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切削液处理设备:大连:迷失了方向的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4:26:06
2011-10-12 11:15
大连化工厂防洪堤被曝系豆腐渣 禁止记者采访
',1)">
大连,这个被联合国环境署评选为“最适合人居、全球环境500佳城市”的美丽滨海之城,开始让人觉得不安。一个曾经享誉全国的海滨明星城市,如何变得连安全都堪虞?一个至少从经济数据上依旧保持光鲜的大连,为何与普通市民的生活渐行渐远?
大连,这个拥有着“北方明珠”“浪漫之都”等众多称号和荣誉的城市,在最近的的一年多时间内可谓是“丑闻缠身”。地铁塌陷、油罐爆炸、化工厂泄漏、被国家园林城市除名、疯狂的围海造地挑战自然等等,就像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突然被告知抽烟酗酒泡夜店。
这个被联合国环境署评选为“最适合人居、全球环境500佳城市”的美丽滨海之城,开始让人觉得不安。大连中石油在13个月内发生了四次爆炸。今年3月,大连在建地铁工程一周内发生了三次的塌陷事故。接二连三的可怕事故让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曾经享誉全国的海滨明星城市,如何变得连安全都堪虞?一个至少从经济数据上依旧保持光鲜的大连,为何与普通市民的生活渐行渐远?
PX项目遭抵制
2011年8月8日,台风“梅花”卷着大浪冲垮了位于大连金州新区的褔佳大化有限公司的防波堤。坍口处最长处约30米左右,对附近两个装载生活用化工原料的罐体产生威胁。8月9日,媒体记者赶赴事故现场,采访大连福佳大化防波堤溃坝受阻被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肇事者福佳大化是国内最大的石油对二甲苯项目,简称PX项目,这个年产70万吨PX的化工巨无霸距离大连市区直线距离仅二十余公里,被媒体称为悬在600万大连市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泄漏的传闻在网络迅速流传,而央视记者采访被打,也引燃了无数没法了解真相的大连市民的怒火,他们在网上肆意宣泄着淤积已久的不满。无数个声音在问“真相到底是什么,大连还安全吗?”
近年来,大连的丑闻层出不穷,其中的大多数,都发生在重化工行业,在大连,仅石化工业园区就有双岛湾石化工业区、大孤山半岛石化区、松木岛化工园区、长兴岛精细化工区等,其中的大孤山半岛三面环海,同时又隶属大连保税区,故而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大孤山半岛石化区”的名气,也因为近年两次重大事故而传播开来,成了丑闻集中营。此前,在大多数大连人的印象中,大孤山只有一个个默默无闻的渔村。重化工行业尽管高污染、高风险,但因其高投入、高回报而备受地方政府的青睐。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说,“大的石化项目,成为地方政府明争暗抢的香饽饽。”福佳大化这个投产后年产值约260亿元,纳税20亿元的化工巨无霸,填补了大连石化只有“油头”,没有“化尾”的空白,作为单体最大的PX生产企业,它同时还是国家“十二五”PX产业规划中的重点项目。然而在提升了城市GDP的同时,危险却接踵而至。
五年前,新兴的大孤山半岛石化区就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高环境风险区,通报中称,大孤山半岛已设立众多化工石化项目,区域环境风险问题十分突出,环境风险评价专章深度不够,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应急预案不完善。可这个“警示”直到“7·16”中石油爆炸后才被人记起。这个至今尚未向公众公开过区域环评、风险评估的石化基地,正迫不及待地做大、再做大,8月12日,距离福佳大化防波堤溃坝的第三天,填海造陆的运土卡车依旧在园区内穿梭不息。
在今年8月29日上午,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厂区内875号柴油储罐发生火灾。这是自去年“7?16”中石油储油罐输油管线爆炸后,大连所经历的第4场大型储油爆炸事故。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的数据,2010年7·16大火,中石油直接损失达5亿元以上,可是政府却从来没有计算过当地居民的损失,没有企业受到惩罚,没有民众得到补偿。政府与群众的信息系统似乎始终没有跑在同一条轨道上。
不论是静电引起的这场火灾、台风冲垮防波堤险致化工气体泄露,抑或“操作失误”导致修建中的地铁路面塌陷,根源皆在于这座城市不顾一切地向“大”发展——中国最大炼油基地、亚洲最大广场、世界最大核电站等等。
在原国家环保总局的排查之后,大孤山被责令进行区域环评。2007年1月,由大连理工大学完成的《大连大孤山半岛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通过原国家环保总局评估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是中国第一个区域性的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但这一区域规划环评的内容并未公开,外界也无从知晓这个区域还有哪些环境隐患。
