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青鸟5155接线图:不敢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3:36:28
不冒险是最大的冒险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企业界的顶尖精英聚会,席间聊到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很少成大老板?大家各抒己见,其中一个朋友答道:职业经理人都是高智商,高情商,但老板往往是胆商第一。

    朋友的话一出口,大家拍案叫绝!这话说得一点不错,职业经理人因为高情商、高智商,做事往往想的特别通透,难免畏首畏尾。而这种行事风格,只会使好机会擦身而过。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说:“如果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如果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如果有100%的把握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

    在现代社会,不敢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没有超人的胆识,就没有超凡的成就。胆商是使人从优秀到卓越的最关键的一步。

    回头看看当初读书的同学,你会发现,往往成绩最好的,进社会混的很差;成绩很差,胆大的,却混的风生水起。知识分子当年抱怨脑体倒挂,说不三不四的人发了财。现在看来也是很公平的。你不敢冒风险,你就没有机会。古语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功的路上风风雨雨,坎坷与荆棘密布,唯有勇者胜。

    很多成功者为什么能白手打天下,就是因为有敢为天下先的超人胆识。

    比尔.盖茨靠什么法宝建立了他的微软帝国?他为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中独占鳌头而历久不衰?

    在比尔.盖茨看来,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冒险。在任何事业中,把所有的冒险都消除掉的话,自然也就把所有成功的机会都消除掉了。他自己的一生当中,最持续一贯的特性就是强烈的冒险天性。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伴随着风险,这种机会通常就不值得花心力去尝试。他坚定不移的认为,有冒险才有机会,正是有风险才使得事业更加充满跌宕起伏的趣味。

    他是一个具有极高天分、争强好胜、喜欢冒险、自信心很强的人,他在本行业的控制力是惊人的,以致有评论说:微软公司正在屠杀对手,看来似乎几近垄断软件工作。

    事实上,对冒险精神的培养,比尔.盖茨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他在哈佛的第一个学年故意制定了一个策略:多数的课程都逃课,然后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再拼命地学习。他想通过这种冒险,检验自己怎么花尽可能少的时间,而又能够得到最高的分数。他做得很成功,通过这个冒险他发现了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成本得到最快最高的回报。

    他总是在培养自己好斗的性格,因而被人骂做“红眼”(人在紧张时肾上腺素冲进眼睛,导致眼睛通红)。久而久之,他成为令所有对手都胆怯的人物,因为他绝对不服输,绝对不会退缩,绝对不会忍让,更不会妥协,直到他自己取得了胜利。这种个性成为他创业时期的最明显的特征,他令一个个对手都败在了自己的手下。

    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最不满足的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已经成了世界首富,但是不满足的心理依然驱动着他继续自己的冒险事业。他在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我最害怕的是满足,所以每一天我走进这间办公室时都自问:我们是否仍然在辛勤工作?有人将要超过我们吗?我们的产品真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吗?我们能不能再加点油,让我们的产品变得更好呢?”

    比尔.盖茨最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他私人拥有两部保时捷汽车和两艘快速游艇,毫无疑问这是他不断锤炼自己的冒险性格的工具,他因而经常接到超速的罚单。

    一个人驾驶汽车到沙漠旅行,一个人驾驶飞机飞越崇山峻岭,一个人驾驶游艇遨游大海,这都是比尔.盖茨常做的。

    风险可能会导致你失败,但也会使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冒风险看似安全,但它只会使你的一生在平庸中度过。

    两颗相同的种子一起被抛到了地里。

    一颗这样想:我得把根扎进泥土,努力地往上长,要走过春夏秋冬,要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

    于是,它努力地向上生长。在又一个金黄色的秋天,它变成了很多颗成熟的种子。

    另一颗却这样想:我若是向上长,可能碰到坚硬的岩石;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我若长出幼芽,可能会被蜗牛吃掉;若开花结果,可能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

    于是,它瑟缩在土里。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过来,三啄两啄,便将它啄到肚子里。

    在慨叹两颗种子迥然不同的命运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样简单的道理:越是想安于现状,越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各种偶然的因素使你的周围充满风险。相反,坚定地树起奋发向上的信念,敢于冒险,敢于承受岁月的风风雨雨,就一定会拥抱令人羡慕的成功。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成功永远属于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许多天才默默无闻地走进了坟墓。而导致他们一生碌碌无为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他们不敢冒险。他们没有勇气接受人生的挑战。罗斯福说:“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什么可值得害怕的,唯一值得害怕的,只是害怕本身。”

    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要去实现人生的梦想,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他对族长说:我的一生不能平庸,我不愿与草木同朽,我要与日月同辉,我要建立丰功伟绩,我该如何去做?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10年后,这个年轻人已建立起了一个超级商业王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归程慢慢,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封密信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他这才想起来,1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有何怕?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早已经被宣判了死刑,只是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来结束我们的生命而已。每个人最终都是要死的,反正大不了也就一死。死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最难。既然我们最终都会去面对这人生中的最难,那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所不能面对的呢?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困难、失败又算得了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放手去拼搏过,去尝试过,去奋斗过!

