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洗新风管道: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16:22
唐山市开平区六十中学郭秀兰

文章摘要: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正文

近几年文综中考试卷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中考已要考查的是考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今后的学习潜能。学生只有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注意积累,在扎实地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视能力培养和方法的运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的历史教学,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更无创新精神可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创造力的开发。要开发创造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品格,鼓励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指导正确的创造方法的和提供良好的创造环境。在教学中可先由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1、精心设计导言,诱发学生兴趣,

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 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如 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 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 ?”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 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受到了世世代 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 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 果。

2 、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 善于设疑,启迪创造潜能。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 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 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世界近现代史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一些问题:为什么说哥伦布、麦哲伦既是殖民主义海盗,又是杰出的航海家?中国是四大发明的故乡,四大发明传至欧洲成为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强有力的催化剂,而中国却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戊戌变法却遭到失败?为什么苏俄十月革命走城市推广到农村的道路获得成功,而中国革命则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胜利?

涟漪扩散,思维的火花迸发,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与思维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每节课都有一两个有质量、有深度的问题提出和解决,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3 、 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

在教学中,学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或试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时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

二 记忆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而学生往往反映“记不住”。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 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解决难点。美国内战一节讲解完后,一般学生对美国内战爆发 的原因、概况、结果基本都掌握了,但是为了提高记忆水平,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思考题“用史实说说美国内战 为什么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我作了简单的提示:首先,独立战争虽然打碎了殖民枷锁,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不彻底,因为政权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其二,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从 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其三,林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在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体现了第二次革命的任务。综上分析就不难看出,美国内战的确 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三 培养学生 知识迁移能力

初三历史教学课时紧、任务重,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解剖一个,认识一片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会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如讲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时,可先对第一次科技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进行结构化分析,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物质条件: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科技条件:工厂手工业积累生产技术;市场条件:市场扩大;劳动力:圈地运动。接着提问学生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掌握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五个要素,使学生对知识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其他两次工业革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以此为荣,让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51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版

朱汉国、王斯德主编:《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刘笑盈著《精粹世界史;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