油罐爆炸、防波堤溃坝、化工厂险情关乎生命。民众无法忍受“坐以待毙”。溃堤事件发生之后,8月14日,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俗称“鬼节”。近10万人来到大连市政府前的人民广场,相约“放风筝”。然而当天现场并没有风筝,只有横幅和标语。从当日7时陆续有群众进入广场到18时人群逐渐散去,11个小时“和平、理性”的请愿行动,最终让大连市政府决定:福佳大化PX项目立即停产,并择时搬迁。然而后续对PX项目的安置,依然是个难题。
如今的大连人对曾经的大连也许更为怀念,过去,大连一直都是以北方明珠的形象出现在媒体上,曾任大连市市长的薄熙来以“不求最大但求最佳”为理念来建设大连,这种经营城市的模式得到了全国许多城市的效仿,以至于后来出现了竞相建广场,铺绿地的现象,大连有什么,其他城市就学什么。所以那时候说到大连,几乎听到的都是赞扬,羡慕和向往,就连骑着马没事晃悠的美丽女警都被人竞相效尤。作为大连人,自然会把骄傲和自豪写在自己的脸上。今年8月8日,褔佳大化防波大堤被冲垮后两天,据称很多大连人连夜驾车出逃,沈大高速公路一度曾经车流汹涌。这种对比让人唏嘘而伤感。
大连发生的几乎所有事故,根源皆在于这座城市不顾一切地向“大”发展。2002年,时任大连市委书记孙春兰提出要建“大大连”的口号。把金州、旅顺、北三市、长海县统一纳入大连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蓝图中。随后大连在“大大连”的口号声中高歌猛进,但很少有人真正梳理过,八年多来,“大大连”究竟给大连带来了什么。
大连星海广场
“十几年来,大连的城市定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薄熙来主政时期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孙春兰时期的"大大连",夏德仁时期的"三个中心"。可以看出,历任领导的“执政纲领”在逐渐变“胖”……曾有专家表示,大连城市定位的不断摇摆,兼之大连融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缓慢及产业发展和辐射能力不如意,都导致大连不断坐失良机。尤其是“大大连”口号提出之后,大连的发展似乎开始偏离了轨道。
2002年,大连市提出了“大大连”的战略构想,扩大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蓝图,增加了城市经济的总体含量。“大大连”口号在提出初期也曾经获得了广泛的支持,目标很宏伟,非常鼓舞人心。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是缺少规划,失误频频。而在“大大连”的建设中,最被老百姓所诟病的,就是曾经的“滨海明珠”成了如今的“石化之城”。而大连发展石化产业的动因则与GDP有很大关系。
曾经大连和青岛一度成为中国的一个双子星座,它们都处在环渤海位置上,一个是辽东半岛,一个是山东半岛,大连以经营城市而著称,青岛以经营企业为特点,人们一说到青岛首先会想到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等知名品牌,这些明星企业也托起了青岛的GDP,而在GDP上大连一直落后于青岛,但每年相差并不多,所以拉动GDP增长,这也许是大连一定要做大石化产业的一个最大动因。而事实上石化产业也没有让大连失望,为大连的GDP增长贡献着惊人的数字。中石油旗下的大连石化去年为大连市创造了1/3的国税。而福佳大化这个曾遭厦门抛弃的项目,在大连却受到追捧,原因就是高额的效益。褔佳大化可以年产70万吨对二甲苯(PX),而这70万吨的产量就可以轻松实现80亿元以上的收入,背后是对就业与税收的拉动。对于大连这个疯狂追求GDP的城市来说,几乎无法拒绝这样的诱惑。
除了大力发展石化项目,“大大连”的规划还包括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其实早在14年前,大连就有了填海工程。作为城市名片的星海广场,就是当时通过填埋一块114公顷的海边废弃盐场而建成。迄今为止,这里仍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公用广场。但大连大规模的填海举动,则是在近五六年间发生的。2005年以来,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4万亿投资推动下,这座有着中国最长海岸线的城市,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填海造陆造房运动。超级旅游地产大盘“世茂御龙海湾”,就贡献了其中的215公顷,这个壮观的项目,完工后其海上人工岛部分将是一条海上巨龙的形状。
2010年,大连卖地收入飙升至1000亿元,是2009年的3倍,增幅全国第一,总量全国第三,紧随北京上海之后。这其中,填海的普湾店新区和东港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巨大利润的另一面,是陆地上没地可卖且整理成本连年上升。大连环山临海,市区的土地非常稀缺,但气候宜人、环山靠海的地理优势,又使大连成为东北三省投资者的首选之地。按照大连一家代理公司总经理的数据,如果没有限购,大连整体的外地购房者高达五成以上。这种矛盾使地方政府向海洋要地的冲动越发强烈。也从根本上推动了“填海造陆”工程的高速发展。
