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轴油泵出口油压:一次“心痛”自我诊治的经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02:50
一次“心痛”自我诊治的经历
      一天晚饭后,我的左胸部突然发生剧痛,是往肋骨里边抠着的那种感觉,病症时轻时重,痛时不能直腰,不敢出大气,病症大约持续几分钟,痛感也没有好转的迹象。
      老伴看着我当时的状态,急切的问到,你怎么了,为什么弯着腰不说话呀?我说,是心脏这个部位痛。她说,你看看脉象不就知道了吗?我说,不用着急,我先品品身体上的各种感觉再说,你着急也没有什么用。这时,我仔细品查,只觉得左胸部向里边抽着痛,并无有胸闷、气短、咽干、头晕、心烦等这些症状,我在想,根据病症上看,疼痛的位置虽然是心脏的部位,但不象是心脏有病,有可能是肝经分布在左胸部通路有问题,其病因在肝。
      为了进一步证实我的这个判断是否正确,通过诊脉,看看脉象的变化,病因自然就会真相大白了。经诊脉,其脉象为,肝脉涩,而余脉平,根据脉象上断定,病在肝。诊脉的结果证实了我的判断,所谓的心痛不是来于心,是肝出现了问题,是肝的功能失调在作祟。
      病因清楚了,根据经络调整法,点按肝、胆经上的穴位,随着点按穴位的进行,疼痛逐渐开始有所缓解,为了提高疗效,随后,又在肝腧、肝经上的章门穴,拔了两个火罐,仅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消除了左胸部的疼痛,这是我自治“心痛”的全过程。
      我有一位同学,在过去曾同我谈起他胸痛的一段经历。他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胆囊炎。那是在一天凌晨二点多钟,突然间因左胸痛痛醒,因为他不懂医,缺乏医学常识,无法对病情做出判断,更不知道怎么治疗,所以,只好咬紧牙关挺着,等待病情好转。但事与愿违,左胸部越来越痛,痛的浑身都是汗,病症始终没有缓解之象。人在这个时候往往是沾事则迷,他老伴看到这种情况,对我同学说,看你疼的这个样子,是不是心脏病犯了,吃几粒速效救心丸吧!吃后毫无效果。老伴又说,是不是这个药不好使,你再吃几丸丹参滴丸看看,结果服后疼痛照常。这时,药也吃了,病情也不见好转,不能再拖下去了,就急三火四的去了医院。到了医院经医生一检查,诊断为胆囊炎,接着,收他住院治疗,又是点滴,又是口服药物,结果花了不少钱才出院,出院时还要违心的跟医生说,“谢谢啊”!
      听我同学述说病情后,我问他说,当时你出现气短、胸闷……等这些症状吗?他说,没有,只是左胸部痛,痛的心没底。我说,你的左胸痛,虽然是在心脏这边,但从经脉的分布上看,肝偱两肋,实际上左胸痛的原因,是肝的经脉不通,导致的气滞血瘀所致,没有太大的事。我问他说,你这两天生气没有,他说,是生点气。我接着说,实际上这种病症的判断多么简单啊?就是生气,导致你的肝气不舒,如果你要是掌握一些有关经络方面的知识,点按肝胆的经脉,病症就能立即得到控制。
      文章看到这里自然要问到,左胸应该是心脏,怎么会是肝脏呢?这就是对病情判断的奥妙所在。
祖国医学认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运行不息;肝主疏泄,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之为病,病机虽然庞杂多变,但肝气郁结乃为各种病理机转之根由。上面的两段话,讲的是心、肝的两大生理功能。人体患病都是因为缺血所致,无论是何种疾病的发生,其根源都是因为缺血的原故,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满足脏腑对气血的需要,就可及时恢复脏腑的功能。
      心脏缺血往往发生在心肌,当心肌缺血,使血管产生不规则的收缩出现心痛,在心痛的同时,由于心脏的特性,必然可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各种病症的表象,同时也可出现牵涉痛;肝脏缺血,是由于肝郁气滞,肝内的气体占据一定的空间,使肝内的血液减少,致使肝疏泄功能减弱。当人体出现肝郁气滞时,可在瞬时间内造成经脉通路的某一段缺血而出现疼痛。另据,肝循两肋,也可出现左胸部疼痛。
      我左胸疼痛,是由于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与心无关。所以,通过点按肝胆上的穴位,促使经脉通畅,通往肝区气血流速加快,活血化瘀,就及时的缓解左胸部疼痛。
      心脏血管收缩性的疼痛,与肝肝郁气滞出现的疼痛,很容易混肴一起不易区别,当你明白了心、肝的生理功能,当左胸部出现疼痛时,对病因就很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
      大家一定要懂得胸痛是个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绝不单是心脏患病的专利。这种病情的特点是发病急,而且说来就来,不容你更多的思考,痛起来真是难以忍受。不要一出现了左胸痛,就自认为是心绞痛,而举足无措胡乱吃药,要静下心来判断病因,然后,再做道理。
      自我诊治的方法,是临床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多年来,利用这种诊治方法,为诸多患者所用,屡试屡验,无一“漏网之鱼”,这次我又亲身体会,更加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这种诊治之法,仅就外治法而言,在不用药的条件下,自己能为自己诊治,其乃治疗方法中之大乘也。 肝腧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
   
