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复合管材:“占领”全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7:36:34
今年9月17日在纽约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至今不止蔓延到了全美100多个城市,其效仿者的足迹更遍及欧洲、南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据说马来西亚网民也曾蠢蠢欲动想在本月15日占领独立广场;同日,数千民众在澳大利亚大城市悉尼市中心,上演了澳大利亚山寨版“占领华尔街”。

  “占领运动”究竟扩散到多少地方?准确数字较难肯定。媒体的数据显示,截止10月17日全球共82个国家、951座城市出现了规模不一的“占领”示威。而且示威者意犹未尽,正酝酿以大银行为目标的下一步行动,具体方案是发动全球串联提款,让大家见识99%的厉害。

  打出“我们是99%”(We are the 99%)的旗帜,反对金融资本家的贪婪、抗议财团左右政治……这场运动的主题显然打进不少人心坎。在纽约、伦敦等欧美重要城市,示威人群安营扎寨,摆出长期抗战架势。考虑到人群聚集煮食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上周五无奈关闭,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次。

  “占领运动”凸显了西方的经济困境以及社会的怨恨情绪。政府债务居高不下,经济萎靡不振,年轻人眼见的未来一点都不美好:更高赋税,减少社会福利,高价房子,更少工作机会。美国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了17.1%;在欧盟地区,年轻人平均失业率高达20.9%,其中西班牙是46.2%。

  中产阶级也明显感到压力,大银行却安然无事,至少他们的高管花红依然丰厚,人们难免愤愤不平。贫富两极化比过去严重,金融机构膨胀至大而不能倒,酿出祸害时普通人被迫为富人埋单,“占领”运动隐含了对资本主义的质疑,对现行社会运行制度、财富分配体制的失望。

  然而,他们的怨恨固然有理,但是这个运动将去向何方?它会在什么时候停止,对现行制度有什么替代方案?这恐怕是连示威者都回答不了的问题。有西方媒体就批评说,他们没有改革路线,目标不协调,大义凛然的姿态中,不乏鼓励民粹主义的倾向。再深究下去,除却引起全世界媒体关注外与政治人物安抚外,“占领运动”达到了社么政治效果也不明确。

  广场式的直接民主总是有特殊的感召力,参与者首先得到享有自主权的快乐。可是在另一方面,有时显得十分强大的民意力量只是同道中人“物以类聚”的结果。物以类聚有几层意义:一方面散落各角落的同质性诉求凝聚起来后,原本被忽略的诉求由此变得显著且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弱小的声音会超乎比例的强大;此外“物以类聚”也意味着排他,因为志不同者会自动远离,而同道中人在圈子里强化彼此理念,更容易极端。老实说,上述的特点都反映在互联网社群之中。

  将视角切换到另一层现实:“占领华尔街”运动最高潮的时候,人数也不过一万左右。另据美联社和市场调研机构捷孚凯(GFK)联合举办的民意调查,虽然近9成受访者表示对美国政治感到沮丧和失望,仅37%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占领运动”。

  现实是,以互联网为基地,标榜无领袖、通过共识推进行动的“占领运动”,暴露了现实的弊端,却依然未能展示出它可能形成具说服力的解决方法。这或许也是“大众麦克风”时代的特点,议题更容易浮现,议题推动者不仅可以在单一国家里串联,还可以全球串联。然而,重大问题的解决,真正的妥协依然脱离不了精英设计与领导,与此同时,精英以及精英主导的时代在快速成为过去。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最近在文章里这样描写全球趋势:公平的追求会更普遍,团体和个人作为政治参与的力量上升,国家权力分散下移。我想,席卷全球的“占领运动”所反映,也是这样的趋势:社会力量更多元化、也变得零碎化,怎么样在新的环境下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寻找出路,可能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将困扰大家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