    据社会学专家预测,未来的社会将变成一个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社会,如果人类自由行动的能力总在不断增强的话,那么不确定性也会不断增大。各种变化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出现,勇敢地投身于其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竞争意识的萌发,使敢于冒险的人们有了危机感,主动应对各种风险。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们,如果还没有被惊醒,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被前一种人远远甩在后面。          同类文献链接:      

《不冒险是最大的冒险》

(2009-09-29 21:55:32)转载 标签:

健康

特此申明:纯属个人观点,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出版      

                  

                   第一章  “不冒险”,意味着自我禁锢

   中国人喜欢求同而不喜欢冒险,“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俗话,被很多人奉为处世箴言。“不冒险”的思维,最早可见于孔夫子的“中庸”思想。“不冒险”思维表现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一般而言,中国少有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人的谨小慎微,竟到了有梯子放在面前也不敢顺着爬上去的程度,可见“不冒险”思维对其影响之深。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不冒险”,意味着自我禁锢。

 

1.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

  人不可能总在父母的保护下生活。血缘关系不可能总作为输送养料的脐带,家庭背景不可能再决定个人的地位,关系网不可能常发挥救生圈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一个人如果总沉溺在家庭的脉脉温情之中,不敢外出闯荡,平庸必然成为其人生的基调。

 

   面对新事物时,人或多或少总会感到害怕,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未知的事物感到难以控制,对新事物缺乏了解,更无法预期其对自己的最终影响是什么——每当事物超出了自我的控制范围,人就会感到苦恼。

一个人如果长期囿于自己安逸的“小天地”,日复一日地重复一样的生活,缺少接触外部新事物、新信息的意识和愿望,缺少磨练自己、挑战人生的心气儿,思维就容易僵化,性格就容易怯懦,就难有应对突然变化的能力。

 

   刘小华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对这个孩子都特别宠爱,捧在手里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冷天怕冻着,热天怕晒着,有个头疼脑热,就担心得不得了;所有的事情总是给安排得妥妥当当,稍有危险的事统统不让他做,一切以安全保险为先。

终于,小华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了,高中毕业后面临考大学的问题。有一天,老师让小华考虑一下填报大学专业的事情,并赶快把志愿表交上来,这可难倒了小华:热门专业怕考不上,冷门专业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呢?想了又想,小华终于做出了“决定”,就是不考大学,呆在家里让父母托关系找门路给他找份工作,这样就可以呆在父母身边而不用发愁任何事情了,也不用担心任何不安全的因素了,这样最保险。

他的父母知道后,一下子懵了,没想到一味追求最安全保险的做法,让孩子变成了这样!他们现在不禁担心起来:等他们百年之后,小华该怎么办呢?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而只会产生毫无用处的驽马。这不仅是刘小华的悲剧、刘小华父母的悲剧,更是无数视“保险”“安全”为最高处世原则的人的悲剧。

人不可能总在父母的保护下生活。血缘关系不可能总作为输送养料的脐带,家庭背景不可能再决定个人的地位,关系网不可能常发挥救生圈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一个人如果总沉溺在家庭的脉脉温情之中,不敢外出闯荡,平庸必然成为其人生的基调。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安全最好,保险最好。一个人长期依偎在父母身力,每说一句话都要看看周围人的眼色,特别是父母对自已的反应,这就是导致他遇事谨小慎微,工作循规蹈矩。如果人们都守着自己的家“不出门”,依靠父母和家庭的支持生活,就会如刘小华一样,到父母百年之后可能自己都不能独立自主,一生只能落得个碌碌无为。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要大胆地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个人若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接触一些新的信息,他就敢想敢说,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冒险,敢于创新。他可以思路大开,把自己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东西加以比较,找出规律,并以此预测未来,发现社会的“大趋势”(因为社会总是处于平衡的运动中,某些地方的今天,往往是另一些地方的明天)。

   现代创新人才少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他们多在闯荡中形成,这不仅是逻辑的推论,更是历史的事实。在英国,有人曾统计过,最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绝大多数是生长在外地的人。以“创新”著称于世的美国人,很少有一生固守一地的,所以人们讲美利坚民族是一个“无根”的民族。在改革后的我国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中有不少是复员退伍的军人和跑外的人,他们广见博识,对党的政策反映敏感,领会得快。

  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一个人离开家园奔走四方,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要适应新环境,要解决新问题,这就逼迫他增长见识和本领。学习会成为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新的知识的输入,不仅增大他的知识存储量,而且,使他原有的知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知识膨胀;广泛的社会交往使他思路开阔,乐于接受新东西;工作、职业和地点的变化,加强了他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利于对变化无常的社会作出反应;远离父母,使他失去靠山,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有利于培训决策能力和果断性;选择职业自由度的加大有利于用其所长,发挥自已的优势。  哈哈儿娱乐网z3I!X[1]jtD9U%X

    面对未知的事物,你是消极地逃避,还是勇敢地面对?你的态度将决定你人生。不冒险是最大的冒险,要成为“千里马”,就应该离开庭院,到广阔的草原上“撒野”!

