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大道珠街连接线:黑龙江数万沼气池非正常报废 村民称倒贴也不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53:22

黑龙江数万沼气池非正常报废 村民称倒贴也不建

2009年08月31日00:38 [我来说两句(37)]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在黑龙江农村,投入数亿元的沼气池,使用两三年后报废率竟达7到9成

  “非正常报废”的数万个沼气池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崔晓林 马玉忠/黑龙江、北京报道

  利用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推行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被国家环保部列为“解决农村面临污染的核心技术”;被国家农业部列为“新农村再生清洁能源”;被中央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技术”。 兴建一座沼气池,政府给予五分之四的补贴,对于直接受益者的农民群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项惠民工程。

  但据黑龙江质监部门向《中国经济周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黑龙江的很多村庄,已建好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其报废率超过90%;农民群众对这一工程避之惟恐不及。

  这是为什么?

  蹊跷的沼气池

  8月的东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但在黑龙江的部分农村,记者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风景。

  8月1日至25日的25天时间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先后走访了黑龙江省鸡西、绥化、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佳木斯、穆棱、虎林、桦川等十数个市县的20多个村落。采访中,黑龙江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废弃的沼气池散发的臭气,令记者印象极为深刻。而这臭气的背后,到底掩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建好的户用沼气池绝大多数报废停用?而想找到一个能够正常使用的沼气池,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谈“气”色变:

  “倒给钱我都不建”

  8月3日一大早,记者来到黑龙江某市的长征村。长征村是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村里铺上了水泥路,路两边开满了鲜花。“2006年和2007年,乡里为我们村建了45户沼气池,这些(沼气池)基本没有能用上一年的,经过一个冬季就都报废了。”村长蒋喜年一脸的苦笑。

  “2008年,根据乡里的指示精神,村里再次号召农户安装沼气池,可是农户有了前两年的教训,说什么也不建,在2008年没有一户安装了沼气池。用农户的话说:‘给政府省省钱吧,安装了也不能使用,既浪费了国家的钱,又给我们添了不少麻烦’。”

  蒋喜年告诉记者,今年初,哈尔滨工业大学为长征村做了一个整体规划方案,目的是打造“北方寒地生产、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示范村”。但令蒋喜年担忧的是,这个规划中,有相当比例户用沼气,而村民对此非常抵制——他们被沼气池吓怕了。

  所到农户家中,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座座废弃的沼气池,有的农户怕废池掉进人畜,在其进料、出料及排气口都加以覆盖。但更多的是池口大张, 加过料(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的更是臭味扑鼻。

  记者试图找到能正常使用的农户,但始终未能如愿。

  “一些灌了粪的破损沼气池,不但带来了安全隐患,还造成了二次污染。”蒋村长对此深感担忧。

  随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又走访了虎林、桦川、齐齐哈尔等地,采访中,记者见到的近百个沼气池,其现状与在长征村见到的情景大致相似。

  在穆棱市福禄乡四方村,村支书张玉文(音)告诉记者,四方村有村民380多户,2008年,70户村民报名安装了户用沼气池,“现在,70个沼气池,还能正常使用的不超过5个”。

  “项目是好的,国家投了钱,希望老百姓得用上。但现在指望不上,除了留下挺大一个坑,老百姓还损失了自己的利益。”张玉文坦言,工程队干完活就走人,池体裂了没人维修,大都废弃了,现在村民对沼气工程产生了抵触情绪,“去年刚建时都挺积极,今年没有再报名的了。”

  在虎林市虎头镇,记者了解到,2007年项目实施以来所建的400套砖混结构沼气池,工程粗糙,难抗寒冬,全部不能正常使用。在虎头村, 村委会刘书记告诉记者,“虎头村建的14个沼气池,都不能用,主要问题是漏水。”

  在绥化市青冈县,新华乡、祯祥镇的农民反映:“使用效果很不好,好像没听说有全年正常使用的。”

  “我再也不相信沼气池了,别说花钱不多,就是不花钱,倒给钱我都不建!”有不少村民向记者发出这样的抱怨。

  砖混结构沼气工程:

  三年报废九成以上

  沼气是利用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即粪便、秸秆和垃圾经厌氧发酵产生的可燃气体甲烷,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同时产生沼渣、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国家有政策,政府有资金,为什么这样一个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最终却变成了百姓的一个心病?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对此,黑龙江省技术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调研员齐永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黑龙江省,政府主导的沼气工程,都是砖混结构的,而这样的沼气池,一般在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季后,基本上就会被冻裂,从而不再产气。可是政府主管部门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一面是大量砖混结构沼气池的报废;一面是新的砖混沼气池诞生,国家和老百姓的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齐永先向记者透露,今年3月至5月期间,省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与标准化研究院联手对黑龙江农村户用沼气工程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调查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建成3年的沼气池,其90%以上报废停用;建成2年的,70%报废停用;当年建成的,50%报废停用。“这些报废的沼气池全部都是砖混结构的。”齐永先告诉记者。

  8月10日,记者联系上了哈尔滨市香坊区沼气协会会长张连臣。“几年来,香坊区共建户用沼气池近1千个,都是砖混结构的,由于大部分沼气池建在室外,冬季冻坏的达80%以上,老百姓普遍反映不好。当初建时都说能过冬,但事实却都没有过冬,现在老百姓不太配合,不再申报新建了,破损的也没人管。”张连臣告诉记者,“现在是,省里不管、市里不问、工程队建完就走人的局面。”

  针对张连臣反映的情况,记者询问了哈尔滨市委相关部门负责人。“我们也接到反映沼气工程的一些情况,但国家和省财政的资金由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农村能源办统一管理和使用,最后验收也在省里。”该负责人表示,“建什么材料的沼气池、建多少都由省里说了算,是有指标和标准的。”

  根据2003年8月26日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负责沼气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工作。

  在穆棱市农委的办公室,市农委能源办主任朱未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穆棱市2007年6月开始兴建第一批农村户用沼气工程。一共建了1500套,2008年8月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2009年,我们又规划了1500套,目前正在建设中,一共3000套都是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的沼气池问题不少,能挺过冬天的不多,又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也欢迎新型的池体材料,也曾向省里反映过,从密封角度讲,砖混的能否改进一下,省里也正在研究这个事,但现在要求建砖混的,其他材料都不让。”朱主任告诉记者。

  在穆棱市自平村,村民孙德忠对记者说,“2007年穆棱市农委让申报建沼气,我之前跑运输,在挺多地方听说过红砖的不好用,就又去了周边的几个县市考察,在海林山市镇发现他们用的PVC(聚氯乙烯)新型沼气池,冬季也能使用,回来向农委申请,回答说只能建砖混,我就自己掏钱在去年5月建了PVC沼气池。”孙德忠说,现在连做饭都用沼气专用饭锅,取代了电饭煲,较以往每月省电几十元,很多周边的村民都来他家参观。

  “市农委曾答应给我们村200个沼气指标,村民都知道砖混的不好用,纷纷要求建我家这样的沼气池,农委说必须建砖混。”孙德忠告诉记者,村民为此多次到市里反映,但无果而终。“至今整个村就我一户有沼气。”

  这一切,似乎都是砖混结构惹的祸。可为什么一定要建砖混结构的沼气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