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器audio a接线:第13篇 利差定律:有利差必有占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1:39:06
 利益论 > 第13篇 利差定律:有利差必有占有

第13篇 利差定律:有利差必有占有

http://vip.book.sina.com.cn 2010年05月21日18:28 新浪读书

物与物之间对需要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

从满足需要的角度讲:物对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它的价值越大。物对需要的满足程度越低,物的价值越小。

从危害需要的角度讲:物对需要的危害程度越高,它的价值越小;物对需要的危害程度越低,物的价值越大。

物的价值大小反映物对需要的满足或危害程度的高低。

物与物之间价值的大小差别,叫利差。

利差是物与物之间比较的结果。有比较才有价值的大小差别,有价值的大小差别才能分辨出什么是最大利益。如果一个物的价值大于另一个物的价值,那么在这两个物之间价值最大的物就是最大利益。占有最大利益永远是人的第一选择。因此,有利差必然有占有,这就是利差定律。没有利差就没有最大利益,没有最大利益就没有占有。

需要决定价值。需要是变化的,物的价值随着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由于需要的变化,低价值的物会变成高价值的物,高价值的物也会变成低价值的物。

物的价值变化导致物与物之间利差的变化。当利差发生了变化,占有者的选择也会发生变化。但无论选择怎样变化,占有者选择的永远是价值最大的物。价值最大的物即最大利益。

利差,能够刺激人的需要,强化需要的迫切性,使占有低价值物的人产生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在生理上、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利压。利压会使人产生尽快消除利差的欲望和动力,促使人努力把自己所占有的物的价值提高到至少与他人相同的、最好超过他人的水平上。否则,利压将会使人一直处于紧张、不安、失望、忧郁、焦虑、痛苦、仇恨的心理状态。而只有完全消除利差,这种状态才会随之消除。

利差有顺差和逆差之分。符合占有者需要的利差,叫顺差;违背占有者需要的利差,叫逆差。

在一定程度上,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利差。利差的顺、逆,是相对于设定者的需要而言的。设定者认为是顺差,对于被设定者来说也许是逆差;设定者认为是逆差的利差,对于被设定者来说也许是顺差。

例如:政府(利差设定者)为了防止某种商品的价格过高,使用行政手段限定价格,设定利差,并取得预期效果。这时的利差,对政府和消费者来说是顺差,对这一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者来说则是逆差;如果政府对这一商品的价格是越控制越高,那么政府的利差设定结果就是逆差,而对生产和销售者来说,则形成顺差之势。

利差设定不当,会使顺差变成逆差,由此出现利益漩涡或利益流失现象。

例如:政府机构重叠、政出多门、都管又都不管的现象,就是由于利差设定不当而造成的利差漩涡现象;在利差设定上如果出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鸡飞蛋打”、“背道而驰”、“事与愿违”等设定效果,这都属于典型的利益流失现象。

人人都有占有最大利益的需要,而利差为满足占有最大利益的需要提供了空间。利差存在,意味着占有最大利益的可能性存在,就必然有人会试图将可能变为现实。

有利差,就必有占有。有占有,就必有利差;没有利差,就没有利压。没有利压,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占有。

人类发展到今天,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占有最大利益的可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占有最大利益的尝试。

当一个人占有的利益比别人少时,他会竭力消除利差。然而他又并不会满足于消除利差。因为消除利差只意味着他与别人占有的利益一样多。于是,只要可能,他便会努力使自己占有比他人更大的利益,这样才符合占有最大利益的需要。当他占有的利益比别人大时,新的利差又产生了。别人为了消除利差、占有最大利益,必然会进行新一轮的利益竞争,如此反复不止,使利益的质量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然而,利差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就好比人的血压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一样。如果利差太小,利压就不足,使人难以产生占有欲。利差极小的社会,也是经济、文化发展最缓慢的社会。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利差太大,利压就太大,容易使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或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放弃任何尝试和努力。总之,利差太大,要么使人疯狂追求,要么使人彻底放弃。

