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隐蔽式喷头:婴幼儿应急小措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3:59:24

教你识宝宝疾病的苗头

    孩子生病是难免的,妈妈无需着急,只要平常对孩子细心一点,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孩子就不会太痛苦,妈妈也不会太烦恼了。一些疾病的早期发生阶段,身体会有所变化。如果孩子有了疾病苗头,就要早就医,而不应轻信营养品或保健品的宣传广告。

  

    体重异常

  

    本来胖乎乎的小脸慢慢地消瘦下来,躯体和四肢的皮下脂肪变薄了,甚至有点皮包骨头的感觉;较长时期内,孩子体重增加不明显或几乎不增加。这些情况多见于食量小、消化吸收能力较差的孩子,也可见于孩子疾病过后的恢复期。

  

    身高异常

  

    较长时期内,孩子增高不明显或个头几乎不增长。这种情况常见于生病之后,或有明显挑食或偏食的孩子,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经常睡觉很晚。

  

    面色异常

  

    孩子面色苍白或萎黄,皮肤弹性差,或有较严重的皮肤损害,如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汗毛脱落,出现皮下出血点,出现“乌青块”。在排除皮肤病等疾病的情况下,出现这些症状可能与某些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有关,如铁、锌或维生素C、维生素B1缺乏,也可能与食物过敏有关。

  

    头发异常

  

   有些孩子头发稀少无光泽、枯黄易断裂,或出现白发、枕部脱发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与营养不良、某些微量营养素缺乏有关,也可能与中医讲的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关。

  

    视力异常

  

    在昏暗的光线下视物不清,眼睛干燥,经常眨眼,经常有眼屎,眼睛易疲劳。这种情况可能与孩子不爱吃蔬菜,尤其不爱吃绿色蔬菜和胡萝卜等原因有关。

  

    出牙异常

  

    有些孩子出牙迟,一岁时8颗乳牙还没出齐,到了2岁,乳牙还不到20个;有的孩子乳牙掉后新牙迟迟不出;有些孩子囟门闭合迟、走路迟、说话迟。这些情况可能与维生素D、钙或蛋白质缺乏有关,也可能与中医讲的先天不足、先天肾虚有关。

  

    食欲异常

  

    孩子味觉减退,食欲不振;有的孩子有异食癖,如吃泥土、纸张或墙壁灰等。这种情况可能与缺乏微量元素锌等有关,也可能与肠道寄生虫有关。

  

    口腔异常

  

    有些孩子口内有异味;经常出现口角炎、唇炎、口腔炎;舌头发胖,有的成地图舌(舌头表面看起来像地图);消化能力差,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症状,有时也会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症状。这种情况可能与维生素B1、维生素B2缺乏有关,也可能与经常给孩子吃温热性的食品或油炸食品有关。

  

    精神异常

  

    表情淡漠、不愿说话、不喜欢活动;或烦躁不安,或时时哭吵;睡眠时头部多汗,睡眠不踏实,易醒,经常翻来翻去,时有惊跳或突然啼哭。这种情况可能与营养不良、缺乏某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有关,也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血色异常

  

    孩子的嘴唇、眼结膜、口腔黏膜颜色苍白;手指甲血色差,用手轻轻压迫甲盖,放松后甲盖的血色恢复慢;经常诉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些情况可能与微量元素铁,或B族维生素中的叶酸缺乏有关。

  

    异常出血

  

    孩子经常不明原因出血:刷牙时牙龈出血,不小心碰到鼻子或天气干燥时鼻子出血等等。这些情况可能与维生素C缺乏有关。

 

给宝宝用糖水服药不可取

  问:不少父母给孩子喂药时,都习惯给孩子准备些糖水,或是把药片藏在糖水中,给孩子喂下。他们感到,加了糖的药是不苦的,孩子借着糖的甜味,就感觉不出药的苦味来,这样可行吗?

  答:这种“用糖送药”的方法虽然用在大多数儿童的服药上,但做法并不正确。糖中含有的一些矿物元素,可能与药物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在胃内产生混浊沉淀,使疗效“打折扣”。更有一些药物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发挥药效。若在药中加糖,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糖还可能抑制某些退烧药的作用。因此,建议服药时,尽量用白开水,不要使用糖水。

 

可伤及宝宝眼睛的疾病

  导语: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又是易受感染和外伤的部位。以下一些儿科病可能会影响儿童眼睛的发育:  

 

  1.麻疹  

 

  麻疹初期病儿常有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等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表现,后期可因继发感染而产生化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可发展成为角膜溃疡。有时因高热、忌口,发生维生素A的缺乏,从而导致角膜软化。少数病儿因继发感染及全身抵抗力减低引起败血症而发生转移性眼内炎,最终引起眼球萎缩。  

 

  2.早产儿  

 

  早产儿如置于高氧的暖箱中喂养,可能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发育不完全,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使视网膜血管组织发生大量新生血管,从而产生出血、渗出及机化膜。  

 

  3.产伤  

 

  新生儿经过产道时或因难产尤其经产钳分娩者,因头部受挤压,或产钳安置不当,常可发生一些眼部损伤,如眼睑出血、挫伤或上睑下垂;结膜出血、水肿;角膜上皮擦伤、角膜实质层水肿或后弹力层皱褶;前房出血、虹膜根部离断;眼肌麻痹、眼眶骨折,甚至眼球脱位。  

 

  也可因头部受挤压而发生颅内出血或静脉窦的撕裂而引起颅内血肿,从而发生颅内高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视盘水肿、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出血等。  

 

  不少婴幼儿的一些原因不明的弱视、斜视、视神经萎缩、眼球震颤等均有可能与产伤有关。  

 

  4.百日咳  

 

  由于剧烈的咳嗽,常可引起眼睑浮肿,眼睑皮下出血及结膜下出血,严重的还可有前房出血、视网膜出血,甚至玻璃体出血。除玻璃体出血较难吸收外,其余各部出血均可于咳嗽减轻时自行吸收,预后良好。  

 

  5.流行性腮腺炎  

 

  妊娠期妇女若患腮腺炎,婴儿往往会有小眼球、小角膜、角膜混浊及先天性白内障等眼部先天异常。  

 

  儿童感染腮腺炎,可有眼睑水肿、充血,上睑下垂或睑裂变窄,或可伴有急性泪腺炎。少数病例发生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有的于腮腺炎愈后10天左右发生虹膜睫状体炎。少数病儿并发视盘炎或球后视神经炎。 

 

