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美术生历史重演:所谓“内需不足”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23:40

所谓“内需不足”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2009年03月28日 20:43 铅笔经济研究社 周克成

——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读书笔记之二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经济学谬论,经济萧条期,各种各样的谬论就更多了。而这许多观点中,其实早在几十年、上百年前就已经被经济学家们批驳得体无完肤了。这次,就让我介绍罗斯巴德对经济萧条期中三个常见谬论的批评。

奇特的是,这三个谬论都和所谓的“内需不足”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罗斯巴德是在不同的侧面对经济萧条期这一最流行的谎言作出批驳。

普遍的生产过剩

经济危机中的常见的一种景象,是商品滞销,工厂开工不足,劳工失业。针对这点,人们说只是因为繁荣时期生产得“太多”,以至于超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于是,经济萧条出现了。

对此,罗斯巴德毫不客气的写道:“无论是否为人接受,这种解释是彻头彻尾的胡说。除了伊甸园,没有普遍的‘生产过剩’存在。只要任何的‘经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一直需要生产,这种普遍的需求满足可能发生。”

表面上看起来,在经济萧条期人们可能缺乏货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而有“生产过剩”这回事。但是,只要价格能够自由回落,那这些物品自然就能够卖出去,而不会存在什么“过剩”情况。

是有一种可能,价格下跌了,那生产这些物品的厂家可能就亏本,但这亏本,可不是当前降价造成的,而是早在项目上马之前就造成了。是之前的通货膨胀误导了企业家,让他们把钱投了进来,来做了这笔亏本生意。在这一点上,更和普遍的生产过剩无关,是企业家做了错误决定,生产了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因此,过剩的也只是这些错误的“生产力”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需要的,就是让价格迅速回落,让这些在某些方面显得“过剩”的生产力转移到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去,因为从普遍的经济世界看,生产力永远是稀缺的,而不是“过剩”的。

消费不足

消费不足?有这回事吗?让我们看看罗斯巴德怎么说:

“因为我们没有斩断六欲,所以对进一步生产的需求总是存在”;同时,“为什么成本的价格那么高,以至于当前的出售价格产品不能获利?生产性及其的增多是因为人们需要这样,是因为人们期待着未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坚持认为生产通常会超过消费需求是荒谬的。”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由于在繁荣时期相对收入更多地转向了富人,而到了萧条期,富人消费也减少了,所以“消费不足”的情况又出现了。但是,罗斯巴德指出:(1)没有什么经验研究证明富人消费得更少;(2)繁荣时期,也不必然存在相对收入由穷人转向富人。

罗斯巴德还有力地指出:“如果消费不足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任何危机,那么萧条应发生在消费品行业中,该行业的剩余商品将积压,同时至少相对的繁荣将发生在生产资料商品行业。但是,通常我们看到的是,在萧条时期是生产资料行业,而不是消费品行业遭受更大的损害。”

遗憾的是,政府官员从来没有把罗斯巴德的这些话当一回事。而是一旦发现经济发展有所迟缓,就大谈什么“内需不足”,从而搞出什么黄金周、消费券之类的劣招,他们总是认为,他们比市场更聪明、理智和有效。而其他的谬论,如“生产过剩”、“投资机会缺乏”等,都或多或少和“内需不足”这个谬论有关。

“投资机会”的缺乏

这个观点的言下之意是:我们虽然手中有钱,我们虽然愿意作出储蓄和投资,但由于已经没有任何“投资机会”了,所以我们无法作出什么投资,因而我们也无法聘请更多的工人,无法生产更多的物品。总之,因为投资机会的缺乏,这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停滞了。所以,经济出现了萧条。

