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移动泵:《毛泽东致江青的信》烧毁前后的复杂政治生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0:28:39
这里所说的《毛泽东致江青同志的信》,是指毛泽东1966年7月8日那封“在西方的山洞里住了十几天”的信。就是这样一封几乎可以认定为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的重要信件,却在当时被周恩来烧掉了,而且是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烧掉”的。
那么,烧掉了的信,后来又是怎么发表的呢?有没有底稿?为什么要发表?当事人怎么不出来说话?这中间到底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生态?
我们得从接读这封信的当事人说起。
最先接读这封信的当然是江青。毛泽东给江青的信,在此之前,不多。一则是因为夫妻俩经常在一起,没有多大的必要写信;二则是毛泽东不太愿意与江青讨论党内生活的一些问题。见之于公开发表的,在中央权威文献中,就是1950年1月4日毛泽东在苏联访问期间以电报的方式发给江青的“同意你去新区看一看”的信。还有1957、1961、1965年的几封短信。
在1966年7月那样的一个文革运动启动的时刻,江青收到毛泽东这样的一封信——一封几近“黑话”的信,江青一定是震住了。她不可能读不懂毛泽东信的内容。因为就在毛泽东离开韶山滴水洞刚到武汉的6月28日,她还给毛写过一封信,说的也就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事。毛泽东正是就着她的来信的一些话题,超长地回了这封信的。
江青读完信,感到兹事体大,不敢独专。又唯恐误了毛的大事,便找到周恩来,让周看了一遍。江青把这么重要的信给周恩来看,没有经毛泽东本人同意。也许江青自己也明白,这不是夫妻之间的家书,这里牵涉到的是中国最复杂的政治斗争,“所思、所虑、所阐发的感慨,无一不是严肃得可以听到枪炮声”(《毛泽东家书》语)的问题。
周恩来看了,以他对事物的理解,觉得毛泽东的这封信不应只给江青一个人看的。以周的为人和处事的小心谨慎,他知道看到这样的信不见得是好事。但既然看了,也就还要有第三者看到才安全,否则今后的政治斗争说不清楚。因而他提请,这封信一定要给当事人看。同时,周恩来也有借这封信给林彪提一个“醒”的想法:万事有个边界,“吹”人的话适可而止。经与江青协商,再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也同意将此信给林彪一看,但嘱咐:林彪看后,当面烧掉。
毛泽东的这个安排,起到了两个作用:既给林彪敲了警钟“提了醒”,又“给了政策”——当面烧掉。只要改正,后话好说。
当时林彪正在大连休养,他不知道毛泽东写了此信。所以,当他看到这封信时,一时手足无措。但周恩来立即当着林彪的面(一说当叶群的面),用火烧掉了这封长信。这个动作又让林彪大吃一惊,因为烧掉毛泽东的文字,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周恩来只是笑笑了事。
这封只有江、周、林三人看到过的信——毛泽东的手稿,就这样消失了。
真的消失了吗?历史有时候真是太吊诡了。
1971年9月13日,林彪命丧蒙古大沙漠后,这封信被毛泽东翻捡了出来——是一份底稿抄件!