宝宝中暑的急救三招

   宝宝已经先兆中暑了。这时要赶紧把宝宝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掐宝宝的人中穴、内关穴以及合谷穴,或者身边有带针之类的物体,可先将其用火消毒,然后用针浅刺人中,并挤出血滴,这两种方法对于大汗虚脱的宝宝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夏天到了,带宝宝出游的机会也多了。但是,在炎热的天气里,宝宝很容易会中暑。如果是在郊区景点,没医院没大夫又该怎么办?儿科李荣辉主任推荐急救一招——掐三穴:人中、合谷、内关。 

                

  在郊外游玩时,如果天气很热,首先要时刻注意宝宝的一举一动。如果发现本来活蹦乱跳的宝宝突然精神差了,还出现头晕、头疼、面色苍白、恶心、动作不协调等情况时,说明宝宝已经先兆中暑了。这时要赶紧把宝宝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掐宝宝的人中穴、内关穴以及合谷穴,或者身边有带针之类的物体,可先将其用火消毒,然后用针浅刺人中,并挤出血滴,这两种方法对于大汗虚脱的宝宝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然后,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让宝宝舒服些。方法很简单,找到宝宝后颈部大筋两旁凹陷处,与耳垂平行处的风池,以食、中指一起按摩,以及找到宝宝下嘴唇正下方的凹窝承浆穴按压,可以达到放松颈肩部肌肉、缓解头晕头痛、生津止渴的效果。 

              

  同时,有条件的要给宝宝喝点糖盐水,但不能过量饮水,尤其是热水。因为过量饮用热水反而会使宝宝大汗淋漓,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还会引起抽搐。一般两三岁的宝宝每隔一小时饮用30~50毫升即可。但是,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即体温达到38摄氏度以上,则尽快送医院处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预防。带宝宝出游时,一定要让孩子戴帽子,家长还应带点盐,有车载冰箱的可以带点绿豆汤、西瓜汁,十滴水、人丹等抗中暑药也是必带的。 

 

小儿夏季疾病的特征与对策

  夏季是某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肠道传染病、皮肤病等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但与吃有关而且与用也有关,也就是说,许多夏季发生的疾病是由于用物不当而造成的,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用物病”。因此,注意“用”的卫生,是预防夏季“用物病”的关键。夏季常见的“用物病”有如下几种: 

 

   太阳镜综合征 如选购的太阳镜体积大,镜体重,再加上长时间“卡”、“架”鼻梁,就会造成眼眶部的三叉神经下支受压,导致眼下及面颊上方产生麻木、感觉迟钝和酸困;如是劣质太阳镜片,由于光区不均匀,还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头痛、晕眩等。因此,一定要把好选购关,以选配茶色镜片为好,因为茶色镜片可以完全阻隔紫外线,起到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冰箱病 即耶尔细菌肠炎。耶尔细菌喜欢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繁殖,冷藏在冰箱内的食品污染了该菌可引发此病。因此,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存放,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煮透。

 

  凉席病 有的人睡凉席后,皮肤会出现奇痒难忍的豆粒大小的淡红色疙瘩。这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多由草、芦苇类凉席引起,故有过敏反应的人宜用竹制或藤制凉席。此外,不论使用何种凉席,都要勤洗刷、勤晾晒,以防止螨虫产生。

 

  凉鞋病 有的人穿塑料凉鞋,会患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痰痒、红肿,甚至会引起水泡、糜烂,所以有塑料过敏的人不宜穿塑料凉鞋。

 

  空调病 科学研究发现,各种细菌和霉菌都可在有空调的房间内生长繁殖。经常处于空调环境中,容易诱发一种呼吸道疾病——空调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咽喉疼痛等症状。因此,空调房间要保持清洁卫生和充足的光照,并适时开窗换气。

 

  电扇病 电风扇使用不当会引起头痛、四肢酸痛、感冒发热等,这是由于人体高热时受冷风强烈刺激所致。因此,在使用电风扇时,人不宜对着电风扇直吹,开电扇的时间也应适当控制;晚上不宜吹着电风扇入睡,以免引起冠心病、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复发或诱发面部神经麻痹。

 

  衣服过敏病 夏季衣着不当,也会引起过敏、生痱子等症状。如化纤类衣服吸水和透气性差,不易散热,要少穿勤洗,幼儿不宜穿这类衣服,以防发生皮肤过敏。

 

宝宝吃错药的急救法

    美国医学组织调查发现,美国儿童中有11%在10~13岁患上高血压,他们在婴儿时期绝大多数经常吃过咸食物。小小年龄就患上高血压心脏病,咸食是祸根,特点是很多快餐食品盐量偏高。 

 

  食盐过多对婴儿的害处,主要是食盐中的钠。婴儿的肾脏远远没有达到发展成熟的阶段,没有能力排出血液中过多的钠,因而容易受到食盐过多的损害,这种损害造成的危害是很难恢复的。婴儿年龄越小,越易受到食盐过多的损害。美国科学家曾把市场销售的30多种罐装食品给幼鼠吃,到了第4个月,这些幼鼠即发生程度不同的高血压,而对照组没有吃加盐的同样食品的小鼠却保持健康。研究者还发现,这些幼小动物一旦发生高血压,虽然改给低盐或无盐食物,但血压大多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过咸食物不仅导致血压增高,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吃入的盐分过多,会引致体内的钾从尿中丧失。钾丢失过多对心脏功能会造成伤害,严重者会引起心脏肌肉衰弱而死亡。曾有营养学专家认为,所谓婴儿“摇篮死亡”,很可能就是婴儿常常摄入含钠过多的食物所致。 

 

  如今,市场上出售的快餐食品,如干脆面、油炸薯片、三明治、蛋糕、饼干等,对大多数儿童极具诱惑力,不少家长也经常给孩子买这类食品吃。殊不知,这些食品含钠量都偏高。为了使其松发和膨化,有的食品中常加有碳酸钠等钠化合物,使这类食品从口感上可能觉得不太咸。 

 

  为了保证婴幼儿健康,父母们不要以自己的口味来调配孩子的膳食。一般而言,1~6岁的幼儿,每天食盐量不要超过4克,应鼓励孩子多吃清淡饮食,不给或少给孩子买快餐食品。  小儿误服药物中毒,是年轻的父母们不容忽视的问题。除了幼儿出于好奇、模仿大人的行为外,家长对药品常识的缺乏或忽视、盲目滥用药物,也是导致小儿误服药物中毒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杜绝宝宝发生这样的事情,万一发生后怎样才能避免酿成严重的后果呢?       

