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水喉一个人用吗:语言交际的基本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4:52:54
邓旺林
一、语言交际的含义
语言交际——运用语言或者说以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进行的交际。也叫言语交际。
Δ《现代汉语词典》:“交际—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社交。”“社交: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
二、语言交际的基本构成
1、语言交际的主体:说/写(译)者——听/读(译)者。
2、语言交际的客体(交际内容):各种语言信息,具体表现为言语。
3、语言交际的目的、动机:传播、说服、调查、荐举等等。
4、语言交际的手段、方式:以语言为手段、工具,根据运用语言这种工具的不同情况形成不同的语言交际方式:口头/书面;单向/双向等等。
5、语言交际的环境(语境)。
语言是一种必须跟它在使用时所处的环境(包括情景<外环境>和背景知识<内化的环境或说内环境>)交换能量的开放性系统。
语境包括:
(1)外显性语境:交际的时间、地点、场景、话题及话语的上下文等;
(2)内隐性语境:主体的交际目的、语用预设(言语接受者对言语表达者的交际动机的预先认定)、背景知识及交际所处的社会、时代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言语交际与交际语言》P94、95、101)
《语言交际中的艺术――语境的逻辑功能》认为,语境包括:1.言辞语境:上下文(书面语中的前后文,口头表达中的前言后语)  2.言辞外语境: (1)主观语境因素: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2)客观语境因素: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交际的话题等。 (见该书P42――53)
Δ“言内之意:指称意义、上下文意义、情境意义;言外之意:会话含义、个人联想意义、社会文化意义。”(《言语交际与交际语言》P98-99)
Δ“语言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听读对象、作者心境等项因素,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依据。(《中国教育报》1998.3.11第二版  李建平《阅读教学亟待加强》)
按:有人认为“诸如身份、思想、性格、职业等所谓的主观因素不应简单地都看着是语境因素。它们实际上是交际主体的社会属性。虽然对交际有影响,但是通过主体之间建立的角色关系体现出来的。而交际主体自身所具备的交际能力,即语用预设、背景知识、判断推理能力等等,可以看作是语境因素。它们是主体本身潜在的能力和素质,与主体在交际中的角色关系无直接关系,往往可以直接影响到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与交际语言》P24)
三、语言交际的基本过程与方式、途径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交流、信息传输的过程。下面是信息传输过程示意图:
信源

