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的工业消耗:景公问得贤之道晏子对以举之以语考之以事第二十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29:29


景公问晏子曰:“取人得贤之道何如?”

晏子对曰:“举之以语,考之以事,能谕,则尚而亲之,近而勿辱以取人,则得贤之道也。是以明君居上,寡其官而多其行,拙于文而工于事,言不中不言,行不法不为也。”

【译文】景公问晏子说:“录取人得到贤良的道路是什么?”

晏子回答说:“以其语言来举荐,以其事情来考核,能明白,那么就尊崇他而亲近,亲近而不侮辱他才能录取他,那么这就是得到贤良的道路。因此明白的君主居上位,就要减少管理而多鼓励他行为,不讲究言辞的华丽而擅长于办事的能力,说话不符中道的不说,行为不符合法律的不行为。”

【说明】自古以来挑选录取人材都是统治者、领导人头痛的事,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才能呢?在隋唐以来都是凭科举考试,现代则是凭证书,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才能,好办。但判断一个人是否贤良贤能,就很难了。晏子提出以其语言来举荐,以其事情来考核,其实也很难办,有些人很会说,头头是道,让人很难判断。有些人也很会做一些表面工作,足以能迷惑众人。如果统治者、领导人是个明白人,那么就能明白这个人是不是明白人,如果统治者、领导人不是一个明白人,那么也就不能明白这个人是不是一个明白人,反倒会被这些人所谓的“明白”而迷惑。那么,怎么来判断一个人的贤良贤能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他的言行来了解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如果他具有“公天下”的观念,认为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自己算不了什么,如果他把追求幸福快乐作为人生的驱动力,为了人生的幸福快乐,视金钱财富名誉地位如浮云如粪土,那么他就有可能是一个贤良的人。如果他以利益作为人生的唯一驱动力,如果他把金钱财富名誉地位看得很重,唯利是图,为了这些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那么这个人决不是一个贤良贤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