 

     小儿误服药物中毒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把带有甜味和糖衣的药物当成糖果吃,有的把有鲜艳颜色、芳香气味的水剂药物、化学制剂当成饮料喝等。这些药物引起的中毒大多是由于家长将药品随意放在桌柜上、枕边或小儿容易拿到的抽屉里造成的。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有小儿的家庭,应当妥善保存所有药品,最好放在高处或加锁保管。  

    

  近年来临床有关统计表明,在儿童药物中毒的病例中,由于家长的错误用药而导致的,也占了相当比例。据报载,某地有一位婴儿出生后,父母为了孩子"强身健体",竟给他灌服人参汤,结果婴儿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由此可见,没有科学的指导,滥用药物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危险的。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误服了药物,切莫惊慌失措,或指责、打骂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迅速排出,减少吸收,及时解毒,对症治疗。   

  

  首先,要早期发现孩子吃错药的反常行为,如孩子误服安眠药或含有镇静剂的降压药,孩子会表现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家长遇到此事,要马上检查大人用的药物是否被孩子动过。  

   

  其次,家长要尽快弄清孩子误服了什么药物,服药时间大约有多久和误服的剂量有多少,及时地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且剂量较少,如毒副作用很小的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可让孩子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排出。  

   

  如果吃下的药物剂量大且有毒性,或副作用大(如误服避孕药、安眠药等),则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切忌延误时间。如果误服的是腐蚀性较强药物,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这段时间内,要由有医疗常识的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比如说误服强碱药物,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桔汁等;误服强酸,应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护胃黏膜;误服碘酒等,则应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送往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孩子咬嘴唇有何危害

    我们常见到有些儿童的下嘴唇上,长出像黄豆般大的小泡,很柔软,仔细看上去还透明哩!破溃后会流出发粘的液体,愈合不了几天,又长了出来。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粘液囊肿”。 

    我们知道,人的口腔里除了有三大成对的唾液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外,还在口腔粘膜包括唇粘膜的下面,分布着好些孤立而分散的唾液腺。粘液囊肿就是这些小腺体的导管受到了阻塞,使得粘液排不出去所造成的。儿童的唇组织不仅娇嫩,而且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有些儿童往往有不断用上前牙去蹭摩或啃唇的不良习惯,这样就容易使嘴唇粘膜下面的小腺体排泄管,受到机械性的压迫而发生阻塞。于是,粘液就排不出去以致腺壁逐渐膨胀、腺组织退化而形成这种透明发蓝色的囊性肿物。当它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行胀破。但是导管还是阻塞着,所以只要表层的粘膜上皮过几天愈合,囊液一经积累,就又会重新鼓胀起来。由此可见,粘液囊肿的发生和儿童啃咬下嘴唇的不良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预防的关键在于及时纠正孩子们的咬唇习惯。 

    正常情况下,牙齿位于唇舌之间,舌肌和唇颊肌的压力在牙齿内外处于平衡状态,这对维持牙齿的正常排列和唇部的自然形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如果孩子有咬唇的习惯,则破坏了这种内外平衡,势必使牙齿的排列和唇部的自然状态遭到破坏,出现一系列的畸形。 

咬下唇会使上前牙舌侧和下前牙唇侧(指上、下门牙)受压,这种异常压力会推动上门牙向前逐渐倾斜,压迫下门牙向后移动。结果造成上门牙过度前龇,牙齿间出现缝隙;下门牙排列拥挤而不整齐,上下门牙前后距离较大。咀嚼时不容易咬断食物,上嘴唇也会被前龇的上牙支得向外卷缩而变厚,与下嘴唇难以并拢,形成“齿露唇开”的面容,既影响牙齿的功能,又影响美容。咬上唇时恰与上述情况相反,会造成上门牙内眍,排列拥挤,下门牙稀疏及下颌骨前突。严重者甚至形成门牙反错,俗称“兜齿”、“地包天”整个面部显得凹陷。 

    此外,有咬唇习惯的儿童,唇部常有牙齿的咬迹,易发生唇炎。因此,家长对有咬唇习惯的儿童应随时提醒纠正,以戒除咬唇的不良习惯。 

    孩子爱咬下嘴唇怎么办? 

    咬嘴唇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它不但会使唇齿变形,影响美观,而且还会因上、下颚的变形而影响牙齿的咀嚼作用。 

    当孩子咬下嘴唇时,家长要保持冷静的态度,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地引导教育孩子,使他懂得牙齿和嘴唇对人有什么作用,然后教孩子懂得如何保护好牙齿和嘴唇,使孩子逐渐理解成人的意图,并慢慢学会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对于较大的孩子,家长可采取诱导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其他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嘴闭紧。当孩子有了初步改正时,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或表扬。若幼儿入睡前常咬着嘴唇,家长可轻轻把他嘴唇扒开,让其安静入睡,这样做亦能促使孩子逐渐纠正其咬嘴唇的毛病。

 

交通污染可引发儿童过敏

    德国研究人员的研究证实,交通污染会引发儿童过敏性疾病。慕尼黑霍茨环境与卫生研究中心的流行病学家海因里希及其研究小组发表的研究报告说,那些居住在繁忙道路两边50米内的儿童,患上哮喘、花粉症、湿疹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几率,比那些居住在距离繁忙道路1000米外的儿童高出了50%。

 

  该小组人员认为,所谓的繁忙公路,就是每天有1万辆车子经过的道路。

 

给小宝宝喂药的方法和原则

  对于很多父母而言,“喂宝宝吃药”是育儿生活里的一个梦魇,往往大人累得满头大汗,宝宝哭得声嘶力竭,仍然无法达成任务,其实,医院开给宝宝服用的药物,绝少是苦味的,若不是大人喂药的过程不得法,导致孩子有不愉快的经验,否则,一般的婴幼儿是不会抗拒“吃药”的。 

  喂宝宝吃药的原则∶ 

  1. 喂药工具勿伸入宝宝口腔太深的部位。 

  2.调和药物的开水要使用温凉的,热水会破坏药物的成份。 

  3.保持喂药环境的安静。 

  4.如非须饭后服用的药物,最好让宝宝在吃奶之前吃药,因为宝宝在饥饿状态下,会自然张口吸吮。 

  5.宝宝不肯张口,不要硬灌药,以免日后抗拒吃药。 

  6.喂宝宝服用悬浮液时,不要掺水,应等宝宝服下药物之后,再给他喝下与药物等量的水。(服用1cc悬浮液,就喝1cc白开水) 

  7.宝宝服用药物的效用以30分钟为准,如果在30分钟以内大量呕吐,就要再补服一剂。

 

儿童常见病的一些食疗妙方

    药物的苦味和异味往往容易引起生病宝宝的反感,可是父母没办法,不吃药病怎么会好!因此,喂药的手段往往由好言相劝演变成坑蒙拐骗,最后没办法了,只能采用暴力手段。 

    儿童常见病的一些食疗妙方

    其实何必呢!何况宝宝就算吃了药,效果也不会很好。这时不妨建议父母改用食疗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就为大家推荐一些儿童常见病的食疗方,效果好,也容易为父母掌握。 