毛泽东写给江青的这封信,居然让人抄了一份底稿,而且暗暗地收藏着。他当时对贴身秘书的嘱咐是,“原稿发出,抄件存档”。据后来看到过这一个“抄件”手稿的人徐景贤回忆,“抄件”是抄在“一种直条纸上的”,“抄信人的字迹很稚拙”。徐景贤的回忆录没有提到这位“贴身秘书”是谁,经查,1966年跟随毛泽东的所谓“贴身秘书”是徐业夫。这是一件很耐人寻味的事。因此,林彪出事后,毛泽东自知由他亲自选定,并在中共党章上铁定的“接班人”摔死他国,是不好交待的一件事。为了洗清自己,他让拿出了这封信的“抄件”,并决定在1972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公布出来。
毛泽东为了让参加会议的人相信这个抄件是出自他的手,特意在原文上改了两处。其中有一处是“他(指蒋介石)就逃到一个海岛上去了”改成“他就滚到一群海岛上去了”。
周恩来自然知道毛泽东的心思,他特别将这个有毛泽东改动手迹的“抄件”全文复印,并让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可带回一份,存档到各自单位。
在做这一切时,江青没有忘记自己在里边的“利益”。她要求毛泽东将信的开头称谓“江青”改成“江青同志”。但毛泽东没有同意。周恩来和事,在印发这个材料作为“中共中央文件(绝密)”时,文件上加了“同志”,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毛泽东致江青同志的信”。
这样的一封信,由草成,抄写,存档并同时寄发,三人传阅,到烧毁;由重新翻捡出来,改写,复印并作为重要的中央文件高层公开,叮嘱带回并荐档——这中间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生态,是何其复杂。
毛泽东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他自己也不知道最终走向何方的“革命”,正像他在信中对江青所言:“全世界一百多个党,大多数的党不信马、列主义了,马克斯、列宁也被人们打得粉碎了,何况我们呢?我劝你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要粉碎刘少奇一类“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及其集团。但是,林彪是否就是他所坚信的人?或者在此后“九大”将林彪选成接班人后,是否就能同道到底?毛泽东说林彪吹他是“为了打鬼,借助钟馗”,那么,这句话是否可以反过来问一问:选用林彪,是否也是“为了打刘,借助林彪这个钟馗呢”?但不管是什么情况,林彪出事后,毛泽东得有交待,对党内,对党外都得有个解释。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心态下,毛泽东才翻捡出了这样的“私信”抄件的。毛泽东是不是由此就说清楚了他对林彪的重用是出于什么考虑呢?这一封显示早在四年前毛对林彪就有着相当警惕的“预言”,是不是也一如从前地表现了毛泽东的高瞻远嘱、明察秋毫呢?看来,回答不一定是乐观的。这一点,毛泽东作为一个高人,他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
林彪事件,在毛泽东,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据他身边的人回忆,“9•13”后,毛常常摔东西、撕文件、骂人。而且经常失眠,睡梦中偶尔还惊叫“亲密战友”、“接班人”、“永远健康”等类的短语。可见毛连自己都无法交待。
而林彪事件于国人,是不得不交待的一件事。因此,有此抄件,也聊胜于无。
既然有这么一个信的抄件,又是出于毛泽东早几年对林彪的观察与判断,作为中央文件,高层里是要学习和讨论的。不仅要学习,其每一位的讨论发言,都是要记录整理并上报的。于是,毛泽东看到了每一位参加会议的人的发言记录。全部的表态都是——
读了毛主席的信,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原来林彪是个反革命两面派,是个当面“万岁不离口,背后下毒手”的家伙,毛主席高瞻远嘱,对林彪的问题早就有觉察……
这样的话,毛泽东信吗?不信又能怎么办?也是聊胜于无吧。
历史,经常在一种“作古正经的乱弹琴”中……

附注:
当然,也有另外的说法,说这封信压根儿就不存在。是当时的中央为了应对林彪出逃所造成的被动局面,由康生提议,张春桥执笔,毛泽东首肯的一封彻头彻尾的造假产物。为了使这种造假更真切,毛泽东直接参与了过程,在“抄件”上特意修改了几个文字……支持这种论点的有张玉凤在香港发表的言论和姚文元的相关回忆(有关这个问题,如果博友们感兴趣,或者本博主还会涉及。)——先且不管这种质疑的理由以及当事人发言的真伪,由此亦可见出当时那种复杂的政治生态。这封信从1966年到今天,四十多年了,疑云丛丛,当事人有的三缄其口,不着一辞。我们期着历史真相早日揭晓……

(注意:凡转载本博文章,须注明来自凤凰网“理解毛泽东•一清的博客”,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