 

 

 

2.活得最保险也就最平庸

   如果一个人只想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看似对生命负责,实际是对人生不负责,因为他拒绝尝试,自闭成功之门。心中只有“保险”,处事不冒一丝风险的人,终其一生也享受不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一定要记住,在湍急的生活激流中,活得最保险也就最平庸。

 

  古时候有个人,凡事讲求稳妥。

  在别人上山打猎时,他总推脱不去,宁愿躲在家里睡懒觉。有的猎人打到兔子后会问他:“假如你和我们一起去多好,为什么不去呢?”

  这个人说:“我想去,但怕兔子跑得快,跟不上它。”

  别人合力猎到了一只老虎,有人又为他可惜:“假如你和我们一起去打老虎多好,为什么不去呢?”

  这个人说:“老虎凶猛异常,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吃掉。”

  别人就说:“你不敢追兔子,不敢打老虎,那你注定成不了猎人了。那做农夫也不错呀!”

  于是这个人种起了地。

  但是,当别人下地干农活时,他宁愿在家里睡懒觉。

  有的农户种高粱,问他:“你怎么不种高粱呢?”

  这个人说:“高粱最怕涝害,雨水多了怎么办?”

  有的农户播种水稻,问他:“你怎么还不种水稻呢?”

  这个人说:“水稻最忌干旱,假如干旱了怎么办?”

  有的农户种植棉花丰收了,于是说:“明年你也种棉花吧。”

  这个人说:“棉花最忌虫害,如果出现虫害怎么办呢?”

  最后这个人穷困而死。

 

  故事里的这个人,可谓树叶掉下来捂脑袋——过分小心,不冒任何风险,到头来只会什么也做不成,什么也不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处世“怕”字当头,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不敢笑,因为怕冒愚蠢的风险;他们不敢哭,因为怕冒被耻笑的风险;他们不敢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怕冒被牵连的风险;他们不敢暴露感情,因为怕冒显露本心的风险;他们不敢爱,因为怕冒不被爱的风险;他们不敢希望,为怕冒失望的风险;他们不敢尝试,因为怕冒失败的风险。“稳妥”、“安全”的原则成了他们自缚的“茧”,他们被自己的犹豫、猜疑所禁锢,毫无果敢、潇洒可言,不由自主地沦为丧失自由的奴隶。他们的可悲之处在于,面对未来,不去想“一万”,总去想“万一”,越想越怕,结果无数的可能性就在犹豫和等待中化为乌有!

 

  丽兹·罗曼·加勒最初在《华尔街日报》波士顿分社就职。有一天,报社派她去纽约工作,担任那里的分社长。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加勒可以因此承担更多的责任,取得更大的成绩。可是,加勒对于是否接受这样的工作安排犹豫不决:一则在波士顿她的丈夫刚成为一名律师,两个人刚在这里扎下了根;二则当时报社还没有过女性分社长。于是,为保险起见,加勒最终没敢接受公司的建议。

加勒做出决定后,报社觉得她是那种“给了机会也不敢用”的人,是没有成大事希望的人,站在组织利益的立场上,报社的确没有必要为面对机会却拿不出热情的员工考虑,毕竟渴望工作的人多得不计其数。对于加勒来说,放弃到外地工作的机会,尽管是综合各种情况后做出的“最合理”选择,但她的事业因此受到了严重干扰:报社对她失去了兴趣和关注,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一句话,加勒与成大事的机会失之交臂。

   后来,加勒对此颇有悔意,她在《哈佛女人》中自我总结道:“我太害怕冒险,我太害怕失败,太过担心婚姻生活出现问题……”

 

    如果一个人只想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看似对生命负责,实际是对人生不负责,因为他拒绝尝试,自闭成功之门。心中只有“保险”,处事不冒一丝风险的人,终其一生也享受不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一定要记住,在湍急的生活激流中,活得最保险也就最平庸。

 

 

 

3.苟且因循永无出头之日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在糟蹋自己的潜能和才干,每当遇到未知的机遇和挑战,他们总习惯性地躲开,因为他们不敢冒险。有些年轻人常想,我不想做一个“一流人物”,我只要保住现在的饭碗。这种的想法一点也不可取:世界上没有一件伟大事业是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人做成的,换句话说,苟且因循永无出头之日。

在《唐僧的马》中,作者洁岛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房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他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

  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十七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新见到了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

