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液技术要求:100首惟妙古筝清澈你心【经典视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16:10

中国古筝名曲欣赏
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音乐的历史则远远要早于文字。我国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遗址中出土的,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管乐器骨笛,以及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单孔陶埙都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可以说,有人类的时候就有了音乐。
远古时期,人类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野兽的攻击,需要许多人的通力合作。例如最先发现猛兽的人发出一声“哟嗬”的讯号,其他的人就应声而至,大家拿着各种原始武器围捕猛兽。闻一多先生认为这种“哟嗬”就是原始人类中产生的音乐。在捕猎取得胜利以后,人们为了表达胜利的喜悦,敲打着身边的石头、土块或者捕猎用的简单工具,高兴地叫着、跳着,模仿各种动物姿态、叫声和被捕时的情景(“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就是原始的歌舞。
随着历史的发展,音乐的门类也愈来愈多:民歌、器乐曲、诗词歌曲、说唱、戏曲等等,反映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
中国民族器乐是世界音乐的一枝奇葩,无论是唢呐、悠扬的笛子,还是如泣如诉的古筝、琵琶和扬琴,均独具东方神韵,令人荡气回肠、如醉如痴。
中华古韵,向有十大名曲一说。这十大古代名曲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伪托之作。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曲名,以历史典故为旁衬,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笔者于音乐并非行家,只偶尔聆听古曲,反而对古曲背后的逸事掌故更感兴趣。笔者下面逐步介绍优秀的古筝作品,着重于背景的介绍。
近代筝在不同地区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各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代表曲目。在现代民族管弦乐的合奏中,筝已居非常重要的位置。
古筝又名“秦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分布甚广,历经演变,历史久远,其发音清脆悦耳,如泉流畅,极具中国民族特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筝即已成为当时广泛流传的重要乐器,可奏单音曲调或和弦,也可双手演奏,同时发出六个音。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伴奏。古筝的音色在低音区低沉浑厚,高音区清越剔透,中音区则珠圆玉润,极为悦耳。当其刮奏时犹如流水淙淙,独具魅力,而左手的按、揉、吟等技法,又使筝乐更具韵味。由于古筝是按五声音阶定弦,故极具中国民族特色。
古筝在构造上为一弦一柱、多弦多柱的乐器,分为琴身(由共鸣箱和支架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前梁、后梁和音柱)两大部分。目前古筝的弦数在十九弦到二十六弦之间,有多种规格。制作古筝使用的材质,琴身共鸣箱一般为桐木制,支架为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前梁、后梁和音柱则多为竹制。
古筝的声音大,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力很强。想要用它来醉人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自古以来多是些女孩子练一练好卖艺。古琴声音小,比较内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一些大师也曾弹出过加持力很强的曲子,让人觉得如听万壑松,陶醉得不得了。但从古琴的结构和发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
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
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古筝---悦耳,古琴---悦心 古筝如"花旦",古琴则是"青衣"!简言之——古琴可定我意,古筝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红尘,古筝看淡红尘。
筝和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琴是集中华传统文学、美学、哲学、音乐精华之大成者,但因其深邃的思想意境不易为人理解,故而知音难觅。甚至不同的琴家之间也未必能形成共鸣。筝比较通俗化,雅俗共赏,她通过清脆委婉的音色与韵味以更直接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了人们,为人所喜爱。
应该说,古筝在从古琴中吸取养份丰富自身的同时也把古琴介绍给了更多人。古琴也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快创新与发展的步伐,给自身注入新世纪的新内涵,奏出更美的韵律。
听琴让我想到了孤崖上的傲梅,空谷中的幽兰,浮云下的竹海,清溪旁的水仙......
筝是御园里牡丹,晴日下的杜鹃,朝露中的石榴....听琴,至则物我两忘,至则清静无心;听筝,随其音漂浮情海,心事荡漾。
古筝无论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伴唱),都是特色型乐器。也常常用于中国民族乐队充任声部。此外,古筝在多年的流传沿革中,广泛应用于中国的许多种地方曲艺形式,如山东琴书、潮州弦诗等等,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众多流派。下面就是从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中择其最有经典意味的优秀筝曲,使听者能够从中领略筝乐之精华,了解各派筝曲之风采。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