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c产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5:54:35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4、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这种提问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5、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6、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随堂听课与教研活动”中对提问进行专项调查,主要统计提问的参与率和提问的覆盖率。借助课堂的提问率和提问覆盖率定量描述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学科:        班级:    人数:    课题:
第8列
第7列
第6列
第5列
第4列
第3列
第2列
第1列
教室
前门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第4行
第5行
第6行
第7行
课堂提问率:                    提问覆盖率:
(注:课堂提问率=×100%  提问覆盖率=)
2.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4.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3.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能力。
4.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1)我们将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及途径,构建一套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2)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从两方面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第一,提供有“校本化”的素材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第二,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3)我们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特点、过程、要求等方面总结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4)借助课堂提问统计表,计算提问率和提问覆盖率,寻找衡量一堂优质课的提问一般标准。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在实验前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三、课题的研究步骤和分工
课题的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8年2月——2008年4月)
1.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2008年4月——2008年12月)
1.培训教师,学习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理论知识。
2.做好实验前期的测试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摸底调查;通过问卷、测试等各种调查、做好记录,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各实验阶段的实验数据,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注重实验各阶段的过程调控,按时撰写实验阶段总结。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制作一批优秀课件,设计并展示一批优秀课例,探索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构建新模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2008年12月——2009年2月)
1.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 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后测),撰写《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论文、案例、教案、实验课例及活动光盘,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多媒体课件,结题展示课、实验报告等。
课题的分工:
姓名
职 务
具体分工
吴连根
市数学学会会员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负责方案、结题报告的起草;负责课题的过程管理与资料收集;负责课堂教学的开展调查;主持教师培训和课题研讨活动。
邱剑峰
市数学学会会员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负责实验前期、后期的测试工作,随堂听课和教研活动中的提问调查;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姚建强
区数学高级研修班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具体研究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
冯建根
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具体研究课堂提问方法与策略。主要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提供研究样本和案例。
高晓萍
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具体研究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提供研究样本和案例。
沈晓宾
小学数学二级教师
主要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提供研究样本和案例。
陈雅琪
小学数学二级教师
主要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提供研究样本和案例。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一)我校是湖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多项课题获奖,有一批有志于从事该课题研究的教师,有很高的积极性。参与研究的数学教师中有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也有敢于实践的青年教师,研究效率较高,并认为该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有利于推进新一轮课程的改革和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我们在相关领域进行实践与摸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涉及以下几方面:
第一、我们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江南水乡农村小学综合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湖州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对此课题进行了现场鉴定,并作了高度的评价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在2004年南浔区校本课程开发会议上作交流。
第二、我们进行少先队与新课程的整合研究,利用少先队这个载体突破新课程组织实施中的难点,从组织上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少先队与新课程整合和基本课型》结题报告在全国少先队科研成果中获三等奖。《少先队与新课程整合和基本课型》论文获浙江省2007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三、我们已就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进行了实践探索,摸索出在数学学科如何选取生活化的素材,以及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吴连根撰写的课题报告《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获2006年湖州市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吴连根主持并执笔的结题报告《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获2007年湖州市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这些成果的取得为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参照和示范。
(三)聘任区数学教研员徐勤芳老师为顾问,并且以区联片式研训小学数学的主题相吻合。因此即可以得到区教研员的指导,又可以学习兄弟学校联片式研训中的优质资源。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孔企平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刘兼 孙晓天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斯苗儿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听名师讲课》 雷玲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典型课示例——历史视角下的研究》 吴卫东邱向理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小学名师最新课堂教学实录和评点》 周一贯主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