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灯具维修:煤粉炉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1:26:13

煤粉炉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运行中可采取的措施

1 漏风 漏风是指制粉系统漏风、炉膛漏风、水封及烟道漏风,是排烟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不变的情况下,炉膛及制粉系统漏风将使送风量下降,空气预热器的传热系数K下降。此外送风量下降也使得空气预热器出口热风温度升高,空气预热器的传热温压下降,而K及传热温压的下降使空气预热器的吸热量降低,最终使排烟温度升高。 烟道漏风使排烟温度升高的原因在于:空气预热器以前的烟道漏风将使烟温下降,传热温压降低,使受热面的吸热量下降,最终使排烟温度升高。     降低漏风的方法是炉本体及制粉系统的捉漏及堵漏工作,在运行时随时关闭炉本体各检查门、检查孔以及制粉系统木块分离器清理口,关闭给煤机手孔,水封挡板处焊补、在运行中经常检查捞渣机内水位等。 6 G2 M! y‘ b‘ _3 R+ I8 o( @* \
2  磨煤机是否运行及出力大小   磨煤机运行的调整会造成三次风的波动,而三次风会对抬高火焰中心,增加不完全燃烧,造成排烟温度升高。  同时煤粉细度变粗也会造成排烟温度升高。  对于在运行中的制粉系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少用冷风,多用热风,这样可使排烟温度降低1~1.5℃,提高烟道入孔门和保温层的严密性,防止烟道漏风。& d$ m! M6 g+ c* n2 E* v
3  受热面结渣、积灰     锅炉受热面的结渣、积灰是导致锅炉排烟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对排烟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热方面。从烟气侧到汽水侧的传热过程中,受热面表面沉积物的导热系数较其它介质要小得多,因而其所引起的附加热阻在总传热热阻中占主导地位,较为轻度的结渣和积灰便会使传热量大幅度下降。据有关资料介绍:炉膛积灰厚度由1mm增加到2mm时,传热量减少28%,当受热面有3mm积灰就可造成炉膛传热量下降近40%,相应炉膛出口烟温升高近300℃。      另外,结渣和积灰引起受热面吸热不足,为了弥补吸热不足,在一定负荷下,需要增加燃料量,从而造成各段烟温进一步升高,排烟温度也进一步升高。     克服受热面结渣、积灰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吹灰.空预器吹灰在机组启动初期油煤混燃时应加大频率。因为低负荷时,未燃尽的油煤残物易在空预器受热面上沉积,且难以吹去。
2 q* ^9 h$ Z) B" _- t4    影响排烟温度的其它因素& |1 `5 Y- K/ @
4.1 送风量影响:送风量增加,炉内过量空气系数增大,将增加烟气流量和降低绝热燃烧温度,而炉膛出口烟温变化很小。虽然各对流受热面的吸热量增加,但流过各受热面的烟气温降将减小,排烟温度增加。但是,在一定范围内送风量增加锅炉效率将增加,这是因为过量空气系数增加将使未燃尽损失Q3和Q4减小,所以送风量存在一个最佳值,在该值处,排烟损失与未燃尽损失之和为最小。  运行中判断风量大小并调整风量在最佳值的依据除了负荷外还根据氧量大小,氧量测点如安装在尾部受热面,测出的氧量值受测点前的烟道漏风影响,不能准确反映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所以,氧量测点安装位置应靠前,最好在炉膛出口。 ) S. j" ~% L. V- @) T: r/ l
4.2  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上升,将抬高空气预热器进口空气温度 ,排烟温度将提高。
0 i‘ i, \& s‘ u" }: J4.3 煤质变化:燃料中的水份或灰份增加以及低位发热量降低均使排烟温度上升。这是因为这些变化将使烟气量和烟气比热增加,烟气在对流区中温降减小,排烟温度上升。因煤种在运行中无法控制,故难以找到有效措施来降低排烟温度,但在分析排烟温度高的原因时应分析煤质变化。
2 V7 ^6 l‘ V8 i: ?‘ d  V3 e4.4  测点无代表性或测量元件故障:由于空预器出口烟气温度场及速度场的不均匀性,温度测点位置不当时,反映的温度值便不真实,因此,真实反映实际温度值的测点必须经过标定。测量元件故障,温度指示值也可能偏高,在分析排烟温度高的原因时应考虑这种可能。
# l) {% d3 R4 Q* [! x4.5运行中要合理控制氧量。及时掌握煤质和煤粉细度的变化,正常运行中,适当降低一次风压,提高一次风温,将使著火点提前,在运行中还需根据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炉膛与风箱之间的压力差及各层二次风配比,使二次风送入时机达到最好。   延长燃烧时间。  在运行中可采取适当降低炉膛负压。尽量提高顶部反切二次风的比例,满负荷时全开顶部反切二次风挡板层,同时适当提高底部二次风的开度,使煤粉在炉膛中充分地燃烧,适当降低火焰中心。要提高锅炉运行效率,除了控制漏风、保持换热面清洁、强化燃烧外,关键是控制好锅炉运行氧量和煤粉细度,它们直接影响锅炉的运行经济性。! ]7 G: p( a7 K: g9 h
9 n( @7 I$ L- ]8 O
[ 本帖最后由 baiguangbin 于 2007-9-4 15:4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