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也不敢想。”

  “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看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只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这个故事的启示是,苟且因循永无出头之日,年轻人要做敢于冒险远征的“马”,不做得过且过、“与世无争”的“驴”。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胸无大志的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太善于自我麻醉了,他们不愿意尝试改变。他们所希望的只是过一种安逸的生活,尽情地享受现有的一切。在他们看来,为什么要去拼命地奋斗、不断地流血流汗呢?何不去享受生活并安于现状呢?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在糟蹋自己的潜能和才干,每当遇到未知的机遇和挑战,他们总习惯性地躲开,因为他们不敢冒险。有些年轻人常想,我不想做一个“一流人物”,我只要保住现在的饭碗。这种的想法一点也不可取:世界上没有一件伟大事业是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人做成的,换句话说,苟且因循永无出头之日。

 

  约翰和比尔是两兄弟,在母亲不幸辞世后,各自得到一个可怜的零售店。微薄的资金,简陋的小店,出售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一年下来,利润微乎其微。

哥哥约翰不甘心这种贫穷的状况,就和弟弟比尔商量,寻找发财机会:“我们的经营好像有问题,是否应该改善一下呢?”

   弟弟比尔不以为然地回答:“我觉得现在的状况还可以,父母一直都是这样经营的,能有什么问题?”

虽然弟弟不同意也不想改变现状,但哥哥约翰仍不甘心,他决定到大城市考察考察。有一天,他来到一家商店门口,发现这家店铺顾客盈门,生意非常红火。在商店门外的墙上,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写道:“凡是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把发票保存好,到年底可凭发票免费获取总票额3%的商品。”

   约翰终于明白这家商店生意兴隆的原因了:顾客就是贪图年底那3%的免费商品。他一下子兴奋起来,回到自己的店铺,立刻在门外贴上醒目的告示:“本店自即日起,全部商品让利3%,并保证所售商品为全市最低价。如达不到最低价,顾客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这一促销措施一出,约翰的商店很快生意红火,出现了购物狂潮。借这个机会,约翰在市里发展了十几个店铺,占据了几条主要的街道。此后,他的店铺迅速扩大,南到阿尔卑斯山,北到弗伦斯堡,到处都有他的商店,约翰也随之成为百万富翁。

弟弟比尔怎么样了?一开始他固守着原有的一家小店,后来在竞争中他的店终于倒闭,最后,比尔不得不靠哥哥约翰的接济过日子,他终于尝到了苟且因循导致的苦果。

   其实,说所有的穷人都不求上进也有些绝对。有些穷人在内心也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他们没有勇气把这种对成功的幻想拿到现实中去检验,而没有得到及时支持和强化的抱负,就像是一个被拖延的决定,随着愿望和激情一次次被否定,它要求被认同的呼声也越来越微弱,最终的结果就是理想和抱负彻底消亡。在穷人这个群体当中,因为不敢冒险、不愿改变而导致抱负消亡、理想失灭的人,实在太多了!

苟且因循永无出头之日。如果你只想着保住饭碗,每月领取又显得工资,那很遗憾,你只能继续生活在穷人群体之中!

 

 

4.一味求稳必然无所作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认为,人的理性具有局限性,决策理性充其量是一种“有限理性”。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做事不可能万无一失,一味求稳必然无所作为,这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须知,等到所有条件都成熟了,成事的机会也就错过了。

 《为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这些东西就能去吗?”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经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边境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一味求稳必然无所作为!

  难道不是吗?穷和尚敢于冒险,在有了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勇敢行动,他成后来居上的成功者;而富和尚不敢冒险,只想等一切条件都成熟了再出行,结果他始终将自己的美好愿望搁置在脑后,虚度了几年大好光阴!

  成功者不会等到万事俱备,不会一味求稳。很多“聪敏人”就是在求稳的心态影响下失去了成事的机会。机会像颗蒙尘的珍珠,让人无法看清它珍贵的本质。成功者不会等到尘埃完全消散才去拾起珍珠,他们往往会先出手,因为他们懂得做事不可能万无一失,求稳意味着裹足不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认为,人的理性具有局限性,决策理性充其量是一种“有限理性”。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做事不可能万无一失,一味求稳必然无所作为,这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须知,等到所有条件都成熟了,成事的机会也就错过了。

  在现实生活中,被不冒险的求稳心态所害的人和事很多,我们只举一例。

 

  某公司一职员向老板面陈意见:“老板,美国总统布什今天已经下令攻打伊拉克了,据此我认为明天石油价格会暴涨。您看我们是否立即买进石油?”

老板皱了皱眉头,语带责怪地说道:“你这人就是不踏实,还没弄明白明天石油是否真会涨价,就要买进了?万一明天石油不涨价怎么办?我看还是等到明天真涨价了后再说吧!”

