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 3c认证吗:脱离中国的后果:蒙古人遭到清洗,中国人来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2:08:30

脱离中国的后果:蒙古人遭到清洗,中国人来了!

时间:2011-09-20 12:40来源:未知 作者:一周网 点击: 2090次

      环球网记者乌元春综合报道 对于中国人来说,蒙古是一个特殊的国度,因为辛亥革命时,蒙古才从中国分离出去,它是近代中国积贫落后任人宰割历史的产物和象征;

  对于中国人来说,蒙古又是一个陌生的国度,中苏关系恶化后,它曾实行“一边倒”政策,长期紧跟苏联,成为中苏对峙的军事战略前沿。

  苏东剧变后,蒙古实现政治转型,并被西方视为亚洲民主国家的典范。这20年来,蒙古的转型之路走得怎样?这个国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有着怎样的现状?

  随着中国的崛起,在与中国隔绝交往几十年后,蒙古与中国的交往开始迅速频繁起来,但近几年蒙古社会却传出反华排华的不和谐声音。为何会产生这些声音?对中蒙关系有何影响?以上这些,都是本专题想告诉读者的。 

  融入和脱离中国版图

  1989年苏联解体,蒙古获得选择权,选择了“多支点”的均衡外交。而20年来蒙古国内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也使得它有越来越多的资本与南北两大邻国抗衡。

  独立的外蒙古被全面“苏联化”

  外蒙古,原属中国领土。1911年武昌起义后,中国陷入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当时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摆脱清政府的统治。外蒙古同中国其它各省一样,在沙俄策划支持下宣布独立。但当时的沙俄还来不及吞下这个到嘴的果实,一战爆发,接着又是十月革命。待内战结束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才腾出手来打理沙俄遗产。

  1921年,苏俄在蒙古扶持蒙古人民革命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个政权当时并不被国际承认,但苏俄却对它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从政治经济模式的完全照搬到政治斗争模式的如出一辙。到二战结束时,是否加入苏联东欧体系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蒙古已经完成了全面的“苏联化”。

  蒙古的全面“苏联化”,首先体现在执政党上:人民革命党的重要干部都必须在苏联学习培训;谁得到莫斯科青睐,谁就能在党内脱颖而出;谁有苏联背景或苏联妻子,谁就有了快速上升的重要资本。

  其次,蒙古社会完成了彻底的文化和社会改造:语言上大量吸收俄文词汇,文字上斯拉夫文代替了蒙古文,服饰上苏式服装替代了蒙古长袍,饮食上俄式西餐在城市推广,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也被抹掉。可以说,除了人们的长相和语言,蒙古与苏联似乎已无区别。

  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不愁吃喝

  在苏联的援助下,从1960年代起,蒙古由单一的畜牧业国逐步建立起拥有矿业、动力、燃料等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比重由1940年的12.77%上升到1980年的42.5%。城市人口比重从1956年的21%上升到1989年的55.7%。

  苏联对蒙古的援助主要是优惠贷款和直接援助,此外,由于“自家兄弟”贸易往来不必钱货两讫,蒙古逐渐欠下苏东阵营国家巨额债务,仅苏联解体时,蒙古对苏联就有117亿转账卢布的债务。但欠“大哥”的钱甚至是不必还的,2003年底俄罗斯宣布免除其中的98%。

  虽然当时蒙古的商店里除了蜡烛和盐外,别无他物,但比起苏东阵营的其他国家,人们不必为肉蛋奶等食品去花时间排队或挖空心思走后门。像千百年前的祖先一样,蒙古人不缺肉吃不缺奶喝。

  在苏联“高压”政策下蒙古人遭到清洗

  转型前的蒙古,就物质而言,不能说是人人富足却能基本满足。蒙古人最大的不满,或许是自由的匮乏和对苏联专政的恐惧。1921年苏联控制蒙古以后,没收佛教寺院的财产,摧毁庙宇,逮捕喇嘛,基本上毁灭了藏传佛教。

  1932年蒙古出现反抗苏联的行动后,苏联在蒙古进行了清洗迫害。从1933年至1953年,有36000人死亡或失踪,而当时的蒙古只有73万人。短短20年间,这个国家将近5%的人非正常死亡。

