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隔断合同范本:高考重点问题解析及方法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09:26

一、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1、为何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市场需求拉动,市场需求既包括国际市场需求(出口),也包括国内需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1)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影响加深,绝大多数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国际市场大幅度萎缩,使我国出口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在出口增速下滑的形式下,拉动经济增长必须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主要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转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机制。这是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做出的正确选择。

2)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结构的发展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4)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5)扩大内需具有现实的有力条件。这次金融危机源头在国外,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有限,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有十三亿人口的广阔市场,投资和消费的国内需求巨大。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已建立了较好体制,物质和技术基础较雄厚,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民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充沛,资金供应整体充裕,拥有丰富的素质,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源,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制度优势,有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2、如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1)扩大消费需求。

第一,增加收入是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这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二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三是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四是稳定资本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五是扩大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收入来源。

第二,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

第三,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

2)扩大投资。

第一,坚持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投资方向,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带动就业,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一是投资要加大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工程,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力度,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的向群众直接受益的方面倾斜。二是主要投资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第二,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把居高不下的国内储蓄转变为国内投资,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国民储蓄已占GDP的51.2%,而国内投资率才占45%,有条件把国内储蓄转变为国债,扩大投资,而且不会引发投资过热问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

1、实现科学发展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要在素质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改变。

2、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2)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大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

3)要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

4)要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调整地区结构。

3、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1)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要顺应时代特征和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抉择。二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要求。三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四是要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建设经济强国的有效途径。

2)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二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三是要把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放在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长远利益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四是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题,以市场为向导,产学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政府自主创新的主导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五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夯实自主创新人才基础。六是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提升知识产权创新,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和鼓励创新。

三、下调“三率”对保增长的作用

1、央行连续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又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有利于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通性充足,有效满足企业等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和融资需求,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2、央行下调贷款利率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也降低银行不良贷款风险,这就能提升企业贷款和银行房贷热情,促进投资平稳增长,从而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央行连续多次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引导居民的投资行为,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也减轻企业不断上升的存贷压力,有利于企业克服销售困难,推动经济发展。

4、存,贷款利率降低,还可以让股票市场对应的估价水平相应提高,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四、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1、扩大就业的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权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难以实现。就业问题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2、如何扩大就业

1)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2)最根本的是努力发展经济,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3)实施《就业促进法》,贯彻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把经济发展过程作为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就业岗位,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就业格局。

4)坚持推进经济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进一步增强经济竞争优势和吸纳就业能力,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

5)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形成促进以创业劳动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

6)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民营企业和落后地区就业和创业。

7)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企业岗位,改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强化对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机构。

8)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就业人员转变就业创业观念。

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是同马克思列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4)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5)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6)是以胡景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要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2、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发展。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坚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促进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5)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的结合起来,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6)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7)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8)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

9)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越是在经济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做到聚精会神搞发展,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讲求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五、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就要保护公民的合法的劳动所得和合法的非劳动所得。所谓合法的非劳动所得,主要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股份分红、储蓄利息、房屋租金、国债、彩票、各种技术成果的提成,以及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遗产、馈赠等转移性收入,都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所得。

2.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现阶段我国的所有制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要求;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五、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1)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对生产关系进行相应调整。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防止两极分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加个人收入。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

加强宏观调控,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有效的收入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经济效益的实质就是要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方法、途径:微观上(对企业而言):①注重市场调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②加强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技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科技水平和劳动技能,从而转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③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实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价值规律和我国的国情办事,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实现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④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经营,遵守职业道德和市场交易原则,积极参与正当竞争,生产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发展名牌战略。⑤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突出厂长在生产经营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健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作用。⑥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
    宏观上(对国家而言):①国家要努力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②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既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③要探索以股份制为主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④ 要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创造一个有利于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环境;⑤制定并实行规范的兼并、破产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⑥鼓励行业合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

2.用经济常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为什么要成为自主分创新的主体?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国家应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1)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②提高科技自主创新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的状况,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①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②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价值规律的作用引起市场竞争,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自主创新。

(3)①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为自主创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税收减免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③完善分配制度,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激发社会成员的创新积极性。

3.从哲学上说明为什么推进自主创新。从认识论角度谈谈怎样提高创新能力?