第二天,石油价格果然暴涨,老板着急了,忙叫来那职员,吩咐道:“快以每桶90美元的价格大量买进石油!”

  职员回答:“可是,老板,最好的出手机会已经失去了——现在石油价格已经突破每桶99美元了!”停顿了一下,他小心地补充道:“但据我分析,明天使用还会暴涨,所以现在即使以每桶99美元的价格买进,我们也不会吃亏的。”

  老板习惯性地皱起眉头,紧盯着职员,数落道:“我说了多少次了,做人要踏实一点,可你就是不听!你难道真有这么大的本事,能保证明天石油价格一定会继续暴涨吗?还是等明天看明白了后再决定吧!”

职员灰溜溜地出去了。

  次日,石油价格继续暴涨,而这个公司依然没能买进石油…… 

行事虽然要看条件,但条件却是在动态中不断地变化、慢慢成熟起来的,如果硬要等到所有条件都成熟才行动,也就没有了成事的机会。如果上面这个官僚气十足的老板不能记取这个教训,等待他的,必然是失败的命运!

  有人问张瑞敏,海尔搞得那么好,你们是怎么做决策的?张瑞敏回答:“我们海尔永远是有50%的把握就上马。”他还说:“有50%的把握就上马,获得的是巨大利润;有80%的把握上马,获得的是平均利润;有100%的把握上马,一上马就死。”张瑞敏实际在告诉人们,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要学会模糊决策,并大胆地进行尝试;一味求稳必然无所作为,不能等到一切都弄明白后再说,更不能等到条件完善成熟后再做。

 

5.留退路就没有出路

   很多人在开始做事的时候,往往给自己留有一条后路,作为遭遇困难时的退路,这种做法看似谨慎,其实却有极大的隐患:预留退路就没有出路。人总是有惰性的,当知道自己还有退路时,勇往直前的劲头就没有了,做事情也不会全力以赴,成事的几率必然大打折扣。

   有些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为自己预留了退路。

预留退路,其实是在为事情不成做思想准备,也就是在设想失败的结局,尽管有人会说,“我这是行事稳健的表现,正所谓‘未思进先思退,未思成先思败’”,听起来似乎很有些道理,但是心理学里的“潜意识”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在开始做事的时候脑子里就存在着失败的念头,时时准备知难而退,那他很可能就会失败。

   比如,穷人在做一笔投资的时候,往往会想着怎么样先预留后路,以及怎么样可以在失败后转变自己的方向。其实从这个方向上就可以知道,他不打算做了一定要成功,只是在想“万一不成功怎么办——还有一条退路”,所以他永远在找退路,最后真的如他所预期的那样,落败而走退路。

很多人在开始做事的时候,往往给自己留有一条后路,作为遭遇困难时的退路,这种做法看似谨慎,其实却有极大的隐患:预留退路就没有出路。人总是有惰性的,当知道自己还有退路时,勇往直前的劲头就没有了,做事情也不会全力以赴,成事的几率必然大打折扣。

  “给自己留条退路”成为很多人掩饰自己出发点不高的最好“理由”:考不上大学,可以读高职;考不上高职,可以读技校;没工作,可以干“个体”……人们整天在为自己编制所谓“不错”的退路,从而失去斗志,失去进取心,也失去了自我。

  一生的成败,全系于意志力的强弱。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敢于冒险,敢于拼搏,遇到任何艰难障碍,都能克服困难,消除障碍,玉汝于成。但意志薄弱的人,总习惯为自己预留退路,一遇到挫折,便寻求退缩,最终归于失败。

成功的欲望有多大,成功的机会就有多大。“心态决定命运”,这句话很有道理。面对新选择、新任务、新挑战时,一个人只有抱定“我一定要做到”而不是“不行怎么办”的态度,理想才会实现。 

  史书记载,项羽带领两千兵将,三天粮草,渡漳河去与强大的秦军作战。全军渡河后,他下令打碎蒸饭的釜,凿沉全部船只,表示这一仗如不打胜决不生还。战士们自知已无退路,于是拼命杀敌,经过九次血战,终于打败了秦军。这就是“破釜沉舟”一词的由来。

  试想,如果当初项羽不“破釜沉舟”,士兵们抱着“姑且一战,不行就退”的心理上阵,这一仗一定会凶多吉少。项羽切断了一切退路,才让士兵们知道“不成功,则成仁”,才逼迫他们取得胜利。

很多青年在开始做事的时候,就是缺乏“破釜沉舟”的狠劲儿,往往便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作为遭遇困难时的退路。这样怎么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呢?不给自己留退路,才有助于自己潜能的发挥。

   斯蒂芬·威奇做着经营农具的买卖,这种小本生意只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为了让妻子和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威奇决定去底特律一家经营农具的公司去工作。

到达底特律后,威奇找了家旅馆住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默想,突然想到自己为什么这么无能,他问自己:“失败为什么总属于我?”

