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疏通及维修合同:畅叙《兰亭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29:19
畅叙《兰亭序》 作者:籍忠亮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13   2009-5-27 16:53:25  【字体:小 大】

   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兰亭序》确体现了潇洒飘逸,不滞于物的贵族名流的“魏晋风度”。映衬出隶书那种汉代肃穆森严的社会风气的产物的不合时宜。王羲之即以适应时代要求,顺乎时代潮流,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的古拙书风上大显身手,他不仅在楷书基础上另辟蹊径,创造出气韵生动、自然流畅、潇洒飘逸的行书,还形成了一家风格的妍美流便的新体楷书和草书。《兰亭序》一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标志着中国行书艺术的最高成就。由此,王羲之便享有书圣的美誉,便是当之无愧。

本人一贯认为,真正的好书法作品出自书法家的手稿,即“书桌上出书法家”之论亦是我所持的个人见解。因为只有无意于书、无意于作,方可随性为之、信手拈来,由于“书为心迹,率性为真,”方可心手双畅。《兰亭序》帖便是最突出地表现出了其作者无意于书、随性写来的为《兰亭诗集》所作的序文的草稿,这才完美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思,抒发出作者对人生真实的感慨和对生命由衷的深情留恋,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老庄的虚无主义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执着的追求。

出现错字的书法作品,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真正的好书法作品。何出此论,我们在书写时往往注重作品的完整无误,通常精神集中,近乎紧张,这样很难放松而为之,但真正畅墨惬笔,逸笔草草之时是很难保证不出现错字丢字的现象。作为王羲之的得意之作,《兰亭序》中多处有误字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其艺术价值,相反使我们更真切地了解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心活动,于是更提升和了解作品的内在品味与审美化境。

《兰亭序》帖以书法家的气韵,完美地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思,其运笔的矫健清婉,风骨峻爽,章法自然,构成了诗一般的艺术境界,其字形结构极尽变化,凡重复出现的字,其写法都各不相同,尽量表现出独特个性。这充分显示出作者的主观创造力。

所谓“晋魏书法的特色,是能尽各字的真态。”“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晋人结字用理,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此云云,我们从《兰亭序》帖中均可得到感悟。例如,两个“盛”字、5个“懐”字、7个“不”字,都根据不同的“行情”,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随类赋形,各现其姿。更为精彩的是20个“之”字,其姿态有的平稳,有的险峻,有的舒展,有的收敛;其笔势有的工整如楷却不呆板,有的流利似草并不狂怪,千姿百态,通情达理。具体说,第1行“暮春之初”的“之”字,因前面两字都是长形,所以将它写成扁状,长中狭扁,如此更富于变化、匀称,相得益彰。第6行“管弦之盛”的“之”字,因行尾的“水”字状扁又有捺脚,所以将它写成长形而无捺脚,有揖有让,协调统一,灵活流动。第9行“品类之盛”的“之”字,因上下左右的字都很宽大,所以写得较密,小巧玲珑,饶有风趣。第18行“俯仰之间”的“之”字,因一行之中均无捺脚,则故意用捺脚出之,显得婀娜多姿,平稳优美。总之,如果说人的个性价值的发现是晋代的最大贡献的话,那么王羲之的书法就是个性主义的代表艺术。原本书法就具有个性主义的真实内涵,其真正体现了个体内美自然流露而不虚的化境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