编码

发送

传递

接收

解码

信宿
(内部言语)
( 外  部  言  语 )
(内部言语)
└-------------反馈-------------┘
╲  ╱
╲  ╱

—声音等→


—文字等→

从上图可以看到:
1、语言交际主要处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编码至解码这一阶段中。
2、语言交际的基本方式与途径―― 听、说、读、写、译
说/写(译)―――表达
听/读(译)―――接受
四、书面交际与口头交际的区别
(一)语言交际的分类
1、语言交际可分为书面交际和口头交际两大类
(1)书面交际(写——读、译),一般是非面对面的、远距离的。
(2)口头交际(口耳交际)(说——听、译)。它可分为面对面的、近距离的和非面对面的、准近距离的(如通电话)。
2、语言表达的分类
书面表达(写、译)
口头表达(说、译)
{
独白体
介绍、解说,致词,会议讲话、演讲等
交谈体
闲谈、会话,谈判、论辩等
(二)书面交际与口头交际的区别
《晋书 • 挚虞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平太叔广,枢机清辩。广谈,虞不能对;虞笔,广不能答。更相嗤笑。纷然于世云。”这说明有的人善说而不善写,有的人则善写而不善说。这与书面交际与口头交际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很大关系。
1.书面交际涉及的信息载体较少,而口头交际涉及的信息载体较多。
1)书面交际涉及的信息载体主要是视觉符号系统中的书面符号系统,包括:
①文字、标点符号等书面语言符号系统
②标志等记号、图形、图画等非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
2)口头交际涉及的信息载体
(1)听觉符号系统,包括:
①语言的(即语音)
②非语言的。包括A.准语音(副语言):语调等;B.其他声音(如敲门声、摔打东西的声音等)
(2)视觉符号系统,包括:
①书面交际所用到的(如文字、图表等)
②书面交际没有用到的(态势语、实物、空间距离与位置等)
其中非面对面的口耳交际只用到听觉符号系统,而面对面的口耳交际还可用到各种视觉符号系统。
由于口耳交际可借助多种信息载体、多种交际工具,因而减少了语言在信息传输上的负担和压力。
书面交际与口头交际这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口头语体语句较简单、欠连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口耳交际中,由于有许多辅助性的表情达意的手段,因而其语句简单、不连贯、省略成分多、跳跃式等也不会妨碍表情达意的完整性与明确性,不致妨碍交际的顺利进行。
2、口耳交际主要以声音为信息载体,书面交际以文字为主要的信息载体。
声音传播速度快,又有一维性特点,不可羁留,无法回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加上口耳交际又属于近距离式的交际,因此,在口耳交际中,信息传递过程极短,发送与接收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接收与解码也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这就要求听者做到对方说到哪里自己就听到那里,同时要迅捷、准确地作出解码。这给听者的接收与解码都造成极大的紧迫感。此外,汉语同音词多,占总词汇的11.6%。这又给听者的接收与解码带来更大的压力。声音所具有的特点同样给说话者造成相应的压力,这主要是编码方面的紧迫感。
书面交际中发送与接收间传递的距离较大,发关与传递之间、传递与接收之间的距离也较大,发讯者往往可以将已发送的信息在传递的阶段中收回修改后再行发出。另外,在编码与发送之间,在接收与解码之间,交际主体自控的自由也也较大。
3、口耳交际是近距离或近距离式的,它使口耳交际具有临场性,即交际主体各方同处于一个较为具体的较小的时空环境中,这就使口耳交际与书面交际又有以下区别:
(1)在口耳交际中,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这五项活动几乎是同步进行的。由于说者的编码与发送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即边想边说),因而说者往往来不及字斟句酌(尤其是在即席发,言产到无准备的话题时)。
这是口头语体语句结构欠完整、连贯,追被、插说成分多等的客观原因。书面交际中编码与发送可以不同步,接收与解码也可以不同步,又都是可以反复多次地进行,因而写作者者中以做到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以求完善。
(2)口耳交际的反馈迅速,这一方面有利于交际者及时调整信息交流的过程,而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干扰。
口耳交际中,双方的表情、情绪等必然互相影响。听者的反应(注意是否集中、情绪是否高涨等)对说者的正常发挥也有很大影响(正向的或负向的)。而听者的反应,又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对说者所讲的话是否听得清,听得明;说者所讲的话是否有可听性:是否让人听得自然、悦耳(语音、语句等方面),是否符合听者的需要、兴趣(话题方面),观点是否能为听者接受,材料是否新则鲜,动作是否恰当?是否大方自然,让人看着自然、悦目;甚至说话者的身份地位、仪表风度乃至其他环境因素等等都会影响到听者的反应。
(3)口耳交际对说、听者的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更高。如注意力的集中、稳定,思维的敏捷性等。
听、说能力之间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由于性格及其他心理因素,有的人善于倾听对方意见却拙于表达,反之,有的人能清楚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却不善于反应灵敏地把握别人讲话的要点。一般而言,主观而自信的人听的反应能力往往较弱。青省年由于年龄特征以及缺乏实践锻炼,往往不习惯长时间地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讲话,也不善于把别人讲话的要点条理化而形成清晰的认识。(1984.3《中国语文》  章熊《语文教学听说训练初探》)
(4)在口耳交际中,要求听者要听话辨音,在面对面的口耳交际中,还要求听者要注意观颜察色,做到耳目并用,即既听(语言及各种副语言)又看(对方的表情动作等)。说者则应口目并用,即既说又看(观颜察色,及时了解听者的反应)。
(5)口耳交际中的日常谈话多是零碎的、片断性的,往往不强求结构的严谨与完整。
(6)口耳交际中的一些非语言符号系统在表情达意上既有一定的模糊性,而同时又往往有内涵丰富、表达细致的一面。
(可参阅拙作《中专语文教学加强听说训练漫议》)
附:
Δ书面交际与口头交际的区别:1。交际环境不同   运用书面语体时,表达者处于单方面进行的情境,可以从容地选词造句,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润色;而运用口头语体时,说话者与受话(交谈)对象都直接在场,具有临场性和强烈的针对性,也就有更大的机敏性(敏锐地根据对方的反应机警地作出言语应变);且由于话语的暂留性,不能象书面语那样可以慢慢咀嚼,仔细研究。这是运用这两中体的最大不同。2。对语言材料的具体选择与组织不同    书面语体言语严谨、完整、系统、连贯;句式规范,以各种关联词来连接,运用标点符号来区分语言的层次、停顿和语气;它更强调语言运用的规范性(语法、逻辑)。而口头语体则灵活多变,具有重复、省略、断续、话题飞转等特点;言语中有更多的短句、不完全句、独词句等;由于交际方式的临场性,它更注意语言的适合性。(胡大奎等《实用社交口语》P5-6)
Δ一般说来,口头表达不宜作细腻的描写。在介绍事物或表述事件的过程中,常见的难点在于:(1)时点过多,叙述不清;(2)人物过多,称代混乱;(3)方位复杂,难于表明(空间表述,口头不如文字,文字不如图形)。――(1984.3《中国语文》 章熊《语文教学听说训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