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排烟罩图片: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7:41:51

5.胃痛穴(BP-HN5)

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米(1.5寸)。

局解;在口轮匝肌和肌之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几下唇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

手法: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健脾养胃,调节胃肠,平衡心理,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促进溃疡愈合。

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痉挛,膈肌痉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糖尿病。还可作为保健穴。

按语:具有选穴少,针刺面积大,见效快,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等特点。临床不但用于治疗上腹部病变,还可作为慢性疾病的辅助穴位,可代替痛经穴,治疗妇科痛经。

歌诀:

胃痛穴位下颌旁,

男左女右取之良,

消炎止痛三叉经,

胃炎痉挛与溃疡,

晕车晕船与痛经,

消化不良服为尚。

(45度角进针,向对侧胃痛穴平刺1—2寸)


6.鼻炎穴(BP-HN6)

定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局解:在颧骨下缘的中点,布有面横动静脉,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和面神经颧支,下颌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深层为下颌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无痛快速进针手法。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

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此穴是用于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部及面部病变为主,对过敏性鼻炎还必须配合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调整病人的过敏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病。否则只是暂时的临床症状缓解,以后还会发作。对进针方向,深度,针感是针刺效应的关键。临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副鼻窦炎应配合头痛穴,痤疮穴,痔疮穴进行全身调节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歌诀:

鼻炎穴位颧下缘,

交叉下颌面神经,

进针方向透鼻翼,

三叉鼻炎与面瘫,

面肌痉挛后遗症,

感冒过敏下颌炎。

(3寸毫针向鼻翼方向平刺1-2寸,交叉取穴)


7.牙痛穴(BP-HN7)

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

局解:在咬肌中,布有面神经下颌支,颧支,上前方有腮腺管,深部有咬肌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下颌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待针体刺入后,病人疼痛没有缓解,可上下提插3次。

针感:同上。

功能:通牙关,开窍却风,止痛,抑菌消炎。

主治:由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等引起各种牙痛。还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中风性失语流诞。

按语:此穴临床用于治疗牙痛的特效均可。取穴方法是以门牙为界分为左右两侧。对过敏性牙病,在治疗该病的同时还必须配合针刺增强肌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从全身进行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的目的。此穴临床还成为失语穴,用于中枢性失语。

歌诀:

牙痛穴位耳垂前,

下颌颧支正中点,

各种牙痛面瘫痪,

下颌关节腮腺炎。

(垂直进针0.5—1寸)


8.明目穴(BP-HN8)

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在下颌角与乳突中间之凹陷处。

局解:皮下有腮腺,颞下窝翼静脉丛。耳后有动静脉及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有面神经干于颅骨穿出。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采用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感:通窍开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

主治:近视,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电光性眼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鸣,耳聋。

按语:是治疗眼疾的特效穴位之一。本文中介绍的近视主要是指青少年的假性近视。且恢复或好转后还需3个月的平衡巩固期。白内障是纸早期浑浊型白内障,坚持治疗可稳定或延迟晶体进一步浑浊,提高患者视力。对晚期白内障患者,针刺效果差,对糖尿病引发的白内障还必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效果更为理想。

歌诀:

明目穴位耳后坑,

交叉取穴面神经,

对侧眼角刺一寸,

一切眼疾用之灵。

(2寸毫针向对侧内眼角方向刺0.5—1寸)


9.醒脑穴(BP-HN9)

定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项后枕骨后两侧,传统腧穴翳风与风府之间1/2处。

局解: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处,布有枕动静脉分支,深层为椎动脉,环枕后膜,蛛网膜下腔,脊髓上端和延髓下端,以及枕小神经分之,内侧为枕大神经。

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左右交替取穴。

特点:运用手指作用于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后引起的指感为宜。

指针方法:采用拇指指摸与食指指腹作用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利用瞬间点压,点压力度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决定。

手法: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手法以局部微痛为主,中度手法以局部能忍受为主,重度手法以局部瞬间钝痛为主。

指感:局部酸胀痛为主。重力点压即可出现瞬间的晕厥。

功能:调节心理,调节神经,调节内脏,醒脑明目,镇静安神,抗衰老,保健。

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旅游综合征,颈肩综合征,高血压症,低血压,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

按语:醒脑穴为强身保健的首选穴位,此穴位于人的生命中枢部位。临床所眼所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指针疗法。在指压力度上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主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来决定,但以安全放在首位。

歌诀:

醒脑保健于风池,

指针瞬间枕神经,

调节内脏与安神,

解除疲劳体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