的讽刺?

再次,搅乱学校管理,助长不正之风。把一部分学生“入另册”,涉及对口的两所学校和与学籍有关的好几个管理部门。由于此事违反相关法规,必须暗箱操作(一般要瞒着上级主要领导),要办成是颇费周折的。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把学籍管理不当一回事倒也罢了,但具体落实到哪些学生头上,可就“大有学问”了。例如,不能把特别关系户和权势家庭的孩子当包袱(可能是财富?),因为弄不好会叫学校领导“吃不了,兜着走”。于是,“公平公正”没有了,班级矛盾产生了,师生隔阂加深了,一连串的问题都来了。某校上届转移了部分学生的学籍,而本届不知何故,学校行政会议决定的百十来个“差生”名额一个都没甩掉(下届又能甩了,而且越甩越多)。这样,本届高考成绩的几种优秀率就“下降”了。于是,年级“威信”随之受损了,高考奖金大大减少了,老师们当然来气了……
最后,使人们有理由怀疑素质教育在现阶段的可行性。现在,素质教育成果最受欢迎或最有力的证明是能够提高升学率。哪个犯神经的家长会把子女送到素质教育搞得“好”但升学率不高的学校?用这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的歪招去搞“素质教育”,不论从指导思想还是从改革方向的层面上、实质上,都是给素质教育抹黑。本来,从理论上说,素质教育、新课程和相配套的高考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智能和心理素质,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高,有利于“差生”的进步,他们对付含有素质教育考核因子的高考题应是更加得心应手的。这样,学校的升学率也应呈上升的趋势。而现在,最热衷于把“差生”当包袱甩掉这种歪门邪道的,又恰恰是一些集中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身处素质教育榜样地位的学校。于是,人们就完全有理由怀疑:在这些学校,他们在素质教育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当真和有效吗?在现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可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