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液处理回收:未来日历中24节气是如何推算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7:23:46
未来日历中24节气是如何推算的? 在我们平常使用的日历之中(包括公历和农历在内的那种常用日历,在挂历、手机日历中均有用到),24节气是如何准确推算出来的?
在网上查资料说,24节气上半年在6、21日左右,下半年在8、23日左右。注意是【左右】。
如果各个万年历都按6、21/8、23去写,那么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如果万年历各推各的,那么手机上的万年历与我们常用的挂历中24节气日期就不一致了。

关键是:在未来的万年历之中,如何得知或推算未来准确的24节气在公历、农历中的日期?(例如,今年是2011年,我怎么知道2013年的24节气都在公历哪一天?2016,2020呢?)       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阴历、阳历之分,单知道在中国用阴历,在西方用阳历。
阴历是按照月相来定义的,也就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然后把那么12个月(闰年13个)拼一起叫一年。
阴历的特点是月的意义,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圆。相反的,年就没有意义(不是指文化),只是月的集合。
阳历是按照季节来定义的,也就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然后把这一年分成大致相等的12块,每块叫一个月。
阳历的特点是年的意义,所以每个时段的季节都差不多。相反的,月就没意义了,只是年的均分。
所以阴历与阳历都各有缺陷,而且是一个至今无法完善的缺陷,你会说谁更科学?
在中国古代,对于阳历的天文知识了如指掌,所以才制定了24节气以跟地球公转位置对应(每150一个节气),所以才出现了节气与阳历日期能匹配、与阴历日期却无法对应的现象,至于有人因此提出阳历更科学一说,纯粹是历法知识严重缺乏的表现。
中国的旧历法其实不是完全的阴历,专业术语是“阴阳历”。纯正的阴历是每12个月一年,所以若干年后会出现一月在暑天的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格局,中国就想出了闰月的方法,一旦阴历日期超出季节一定范围,就用闰月将之拖后,使之不会偏离太多,用个时髦的词语叫“反馈”。
而且旧历法还加入了24节气这种方式,巧妙的将阳历历法融入到阳历中,大大的方便了农耕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算法通用公式
  通用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1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1×0.2422+4.475]-[2011/4-15]=4
  所以2011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