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哈夫节生产厂家:古典诗词写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39:43

古典诗词写作



      自唐以后兴起的格律诗和词曲,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瑰宝。格律诗和词曲都要讲究用字的平仄和押韵,这正是在充分利用中国文字具有四声的特点,以造成诗歌高低回环的音韵美。因此,格律诗和词曲自从诞生以来,历经千余年而不衰,名家名篇,层出不穷。因其精巧,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稍有点文化的中国人,谁会背不出几首唐诗宋词呢?就是到了现代,格律诗词的写作也并没有停止过。毛泽东、朱德、鲁迅、郭沫若和一大批共产党、国民党的党政要人和著名的文化人,都创作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给臧克家同志的信中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些话仅供你们参考。”可以说,自从这封信公开发表以后,中国大陆写格律诗和词的人就少了。这和逐步地把毛泽东同志的话当成“最高指示”,必须“紧跟照办”、“坚持不走样,捍卫不动摇”的极左思潮的泛滥不无关系。毛泽东写这封信的一九五七年,中国还是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毛泽东同志这样讲,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写作古典诗词,已经成了越来越多文化人的自觉的爱好。在这种情况下,还以古典诗词的写作束缚思想为借口,对当代人写古典诗词给以非难,我以为就是毫无道理的了。
      格律诗和词曲的写作,的确有严格的规定,“束缚”甚多。但是,凡是作为一种艺术,哪一种又不是“戴着锁链的跳舞”呢?芭蕾舞,偏偏只能用脚尖跳;吹笛子,偏偏有人要用鼻子吹;你在高速公路上走,谁肯来看?偏偏在纲丝绳上走就观者如堵。因此,离开了特定的“束缚”,就谈不上艺术。
      写格律诗词的那一点束缚,比起杂技演员的束缚来,比起体育运动员的束缚来,我以为,恐怕未必就能相提并论。只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只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只要坚持练习不止,都是能够学会写古典诗词的。唐代从皇帝到歌女,都能写格律诗,当然不能说那时的人比我们聪明,只不过是形成了社会氛围而已。
      改革开放以后,写古典诗词,已蔚然成风。不仅有许多诗词刊物,出了许多诗词专著,许多文学网上还有古典诗词板块。我任编辑的笔友网上,就不下千人。唐诗被称为诗歌的高峰,近三百年,全唐诗也只有九百卷。平均每年三四卷而已。我们现代人写的古典诗词,每年可能是这个数量的几十倍。至于质量呢?我以为不能说现代人写的诗词就比不上唐宋人的作品。应该说比起名家名篇来,当然还有些距离。但今人比起古人来,思想更加科学,生活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广阔,趣味更加广泛,技巧更加灵活。事实上,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诗词出现。只是因为忽视今人作品的思想惯性作怪,还很少有人研究、很少有人评论今人的诗词作品,因此,今天的名家名篇,还没有流传。仅凭笔者看过的今人诗词作品,不少佳作,放在唐代也毫不逊色。
      不论古人还是今人写诗,都是写“眼前景,心中事”,都是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反映社会生活,反映所生活时代的理想追求,因此,从内容来说,今人的诗词,不可能比前人差。至于技巧,文字功力,炼字炼句,布局谋篇,则今人虽也有高手,但从总体来说,则还有待于提高。
      至于青年人写古典诗词的问题,笔者以为,完全应该由别人自己决定,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但既然标了格律诗或词曲,那就必须合乎规范。不合规范,就不能称为古典诗词。笔者以为,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高中文科班的学生,是应该学习写古典诗词的。这一方面是继承优秀传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精细作风的需要。写古典诗词,可是要字字斟酌的。
      当然,古典诗词的写作,也有一个适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的问题。我以为创新,必须在坚持规范的前提下去说。丢掉规范就不是古典诗词,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了。现在有一个问题是全社会都有了共识的,就是用韵问题。
      前人写诗词,用的平水韵。平水韵,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当时对语音的研究并不完全合乎科学,有不少韵母相同、相近的字,归入了不同的韵部,形成了200多个韵,这给写诗词人为的增加了难度。另一个问题是,随着语音的演变,平水韵里原本是一个韵的字,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韵了。照平水韵写的诗,今人读来,已有不少是不押韵的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解放前,就出现了十八韵,就是一麻、二波、三歌、四皆、五支、六儿、七齐、八微、九开、十模、十一鱼、十二侯、十三豪、十四寒、十五痕、十六唐、十七庚、十八东。
      最近,经过专家学者们研究,将汉字归纳为十四韵,也就是将十八韵中的二波和三歌,合为一韵;将六儿、七齐、十一鱼合为一韵,将十七庚、十八东合为一韵。十四韵,被称为新韵,也就是用普通话音韵。这种归类,使得写诗词用韵就更加容易了。随着社会的前进,普通话日益普及,因此,用普通话音韵写古典诗词,应该是古典诗词写作的发展方向。鉴于现在写古典诗词的老年人,掌握普通话有困难,因此,平水韵、十八韵,也还在继续用。估计,新旧韵杂陈的时间,还会长期延续下去。但年轻人,已经掌握了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人,就以新韵写诗词为好。我自己就是坚持用普通话写古典诗词的。
      不喜欢或没有掌握写格律诗的人,完全可以写不讲格律的古体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以前不必说,就是唐兴起格律诗后,不讲格律的古体诗,依然大量存在。唐代诗歌中最为有名的诗歌,如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北征》,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都不是格律诗,而是古风。曲艺,如金钱板之类,都可以说是从这种不讲格律的古体诗发展而来的。所以,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上,格律诗词,不讲格律的古体诗,是并行的。也就是说,标明了是律诗绝句、词,就一定要讲格律。不标明,就完全可以自便。
      现在的各种刊物和选本,大都重格律诗词而轻非格律的古体诗,这使得写古风的人非常少,佳作也就不可能多。我们看一看《唐诗三百首》,五古、七古、七言乐府占了一半的篇幅。如果现在要搞一个当代古典诗歌的选本的话,恐怕就只有选格律诗了。因此,提倡写五古、七古、七言乐府,应该是现代古典诗词作者的当务之急。古体诗因其篇幅长,容量大,是我们驰骋才华的好天地。但是,古体诗,虽然不讲格律,其难度却绝不亚于格律诗词。这就好比指挥一个军与指挥一个排不可相提并论一样。以为古风不讲格律,好写,完全是一种误解。正因为写长篇古风难,所以笔者才呼吁同仁予以重视。
      最后,还要附带说一下新诗。人们喜欢写新诗,这是好事。但诗歌就要像诗歌。新诗也得有自己的规范。那么得有些什么规范呢?从大的方面说,诗歌属于韵文类,应该把押韵视作新诗的常规,把不押韵视作新诗的变体。诗歌的特点,是十分精粹的,也必须坚持形象思维,必须注意炼字炼句,必须在立意谋篇、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诗,总得要有点诗味。什么是诗味?有思想性,让人有想头;有艺术性,给人以美感;有音乐性,让人可诵读。这样,新诗才可能有广大的读者群。
                                                                                                                                                               2007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