    感冒 

葱醋粥 

取葱白20根,洗净后,切成小段。取大米50克,淘洗后放入锅内,加水煮沸后放入葱段,煮成粥。加入香醋5毫升,稍搅可服。此粥有发汗解表作用。适合宝宝受寒后发热、流清涕、鼻塞等风寒感冒。 

葛根粥 

取葛根15克,银花10克,生姜5克,加水煮20分钟,去渣取汁。  

加入大米50克,煮粥,服时加少许白糖。有清热祛风作用。适用于发热、头痛、呕吐、咽喉红肿等风热感冒。

    腹泻 

车前粥 

取鲜车前草30克或药房售干车前草15克,洗净,切碎,煮20分钟后去渣取汁,加入大米50克,煮粥服用。有清热祛湿利尿作用。适用于宝宝急性腹泻伴小便少。 

山药苡仁粥取糯米30克,山药30克,苡仁15克,共煮粥,粥将熟时加砂糖少许,稍煮即可服用。有健脾利湿作用。适用于宝宝迁延性腹泻。  

    厌食 

山药小米粥 

取山药80克,切成小块。小米50克,洗净后与山药熬成粥,加少量糖服用。有调补脾胃作用。适用于宝宝面黄肌瘦、食欲不振。

白萝卜粥 

取白萝卜一个,切片,大米50克,洗净。白萝卜先煮20分钟,加米同煮。熬成粥后,加红糖适量,服用。有健胃理气作用。适用于宝宝消化不良,腹胀嗳气。 

    哮喘 

柚子鸡

小公鸡一只,宰后洗净切碎。青柚子一只,切开盖顶,去瓤。将鸡块塞入柚内,加少许酒及盐,盖上顶盖,放碗中隔水蒸约3小时,吃鸡喝汤。有健脾防喘作用。适用于久喘体弱宝宝。 

川贝蜜瓜 

西瓜一只,切蒂作盖,挖去少许瓤。加川贝粉3克,蜂蜜50克,冰糖50克,加盖,置于大碗内,隔水蒸约一小时。吃瓜内汁液。有清热、化痰、定喘作用。适用于咳喘、口渴、便秘、痰稠的宝宝。 

遗尿

白果肾粥 

取猪肾或羊肾一对,洗净切碎,加酒及盐少许调和,白果15克,大米50克。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熬粥服用。有补肾固涩作用。适用于肾虚、体弱,3岁以上宝宝。 

菟石补肾粥 

取菟丝子、石菖蒲、补骨脂各10克,煎20分钟,去渣留汁,加大米50克,熬粥服用。有补肾开窍止遗作用。适用于遗尿频频,入睡不易唤醒的宝宝。

 

宝宝果汁喝太多需防果汁尿

 水果对人体健康有益,却并非吃得越多越好。比如李子、杏子、梅子、草毒中含有金鸡钠酸、草酸和安息香酸,此几种成分在人体内不容易被空气氧化而分解掉,结果经代谢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仍是酸性物质,这些物质可导致人体内酸碱度失去平衡,吃得过多还会中毒。

    宝宝果汁喝太多防“果汁尿”

    现在城市中有一种称为“果汁尿”的病发生率正呈现越来越增高的趋势,其原因就在于现代城市居民饮用果汁太多,水果中大量的糖不能够为人体所吸收利用,而是从肾脏排出,使尿液发生变化所致。这种情况日久天长,会引起肾脏病变。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父母们一古脑儿地把高浓度果汁饮料塞给孩子,就可能使他们患上腹泻、嗜睡症等多种疾病,原因是75%的7岁儿童都在吸收果糖方面存在困难。果糖是水果汁和水果中所含的天然糖分,高浓度的果汁进入人体后难以被儿童吸收,会导致消化不良和酸中毒现象。 

    因此建议父母们在给儿童饮用高浓度苹果汁和梨汁时应该用水稀释。

    可见,果汁虽好,过量则有害无益。所以,父母们应该有节制地给孩子饮用果汁。

 

有些皮疹的病根在肠胃

  一些孩子在断奶前后,面部、肛门周围、四肢末端和关节部位的皮肤出现小水疱或小脓疱,有的还伴有毛发脱落和腹泻。以往认为这是饮食不调的一种表现,但近年的研究表明,这是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具体说就是由于患儿体内某种遗传缺陷,阻碍了患儿肠道对微量元素锌的吸收,从而导致人体缺锌而产生上述病症,继而又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因此,人们称这种病的特点是“病在‘皮毛’,根在肠道”。

 

  皮疹是本病发生较早的症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些特征。皮疹好发于口、鼻、眼和肛门周围、四肢末端和关节、头皮和耳朵周围等处,呈现对称性皮疹。惟独躯干很少见到皮疹。皮疹早期是成群的小水疱或小脓疱,继而融合成大小不一的斑块,斑块结痂后形似烫伤的干痂,边缘有炎性红晕和散在小水疱、脓疱、痂皮和鳞屑。生殖器和肛门周围皮肤除有糜烂或结痂外,还可出现龟头炎、阴囊炎和外阴红肿。四肢末端的损害,常表现为甲沟红肿,指(趾)甲变形、萎缩,出现横沟。口腔炎、口角糜烂、口腔黏膜白斑和眼睑红肿、结膜炎、角膜混浊、畏光等等常可见到。另一常见症状是腹泻。大约90%的病儿表现为厌食、腹胀、呕吐和腹泻,每天排便3~8次,呈水样便,可带泡沫,色淡量多,含脂肪和黏液,带酸味或恶臭。部分或完全性脱发也是明显症状之一。有时还累及眉毛和睫毛。开始时,头发干枯,继而脱落,轻者头发稀疏,重者全脱。不过,在缓解期头发可重新生长。上述三大表现可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出现。有的患儿身上可见三种症状,有的则只出现两种症状。

 

  由于长期腹泻,患儿营养状况较差,发育迟缓、贫血、瘦弱、免疫功能低下,可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拖延日久,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败血症,是导致本病患儿死亡的原因。

 

  肠病性肢端皮病可以发生在新生儿,也可以迟发于10岁的儿童。但大多数发生在孩子断奶前后,平均发病年龄为出生后9个月。医生可根据临床表现和血锌测定做出诊断。

 

  诊断一经确定,应采取下列措施,予以积极治疗。

 

  1、一般支持性治疗。已经断奶的,应当再喂以人乳,可使病情缓解。根据病情应补充维生素或输血。

 