  即使是1962年的“蒙苏政治小阳春时期”,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宣传部长铁木尔奥其尔在成吉思汗诞辰800周年时主张举办纪念活动,也惹得苏联大发雷霆,这位宣传部长后被解除一切职务。

  曾有蒙古作家因小说中记载苏联军车轧死人扬长而去,被扣上“侮辱俄罗斯人”的罪名开除公职。这些民族意识与文化上的压抑、政治不独立带来的个体不自由,使得变革思想在这个国家悄然涌动。

  自己决定命运的时刻

  1989年苏东剧变,自顾不暇的苏联老大哥决定放弃对各“卫星国”的内政干涉。随着苏联从蒙古撤军,蒙古人的命运第一次由自己掌握。 

  蒙古告别“共产主义时代”

  独享近70年权力的人民革命党在1990年7月大呼拉尔选举中获胜后,为缓和各种政治力量的矛盾冲突,放弃了单独组阁的机会,吸纳了各党派联合力量组成第一届民选政府。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笼罩在蒙古人头顶上那片北方阴云完全散去,改革进程突飞猛进。

  两个月后,在当时的总统奥其尔巴特领导下,制定出蒙古第四部宪法。这部宪法明确宣布保障人权和自由,抛弃之前宪法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改为强调“民主主义政治”;此后总统由直选产生,呼拉尔席次缩至76席;同年更改国旗国徽国号,修改国歌歌词,一切皆为体现出“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色彩。至此,蒙古正式告别“苏蒙共产主义时代”。

  蒙古人民革命党在失去领导地位后,一度成为在野党,后来又重新执政。在经历了二十年的政治变革后,蒙古两党制(人民党和民主党)已基本形成。2010年11月,蒙古人民革命党恢复创建名称“蒙古人民党”,“革命”两字被去掉。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山认为,这个变化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消除前苏联影响下“外来”革命政党的色彩,突出了该党的“本土化”、“民族化”特征。在如今的蒙古国内政坛,越来越多具有西方教育背景、且又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年轻人进入蒙古的两大政党,成为影响蒙古政坛及其对外政策的新生力量。

  蒙古经济向“私有化”转型

  除了政治转型,经济转型或许才是真正考验蒙古的难题。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因自顾不暇开始减少对蒙各项援助,此前完全依赖苏联才能完成经济循环的蒙古遭遇重创,经济急剧下滑,到1993年跌至谷底。蒙古开始经济转型,最受关注的是暴风骤雨般的“私有化”过程。1991年蒙古先是实行了“小私有化”——对中小企业和服务行业实行了“私有化”;2000年以后,又对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及土地等实行了“大私有化”,到2002年,私有企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从2003年5月1日到2005年5月1日,全国56万户居民都可一次性获得免费土地,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有土地。除了公有制转私有制的经济改革,蒙古还对其价格体系进行了改革,所有产品都实行市场化。包括汇率改革和银行体制改革,目前都已完成。

 “中国人来了!”

  苏东剧变后,北方的邻居对蒙古撒手不管。幸运的是,南方的邻居及时找上门来。中国敞开国门以后,一批中国商人带着各种时尚花哨的廉价商品来到蒙古,解决了蒙古人的急需。随着中蒙经贸往来的加深,中国淘金的大部队纷至沓来。

  如今在蒙古国,中国人几乎涉足到了所有的经贸领域,其中最主要集中在矿产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邻崛起带来的商品、资金和近在咫尺的庞大出口市场,被蒙古人视为实现本国经济转轨和快速增长的历史性机遇。

  不安全的国家  

  在与中国隔绝交往几十年后,随着中国的崛起,蒙古与中国的交往开始迅速频繁起来。但蒙古社会却传出“排华”的不和谐声音。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蒙古兴起一股新纳粹组织的浪潮,主要由年轻人组成,他们身穿黑衣,崇尚希特勒,仇视外国人,反华情绪严重,更有甚者给一些和中国男子有亲密关系的蒙古妇女都剃了光头。去年8月底,在乌兰巴托发生的湖南建工中国工人与当地极端组织、警察严重冲突事件,被认为是蒙古多年来民间反华情绪的一次大爆发。

  伴随着民主改革而至的主权独立,蒙古的民族意识迅速觉醒。而在民族意识复苏的同时,极端民族主义也在蒙古开始抬头。

  前任中国驻蒙古大使高树茂认为,民族主义,特别是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是对自己国家外交政策的伤害。“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现象有手段愈演愈烈之势,他们所喊出的口号和做出事情的极端性也应注意。这种势力、这种情绪无疑对两国关系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蒙古为何“排华”?