   威奇自知不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但也并不比身边那些成功的人差,突然,他想到小时候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害怕失败,预留退路,你就一定会失败!”是啊,自己的缺点就是太害怕冒险,太杞人忧天了!做一件事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总会考虑失败后怎么办,而且做事前总是爱给自己留退路,如果把那些精力花在正经事上,或许自己早就不是现在这样子了。

  威奇恍然大悟,过去的自己总是在自寻烦恼,他认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预留退路就没有出路,他决定今后做事一定不去想不利的结果。

  第二天上午面试,威奇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不去想不成功的事。他表现得很自信、很自如,把自己在农具方面的经验展示得淋漓尽致,结果他当场被录取了。

  斯蒂芬·威奇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须牢记“预留退路就没有出路”道理,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勇往直前,遇到任何困难、障碍都不能后退;有了决心,才能充分发挥才智,克服种种艰难,在事业上作出伟大的成就。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自己的前路一片辉煌。追求成功的你,请自我设问:在做事之前,我是否也像“聪明人”一样,给自己预留了退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不是一个“潜在成功者”,预留退路就没有出路,你的成功之路已经被退路悄悄掩盖!

 

 

 

6.安于现状是在“逃避成功”

   有些人对现状心满意足,一心一意想要将其维持下去。然而,维持现状这种观念是对人生采取“守”的态度,它终究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没有积极向前、超越自己的动力,这会导致个人成长的停顿。因此,安于现状是在拒绝进步,是在“逃避成功”。

 

  现实生活中,很多有本事的人之所以没有大成就,不是缺乏条件和机遇,而是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而不求进取。这些人大多有这样的想法:“我现在的生活充满喜悦和满足,以后要怎么做才能维持目前的这种状态呢?”殊不知,这种自守的心态会使其停滞不前——他们更没意识到,安于现状是在“逃避成功”。有谁会“逃避成功”呢?有,的确有。作曲家谭盾在美国求学时,就曾遇到一个这样的人。

  1986年刚到美国时,尽管有哥伦比亚大学提供的奖学金,谭盾仍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和他一起卖艺的,是一位熟识的黑人琴手。他们非常幸运地“抢到”了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
   过了一段时间,谭盾卖艺赚到了一些钱后,就和那位黑人琴手分道扬镳了,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来美国的目的是学习声乐,而不是卖艺赚钱。因此,他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提高音乐素养和琴艺之中……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一天,谭盾偶然路过那家商业银行,惊奇地发现那位黑人琴手仍在那里卖艺。黑人琴手看见谭盾时很高兴,说道:“兄弟,多年不见啦,你还好吧?现在在哪里拉琴啊?”谭盾说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的名字,黑人琴手的表情很漠然,似乎没听说过那个音乐厅,他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赚钱吗?”

   原来他想当然地认为谭盾和他一样,仍在这样或那样的公共场合卖艺赚钱。他哪里知道,再次出现在他面前的谭盾,已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不再需要卖艺赚钱!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像黑人琴手一样,死守着“最赚钱的地盘”不放,甚至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其实在谭盾这样的成功者看来,他们不仅没什么可自得的,反而令人同情:安于现状让他们远离了成功,远离了骄傲的人生!

  有些人对现状心满意足,一心一意想要将其维持下去。然而,维持现状这种观念是对人生采取“守”的态度,它终究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没有积极向前、超越自己的动力,这会导致个人成长的停顿。因此,安于现状是在拒绝进步,是在“逃避成功”。

  “只要能安稳地过一辈子就行了”“只要生活过得去就好,不必过于苛求”,如果一个人始终抱着这种念头工作、生活,成功只会离他而去。失败的人有失败的心态,成功的人有成功的心态,心态影响思想,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决定命运,这是一连串的因果效应。求成功,自然也要有强烈的成功心态,连想成功的心态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

  对多数人来说,“来斯乐辅”这个名字并不怎么熟悉,但其实他是英国新闻界大名鼎鼎的人物。来斯乐辅的名气并不完全来自其身份(伦敦《泰晤士报》的总裁),更多地来自他对“安于现状”的本能反感。

  来斯乐辅一直看不起胸无大志、安于现状的人。他曾问一个工作刚满3个月的助理编辑:“你满意你现在的职位吗?每周50镑的薪金能让你满意吗?”当那位职员答复“觉得满意”时,马上遭到解雇。来斯乐辅很失望地对他说:“你应了解,我不希望我的手下对每周50镑的薪金就感到满足,并为此放弃自己的追求!”