(1)原因: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此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②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根本动力,因些要坚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和起着决定作用要求要善于抓住重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①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②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③要善于进行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④要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发展认识.

4.从政治常识说明党和政府加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依据以及应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①党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决定的。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②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③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求。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2)①党应该加强政治领导,制定好大政方针和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强思想领导,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②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统筹规划,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履行文化职能,深化“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政府要履行对交流职能,发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坚持依法治国,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6.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济意义并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方面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设。(类似题目如: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怎样才能把对节能排污的约束变为现实?

从国家和企业考虑;企业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意义: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及行政的手段调控资源,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

企业:强化科技创新,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把节约资源落到实处。

7.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发展要依赖一定的人口、资源、环境,而人口过多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资源的浪费乃至枯竭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③因此必须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使之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否则不仅影响当前发展,而且会殃及后代,祸及子孙.

8.简要分析国家把降低能耗指标列入"十一五"规划的政治学依据.

①国家组织经济建设,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定具体的经济发展和能耗降低指标,以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在履行共经济职能.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或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应尽之责.

9.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应如何解决我国的水短缺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资源是重要的基本经济资源,而且是一种短缺资源,对它的调节①国家: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基础,建立合理的价格调节机制,适当提高水价,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水资源进行调控。②企业:依靠科技,加强节水设施的开发与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节水经济。③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节水意识。

10.运用经济常识谈谈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

①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对能源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推广节能措施和技术;建立相应的促进能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建立战略能源储备,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③企业要加强能源科技研究,研发新型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提高经济效益。④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积极发展低耗能、高产出的产业和技术,调整产业结构。⑤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⑥全体社会成员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使用能源,节约能源⑦大力开拓国际能源市场,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增加能源进口途径和数量,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推进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⑧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2.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我国能源大量进口的现象。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国解决能源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进口部分能源以弥补国内不足问题是必要的,但应立足国内,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不宜大量进口。②量变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性质,因此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能源进口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否则危机我国的经济安全。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一方面要看到我国能源大量进口有其合理性:长期以来,资源的过度开发,已造成我国严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我国矿产资源总体储量不足,且需求结构与资源结构脱节,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略过度依赖外部资源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不能放弃独立自主的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双重目标。

16.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共建经济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开拓和培育国内统一市场,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③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能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促进经济增长。④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内分工协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⑤可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⑥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用经济常识说明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大意义。除上述要点,还有:可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国民经济发展新格局。)

17.运用市场经济知识说明成渝两地要求形成统一市场的原因.运用经济常识为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建议。(类似如:从经济学角度说明环渤海地区怎样才能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1)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发挥市场作用有利于两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形成统一市场有利于打破行政条块的束缚,增强该区的竞争力。③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商品交换的载体。形成统一市场体系有利于该区域各种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2)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打破狭隘的区域封锁,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发挥政府宏观规划和协调的作用,加快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③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形成区域合作的企业群体。④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8.环北部湾地区是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是中国西南地区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前沿地带,区位独特,资源丰富。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加强环北部湾地区合作开发的意义。

加强环北部湾区域合作开发,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资源共享,扩大区域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区域内各个国家优势互补,提升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有利于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吸引外资,繁荣地方经济、促进西部大开发。

19.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川渝合作的原因.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在建立成渝经济区过程中如何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1)①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川渝地特点各异,具有差异性,这是矛盾的对立性的表现;②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川渝地,互惠互利、共赢共荣是矛盾的统一性的表现;③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始终不可分割,各省区之间的差异性,多元化是川渝合作的重要动因。

(2)①从实际出发。根据两地的客观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和政策。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建设中要分析两地各自矛盾的特殊性。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的角色怎样定位才能促进成渝两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①政府是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当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②政府又是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服务者,应当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③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政府应依法行政。应当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和办事效率,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减少行政干预。⑤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4.从主权国家的角度说明我国主张构建和谐世界的理由及意义。

理由:①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构建和谐世界有利于实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②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享有独立、平等、自卫、管辖等基本权利,同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家争端等国际义务,这样才能使世界和谐。③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

意义:①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②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求同存异;有利于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14.运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知识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运用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应怎样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1)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财税、信贷等经济杠杆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②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并运用相关经济法规来确保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③辅之以行政手段。国家采取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社会保障事业。

