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安装视频教程:运用“新史观”深入挖掘教材,提高高考历史得分 - 教研集萃 - 高中历史-江苏省中小学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47:27
  • 运用“新史观”深入挖掘教材,提高高考历史得分
  •           2011-1-7     浏览(152)     【大 中 小】
  •     近年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多地渗透当前流行的文明史范式、全球史范式、现代化(近代化)史范式、社会生活史范式等新史学研究理念,如:2009年福建文综卷第20题(“雪莱评论希腊文明”)、2009年浙江文综卷第23题(“历史文献电子化”题)等考查学生运用文明史范式来看待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问题,2009年广东文科基础卷第22题(“马克思评论鸦片战争”)、2009年江苏历史卷第7题(“蒋廷黻近代化论”)、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35题(“中日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和近代化主要差异”)等考查学生运用现代化(近代化)史范式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009年江苏历史卷第20题(“反全球化运动”);2010年广东文科基础卷第38题(考查社会群体),2010年海南卷25题(整体史观题),2010年江苏卷第9题(晚清婚俗题)、第21题(考查茶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第22题第二问(考查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010年上海卷(35题考查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这些史学研究范式正确观察、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历史现象。
      一、文明史观在二轮复习中的运用
      文明史观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观,基本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化史观。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按照地域和宗教文化分为若干系统;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联系,关注和谐世界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从纵向看:以生产力为标准,人类文明历程分为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现代化史观: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纵向过渡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新课程倡导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特别是价值观目标,在试题中主要表现为历史启示和认识,如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改革与创新、全球化问题的认识等备受关注,这实际上也是命题的意图所在。
      以人类文明史观为主题: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这部分知识既能与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以及世界近现代的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相联系,又能与同时期政治文明历程中的宗法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还与文化发展历程中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西方的人文精神有关,与同一时期的社会改革有关。这样整体构建,分段贯通,达到知识的有机融合。
      以人类政治文明为例,谈谈如何整合教材资源:可以将教材必修一中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单元联系起来,这刚好是一个由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联系资产阶级代议制单元指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是向谁学习的?可以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指出近代民主是西化的产物,是不同文明间碰撞交流的产物,是借鉴的结晶。教师借此发力接着问学生西方近代的主权在民思想,议会制度等形式是从哪里学来的,学生很快就能联想到雅典的民主政治这一块,这样就可以乘势复习雅典民主的特点、对后世的影响得出结论:雅典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摇篮。也可以将同属于古代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国模式)和雅典的民主政治(西方模式)作类比,谈谈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005版的新教材是从雅典的地理环境说起的,这很容易让学生误解为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这时教师一定要结合必修三“智者学派兴起”这一内容详细告诉学生雅典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是工商业经济的必然结果,理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此外,由于这两个部分的内容从标题看:一是专制,一是民主,难免让人产生优劣之分,其实,它们是不同国家在对如何对国家进行有效管理所采取的不同模式而已。
      二、现代化史观在二轮复习中的运用
      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从历史上来讲,它主要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种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一般而言,近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等。
      教师可将这一思想贯彻于大国崛起中,将教材中英国工业革命、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集中放在一起,比较看看各国崛起方式的异同,这中间有三种模式,即英国的自由资本主义,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以及中、美将市场和计划结合的模式,从中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各国崛起的模式各不相同,但是不同模式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制度创新才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所在,实事求是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
      教师也可以按经济层面单独整合:将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单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元联系起来,谈谈中国工业化的经验与教训,为什么近代民族工业会曲折,为什么新中国能够建立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得出结论:工业化的前提的民族独立,资产阶级走了一条先富强后独立的道路,所以注定失败,而中国共产党则把握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走先独立后富强的道路,最终领导我们走上了正确的工业化道路。还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联系苏联(俄)的工业化道理:从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苏联的工业化不同于其他国家,在这一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开始了“一五”计划。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国力日渐富强,而苏联的改革却日益走近死胡同,教师在总结基础上要得出这一结论。
      在讲授英国君主立宪制一课时,教师可以按现代化史观来整理。现代化在政治上表现为民主化,本课涉及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和意义。教师可以自己制作学案,另立标题如下:
      A.光荣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
      B.过程《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责任内阁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C.特点与意义
      这样,这节课的内容就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三、全球史观在二轮复习中的运用
      全球史观的兴起与当前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从15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的全球化进程延续至今,世界近现代历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世界各大洲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流不断加强,以及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全球化不断加强。在此思路下,可关注移民史、疾病传播史、宗教传播史、风俗流变史、语言演变史等。
      明白了全球史观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经济全球化为例:在讲到经济全球化进程时教师应该联系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与市场的形成、区域集团化形成与发展来讲,分别概括为市场的萌芽—形成—发展阶段。具体来说: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为其准备了交通条件,殖民扩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为其准备了场所条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关系,两次工业革命则表现在为其准备了技术条件和商品条件。而趋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人类由孤立到联系的过程,这不仅仅是人类的交流,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日益密切,带动了动植物交流、商品流通、货币甚至是病毒交流,联系实际如猪流感、土豆、西红柿、袋鼠、艾滋病等因素,贩毒、911恐怖袭击等都是全球化视角所关注的对象。
      四、社会生活史观在二轮复习中的运用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这就要求我们重视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话题,比如关注民生:儒家思想中关于民生的主张,唐太宗“存百姓”思想,以及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有关救灾方面的论述。再比如罗斯福新政措施中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福利制度之间的关系与比较,以及新时期我国是怎样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
      社会生活史观在高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仅以江苏高考为例,2008年考了京剧,2009年考了婚姻,2010年考查了晚清婚姻、茶叶对宋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对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教师在二轮复习时应予以充分的考虑。
      
      参考文献:
      [1]姚锦祥,史联盟.政治制度专题的教学价值与实施策略——高中新课程历史专题的教学价值探索(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1—2):65.
      [2]张倩,姚锦祥.国际关系专题的敬爱哦学价值与实施策略——高中新课程历史专题的教学价值探索(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1—2):69.
      [3]姚锦祥,陈小霞.经济史专题的教学价值与实施策略——高中新课程历史专题的教学价值探索(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