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热水地板采暖:解密:鲁迅文学口号引起的政治斗争风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8:33:48

解密:鲁迅文学口号引起的政治斗争风波

2011年10月24日11:14腾讯读书[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章摘自:《周扬与冯雪峰》
  作者:徐庆全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版次:2005年1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周扬与冯雪峰都是现代文坛才华横溢的作家,又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领导革命文学的领军人物,周扬和冯雪峰两个人的名字,一直被文学研究史家反复书写。他们如何度过两个人关系的蜜月期而彼此交恶;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因“两个口号”的论争而扭结在一起,并在“文革中共同难逃受批判的命运;而到晚年,他们的手又如何度尽劫波紧紧相握,留下了象征他们关系的《两只锦鸡》的美丽寓言……

转播到腾讯微博

鲁迅

关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提出,在冯雪峰那篇写于“文革”期间、后来惹起轩然大波的材料《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等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经过》中,作了详细的叙述。冯雪峰在鲁迅家里与胡风见面后:

于是谈到“国防文学”口号,胡风说,很多人不赞成,鲁迅也反对。我说,鲁迅反对,我已知道,这个口号没有阶级立场,可以再提一个有明白立场的左翼文学的口号。胡风说,“一二八”时瞿秋白和你(指我)都写过文章,提过民族革命战争文学,可否就提“民族革命战争文学”。我说,无需从“一二八”时找根据,那时写的文章都有错误。现在应该根据毛主席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精神来提。接着,我又说,“民族革命战争”这名词已经有阶级立场,如果再加“大众文学”,则立场就更加鲜明;这可以作为左翼作家的创作口号提出。胡风表示同意,却认为字句太长一点。我和他当即到二楼同鲁迅商量,鲁迅认为新提出一个左翼作家的口号是应该的,并说“大众”两字很必要,作为口号也不算太长,长一点也没什么。……

于是,胡风临走时就说,他去写一篇文章提出去,鲁迅表示同意,我也同意。

冯雪峰谈到同意胡风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时说:

但我当时是有严重错误的,就是,没有把提出一个口号看成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而既没有向党中央请示,也不曾同鲁迅商量,请他用他的名义提出。

同时也由于我当时对“国防文学”口号的错误也认识不足,反对它的态度也不坚决。

冯雪峰的检讨,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写的,“我当时对‘国防文学’的错误也认识不足”云云,是那个时代的必须要检讨的内容,也许不能做数;但“没有把提出一个口号看成一个重大的问题”的说法,的确是当时的现实。

与周扬等人与中央中断联系的情况相比,冯雪峰是中央的特派员,他与中央联系是方便的。对于提出一个新口号,冯雪峰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且鲁迅是赞成的,自然没有想到要向中央请示。

冯雪峰“下车伊始”的做法也的确值得检讨。按照他的回忆,他与胡风见面是在到上海的第三天。这三天里,他显然无法做到对上海文艺界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不了解周扬、夏衍等人与鲁迅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更不了解周扬、夏衍等人与胡风之间对立的严重性。他所知道的有关周扬、夏衍的所有情况,大约都是来自鲁迅、来自胡风的看法,当然,还有他以前与周扬产生间隙时对周扬固有的看法。

周扬与鲁迅的关系,前面已经说过就不多说了。胡风与周扬的对立,在当时上海的文艺界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冯雪峰在上海时就如此,在他重回上海时也是如此,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就在雪峰到达上海前后,周扬和胡风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笔仗正打得不亦乐乎;周扬、夏衍联合文艺界的一百多党员组成“文艺家协会”,胡风也正在准备另外成立“文艺工作者协会”……诸如此类的事实,冯雪峰是了解到的。 解决这些宗派主义对立情绪,让周扬和胡风握手言和,让上海文化界的革命作家团结起来,共同贯彻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是冯雪峰这个中央特派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中央是让他附带地管一下文艺工作的,但既然要管自然要了解情况才能管好。但遗憾的是,文化界存在的宗派主义事实,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因为没有重视,他也不可能认识到冒然地让胡风发表文章、提新口号所引起的后果。

这样,1936年6月1日,胡风的文章《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在《文学丛报》上发表了。

茅盾见到文章后大吃一惊。茅盾回忆说:

胡风这篇文章的口气,好像这个口号是他一个人提出来,既没有提到鲁迅,也没有说明这个新口号与“国防文学”的关系。给人的感觉是,胡风要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来代替“国防文学”口号。我看到胡风的文章大吃一惊,因为胡风这种做法,将使稍有缓和的局面再告紧张。

由茅盾的感觉推想,从这个新口号的酝酿到提出使完全蒙在鼓里的周扬、夏衍等人,必然也是感到震惊的。从周扬等人与胡风以往所固有的宗派主义对立情绪看来,胡风这种“标新立异”显然是不可容忍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周扬等人看来,他们所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是完全符合共产国际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的,是正统的因而也是不容有任何异议的。这是当时周扬领导下的左翼作家的共识。比如,沙汀就是这样认识的:

《文学界》6月5日创刊前,茅盾曾约集一批原“左联”成员,在《文学》杂志社座谈。沙汀、荒煤、艾芜、徐懋庸都参加了。茅盾企图说服大家放弃口号之争,但没有见效。散会后,沙汀单独留下一会儿与茅盾谈话。沙汀请茅盾为《文学界》写一篇赞同“国防文学”的文章,一再说,这口号是党提出来的。沙汀把“这是党提出来的”说得极其认真。茅盾不住地摆头,显出一种似笑非笑的无可奈何的神情,始终连一个字都没讲。

胡风的文章一刊出,反对胡风的文章也随之陆续发表,当然,支持胡风的文章也有。“两个口号”大论战的序幕急速拉开。

双方论战的产生,就出现了茅盾所说的“稍有缓和的局面再告紧张”的情况;也出现了冯雪峰所说的“文艺界本来已经不很团结,两个口号论争一起来,对立的现象还更厉害了”的局面。

怎样收拾这个局面?茅盾在看到胡风的文章后就立刻找冯雪峰:

我对雪峰说:胡风这样做是存心要把分歧扩大,现在文艺家协会要开成立大会,很可能有人在会上提出这个新口号问题,我可没法收拾这个局面。冯雪峰也有点急了,埋怨道:胡风这个人也太英雄太逞能了,我要批评他。我说:问题并不在此,而是要挽回胡风这篇文章造成的不良影响,我看胡风这个人脑子里从来没有左翼文艺界团结的问题。现在补救的办法只有请大先生再写一篇文章。雪峰说:可是大先生正在生病。我说:是呀,所以我来找你。雪峰沉思片刻道:让我去想想办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