理解了大连市的GDP增长冲动,也就找到了美丽大连为何变身为石化大连、工地大连的“钥匙”。大连“十二五”规划称,到2015年,大连GDP要达到10000亿元,占辽宁省三分之一;地方财政收入在2010年500.8亿元基础上达到1000亿元,占辽宁省四分之一。相信如此宏伟的目标,还是需要依靠石化产业和“卖地”来实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 大连共有14块大规模湿地,总面积达42平方公里,除了热带雨林湿地类型外,其他任何一种湿地类型在大连都可以找到。而大连的填海行为,正在逐渐蚕食着现有的湿地面积,也让大连面临着“失肾之痛”。
在多方利益的强烈驱使之下,填海造地对远期生态的影响很难成为主要考量,基本让位于经济的发展需要。填海成本大概每亩20万元,之后几百万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在国家勒紧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楼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当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一股“填海建房热”。大连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在规模宏大的造地运动中,收益显而易见,但后果和代价也许要很多年后才能看到。在环渤海地区,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方兴未艾,渤海淤死的速度也正在加快。
大连围海造地工程
2009年,全国围填海面积一下子从1.1万公顷涨到1.78万公顷,蔓延的热情促使国家海洋局当年年末出台了《关于下达2010年地方围填海计划的通知》,开始像国土局管理陆上土地一样,给各个沿海省以及单列市下达围填海指标。最初,国家海洋局给大连这个沿海单列市划拨了630公顷的围填海指标,但据大连市海洋局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年中就发现根本不够用。”最终,大连分得了1900公顷的指标。(同期,填海区出现问题26秒左右)
从大连市区老CBD向海边推进5公里,就是填海300多公顷的新CBD“东港区”,加上原有陆地共600公顷的土地,去年已被万达、复星等一线开发商瓜分殆尽;在开发区,未来将有一座跨海大桥与市中心相连的“小窑湾”,填了5倍于东港区的海洋,打算再造另一个CBD和居住新城。大连一家代理公司总经理称,外地开发商愿意进大连,除了环山靠海的资源,大连的楼面价平均只有3000元,而房屋均价达到了13000元。说白了,利益是最大的驱动力。相关地产专家表示,在国外,填海区通常要经历30年左右,经过海水冲刷和地表充分沉积才可以大规模建设。而在国内的大部分填海区都是在刚完成填埋就进行地产建设。目前在深圳的不少填海区楼盘,就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
填海的经济利益少数人得,但环境损失却要公众承担。5年之后,大连市金州区大魏家镇后石村,这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水小村庄的大部分面积,将会变成一座豪华的旅游度假新城。海上有游艇,不再有渔船;山上有高尔夫,不再有果林。这个近300户的小村子,目前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渔民和果农。房地产项目的落地,给养殖户们带来是最多一亩或一个网圈2万元的赔偿,一家有10个网圈的养殖户称,每年大约有4-6万元的收入。也就算是赔偿了我们五年的收入吧。
在海洋和生态体系的专家看来,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给环境带来损失的计算更是被彻底忽略了。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姜长阳无奈的说“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和湿地,填海就破坏了两个,而且这种破坏是不会恢复的。”大连的泉水湿地,是观测生物活动的重要区域,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地填海,大连环保志愿者经过努力,最终才只保留了一小块。
在厦门大学张珞平教授看来,填海对自然的破坏是毋庸置疑的。它会改变水动力流向从而使港口资源受到破坏,而长久以来形成的自然岸线显然比人工岸线更能抵御台风等恶劣气候的侵袭等。还有最大也是最难定量的,就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长久以来,人们只计算了填海的经济收益,却忽略了计算环境和生态的损失。张珞平教授表示,“我不反对适量填海,但在对环境损失定量评估的规范和技术都有所缺失的情况下,我反对没有急迫需求、没有威胁到人类生存空间,而仅仅为了经济利益的填海。”