  2、补充锌剂。一般补充锌剂后2—7天,患儿皮疹开始减轻,1—4周后,可完全消退。不过,最早得到改善的是神经系统症状,病儿服药数小时后不再出现过度兴奋、烦躁等表现。硫酸锌没有严重副作用,对肝、肾、血液和神经系统也无不良影响,如果把它溶在米汤或果汁中喂给患儿,可以减轻胃肠刺激,不致引起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

 

  3、应用抗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对合并感染的患儿,可使用抗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为了增强患儿的免疫力,可适当给予免疫增强剂等。

 

儿童驱蚊可不用蚊香

    几日前,九龙坡区华岩一三岁男童龙龙咳嗽十天前往医院诊治,医生经检查后判断,导致龙龙咳嗽的竟是家中用的蚊香烟雾刺激了其呼吸系统所致。 

    据了解,入夏以来,父母为帮助龙龙驱散蚊虫叮咬,帮助其好好睡觉,便每晚将门窗关上后,在龙龙睡觉前为其点一盘蚊香。 但一个月后,龙龙半夜都会出现咳嗽症状,之前龙龙也没有感冒、发烧,而且持续了10天左右都不见好,父母便带其前往医院就诊。

    据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李琦教授介绍,儿童抵抗力和免疫力毕竟比成人差,蚊香中的化学成分浓度低,人体不易察觉,但弥散在空气中会产生呛人的烟雾,尤其刺激儿童的呼吸系统,才会导致像龙龙这样的莫名咳嗽。

 

    专家指出,蚊香的毒性由其含的杀虫剂剂量大小决定,达到一定程度才有毒,正规蚊香一般不对人体构成危害。使用时一次使用量不要过大,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尽量放置于距头部较远的位置,减少蚊香烟雾的吸入。对于儿童驱蚊,除科学使用蚊香外,还可以在房间里放上几盒开盖的风油精、清凉油,或在墙上涂点薄荷,蚊子就会闻风而逃。在身上或枕头上洒些香水、花露水也是很好的办法,在使气味芬芳的同时也会赶走蚊子。用橘红色玻璃纸或绸布套在灯泡上,蚊子最怕橘红色光,也会落荒而逃了。还可以给蚊子“下套”,如在瓶子里剩点啤酒,或是放点糖水、牛奶,蚊子也会自投罗网。

    此外,养花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驱散蚊子。例如在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就可以把蚊子赶走,而夜来香、茉莉花、米兰、玫瑰等也有这种效果。还可以尝试将樟脑丸磨碎,撒在屋内墙脚;或是在灯下挂一把香葱,或用纱袋装几根葱段,各种小虫都不会飞来,只是这两种方法量都不宜太大,否则人也会不喜欢这样的味道。

 

    从中国室内环境检测委员会举办的有关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蚊香良莠不齐,一些劣质蚊香具有毒性。专家提醒,有婴幼儿的家庭最好不要使用蚊香。 近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家用卫生杀虫剂产品的抽查结果显示,此类产品的合格率仅为42.9%。盘式蚊香、电蚊香的主要驱蚊成分是菊酯类,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一种低毒高效杀虫剂,在合理的比例之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劣质蚊香,除了含菊酯外,还含有六六六粉、雄黄粉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毒性,并会在体内蓄积。如果室内通风不良,用这些蚊香可能使人慢性中毒,产生鼻黏膜炎症、喉部不适、头晕、头疼等症状。专家建议,人们应在蚊香点燃后离开房间,一两个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然后再进入室内。

 

地震后需要小心预防哪些疾病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震后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卫生基础设施损坏严重,供水设施遭到破坏,饮用水源会受到污染,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

  以下是地震后可能引发的病症:

  (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

  (2)虫媒传染病,如乙脑、黑热病、疟疾等;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狂犬病等;

  (4)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

  (5)常见传染病,如流脑、麻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等。其次是食源性疾病和饮水安全。

  (6)震后房屋倒塌,使食品、粮食受潮霉变、腐败变质,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7)由于水源和供水设施破坏和污染,存在饮水安全隐患问题。

  震后常见流行病及防治

  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疾病等。这些疾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痢疾、手足口病、甲肝等,灾区群众要注意预防。

  防治办法:确保不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特别是对饮用水,有条件的地区要向当地有关部门索取饮用水消毒片,消毒后煮沸再饮用。

  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特别是麻疹和风疹现在正处于高发期,一定要注意防范。

  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同时,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特别是一些灾区群众为了节省饮水,往往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容易引发红眼病的暴发。

  防治办法: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和洗脸水等。用过的餐具尽量用沸水消毒。

  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区乙脑疫情高发的阶段,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这种疾病影响人的中枢系统,致死率高,容易导致痴呆等后遗症,需高度关注。 

 

震后母婴保健的几点建议

    1.保暖;根据天气的冷暖随时添加衣服。避雨,防晒。

 

  2。保持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在人员聚集的地方长时间滞留。

 

  3.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疾病。要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

 

  餐具要保持卫生,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一定给要洗手,不要亲吻孩子。

 

  4. 保证充足的睡眠,以良好的身体迎接新的一天。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赋予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

 

一起来唱洗手歌

    也许你不相信:一根筷子上可能有700种细菌,一个塑料玩具上可能有3163种细菌,而一只接触过脏物的手则可携带40万个细菌!这组惊人的数据表明: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几乎无孔不入地遍布每个角落。 

  专家认为,维护健康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双手与各种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多,故手被视为病原微生物最直接的传播媒介。细菌和寄生虫藏身于家庭的各个角落,如果被我们碰到,再用手擦鼻子或揉眼睛,都可能会引起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面部皮肤感染、感冒等,都有可能通过“手到口”的途径进行传播。

    虽然细菌与寄生虫无处不在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但这完全可以取决于你的“举手一洗”之间。据专家介绍,我们每一次正确的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能除去大约99%皮肤表面的细菌,而使用具有抑菌功能的洗浴用品,能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抑制皮肤新接触到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可见每日用香皂适时洗手,既能避免双手成为细菌传播的二度载体,又有助于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怎么样,快去洗个手吧!