(2)①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应完善政策法规。②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必须依法行政,落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③司法机关依法司法,保证相关法律的实施。④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

1.如何看待我国贫富差距较大这—现象。运用经济常识说明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意义。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说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家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1)①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拉开收入差距,有些差距是很正常的,这有利于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②收入差距太大又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收入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2)①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②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很好地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维护社会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开拓和培育,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③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人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④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

2.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类似如: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经济意义)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①有利于解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不断扩大,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②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和目标;④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依靠科技创新,采用现代管理方法,降低物耗、能耗,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⑤有利于我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⑥有利于我国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国际竞争力。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6.党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运用政治学知识说明各级政府如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

(1)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科学执政;中国共产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

(2)①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确保经济健康,协调,较快发展.②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用法治的手段规范经济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12.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打击商业贿赂的依据。作为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潜规则”,要从根本上加以治理,你认为国家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

(1)①商业贿赂否定了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和竞争性,同时也违背了法制性的要求,使价值规律以及竞争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最终阻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破坏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了交易成本,阻碍市场资源利用最优化目标的实现;②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等是市场交易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商业贿赂违背了这些原则,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市场交易健康、正常、有序进行,必须依法严厉打击。③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自发性的体现,打击商业贿赂是国家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这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建立和完善惩治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商业贿赂的管理和打击力度;注重加强廉政文化、个人信用制度等建设,打造健康的商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公民和企业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对自查自中发现问题,并积极通过合法途径检举商业贿赂

三、怎样才能有效地扩大内需和启动经济呢?

首先,居民消费受三大因素的约束。一是收入水平,尤其是受股市、楼市低迷和财产性收入减少,出现“财富负效应”;二是经济预期,人们担心经济萎缩导致日后收入减少,甚至出现失业风险;三是后顾之忧,主要是指基于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而产生的对即期消费的影响。由于三者的共同影响,目前出现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高、持币观望、普遍减少或推迟当前消费支出等情况,尤其是不动产投资更加谨慎,银行存款也相应出现定期化趋向。

其次,企业投资行为取决于投资能力、投资机会和投资意愿。投资能力与企业盈利和融资条件有关,在产品销售受滞、企业盈利下降甚至亏损、银行贷款谨慎甚至惜贷的情况下,企业投资能力的下降不可避免。投资机会与市场扩展和管制放松有关,投资意愿则与市场预期有关,而这两项约束在当前的情况下都会增强。企业行为由此趋于保守谨慎,即使负债率不高,甚至现金流充沛,也会考虑推迟、削减或取消投资,以规避市场风险。

再次,政府需要在调节经济的4项手段(政策资源、土地资源、国资资源、财力资源)中,尽快选择迅速刺激企业需求和居民需求的着力点,将政府直接需求的短期有效性与企业和居民需求跟进后的长期有效性结合起来,形成持久的良性互动。应当说,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的十项重要措施,体现了政府在这方面的思考。

除了政府直接投资以外,需要考虑的应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保民生,促增长。当前,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根本上讲,也就是保就业、保收入、保民生。反过来说,保民生也能够促增长。当前,如果通过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实施民生政策,如提高最低收入保障线等,就有可能让财力支出产生出更高的乘数效应,并有利于防范经济欠佳时期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此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则能够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进而带动和提升居民和企业的有效需求。

第二,降息。降低贷款利率可以直接帮助企业减少投资成本,有助于鼓励企业增加信贷,扩大投资,使更多项目得到融资。降低存款利率则可直接降低存款收益与居民储蓄倾向,有助于遏制受降息预期影响的存款定期化趋势。

第三,减税。通过减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与企业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提高企业投资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增值税转型(降低企业税负)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个人税负)等措施,来刺激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

第四,放宽市场准入。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一块被压抑着的投资需求,即各种市场行为主体难以进入某些仍然受到严格管制的领域。管制的原因有多种,有些措施是必须的,但对于有的产业而言,放宽社会资本的进入有助于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例如,铁路建设,尤其是新兴的城际轨道交通,或许可以吸引各种类型的资本参与投资。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并形成有效的退出机制,将促使从萎缩产业中游离出来的资本迅速找到更为有效的投资路径,并能够进一步促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