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wifi模块: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89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32:13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6-08 20:06  第115首
  
   感怀二首(之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作者介绍]
  
   本来就奄奄一息的娥皇听说自己可爱的儿子离世后,再也无力承担这种打击,香消玉殒,撒手而去。
  
   临走前,将李璟送给她的琵琶和自己平时戴的玉环送给李煜作纪念。
  
   说明了几个问题:
  
   1.娥皇原谅了李煜。
   2.娥皇对李煜的感情很深。
   3.希望李煜再娶新人时,能睹物思人,别忘了自己。
  
   娥皇多情善良。
  
   虽然在娥皇病重期间,李煜有负,10年的夫妻一旦真的生死离别,打击就是巨,何况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以前就好。
  
   李煜的儿子仲宣死于10月2日,娥皇11月2日就归天,仅隔一个月的双重打击,李煜痛不欲生。
  
   人走会留下回忆,想着往昔一起度过的岁月,肯定都历历在目,暂时忘却了小周后,李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更突然的是,不久,李煜的母亲也相继离世,此时的李煜真苦啊。
  
   这首诗写于娥皇死后的第2年春季。
  
   命苦。
  
  [本诗简析]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桐花:梧桐树花。
   物是人非,转眼间已是来年春季,桐花依旧,可人去楼空,傍晚时的烟雨蒙蒙,使整个楼宇充满凄楚。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凭阑:身倚着栏杆。 人谁会:与谁相会。
   走出房间,身倚栏杆,想像着以前与娥皇共有的幸福生活,如今孤单影支,落差之大,致使潸然泪下。
   “低”,显示了诗人悲伤的程度,或低头而哭,或俯身而哭,或哭得蹲了下来。
  
   李煜的这种感情应该是真的,他当时的处境太难。
  
   解析完毕。
  
   ======================================
  
   娥皇死后,李煜自称“鳏夫煜”。
  
   并亲自为娥皇写悼文,摘录几句:
  
   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
   (木交枸:树枝互缠,枸:弯曲。孰我哀?:谁比我更悲伤?)
  
   杳杳香魂,茫茫天步。抆血抚榇,邀子何所?苟云路之可穷,冀传情于方士。呜呼哀哉!
   (抆(wen3):擦。 抚榇(chen4):抚摸棺材。苟:如果。 云路:升仙上天的路。 冀:希望。)
  
   ======================================
  
   个人感觉这诗不如上一首(悼念仲宣的那首)写得真切。
   说一点八卦,与李煜无关。
  
   父母、儿女、妻子(或丈夫),如果一定要比较,哪个更亲?
   不同的人肯定答案不同。但大多数人的答案会倾向哪一种?
  
   祭足为春秋郑国的大臣,郑厉公与雍纠已经定好计谋,想除掉祭足,而这个雍纠正巧是祭足的女婿。
   雍纠与祭氏的感情非常好。
   雍纠回家后,祭氏感觉雍纠异样,就问,雍纠不说,祭氏不断追问,雍纠始终不说。
   晚上,祭氏给雍纠准备了好酒好菜,趁着酩酊大醉之际,祭氏套出了他们的计谋。
   祭氏犹豫了。
   回到了娘家,引出了一段与母亲精彩的对话:
   祭氏问其母:“父与夫二者孰亲?”
   母曰:“皆亲。”
   又问:“二者亲情孰甚?”
   其母曰:“父甚于夫。”
   祭氏曰:“何也?”
   其母曰:“未嫁之女,夫无定而父有定;已嫁之女,有再嫁而无再生。”
  
   于是,祭氏将暗杀父亲祭足的阴谋告诉了母亲,祭足知道后,将计就计,杀死了雍纠,赶跑了郑厉公,迎国外的公子忽复位。
  
   ======================================
  
   苦命的李煜:
  
   感怀二首(之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谢谢阅览。
  
  
  
  
  
作者:网虫2006 回复日期:2010-06-08 20:43:55 
    没人喜欢这首陆游的词吗?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新朋友好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6-09 20:23  第116首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作者介绍]
  