  这就是来斯乐辅对“安于现状”的反应——近乎敌视,你可以说他“不近人情”“行为乖张”,但你无法否认他的观点:为了一点点眼前利益就止步不前、放弃理想的人,绝非可造之材!
   安于现状是在“逃避成功”。一些人之所以一辈子碌碌无为,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就是因为他们安于现状,不敢冒险,从来没有更上一层楼的信心!
   世事变幻莫测,人生沉浮不定,然而如果因此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泯灭了尝试的想法,那与懦夫何异?成功者视安于现状为人生的大敌,他们深知“安逸是致人颓废的甜美毒药”,他们不会停止探索前进的脚步,深一脚浅一脚,虽然有风险,却是走在通往成功与幸福的捷径上!

  

7.不敢尝试的人永远是弱者

   在很多时候,“不冒险”和“不敢尝试”是一回事——一样糟糕!西奥多·罗斯福说:“失败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未去尝试。”贝弗利·西尔斯说得更直接:“如果不去尝试,那么你注定要失败!”很多穷人抱怨上天不给自己成功的机会,喟叹“造化弄人”,其实机会就在他们身边,只是他们害怕尝试而自行放弃了,而机会一旦放弃,就很难重新拥有。不敢尝试的人永远是弱者。

  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是人都可能犯错,但如果因为害怕做错决定、害怕犯错而不敢尝试,人就不能突破自己,也就不能发挥生命的潜能,最终必然一事无成!

  从前有一个国王,有一天他把大臣们带到全国最大、最重的一扇门前,问有谁能够打开它。大臣们几乎都知道,那扇门从来就没有打开过。于是,一些人摇摇头,觉得根本不可能打开它;另外一些人走到门前,装模作样地看了看,便连说“打不开,打不开”。过了很长时间,一个年轻的大臣走到门前,用力一推,门就豁然大开了——原来那扇门根本就没有上锁!

   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它足以发人深省:面对生活中一扇又一扇看似厚实、沉重的“门”,多少人首先在心底否定了自己,连尝试的勇气也没有了;而一旦缺乏勇气,再出众的才华失去了用武之地。

“你若失去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若失去勇气,你就失去了一切。”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这句话,无异于对世人的一个警告:不敢尝试的人永远是弱者!

   当一个人失去尝试的勇气时,不管他承认不承认,在其内心深处他已将自己认定为“失败者”,在这种心态之下,即使成功就在不远处,他也无法成功,因为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胆怯!不敢尝试的人永远是弱者。胆怯的人,在世上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业;一个怕失败、不敢尝试的人,永远无法获得成功! 

   亚洲某地有一家穷人,准备到澳大利亚谋发展,为此一家人做了艰苦的努力。首先,几年中都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终于攒够了路费,能够买得起去往澳大利亚的客轮下等舱的船票。其次,因为一家人在海上漂泊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为了节省途中的伙食开支,女人在上船之前准备了许多干粮。

   登船后,孩子们看到了船上豪华餐厅里的美食,都忍不住向父母哀求,希望自家人也能尝尝滋味,哪怕剩菜剩饭也好。其实男人、女人和孩子一样,渴望品尝美食,但是他们一想到自己空空的口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至于吃剩菜剩饭,他们又担心被那些用餐的人看不起。他们的做法是就守在下等舱的门口,不让孩子们出去。于是,一连十几天,一家人都吃着自己带的干粮。
    旅途再有两天就结束了,可是这家人带的干粮已经吃光了。被饥饿逼迫得实在无奈,男人去求豪华餐厅里的服务员,说明自己一家人的处境,恳求对方给一家人一些剩菜剩饭。

听到男人的哀求,服务员吃惊地问:“你们为什么不到餐厅用餐呢?”

男人惭愧地回答:“我们根本没有钱。”

   “可是,餐厅里的所有食物都是免费的呀,你们都是船上的旅客,都可以随意享用的!”

听了服务员的回答,男人惊得半天合不上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肠子都要悔青了!
   如果这家的男人或女人在登船之初肯问一问,就不至于一路上都啃干粮,而错过了十几天享受美食的机会。他们不去问船上的就餐安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尝试的勇气,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脑子里早就为自己设了一个限:穷人没钱去豪华餐厅里享受美食!

  这只是“不敢尝试的弱者”的一个事例,现实中,由于没有勇气尝试而无法获得成功的事,真可谓层出不穷!你也许会说,上面例子里的一家人,他们只是运气不好,又怎么能和“弱者”、“成功”这样的问题扯到一起呢?试问,一个连询问客轮上就餐安排都不敢的人,到了异国他乡,你能指望他们作出多大的成绩呢?能活下去恐怕就不错了。这里的关系,完全可以用“见微知著”来概括。

不敢下水、害怕呛水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同样道理,凡事都不敢尝试的人,注定只能站在原地,看别人收获胜利的果实,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很多时候,“不冒险”和“不敢尝试”是一回事——一样糟糕!西奥多·罗斯福说:“失败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未去尝试。”贝弗利·西尔斯说得更直接:“如果不去尝试,那么你注定要失败!”很多穷人抱怨上天不给自己成功的机会,喟叹“造化弄人”,其实机会就在他们身边,只是他们害怕尝试而自行放弃了,而机会一旦放弃,就很难重新拥有。