如果说“填海造陆”和老百姓生活离得比较远,大连正在建设的地铁工程则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而这也是“大大连”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连对地铁的渴望,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连早在1987年就首次提出了地面、地下、高架相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并将地铁概念首次纳入《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但当时的交通问题并不突出,因此一直未能付诸实施。所以当2009年7月大连地铁规划获批后,当地媒体竞相感叹地铁梦圆20年。在大多数人看来,建设地铁是有利于城市发展也有利于民生的好事,地铁也成了牵动大连这座城市神经的重要话题。然而接二连三发生的多起塌方事故。似乎成了大连地铁的“习惯性动作”。大连复杂的地质结构也让“大连适不适合建地铁”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大连地铁塌方
8月29日,在建中的大连地铁又发生了塌方事故,形成长约8米、宽约6米、深约5米的空洞。此次塌方发生在大连机场附近,未造成人员伤亡。而此前,大连已发生多起塌方事故。塌方似乎成了大连地铁的“习惯性动作”:今年3月10日,大连地铁201标段发生塌方,造成一名工人死亡;3月16日,地铁春光街站发生塌方,最终形成100平方米左右的巨大口子;3月17日,甘井子区山东路与松江路交叉路口处的地铁施工现场,再度被人发现出现了多处空洞;6月9日16时许,大连地铁山东路施工现场附近路面坍塌,出现直径超过5米的深坑,部分地下管线断裂。(同期 大连地铁塌方 40秒左右)
而2010年11月16日甘井子区百利加4S店地面塌陷惊现深坑,三车被卡坑中;2010年11月22日大连海事大学门前地面下陷出现30平米大坑……均被公众怀疑与地铁工程有关。大连属沿海丘陵地区,丘陵山地之间以河谷地貌为主,城市主城区以水流冲击地貌为主,在地铁建设区域内存在几十种地质地貌。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总工程师刁日明此前曾表示:“大连地铁施工难度远远高于已经建成的或正在建地铁的城市。”大连市地铁公司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彭非也强调:“大连的地质可以说是全国最复杂的。”然而,刁日明和彭非均坚持,大连不适合修地铁一说不成立,只要施工技术和安全性达到标准就可以施工。
虽然说可以施工,然而大连市民看到的依旧是一次次地铁的塌方事故。而不断发生事故的地铁施工,使得很多大连市民对地铁由最初的期望而转向恐惧,甚至对于地铁能否安全运营也表示了怀疑。其实,对于大连这种复杂的地质环境,建设地铁本来就不是最优的选择。即便是想改变交通状况,也可以选择建设城铁或者轻轨,将轨道交通放到地面或者高架上,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保证安全。
2009年动工建设的大连地铁,所有的建成完工的时间表都指向2013年5月,这一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大连是承办城市之一。参与大连地铁规划的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曾在接受大连媒体采访时说出了大连地铁的另一层考虑,大连目前中心主城区的交通发展空间不大,城市必须外延,“大连要从中心城区拓展到金州区等地,完全是西拓北进的大思路、大手笔。”
西拓北进正是大连政府近年力推的“大大连”思路的一部分。当地一名官员坦言,在辽宁,大连一直上演着与省会沈阳一竞高下的双城记,但大连老城区地少,为了拓展和带动郊区物业的发展,地铁被寄予厚望。而2005年底沈阳地铁率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消息,更加剧了大连的危机感。但山东大学交通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却直言,期待轨道交通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并不客观,“地铁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如果其余交通系统跟不上,照样会拥堵”。
在政绩冲动驱使下去做城市建设,虽然房屋越来越高,马路越来越宽,但人们失去的却更多。2011年5月,来自国家住建部的公告称,大连因在2010年国家园林城市的复查中不合格而被除名,理由是:城市大量移植大树古树,盲目引种所谓珍稀名贵树种,不仅破坏了大树古树原生地的生态环境,还因为水土不服导致大量树木死亡,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这对号称是世界花园城市的大连来说,是一个耻辱。2011年4月,大连市分管市政建设的副市长张军的一句评价主动揭开了家丑:大连现在满街尘土飞扬,市容环境已经到了历史上最差的阶段!