赌博,即是一种典型的利差极大的设定。

对于社会来说,利差过大,最容易使本来统一的利益集团分化重组,形成新的相互对立的利益集团。

在一个国家内,各集团之间占有的利益利差过大,必然产生不平等,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占有利益最大的集团,会凭借自己强大的占有力,改变原有规则,使之更有利于自己占有最大利益。而占有利益极小的集团,也绝不会甘于任人宰割,必然会为消除利差而抗争,甚至以暴力抗争,造成社会动荡。

利差极大或极小的社会,都是对需要的危害大于对需要的满足的社会。

如果绝对消除利差,结果又会怎样呢?

如果利差不存在,也就不存在利益的大小差别,不存在占有最大利益的可能,利压也就等于零,占有便失去了动力。此时,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处于无所作为的停滞状态。

利差必须保持适度的差额。适度利差会产生良好的利差效应。

在平等原则的前提下,适度的利差,能够兴利除弊,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人们产生积极地占有行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从而更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利差具有引导人趋利避害的导向作用。利差可引导人们占有什么,不占有什么,去何处占有,如何占有,占有多少,等等。

利用利差效应,科学地、合理地设定利差,充分发挥利差的良性导向作用,造成顺差效应,可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来不合理的需要,并对占有方式进行重新选择。

如果一个领导重用弄虚作假的溜须拍马者,那么他周围溜须拍马者就会越来越多,正直实干者越来越少;如果一个领导重用正直实干者,冷落溜须拍马者,那么他周围正直实干者就会越来越多,溜须拍马者就会越来越少。

客观需要决定利差,利差对客观需要又具有反作用。但客观需要是根本的决定因素,绝不可任意地消除或抑制客观需要。只有符合客观需要的利差才是合理的利差。

如果一个人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设定利差,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任意妄为,这不但起不到利差的良性导向作用,反而会产生利差恶性导向作用,使效果与目的背道而驰。

例如:假若要求人们暂时吃得差此,人们也许还能容忍。但假若无端地要求人们三天不吃饭,那非天下大乱不可。

作为政府,为了进行管理而设定利差,不可只是消极地遏制人们的需要,而应积极地激发和引导人们的需要,使人们的合理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为了形成适度的利差,造成利压,刺激人们的需要,激发人们的占有欲,鼓励人们占有最大利益,使人们通过消除利差而实现共同富裕。

过去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在利差设定上实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为地消除利差,竭力使人们没有占有最大利益的可能,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结果,原来勤快的人变懒了。看谁最懒、最奸、最滑,倒成了可能占有的相对最大利益。这种人为地消除利差的极端做法,违背人的根本需要和利益规律,具有利差恶性导向作用,造成逆差效应,使我国的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与世界的利差越来越大。为此,我们付出了历史性的沉重代价。

设定利差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反需要,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最大需要。只有当对利差的设定符合多数人的需要时,才会获得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否则,有害无益。

我国搞改革开放,就是在激发人们对利益的需要,引导人们积极努力勤劳致富。只有使广大群众觉得改革开放能够满足合理的占有最大利益的需要,改革开放才会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去。只有使中国成为一个可以占有最大利益的国家,中国才会成为外国投资者争相涌来的风水宝地,才会使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水没有水位差,便不会有大河奔流;人没有利差,便不会有追求和竞争,不会有创造和进步。

保持利差是手段,提高价值、满足需要是目的。保持利差是为了利用利差效应来消除利差。消除利差的过程,就是满足需要的过程。利差不可能绝对被消除。在人们消除利差的过程中,新的利差又会不断产生。利差只有在保持中消除,在消除中保持,才能使人们不断占有更大利益,使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

如何把握好利差的度,这是现代政治家、企业家、社会学家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没有利差,就没有利压。没有利压,就没有创造的动力。

保持适度的利差,可使社会发展既稳定有序,又充满活力。适度的利差,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人们勤奋工作、不断创造发明的力量源泉,是政府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杠杆,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