   李璟在位时,后周的皇帝是柴荣,当时的赵匡胤还没皇袍加身。
  
   柴荣也不是个善类,打得李璟没有脾气。南唐不得不割让长江以北,为了表示虔诚,李璟主动削去帝号,自称“唐国主”。
  
   五代十国期间,中国出了很多皇帝,虽然自己管理的地域不是很大,但雄心昭然若揭,目标都是放眼全国,至于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那以后再说,先占个地儿。
  
   自削帝号,南唐变成了后周的附属国,地位降了一大截。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对南唐继续施压,961年,李璟去世,李煜当了唐国主。
  
   赵匡胤与李煜虽然都是新宫上任,气势截然不同,老赵是虎虎生威,小李是风花雪月,不是一路人。
  
   老赵是武将,小李是书生,所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纷乱时期讲得是实力,弱国无外交。
  
   当赵匡胤拿下南汉政权后,南方只剩下南唐和吴越,老赵一统天下的雄心陡然膨胀,李煜当然明白。
  
   李煜从来就没有野心,只想偏安一隅,上位伊始就不断地给老赵上贡,老赵嫌少,李煜就加,还嫌少,就再加,不为别的,只求自安。
  
   政治家们黑,眼里只有权力和利益,忍让无计以事。以礼相待是读书人的信条,赵匡胤不属这个文化圈。
  
   步步急逼,步步后退,李煜应付老赵有点困难。
  
   李煜无奈,只得再降低自己的身份,把南唐国主改为江南国主,这个举动,意味着南唐已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大宋王朝下了一个区域,主动划分到大宋的版图内。
  
   赵匡胤继续挑肥捡瘦,李煜殷勤应对,不断地派人朝贡,这一次,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弟李从善。
  