 

儿童用药需提高警惕

  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作用,又有不良副反应的有害作用。 儿童因其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毒副作用耐受差,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为此,家长有必要了解基本的儿童安全用药常识。由于儿科疾病大多危重多变,要求用药准确、剂量恰当。故在儿童生病时,一般应到医院进行正规的诊断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医生会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和给药方法,并计算给药剂量。家长切忌不遵医嘱,自作主张,贻误病情。当儿童根据医生的建议在家接受药物治疗时,家长适当掌握常用药的药物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症,以及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和用药方法,可对儿童安全用药产生较大的帮助作用。 

 

  药物选择  

 

  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病种、病情和一般情况慎重选用,不能随便滥用,合并使用的药物不宜过多,不必要者尽量不用。 

  抗感染药物  

 

  小儿易患感染性疾病,常用抗感染药物是抗生素类或磺胺类药物,即所谓的“消炎药”。但需要指出的是抗生素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使微生态紊乱,甚至引起真菌或耐药菌感染,部分抗生素还可能引起肝肾损害,影响血液系统,因此,选用抗生素一定要严格按照适应症。如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上,90%以上是病毒引起,治疗主要是抗病毒及对症处理,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抗病毒可选用病毒唑口服3~5天,该药目前不主张静脉点滴,以免引起血液系统疾病等副作用。还可酌情选用一些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如感冒冲剂、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咽扁冲剂、清开灵冲剂等。如果患儿病情较重,继发有细菌感染,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运用抗生素治疗。此外,小儿另一常见病,有些需要抗感染治疗,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不需用抗菌药的。至于孩子属于哪种腹泻,是否需抗感染治疗,要化验,经医生检查后才能最后诊断,千万不能随便买点抗生素给孩子服用。 

 

  病案:林某,女,2岁。因流涕、,家长给服用头孢类抗生素,一天后仍发热,家长认为是剂量不够,就在说明书给出药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并加用阿奇霉素和清热解毒的中药两种,还有退热药及治流涕的药,两天后患儿病情仍未缓解,且出现乏力症状。来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医生嘱其停用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注意休息及多饮水,并用了一些升白细胞的药物,一天后患儿热退,两天后血常规也恢复了正常。其实该患儿只是患了普通感冒,而家长滥用药物,随意加大用量,给患儿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退热药  

 

  小儿急性感染时多伴发热,此时家长往往急于给孩子退烧。这种做法对不对呢?我们说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当然,对体温过高或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尤其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还是需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临床常用的降温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降温,一种是药物降温。具体应用哪一种降温方法为好,应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和发热程度来决定。期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婴幼儿一般感染所致的发热最好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药物降温需注意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患儿出汗过多引起虚脱或电解质紊乱。 

 

  儿科退热药种类很多。扑热息痛是小儿发热时的首选解热药,本药化学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有百服宁、泰诺等,一般用量为每次每公斤10mg 。阿司匹林可用于小儿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一般用药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10mg。如急需降温时,可用安乃近或肠溶栓剂。安乃近临床一般常用滴鼻的方法给药,但不可反复连续使用;阿苯片或阿鲁合剂是阿司匹林与鲁米那的合剂,较适合于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可防止惊厥发作。目前临床常用的退热药还有布洛芬溶液,商品名美林。无论使用哪种退热药,都要注意多饮温开水,以利排汗降温,同时可防止汗出过多而致虚脱。一般24小时内同一种退热药的使用次数不应超过4次。一般发热如体温维持在38 .5℃以下,也可以靠休息、多饮水,或物理降温让体温下降,服退热药不要太积极。 

 

  肾上腺皮质激素  

 

  本类药物在儿科常与抗生素合并使用治疗急性严重感染,或单独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一般短期口服,重症静脉给予。短期大量使用可掩盖病情,长期大量使用可产生很多副作用。临床常见一些患儿因发热被给予了激素治疗,体温下降,精神好转,食欲增加,而疾病并未真正好转,因此而延误诊治。所以激素不能轻易使用,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止泻药与泻药  

 

  孩子腹泻时家长常常会给其喂服止泻药。但过早口服止泻药可能导致大量的致病微生物滞留肠腔,毒素被肠道吸收,反而加重病情,因此不主张过早使用止泻药。腹泻时要格外注意的是儿童腹泻极易出现脱水,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给患儿补充水分,辅以调整微生态的活菌制剂(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小儿多采用饮食疗法,必要时用消食导滞、润肠通便的中药,一般不宜用泻药。 

 

  给药方法  

 

  应根据患儿年龄、疾病种类、病情轻重,选用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及给药次数,保证药物进入体内发生药效和尽量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影响。 

 

  口服法  

 

  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年幼儿用糖浆、水剂、冲剂较合适;年长儿可用片剂或胶囊。婴幼儿可将药片捣碎后加糖水吞服,服药或喂药时最好将小儿抱起或头部抬高,以免呛咳将药吐出。婴幼儿不愿服药者,可将药物放在小勺内送入舌根,令其咽下,千万不要捏住患儿鼻孔强行灌服,以免发生意外。 

 

  注射法  

 

  注射法比口服疗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肌注次数过多可造成臀肌损害,影响下肢运动,故只有在病情必须时才选用。静脉滴注需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控制滴速,避免短时间内进药过多,还要留心输液反应的发生。 

 

  其 它  

 

  外用药以软膏为多,要注意小儿用手抓摸药品,误入眼、口引起意外,其他还有灌肠法、吸入法等。应根据病情酌情选用。 

 

  选择给药途径时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药物剂量计算  

 

  小儿药物剂量可根据体重、年龄、体表面积,或从成人剂量折算,具体如何计算可依据药品说明书及听从医生的嘱咐。 

 

  小贴士  

 

  “是药三分毒”。在给孩子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均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看其药物成分是什么,是否有禁忌症,能不用药时就不用,能少用时不多用药。 

 

  我们真切地希望广大的家长能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为孩子撑起安全用药的保护伞,让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父母必知的小儿急救措施

    被刺扎了  

 

    怎么做:俄亥俄州Akron儿童医院的医学博士Ellen Kempf说:“如果孩子皮肤表面扎了刺,可以用胶带沾住小刺,然后把刺拽出来。”如果刺比较大,或者扎进皮肤较深,最好用镊子把刺拔出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刺会沾到胶带上,这样拔刺不但快而且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出现下面的几种情况,最好联系医生:你没办法把刺取出来,扎刺的地方发红、有感染的倾向,或者孩子感到非常痛等。 

 

    蛰伤  

 

    怎么做:马上用信用卡边或比较钝的刀刮去动物的蛰刺,然后用肥皂水仔细清洗,最后拿一块冰敷在伤口上。 

 

    为什么要这么做:用刮的办法而不是用手指拔去动物的蛰刺可以避免动物毒液进入孩子的皮肤,敷冰可以防止浮肿及疼痛。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孩子出现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嘴和脖子周围开始肿胀,或者在伤口周围出现皮疹时应该马上去医院。 

 

    堵塞的鼻孔 

 

    怎么做:在温水中溶解小半勺食盐,然后将溶解后的液体装在小的喷雾器内,在每个鼻孔喷两下,然后让孩子用纸巾擤鼻涕。(假如孩子太小,还不懂得怎样擤鼻涕,可以用吸鼻器替孩子吸出鼻子内的脏物。)  

 