  蒙古人为何会对南方邻居心存戒心,甚至存在极端的“排华”情绪?成为中蒙两国都在思考的问题。除了历史原因,以及苏联几十年反华敌对宣传的影响,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专家陈山认为,这些不和谐音现在主要受到来自蒙古国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就蒙古国内因素而言,蒙古经济转轨后,同样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进程中常见的“二元结构”问题,这既包括蒙古传统的游牧经济与现代工业化进程间的矛盾,也包括“城市化”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

  目前,由于近些年牧区人口大量涌入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包括首都在内的蒙古三大城市人口几乎占到全国一半,由此造成就业、居住环境、城市交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人也构成蒙古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蒙古现行政党体制下,外资企业尤其是中资企业在蒙投资的一些负面信息经常成为政党之间竞相“呛声”的由头,加之蒙古媒体在涉及中国的负面新闻方面夸张、不实的报道,也对蒙古民间“排华”情绪的滋生、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

  同时,蒙古对于南邻快速崛起的现实一时难以适应,对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中国的现状极度不安,这也是造成其对南方邻居心存戒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到蒙工作的中国人与蒙古人的交往经历形成外部原因。早期蒙古经济尚处恢复期时,中国商人带到蒙古的大多是廉价的中国商品,而这些廉价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里面不免掺杂一些假冒伪劣商品。

  之后中国的矿业公司和建筑工人大举进入蒙古淘金,一方面是双方文化习俗不同所造成的碰撞和误解。更为刺激蒙古人神经的,是直接的利益关系。

  由于中国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肯吃苦耐劳都远超过蒙古工人,中国企业更愿雇用中国工人。而蒙古政府为保护当地就业,立法规定外国公司雇佣本国工人和外国工人的比例最低为9:1,外国雇工超出的人数需要交纳高额的“人头税”。

  这使得一些中国企业不得不用各种手段违规,甚至有黑中介引入非法劳务。另外值得反思的是,一些中小型矿业公司不遵守蒙古当地的法律,污染当地环境,给视草原为生命线的蒙古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

  多位在蒙古工作和生活过的中国人士均表示,极端反华排华的蒙古人还是占少数,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尚未形成大气候。但环球时报·环球网驻蒙古国记者霍文同时指出,如果两国民众间长期不信任,可能会影响蒙中关系的深入发展。

  中国人如何赢得蒙古人的尊重?

  中国企业进入蒙古,实际上很多还是中小企业,甚至有些是个体户。中国大企业从真正意义上讲,尚未正式进入蒙古。但随着中蒙矿产资源开发合作的逐渐加深,势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进入蒙古,参与到蒙古国的经济大开发中去。

  如何赢得蒙古人的尊重和认同?前任驻蒙古大使高树茂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美国的“和平队”计划。美国每年都向蒙古派遣“和平队”,这些志愿者深入到蒙古农牧区,教牧民卫生知识,教他们识字,做一些基本的医疗保护,还教他们英文。另一个是日本的“草根”计划。顾名思义,日本把大部分援蒙目标定位为草根阶层,关注蒙古国最基层的民生。“不讲他们的意图,我只讲这些外国人在农牧区受到了蒙古百姓的欢迎,他们的援蒙计划值得中国借鉴思考。”

  “中国企业进入蒙古应做三件事:第一,遵守当地的法律、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第二,保护当地的环境,尤其是矿产资源合作企业进入蒙古。蒙古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环境是其生存的生命线。第三,回报当地社会,并注意合作项目的本地化,如增加当地的就业,使用当地人进行管理等。”

  高树茂称,中国企业要想走进蒙古,中国政府也应给予高度关注。“国家政府、宏观调控单位,特别是中国大使馆,都应给予中资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政策保护。”

  结语

  毫无疑问,这个与中国有着最长边境线的邻国,对中国极其重要。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专家陈山表示,从地缘政治来讲,中国的影响力首先波及的地区是周边国家,中蒙关系恰似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投射出周边国家面对中国崛起时产生的种种反应和客观形象。

  中国在蒙古遇到的问题,在其他国家都可能遇到;处理好这些问题,有利于探索、发展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