   哪知李从善一到大宋,就被赵匡胤扣住,不让回来,表面上老赵还是很客气,还给李从善安排了一个职务:山东泰宁军节度使,并在汴京分给他一套豪华别墅。
  
   既然南唐已归我大宋,我就有权力分配官职,在哪里工作都是革命需要,你李从善就别走了。这显然是对李煜的进一步试探。
  
   给赵匡胤上书,请求放回李从善,老赵以种种借口回绝,并要求李煜亲自北上,此时的李煜那是万万不敢去的。
  
   就这样僵持着,李煜的心情可想而知,来硬的不敢,来软的不管用。
  
   李煜不是那种六亲不认的人,仁慈心软,担心自己的弟弟在北宋有什么闪失。
  
   李从善北上大概是971年11月,第2年春季,还没有任何返回的迹象。
  
   李煜常常登高远望,泪下沾襟,写下了这首词。
  
   李煜重感情,心思细腻,这样的哥哥不好找。
  
  [本词简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兄弟不能相见,李煜心情极差,看什么都是愁,愁的程度是“肠断”。
   如果是一个厚颜无耻的国君,这事就不是事,但李煜不是,他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没有野心,希望什么都好,对骨肉之情看的很重。
   对兄弟姐妹之间因为一点小事就反目有时很不理解,世界上谁最亲,不就是这么一个小范围人群吗?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儿女。
   在外面受欺负时懂得忍,为什么就不能忍给自己的亲人?我感觉这是糊涂。
   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往往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伸手,这就是骨肉情。
   扯远了,还说李煜。
   李从善是为了南唐才去的北宋,不是为私,而是为公,是为李煜去了,加上了这一层,李煜更是过意不去。
   虽然不是一位太称职的国君,做哥哥非常合格。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砌下:台阶下。
   这首词读起来感觉非常好,就是因为有这2句。
   前2句说愁,说得很直接——“肠断”,然后,视觉一转,写景。
   梅花是傲雪开放了,在人们眼里代表一种坚强,可是李煜无法坚强,骨肉分离已让他柔肠寸断。
   李煜写这首词时,台阶上可能还有积雪,零乱的积雪,已经不堪风景,这些落梅掉下来,与零乱的积雪一样,没有美感,作者感到心乱。
   心情不好,看什么都是零乱,虽然这2句不直接说愁,但从字里行间还能读出愁。变换着方式说同一种感受,让人不觉得腻且感触更深,一首好词。
   “拂了一身还满”是这首词中的闪光点,精华之处,“拂”了又“满”,然后“还拂”继而“还满”,这“落梅”就像愁挥之不去。
   更为可贵的是,这一句简直就是白话,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个经常性动作,很美妙地表达出来。
   方言入词可以表达一种轻松和俏皮,能烘托一种喜庆气氛,白话进入诗词一般人不敢用,个人觉得唐朝诗人的一些白话诗不咋地。
   其它词句正在“字正腔圆”之时,突然来一句白话,就像在吃大鱼大肉时喝一口清汤,这也属于“抑扬顿挫”,是一种协调,读起来特别舒服。
   白话入诗入词,难度很大,选字很关键,一定要雅中随俗,就是说这一句白话中,一定在有一个或几个雅些的字,但不能是偏僻字,而且这一句给人的感觉,整体上还要自然,“拂”字和“满”字选得真好,这就是作者的功力,一般人学不来。
   诗词中插入一句白话,它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打个比方,就像在一群都市美女中,有一位村姑一样,如果这位村姑容貌很一般,就会降低这个集体的美感,如果这位村姑非常漂亮,虽然穿戴不新潮,但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集体是争芳斗艳型的美。
   这一句虽然直白,但还需和整首词的雅相配,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几个雅字,如“拂”和“满”。
   “拂了一身还满”在整首词中看似“下里巴人”,实际上是“阳春白雪”。
   个人以为,这首词就是因为有了这2句,读起来才感觉非常美,这是一种愁美,和整首词的主题相称。
   这首词是李煜词风的一个转折点,也许作者本人也感觉到了这种“白话美”,以后越用越多,最后那几首词终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令很多人不敢讲评。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李煜想到了先人们的鸿雁传书,其实“鸿雁传书”这种事成功率是很低的,哪有那么多巧合?作者在这里只是想说明兄弟之间不但难聚,甚至连一点消息也得不到,是想表达一种思念。
   弟弟在宋朝那边没有传来任何消息。
  
   “路遥归梦难成”这1句是从弟弟李从善处着笔,想像他是如何的思归。
   正因为“路遥”,回家无望,才引发“归梦”,是很自然的事情,为什么还“难成”?
   作者把“触目愁肠断”、“拂了一身还满”的这种严重思愁转嫁给了弟弟,想像着他也和自己一样。
   也许是他思家心切,难以入眠才“难成”,也许是他太想做这个梦了,反而还“难成”,不是每个梦都能随心所愿。
   连一个普通人的做梦都“难成”,引发的是人们的同情。通过幻想弟弟如何,同时也渲染了自己的愁。
   到目前,该首词已从2个方面,不同的角度描述诗人的心情。一个实景,一个想像。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是从第3个方面描写,又转到了景。
   作者登高远眺,看到的是茫茫春草,这无尽的春草恰如自己的离愁。
   漫无边际的离愁不会一时中止,在作者眼里这些春草延伸到了北方,陡然生恨。
  
   依次变换了3个不同的角度,读起来凄婉流韵。
  
   的确是一首好词。
  
   从这首词开始,李煜开始转变词风,水平明显超出其他人。
  
   解析完毕。
  
   ================================
  
   李从善被扣期间,他的夫人总是向李煜要人,弄得李煜见她就溜,很没面子。
  
   更为严重的是,这位夫人竞思夫而病而卒,闹得满城风雨,李煜恨不得找个地缝。
  
   这首词之所以好,是真实感情流露,试想,这首词写于春季梅花刚落,也放在过年前,也许在过年后,总之,弟弟没有来或不能来。过年,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必须团聚的,抛开国主的地位不谈,从家庭概念来说,李煜是哥哥,是老大,缺少了弟弟,对李煜肯定有很大的刺激。
  
   感人的作品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
  
   ===============================
  
   想起了一个人,南宋的宋徽宗已被利益熏黑,丝毫没有骨肉情。
  
   ===============================
  
   一般人只愿意将这种缠绵词留给情人异性,但李煜不是,在他眼里,骨肉同样情深意重。
  
   ===============================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词谱对照: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
   双调,46字。上片4仄韵,下片3平韵。
  
   谢谢阅览。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