大连被拆的凤鸣街
2010年底,大连最完整的历史街区——凤鸣街在工人们挥舞的大锤和镐头中渐渐消失。这条长1200米的老街,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当年日本普通侨民的居住区。街两侧原有100余栋建于上世纪20—40年代的“和风欧式”建筑,大多是两层,俗称“日本房”。小楼造型别致,极少重复,并都配有独立的院落,具有极高的观赏、研究和史料价值。更令人惊讶的是,在2009年7月刚刚被公布的大连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凤鸣街近代建筑群赫然在册,然而这也未能改变其被拆的命运。
在“大大连”的口号中,消失的还有位于西岗区五四路66号——存在了84年的大连体育场,这是一个承载着大连城市记忆的标志性建筑,两年后,这里将耸立起一座投资额超过45亿的世界级购物中心——恒隆广场。2009年,体育场拆除时,许多热爱足球的大连市民来为它送行;2010年,恒隆广场隆重的开工典礼上,大连市委的众多领导悉数到场祝贺。
大连人总说,大连足球的霸气,就是大连海滨城市的霸气,在油锤和挖掘机的轰鸣声倒下的,除了大连足球,或许还有大连的城市形象,大连足球八座桂冠,恰恰是这个城市赢得外界最高美誉的时期。现在,大连人看球需要到20公里以外的金州体育场,20公里或许正是这个城市过去和现在的距离。
大连的日新月异与普通的大连人越来越远。星海广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城市公用广场,一度是大连人的骄傲,这里原是废弃盐场,以“脏、乱、差”闻名。1993年,主政大连的市长薄熙来决心要改造这片废墟之地,经过足足四年终于落成完工。曾经的星海广场周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而现在,则是盘踞着数十个高耸的楼盘,这些高档住宅,住的大多是外地人,空置率极高,人们都说“这是有钱人的广场和海景房。”如今,面对高昂的房价,越来越多的大连人只能望房兴叹。
2010年12月10日,被称作“大连大海哥”的24岁的王禹程穿上乞丐服、挂着“大连不美了”、“海水黑了”、“石油漏了”、“你该醒了”……的牌子走上了西安路,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他在《你受苦了,我的家-----大连》一文中执着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大连的面积没多大,不需要地铁,七横八纵的胡乱改造;不需要建一座化工厂,扼住六百多万人的命脉;大连也不必那么有钱,不需要出卖自己的地皮,去给房地产做嫁衣;也不需要用几十万吨原油当炸药给我们看家护院;不需要你毁了天然的湿地、翻开草皮、刨开山丘去建那些没人去住的烂尾楼。我们不需要!
原大连市长薄熙来在2001年曾说过:如果市长的兴趣不在城市而只在企业,这个城市就会因疏于管理而荒废。如今这句话似乎得到了应验,十年石化洗礼,已经让这颗北方明珠开始生灰。
关于建设“大大连”的争议近年一直存在,有支持有反对,我们来看看微友们的看法。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颇为励志的华丽语言传播越广就越掩饰不住其自身的先天缺陷,舞台越大坑坑洼洼就会越多,最后都回避不了轰然倒塌的命运。
没有人知道“大大连”究竟要建多大,虽然GDP一直在高速增长,可百姓却没有同步享受到GDP增长带来的成果,甚至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大连在不断的“变”,不是在变得越来越好,而是变得越来越张狂和让人失望。表面看是在不断创造财富,实际是出现一个“失重”的“跃进”。
我们讲执政为民,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对执政动机最直接、最根本的判断,就是看地方官员是否真正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看地方官员父母官们是否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原文出自【中国时刻】:http://www.s1979.com/young/jinrishidian/201110/1218932112_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