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冰箱维修:如何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培养优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51:58
如何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培养优生

     1. 用审慎谦虚的警示语教育高傲自大的“优生”。 

    高傲自大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它表现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长处、成就和自己所处的地位。个别“优生”由于成绩出类拔萃,往往得到老师、家长的宠爱,同伴的尊敬和羡慕。他们耳听表扬声,眼看微笑脸,手拿奖励品。对他们往往是表扬多,批评少,使用多,教育少。他们在同学中也往往是发号施令多,接受别人的指令少,常常在各种场合很自然地形成以我为核心。这些客观现实反映在个别“优生”的头脑里,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高傲自大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就自认为举世无双而目空一切,有的甚至连教他的老师也不放在眼里。

    如何教育这些“优生”呢?丁某同学的例子让我感触颇深。我是教语文的,又任班主任,在课堂上,我专挑有一点深难度的题目请他回答,若答对了,我点头默许,若答错了或者答不上的时候,我除了让大家集体讨论外,课后还专门请他到办公室来,继续和他探讨难题,共同找资料研究难题,同时提一些相关的问题让他思考,过一段时间再请他回答,教师又给他一个更美满的答案,并警示他治学严谨,狂妄不得,知识越多越要谦逊,使他从内心折服于你,同时又认识到“山外有山”的道理,从而勇敢地超越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教师用自身审慎的治学态度给“优生”做出示范,再和他商讨一些疑难问题来警示他要谦虚谨慎,使他明白高傲自大是学习的大敌,难成大器。这样既激发他学习的兴趣,拓展他思维的深广度,又抑制了他的高傲自大行为,不使他乱翘尾巴。       

    二、 用热情诚恳的贴心语教育冷漠自私的“优生”。

    冷漠自私是少数“优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又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有些学习成绩一向优秀的“优生”,认为一切都应该按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他们对人冷漠,处事武断,处处要求别人尊重和关心自己,而自己根本不知道应该尊重别人,关心别人。他们只重智育,不顾德育和体育,不愿参加公益活动,不屑担任社会工作。

    我的班上曾有位姓周的学生,期中期末考试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年段前三名,参加市、地级的竞赛,曾先后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他从不主动参加公益活动,每逢校运会、文艺会演等班级重大活动时,别的同学纷纷献计献策,忙得不亦乐乎,而他一副“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样子;轮到他搞教室卫生时,同组同学常常为他代劳,过后他连“谢”字也不说;为了自己喝水方便些,他可以把一大桶的矿泉水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有一次,他因急性阑尾炎发作而被送去医院,我不仅为他支付医药费,而且跑前跑后,为他安排好住院的一切。看着我累得大汗淋漓的样子,他冷漠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笑意。住院期间,不管工作多忙多累,我都要抽出时间跑去看他,并热情地给他介绍些防病护身的卫生常识,我发现他的眼睛有些湿润;我再进一步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并把自己最宝贵的学习资料借给他,我又发现他眼里含着感激的泪花;我趁此时机向他指出,把矿泉水放在自己座位旁边是不对的,躲避劳动、不关心公益活动是一种自私行为,希望引起注意,他点头承认了。出院那天,我组织班干部把他接回了学校。从那以后,他的冷漠自私行为就改得多了。班上任何同学有重病,我都亲自送他们到医院,有困难,我都热情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经过我的言传身教,在班上形成了互帮互助的风气,那些冷漠自私的“优生”也不好意思自私了,该做的事自己做,公益活动争着参加。上面提到的那位同学,在一次回家途中,不顾天色已晚,坚持把一个迷路的孩子送回家,还做了好事不留名呢。

   三、用委婉含蓄的提示语教育好胜嫉妒的“优生”。 

    嫉妒是一种常见的情感体验,西方人将嫉妒称为心灵的毒瘤,又称其为“绿眼怪兽”。这个“绿眼怪兽”当前正吞噬着不少优生的心灵,使他们内心里弥漫着焦虑、猜疑、恐惧、悲哀、消沉、怨恨、敌意等不健康的情绪。他们,竞争心切,总想比别人强一截,高一头。为了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总想以抑制他人来发展自己,自己有好资料不愿借给别人,别人有好资料又想千方百计地搞到手。他们一发现某个学生超过了自己,受到老师青睐,就挖苦讽刺人家,甚至笼络一批人去围攻人家,把对手从心理上搞垮,使之学习成绩下降才肯罢休。当看到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冷嘲热讽,毫无同情心,又无友爱之意。为了保住自己在班级中一支独秀的地位,个别优生甚至故意在安静的自修课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或者做出些异乎寻常的小动作,用来制造他并不用功的假象,以此来误导其他同学,而在别人休息、娱乐的休闲时间,他却置身于一个安静的角落,高效率地看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种“优生”是一个班集体中的害群之马,他们心理阴暗,行为诡秘。老师很难抓住把柄,不可能面对面地批评他们。

    如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我的做法是:①利用班会课甚至课前课后可利用的点滴时间,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学点辩证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山外有山”等道理,从而发现他人的长处,觉察自己的缺点;倡导公开、公平竞争,启发学生只有承认别人的长处,欢迎别人超过自己,虚心向所有比自己高明的人学习,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此来营造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氛围。②同时借读报课时间找一些团结协作共同奋战的名人事迹或有典型事例的书报文章,有意在良好班风初步形成的基础借班会课时间有针对性而又不点名地批评班级中存在的这种现象,识地让好胜嫉妒的“优生”读给大家听,这样既教育了大家,又重点教育了好胜嫉妒的“优生”。这种含蓄委婉的批评使他心里。明白老师的用意,又保全了他的面子,比个别性的直言批评效果好多了。

    四、用中肯温和的告诫语教育脆弱小气的“优生”。

    脆弱小气是耐挫力差的突出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耐挫力的强弱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少数“优生”由于长期处于顺境,过着比较顺心的**子,这种处境和心态降低了他们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考试一失利,情绪马上低落;师长批评几句,便觉名誉扫地,精神一蹶不振,有的甚至因此寻死觅活。

    对待这样的“优生”,教师千万不可大意。我的经验是:①加强对他们的挫折教育,要求他们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着眼未来,充分认识社会、市场瞬息万变,未来的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由此激励他们在校有意识地磨练坚强的意志,锻炼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②利用名人效应,对他们进行战胜挫折的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充分利用卓越杰出者为人类物质、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而不向厄运低头、敢于战胜困难的英勇事迹,对他们进行感召教育,从而激励他们在人生的征程上不怕挫折,勇于前进。③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客观对待眼前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帮助他们仔细分析、查找失败原因,从中找出症结所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跟这些脆弱小气的“优生”谈话,教师要格外谨慎,既要温和的规劝他们把问题想开些,把眼光放远些,又要中肯地告诫他们,弱不禁风的娇花是结不出硕果的,脆弱小气的人当今没有立足之地。谈话时既要注意措辞的分寸,又要使他们明白你的真意,既要不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陷。要使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优生应该是立场坚定、性格坚强、情感坚实、意志坚决的不屈不挠的战士,像海燕那样去迎接暴风雨,立足社会才可能干出一番大事来。

     当然,对“优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优生”的个性、气质、心理承受能力和感情接受能力而定。有些话宜公开地不点名地、敲山震虎地说,有些话宜个别地秘密地说,有些话宜直言不讳,有些话宜委婉含蓄……总之,“优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都特别的强,我们既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又要批评他们的缺点;既要表扬他们的优势,又要抑制他们的顽症;既要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根除他们思想的劣根性,使之德才并进,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人格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平衡提高,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