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平面图图例:中法志愿者携手共筑相思墙【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33:19

昨天,中法志愿者来到平江路,一起学当古建泥瓦匠,学砌相思墙。

  

  平江路242号是一处年久失修的清代古建,昨天,这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修复者”:他们身着统一的文化衫,有的还是金发碧眼,跟着苏州的古建师傅,认真地学砌相思墙。

  当天上午,为期两周的平江路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正式开营。该项目由平江区政府、团市委、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法国REMPART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共同主办。

  开营仪式结束后,由七名中国志愿者、七名法国志愿者组成的工作营,兵分四组,在平江路242号、卫道观前等平江路沿线的四处地点,干起了泥瓦匠、木工、测绘等活,开始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战之旅”。

  洋学生像雕刻一样打理青砖

  戴上安全帽,拿上砖刀,尝试将黄沙、熟石灰,均匀地涂抹在青砖上,动作很生硬,明显没有给面包抹黄油那般轻松……被分配在平江路242号的毛俊英、托马斯等5名中法志愿者,跟着太湖古建公司的傅师傅,学起了砌墙的每招每式。同时,师傅还向他们讲述着相思墙、女儿墙等传统建筑知识。虽然,5名志愿者的动作还显生疏,看着他们的那股认真劲儿,傅师傅仍给出了“比我当年第一次当学徒时砌得好”的鼓励。

  今年8月底,由太湖古建公司开始对平江路242号进行保护性修复,在修复中,对原有的青砖等原材料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所以,志愿者们还要用砖刀对附着在青砖上的杂物进行清理,看着托马斯像雕刻一样耐心将一块青砖清理得干干净净,傅师傅在夸赞他的同时,请英语好的中方志愿者毛俊英告诉他清除的要领,以提高工作效率。今年37岁的托马斯,是生活在法国南部的一名信息工程师,参加法国REMPART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组织的类似活动已不是第一次,到过不少国家。托马斯告诉记者,他一直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这次来到中国就是要好好体验一下,多交一些朋友,回去后把经历和身边的亲友、联盟的成员好好分享。“作为苏州人,对家乡的历史文化真的不够了解。暑假期间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前期的志愿者招募选拔活动,让我知道了很多知识,我很期待接下来和法国朋友一起的交流学习。 ”今年21岁的苏州女孩毛俊英,目前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读大三,暑假里得知了这次活动,正好离学校9月20日开学也有足够的时间,不想让暑假变得很闲的她,选择了这次挑战。

  专家阮仪三爷孙齐助阵

  “我是苏州人,长在钮家巷,能为家乡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做些事情,非常激动。 ”昨天,一名身着工作营队服的老者出现在工作营现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就是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阮仪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参与平江历史街区等苏州古城保护工作。此次志愿者工作营活动,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就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阮仪三说,看到中法志愿者一起动手,为文化遗产保护添砖加瓦,感到很欣慰。“只有自己动手劳动,才能体验文化遗产保护的艰辛。平江路在老宅子保护中体现了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结构、原环境的‘四原’原则,保护其原真性,而不是造假古董。通过现场感受,让大家能更好地传承这种精神。 ”他表示,法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做得很好,在全世界是领先的,不仅政府在做,民间力量也被调动起来,志愿者工作开展得很好。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队伍中来。

  昨天,阮仪三的孙子、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大三学生阮一家,也来到现场学习交流。阮一家说,去年夏天,他参加了法国REMPART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的活动,到法国巴黎郊外一处古堡参与城门修缮工作,主要学的是石匠工艺,感受到了法国志愿者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及他们生活浪漫、工作认真专心的“一分为二”精神。这次,工作营首次进入中国,在平遥、平江路开展活动,因为开学时间的问题,自己参加了近日在平遥举办的工作营,但觉得五六天的时间不过瘾,所以又来到平江路,在活动“外围”体验老家的文化遗产保护精髓。

  据了解,本次工作营将于9月15日结束。活动期间,中法志愿者将共同学习、劳动,还将参加地方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