你同意上面这段论述吗?真是荒谬得可以。但这就是所谓“投资机会缺乏”的逻辑。

事实上,只要人们的需求还没有完全得到满足,我们就有必要继续增加供给,就有必要继续增加生产,有必要继续作出储蓄与投资。罗斯巴德的原话是:“即使所有的现有技术都被利用起来,仍有无限的投资机会存在,因为仍有许多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然,要在什么方面增加供给,要什么样的情况下继续投资,需要企业家、消费者根据各自的情况作出判断。但决不会有一个世界完全丧失“投资机会”,除非这是天堂,任何物品的供应都已经应有尽有了。而这样的世界,显然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但在经济萧条期,投资活动确实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罗斯巴德的解释:“实际上,由于成本高于资本商品销售所得出的价格,这才带来了萧条中的困难;所以,问题就在于成本的刚性上。自由市场中,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相反,这样最终价格的削减也能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就降低了生产成本。繁荣时期成本价格被抬得太高,现在到了危机时期,人们才发现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销售价格,危机时投资机会不足的根源就在于此。”

罗斯巴德已经明白地指出,在自由市场中成本是可以下降的,也就是说不会有“成本刚性”这回事的。那么,这里的“成本刚性”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得回到奥地利学派对政府种种干预政策的批评了。比如罗斯巴德就在本书的第61页指出了政府应对萧条的种种政策,恰恰是加重和延长了经济萧条的周期。比如阻止工资下调,就是政府干预市场调整的一种手段,而这样一种手段,无疑是会阻止成本下降,从而让一些本来有利可图的生意,变得没人敢做的。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边是市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一边是没有商人愿意掏腰包作进一步的投资。而经济学家看到了这一点,就说什么是“投资机会缺乏”导致了经济萧条。他们由此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既然企业家不投资,那么,就让政府来投资吧,就让政府开印钞票吧。为此给人们换来的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是进一步的萧条。

在罗斯巴德这本书的第三章中,还对其他经济萧条的荒谬解释作出了有力的反驳,精彩犀利,富有说服力。因为喜欢,又因为虽然这本书虽然已经出版几十年了,但世界上这些荒谬的观点还是流行得很。所以谨在此当个文抄公,把罗斯巴德的几个解释放到这里,供大家参考。

而更多,更精彩的,还是得请大家自己去看他的这本书。还有一个好消息,这本书的新版已经出版,已经能在当当网上买到,相信各大书店也已经把它摆到显著的货架上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教授还为此书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也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网友点评
  1. 刚仔 09-03-30 11:59 上午

    既然人心不足要蛇吞象,那为什么会有内需不足这回事呢

    上古小白 回复:

    平常所说的内需不足是有效需求不足,所谓有效需求是指既有购买的愿望又有购买的能力的一种需求

    王强 回复:

    是因为人们不愿付出过高的代价购买商家的商品,只要商家肯降价就一定有需求。但商家成本过高,降价就会赔钱,这只能说明商家对市场的判断错误,将资源投入了不经济的地方。

    回复

  2. maggie 09-03-30 2:30 下午

    嗯。真理往往是如此令人惊讶的简单,然后如此令人惊讶的被人视而不见。生产过剩和内需不足,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是意义有很大不同。是要商家降价呢,还是发动狂热消费的问题。事实上,只要降价,需求还是很强劲的。但是有很多企业就受不了原本高额成本的拖累,而政府又不得不救,真是饮鸩止渴啊。。。

  3. 凯恩斯经济学……阅读经典是一回事,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经济学常识是另一回事。

  4. Diartagnan 09-06-12 11:01 上午

    经济危机不是生产过剩,而是现有的社会产品分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能力的发展。社会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社会分配制度的分配能力。

    或者修改分配制度,或者消灭一部分生产能力,或者兼而有之。

    从这点看,在分配这个方面,公有制是很有优势的,

  5. 染衣 09-06-13 9:26 下午 当“生产-扩大再生产”遇上“消费-无力再消费”,经济就危机了……这时候美国人开出了“福利+透支”的药方,暂抑病情,却未能根治。那么,中国打算怎么治呢?楼主有主意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