    为什么要这么做:盐水可以软化浓稠的鼻涕,使之容易被擤出或吸出,同时有助于补充鼻粘膜的水分。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怀疑孩子的症状为耳朵或鼻窦感染就需要去医院了,其症状为发烧、持续不断的咳嗽、耳朵疼、或者鼻孔出现黄色或绿色的分泌物。  

 

    吃药  

 

    怎么做:让孩子坐在婴儿椅上,或让孩子坐在另一个大人的腿上,然后给孩子喝点冰水或含点冰块,之后马上将药水喷在孩子的嘴内侧,也就是脸颊和齿龈之间。 

 

    为什么要这么做:冰水会暂时麻痹孩子的舌头和脸颊,从而减少对味觉的敏感度,也就不会把药水往外吐了。(假如医生允许给孩子吃冰一点的药,那么药的苦涩味道也会有所减弱。)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孩子对药物非常抵抗,无法咽下药,或者几次都把药吐出来了,这时就需要去医院了。 

 

    牙痛 

 

    怎么做:把毛巾折叠成一个小三角形,其中一角浸入水中,然后放到冰箱里,在冷冻后,让孩子抓着毛巾干燥的一边,咬住冷冻好的另一边。 

 

    为什么要这么做:毛巾的纤维质地可以让孩子疼痛的牙龈感觉舒服一些,同时冰冷的感觉也可以舒缓疼痛,并有助于缓解肿胀及发炎的症状。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孩子看上去疼得非常厉害,或者有发炎。 

 

早春儿童呼吸道感染多发

早春,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多发季节,专家提醒家长,注意预防,莫大意。

  据了解,近期的患儿以毛细支气管炎、疱疹性口腔炎、肺炎居多,其中多数患儿为3个月以下婴儿。患儿不仅来自市内,还有大量来自城乡接合部,甚至包括宝鸡、扶风、蒲城等较远地区。专家介绍,初春时节,天气变化大,时冷时热,加之气候干燥,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抵抗力差,患肺炎的几率较高,患儿表现为精神差,哭闹,不吃,发热不明显,病状不易察觉,许多新生儿到医院诊治时病情已十分严重。医生提醒年轻的父母,做好预防,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公众场合,家中有感染病人,应与孩子隔离,保持家中湿度,并注意孩子异常状况,发现疾病,提早到医院诊治。

 

小儿肥胖症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1.避免过量饮食。要转变认为“小儿长得越胖越健康”的观念,从婴幼儿期就应注意避免过食。儿童不宜吃过多的淀粉类食品、油炸食品和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应均衡饮食,不宜一顿饭吃得过多。   

 2.经常体力活动。 婴儿就可以开始做被动保健操。儿童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过多,鼓励多活动。  

治疗    单纯性肥胖的治疗要持之以恒。首先应从膳食管理、限制饮食开始,并鼓励和安排一定量活动,同时要解除小儿的思想负担。  

 1、限制饮食。 限制饮食的同时必须照顾营养需要,以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不能使体重下降过快。小儿食欲旺盛,可给予大量蔬菜水果,逐渐让其习惯进食减少。   

 2、增加体力活动。 逐渐地增加活动时间和活动量,可先从散步、打球等运动做起,培养其兴趣,每次可进行1到2小时。同时鼓励小儿参与家务活动。  

 3、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必须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最好能改变家庭的生活饮食习惯。不能在家长暴饮暴食的同时限制儿童饮食。   

 4、药物治疗。

 

为孩子准备的小药箱

  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生病,在家中存放一些常用药,既可以做到"小病自己治",又便于应急.

家庭常备药可分为口服和外用两大类。

1.口服药物

*抗生素:  阿莫西林干糖浆,童必灵,头孢拉啶冲剂,安必仙等;

*感冒药:  小儿速效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安替林含片,银黄口服液等.

*止咳平喘药:  急去糖浆,蛇胆口服液,小儿止咳露,博利康尼片等;

*退烧药: 泰诺林口服液或托恩口服液等;

*开胃药:  吗丁林混悬液,妈咪爱冲剂,儿康宁,四磨汤等;

*治疗腹泻药:  思密达冲剂,黄连素片,幼泻灵等;

*维生素类:  维生素AC滴剂或丸剂,21金维他等;

*其它药:  龙牡壮骨冲剂防治佝偻病,硫酸亚铁片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肠虫清片治疗肠道寄生虫病.

2.外用药:宝宝一贴灵,创口贴,烧伤膏,活络油等。

 

流鼻血后的4个注意事项

    流鼻血经处理后,仍要注意几件事情,以避免再度流血。

1.不要喝热开水、热汤和吃太汤的食物。

2.洗澡水不可以太热。

3.不可以剧烈运动,主要目的是避免血管扩张而出血。

4.不要搬动太重的东西,因为突然的用力会使血压瞬间升高,脆弱的血管会承受不住而爆破流血。

 

父母必知的10个应急小措施

【导读】生活中,孩子也许经常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手被刺扎了,腿上被蚊子叮起了包,不小心被树叶划伤了手……知道了下面的这些应急的小窍门,你就不会看着孩子难受,束手无策了。

 

被刺扎了

 

怎么做:俄亥俄州Akron儿童医院的医学博士Ellen Kempf说:“如果孩子皮肤表面扎了刺,可以用胶带沾住小刺,然后把刺拽出来。”如果刺比较大,或者扎进皮肤较深,最好用镊子把刺拔出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刺会沾到胶带上,这样拔刺不但快而且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出现下面的几种情况,最好联系医生:你没办法把刺取出来,扎刺的地方发红、有感染的倾向,或者孩子感到非常痛等。

 

蛰伤

 

怎么做:马上用信用卡边或比较钝的刀刮去动物的蛰刺,然后用肥皂水仔细清洗,最后拿一块冰敷在伤口上。

 

为什么要这么做:用刮的办法而不是用手指拔去动物的蛰刺可以避免动物毒液进入孩子的皮肤,敷冰可以防止浮肿及疼痛。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孩子出现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嘴和脖子周围开始肿胀,或者在伤口周围出现皮疹时应该马上去医院。

 

堵塞的鼻孔

 

怎么做:在温水中溶解小半勺食盐,然后将溶解后的液体装在小的喷雾器内,在每个鼻孔喷两下,然后让孩子用纸巾擤鼻涕。(假如孩子太小,还不懂得怎样擤鼻涕,可以用吸鼻器替孩子吸出鼻子内的脏物。)

 

为什么要这么做:盐水可以软化浓稠的鼻涕,使之容易被擤出或吸出,同时有助于补充鼻粘膜的水分。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怀疑孩子的症状为耳朵或鼻窦感染就需要去医院了,其症状为发烧、持续不断的咳嗽、耳朵疼、或者鼻孔出现黄色或绿色的分泌物。…婴儿用滴鼻净危险系数高