不敢尝试的人永远是弱者。也许你几番尝试,最终不见得就会取得成功,但如果你不鼓足勇气去尝试,那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8.“不冒险”有自弃前途之忧

   穷人很想致富,很想成功,但又有恐惧心,害怕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害怕各种问题,担心机会还没到来、条件还没成熟、问题还没解决,总之不敢冒险一试,而是留在原地等待,等待……然而他们不明白,“不冒险”有自弃前途之忧,财富和成功从来都不是等来的,不冒险、不尝试,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很多人都想变成富人,但被“不冒险”的心态拖了后腿。面对未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穷人总有太多的顾虑,头脑中始终萦绕着“这件事会不会失败”的疑惑,越想越觉得可怕,结果,成功的可能也就在惶惑和等待中化为乌有。 

  张三每天为菩萨敬一炷香,求菩萨保佑他大富大贵。

天长日久,菩萨被张三的诚意感动,有一天现身,告诉他,很快会有福报落在他身上:他有机会发一笔很大的财,并获得极其荣耀的地位,还将有一位漂亮贤惠的女子作为他的妻子。
 张三欢喜极了,对菩萨千恩万谢。

从那以后,张三一直等待着福报的降临,等啊等啊,几十年过去了,但是什么好事也没出现。在穷困潦倒中他走完了自己卑微的一生,孤独地死去。

他去了天国,幸运地遇到那位菩萨。

面对给过自己希望,又让自己极度失望的神仙,张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大声质问道:“菩萨,你曾经告诉我,要给我福报,说我命里有一大笔财富,有荣耀的社会地位,还有一位漂亮贤惠的妻子,可是我等了一辈子,但什么也没得到——你这不是愚弄我吗?”
 菩萨不慌不忙地说:“你记错了,不是我给你,而是预先告诉你,你会机会得到这些,但后来你不冒险的行为,把你的命运给改变了,结果那些福报都成了画饼。”
  张三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命里有的还会发生改变呢?”
  菩萨回答:“你一定听说过‘自求多福’这句话吧——世人的福报其实不是上天给予的,而是自己求来的,那些获得福报的人,都是有想法又有行动的勇者,他们从不做‘守株待兔’的蠢事。你可还记得,你有一个好点子,但却迟迟没有行动,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尝试?”
  张三点头说道:”记得。”

菩萨说道:“这个点子被另外一个人发现了,他并毫不犹豫地做了,结果他成了全国首富,那个人你应该知道是谁吧?另外,你应该还记得,有一次城里突发大地震,房舍到了一大半,数千人被困在倾塌的房子里面,你本有机会救活至少100个人,但你害怕窃贼趁你不在家而来行窃,就放弃了救人的打算。就是你的这种袖手旁观,使近50个人死于非命,而这些人本该是由你去救活的!”
  张三满面羞惭,无言以对。
  菩萨接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你当时大胆行动了,后来就可以在城里得到极大的尊荣和富贵啊!甚至连儿孙们都可以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
  张三这时已经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菩萨又说:“你还记得你喜欢过一个女人吗?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你曾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你从没那么深地喜欢过一个女人。但在心爱的人面前,你却不敢表露心意。你胆怯地认为,她不可能喜欢你,更不会同意嫁给你。就是因为害怕求爱被拒绝,你放弃了对她的感情,就这样,你与她你失之交臂!”
  张三使劲点头,奔涌而出的眼泪,让他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不清。
  菩萨没有顾忌他的泪水,说出了最后要说的话:“就是她,五百世前她曾和你结下很深的缘分,所以这一辈子注定要做你的妻子,而且你们会有好几个聪明的小孩,跟她在一起,你会享受到人生的很多乐趣……” 

 

   这个故事一点也不荒诞,相反它传递了智者对世人的一种别样的关怀:“不冒险”有自弃前途之忧。不是吗?在人一生中,成功的机会随时可能出现,但如果不冒险、不尝试,机会就会像流星般逝去;抓机会也是一种冒险,人必须先放弃事前不确定的输赢,勇敢探求没有十足把握的下一步!

   穷人很想致富,很想成功,但又有恐惧心,害怕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害怕各种问题,担心机会还没到来、条件还没成熟、问题还没解决,总之不敢冒险一试,而是留在原地等待,等待……然而他们不明白,“不冒险”有自弃前途之忧,财富和成功从来都不是等来的,不冒险、不尝试,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不冒险的人永无前途!”这是美国杰出的企业家、作家和演说家奥格·曼狄诺在其演讲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这位向世人贡献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的成功学大师,出言果然不同凡响,真可谓“一针见血”。“不冒险的人永无前途”这句话,也许伤了一些人的面子,但是曼狄诺明白,伤人脸面总比坐视世人“自弃前途”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