  章门穴

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章门穴   Zhāng mén(LR13)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艾灸穴位图:章门穴

编辑本段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编辑本段主治疾病

功用

  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

11肋骨

主治

  腹痛,腹胀,泄泻,胁痛,痞块。   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   其他疾病:高血压,胸胁痛,腹膜炎,烦热气短,胸闷肢倦,腰脊酸痛。

配穴举例

  配梁门、足三里治腹胀;配内关、阴陵泉治胸胁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呕吐 (《腧穴学》)。   配足三里、梁门,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胀。   配内关、阳陵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配足三里、太白,有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治疗

  斜刺0.5-0.8寸;可灸。

编辑本段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门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阳谷穴、气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编辑本段刺灸法

  斜刺0.5~0.8寸;可灸。

编辑本段附注

  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章门穴 脾募,脏会,足厥阴少阳之会。

编辑本段别名

  长平,胁髎,季胁,脾募,肘髎,肘尖,后章门,季肋。

编辑本段穴义

  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

编辑本段名解

章门

  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

章门穴

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长平

  长,长远也。平,平坦也。长平名意指随肝经强劲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降落使腰侧腹部肌肉变为平坦之状。

胁髎

  胁,指穴在胁部。髎,孔隙之意。胁髎名意指随肝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由胁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季胁

  季胁,小胁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无它意。

肘髎、肘尖穴

  古有用肘尖点墨寻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来自该法。

脾募

  募,募集也。本穴为天部的脾土尘埃归降之处,故为脾经募穴。

脏会

  脏,指五脏的各种气血物质也。会,会合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弱小风气,此弱小风气中包含有五脏特性的五种气血物质,有属肾的水、属脾的土,还有其它脏腑传来的各种精微,为五脏气血的混合之物,故为脏会。

足厥阴少阳之会

  本穴物质不光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还有胆经辄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湿之气,故为足厥阴少阳之会。

编辑本段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和缓之气。

编辑本段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后归于地部。

编辑本段功能作用

  降浊固土。

编辑本段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肝郁   肝有疏泄的功能,喜升发舒畅,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它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就会引起肝郁的病症。其表现主要有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且胁痛常随情褚变化而增减。肝气上逆于咽喉,使咽中似有异物梗阻的感觉;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胃失和降而脘痛、呕逆,吐酸水,饮食不脉;脾气失和就发生腹痛、腹泻。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则胁部刺痛不移,或逐渐产生症瘕积聚。此外,如月经不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肚疾患、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病症也常和肝气郁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