 

吃药

 

怎么做:让孩子坐在婴儿椅上,或让孩子坐在另一个大人的腿上,然后给孩子喝点冰水或含点冰块,之后马上将药水喷在孩子的嘴内侧,也就是脸颊和齿龈之间。

 

为什么要这么做:冰水会暂时麻痹孩子的舌头和脸颊,从而减少对味觉的敏感度,也就不会把药水往外吐了。(假如医生允许给孩子吃冰一点的药,那么药的苦涩味道也会有所减弱。)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孩子对药物非常抵抗,无法咽下药,或者几次都把药吐出来了,这时就需要去医院了。

 

牙痛

 

怎么做:把毛巾折叠成一个小三角形,其中一角浸入水中,然后放到冰箱里,在冷冻后,让孩子抓着毛巾干燥的一边,咬住冷冻好的另一边。

 

为什么要这么做:毛巾的纤维质地可以让孩子疼痛的牙龈感觉舒服一些,同时冰冷的感觉也可以舒缓疼痛,并有助于缓解肿胀及发炎的症状。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孩子看上去疼得非常厉害,或者冰毛巾根本不能缓解他的疼痛,这时就需要看医生了。

 

被蚊虫叮咬后

 

怎么做:用液体止汗露或固体的止汗药在发痒的包上轻轻地滚动摩擦,如果过了5分钟还痒的话就再重复擦一遍。

 

为什么要这么做:圣路易医药大学医学博士Kenneth Haller解释说:“止汗露所含的铝盐可以让身体重新吸收被咬的包中的液体,包消肿了,也就不再痒了。”…夏日让蚊虫远离宝宝

 

什么时候需要医生:如果被咬处产生过敏的迹象,比如出现红色的斑痕或越来越痛,又或者孩子出现流感的症状(如发烧、头痛、肌肉痛或者腺体肿大等),最好去医院检查,有时这些症状也可能意味着感染了病毒。

 

被刀划伤

 

怎么做:首先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然后再用干净的温水冲洗伤口,晾干后涂上抗生素药膏,最后用绷带轻轻地包扎好。

 

为什么要这么做:Burlington市Vermont 儿科医院的医学博士Lewis First说:“通过流水刺激伤口,可以清洗掉更多细小的灰尘等,从而可以加速伤口愈合的速度,同时避免了感染。”

 

什么时候需要医生:如果你无法清洗干净伤口、伤口看上去很深或伤口不停地流血,你就必须得去医院了。

 

尿布疹……

 

怎么做:这个时候应该避免用湿纸巾擦孩子的小屁屁,最好用流动的温水给孩子冲洗,然后用吹风机为孩子吹干(不要用热风)。

 

为什么要这么做:用清水冲洗并用风吹干孩子的皮肤,孩子不会感觉那么痛,另外,由于减少了摩擦,湿疹愈合的速度也会快一些。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假如孩子的尿布疹两三天后还不见好转,或呈现深红的颜色时就要带着孩子去看医生

 

有毒的常春藤

 

怎么做:带上手套,马上用清洁剂(例如洗涤灵)清洗所有与该植物有过接触的皮肤,然后再用清水彻底洗净。如果出现皮疹,就使用冰过的湿毛巾敷在上面。

 

为什么要这么做:清洁剂可以洗去沾在皮肤上的植物汁,防止毒汁浸入皮肤。冷的毛巾有助于缓解发痒的症状。

 

什么时候需要医生: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要马上去看医生:孩子脸上或接近眼睛的地方出现皮疹;孩子身上25%以上的皮肤都出现了皮疹;或痒的非常厉害。

 

防晒

 

怎么做:让孩子在放好冷水的浴盆中浸泡10-15分钟,擦干后再在晒伤区域涂上无味的润肤露。

 

为什么要这么做:芝加哥儿童纪念医院的医学博士Elizabeth Powell说:“让皮肤冷却可以避免肿胀,还可以减少疼痛感,而润肤露可以补充水分。不要给孩子使用任何麻醉药,这类药对孩子的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如果孩子感觉非常不舒服,可以让他服用布洛芬或退热净。

 

什么时候需要医生:如果孩子发烧或感觉发冷,或者皮肤起泡、晒伤面积比较大等情况下需要去医院检查。

 

异物阻塞气道的紧急措施

  婴幼儿发生气道异物阻塞,马上送医院抢救可能时间不够,因此,父母首要做的是进行应急处理,为送孩子去医院争夺时间。由此可见,父母、保姆或者幼教老师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何其重要。

  根据国内资料分析,由意外损伤造成的死因中主要为意外窒息,占婴儿意外死亡中的90%,而导致窒息的主要原因就是气道异物阻塞,使孩子的呼吸完全不能进行。因此,意外一旦发生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

  婴幼儿发生气道异物阻塞,马上送医院抢救可能时间不够,因此,父母首要做的是进行应急处理,为送孩子去医院争夺时间。由此可见,父母、保姆或者幼教老师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何其重要。

  气道异物阻塞的紧急处理措施

  1、鼓励孩子大声咳嗽

  引起窒息的异物多卡在喉咙,特别像薄膜、果冻类异物,通常只有部分被吸入喉腔,还有部分在声门外,这时鼓励幼儿大声咳嗽,有时可将异物咳出。

  2、让孩子俯倾并拍背

  如怀疑异物吸入幼儿气道,应将其上身前倾60度,俯卧于抢救者的臂肘上,头部下垂,抢救者用手用力拍打其背部,借助重力,促使异物排出。

  3、挤压腹腔喷出异物

  有时咳嗽后,气体咳出而不能吸入,肺内气体渐少,咳出气流很小,这时需借助压腹和膈肌上升的冲击力,加大咳出的气流,将异物喷出。做法是让患儿站立前倾,抢救者在其后用双手重叠拢在患儿上腹部,冲击性挤压,使其腹压增高,膈肌抬高,加大胸腔压力,促使肺内产生强大气流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

  4、阻塞缓解心肺复苏

  如果异物去除,阻塞缓解,但病人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预防气道异物阻塞的注意事项

  1、不要给幼儿玩钮扣、钱币、玻璃球、橡胶嘴及较小的玩具;

  2、幼儿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更不能带壳给孩子玩,吃前大人应剥皮去壳并将果实砸碎;

  3、吃果冻不能整块吞入口内,要将其在碗内切碎分成小块再吃;

  4、有的家长对拒服药物的孩子,采取捏着鼻子灌药的办法,这也是非常危险的:捏住鼻子,幼儿用口喘气,极易将药水吸入气道;

  5、孩子吃东西时不要跟他说话,更不要惹他哭、逗他笑,以免食物被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